鄭成功氣勢如虹。
滿清江寧巡撫蔣國柱、提督管效忠派來的援軍並未全部進城,而是派出大約四千兵馬在城外的銀山扎營,和鎮江城呈掎角之勢。
鄭成功果斷下令。
“先打銀山之敵!”
鄭軍開始登陸。
密密麻麻的鄭軍猶如潮水一般,朝著鎮江城外的銀山而去。
大明的旗幟,在張煌言等人發動長江之役三年之後,又一次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銀山上駐扎的清軍也做好了準備,瘋狂發射各種遠程武器,想要壓制鄭軍。
但這支鄭軍,可是武裝到了骨子里的鄭軍!
他們憑借著身上的鐵甲,舉著手中的藤牌,化解了清軍的攻勢。
很快,鄭軍就逼近了銀山清軍大營。
上百門火炮此時也從船上拆卸下來,被推到了山下。
“開炮!”
伴隨著鄭軍指揮官們的怒吼,上百門火炮先後發射。
炮彈持續不斷地落入清軍營地之中,將清軍將士砸得七零八落。
臨時鋪設的營地木柵欄,在這樣猛烈的火炮面前就如同紙糊一般,被迅速摧毀。
鄭軍一波波攻勢如潮,很快就殺入了銀山清軍營地之中。
數以萬計的鄭軍揮舞著手中各種各樣的武器,朝著清軍殺了過去。
“光復大明!”
“殺韃子!”
激烈的戰斗,引發了鎮江城內城外許多民眾遠遠地圍觀。
許多人表情激動,不斷叫嚷。
“大明的兵馬殺上去了!”
“旗幟,你們看,大明的旗幟升起來了!”
當銀山清軍大營中升起大明旗幟的那一刻,鎮江城內城外,許多人都爆發出了歡呼。
這里的百姓,當年也曾經英勇地抵抗過滿清入侵。
許多成年人,就是在一場場抵抗清軍的戰斗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如今,大明的軍隊打回來了。
為他們的親人報仇了!
有人又跳又叫,淚流滿面。
“阿公,你看到了嗎?”
“大明王師回來了,來給你們報仇了!”
淚水滴滴落在地上,有悲傷,更有大仇得報的喜悅。
銀山大營上,清軍已經徹底潰敗。
許多清軍噗通跪地,瑟瑟發抖,舉起手中武器。
“別殺我,我們願意投降!”
“我是漢人,大家都是同族的,別殺我,我投降了!”
很快,銀山大營中的清軍俘虜就排成一排,被神氣活現的鄭軍士兵們手持武器押送,垂頭喪氣地朝著山下走去。
【銀山之戰,鄭成功僅用半天時間,全殲城外銀山大營中四千清軍!】
歷朝皇帝看到這里,都震驚了。
【漢武帝劉徹︰好家伙,這還是朕認識的那個鄭成功嗎?】
【秦始皇嬴政︰鄭成功竟然有這麼強的實力?】
【宋太祖趙匡胤︰真是活見鬼了,如果鄭成功當真這麼強的話,怎麼會一直被滿清壓制在幾個島嶼上呢?】
【明太祖朱元璋︰這也太神奇了,朕都有點懷疑自己的眼楮了。】
歷朝歷代的絕大部分皇帝當然都是支持鄭成功光復大明的。
只不過,鄭成功展現出來的實力,比他們想象之中的要強大太多了。
這種實力,感覺上甚至都已經超過了孫可望、李定國率領的南明精銳!
【唐太宗李世民︰感覺這一次鄭成功麾下的陸軍不但裝備精良,而且戰術配合上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隋文帝楊堅︰對了,之前不是有一個台州總兵和一個舟山總兵投降了鄭成功嗎?或許是他們教會了鄭成功陸地戰術。】
眾人仔細一想,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又理所當然。
鄭成功的兵馬,一直以來在裝備和海上作戰這方面都是沒有問題的,欠缺的就是陸地作戰經驗。
觀察過往戰例就能發現,只要是有水師參與的戰斗,鄭成功無往不利,但缺乏水師發揮的陸戰,鄭成功就敗多勝少。
眼下,鄭成功利用招降的清軍將領們強化了陸地上的戰斗力,自然就能爆發出驚人的實力。
【漢武帝劉徹︰朕現在有點明白鄭成功的信心是從哪來了。】
【秦始皇嬴政︰看來他是真想要拿下南京,直接在江南定居!】
【唐太宗李世民︰你還真別說,若是能一鼓作氣拿下整個江南,這不就是之前元世祖說的那個“震驚天下的大勝嗎?】
【明太祖朱元璋︰對啊!若是鄭成功攻克南京收復江南,清廷就必須要將在雲南的大部分清軍調往江南,李定國就還有反撲的機會!】
歷朝皇帝頓時振奮起來。
原本以為南明基本上是要完蛋了,但沒想到,竟然是鄭成功在數千里之外的江南地區,給南明朝廷又一次存續下去的希望!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殲滅了銀山大營的清軍後,鄭成功派出數萬兵馬登陸,包圍了鎮江城。
二十三日,明軍持續不斷,猛攻鎮江。
二十四日清晨,明軍正打算繼續攻城,卻見鎮江城內突然自動開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城內的清軍在總兵高謙的率領下,出城投降。
“咦,這麼不中用?”
鄭成功不免頗為驚訝。
就這樣,在兩天的圍攻後,鄭成功順利奪取了此次戰役的第一座江南重鎮——鎮江。
鎮江距離南京,以水路來說,只需一天便能抵達,是真正的近在咫尺!
【直到此時,整個局面對鄭成功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
【但接下來,局勢的走向開始不對勁了。】
六月二十四日攻克鎮江之後,鄭成功進入城池之中,安撫百姓。
他首先讓投降的鎮江知府戴可進依舊負責署理城中事務,並嚴厲要求所有部下對鎮江百姓秋毫無犯。
二十五日,鄭成功在鎮江北門外的甘露寺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典禮。
一隊隊,一列列明軍昂首挺胸,手中舉著各種火銃、鳥槍,身上披著 亮盔甲,看起來極為精神。
前來圍觀的諸多江南百姓,不斷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
“大明威武!”
“大明王師萬歲!”
在這些圍觀的人群中,許多人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他們都是附近城池的江南官員、士紳集團派來的探子。
鄭成功滿意地看著面前的諸多精銳部下,對著一旁的幾名幕僚道︰
“某些人應該很快就能得知這些場面,派往附近招撫的使者們可以出動了。”
鄭成功這一次帶了數以萬計的家眷過來,那可是要在江南這邊定居的。
招撫江南,是鄭成功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江南能群起歸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鄭成功招撫江南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短短數日之內,句容、儀真、滁州、六合等城池相繼歸附。】
【在招撫的同時,鄭成功也並沒有忘記對南京的攻略。】
【在佔領鎮江兩天後,六月二十六日張煌言率領上百艘船只、三千兵馬作為先鋒抵達南京附近進行偵查,為大軍開路。】
【六月二十八日,鎮江地區盡數歸順,鄭成功也召開會議,商討對南京的作戰事宜。】
鄭成功笑容滿面,對著面前的眾將開口道︰
“眼下攻克鎮江,我軍進軍南京的線路又多了一條。”
“爾等都來說說,是從水路還是從陸路進取南京呢?”
南京在被滿清佔據後,已經改名為江寧府。
但對大明這邊來說,南京自然還是大明南京!
忠靖伯陳輝開口道︰
“國姓爺,咱們一直以來都是水路作戰,這一次自然也應該走水路。”
但另外一名鄭成功麾下的大將,中提督甘輝卻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意見,道︰
“古人有雲,兵貴神速。”
“乘此大勝,當由陸路長驅直入,晝夜兼程,逼取南京。”
“倘敵竟敢迎戰,則以破竹之勢,一鼓而收。”
“若敵不迎戰,則圍攻其城,以絕援兵。再分兵破周圍郡縣,則南京孤城不攻自下。”
“若由水而進,如今正是西風之時,我等又逆流而上,必然導致時日多加遷延。”
“倘因此拖延時日導致敵援兵抵達南京,則我等豈非又多費許多功夫?”
鄭成功摸著胡須,認真地听完了甘輝的話,緩緩點頭。
“有道理。”
但甘輝的話,卻遭到了陳輝和其他絕大部分將領的反對。
“國姓爺,咱們一直以來都是擅長水路作戰,倘若此番陸地進攻,豈不是以我之短,擊敵之長?”
“國姓爺,咱們的大炮、火藥各種裝備都是在船上,陸路一時半刻間又如何能找到這麼多民夫、車馬來進行運輸?”
“國姓爺,過去那麼多場戰斗早已證明,陸地作戰往往對咱們不利。南京之戰乃是最為關鍵之役,切不可將希望寄托在陸地上啊!”
“現在可是酷暑季節,走陸路還要日夜兼程,將士們怎麼受得了?走水路大家還能在船艙里乘涼呢。”
……
除了甘輝之外,竟然沒有一個其余將領支持陸地出擊!
這也讓原本贊同甘輝陸地突襲的鄭成功,陷入了長久的遲疑中。
歷朝皇帝看到這里,也開始了激烈的爭論。
【漢高祖劉邦︰朕覺得吧,圍攻這種大城是必須要陸地進攻才行的。】
【光武帝劉秀︰是這個道理,走水路還是太不靠譜了。】
【吳大帝孫權︰你們可別小看水軍啊,就算是金幕沒出現之前,朕也是用水軍在赤壁擊潰的曹阿瞞!】
【魏武帝曹操︰呵呵,你這輩子也就這件事情能聊了,要不朕讓張遼和你談談心?】
【秦始皇嬴政︰朕也覺得還是陸路靠譜,不過這里可以問專業人士啊,唐太宗李世民,你怎麼看?】
……
大明世界之中,群臣都激動起來,各種表達意見,甚至開始了相互爭論。
“陸路進攻最佳!”
“江南水網密布,是水軍能最大程度發揮的場所,鄭成功水師天下第一,就應該走水路!”
朱元璋沉默良久,看向一直也不說話的朱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四,你怎麼看?”
朱棣已經當了好些年太子,但老朱一直覺得“老四”這個稱呼比較順耳。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朱心中的“太子”,始終還是朱標。
不過這個理由就沒必要拿出來扎老四的心了。
朱棣認真地思考了一下,道︰
“若是從江北進攻南京,自然是水師優先,沒水師都過不了江。”
“但從鎮江出發,又是在逆風、逆流的情況下,兒臣覺得甘輝陸路突襲的意見才是最正確的。”
朱元璋嗯了一聲,並未發表結論。
朱棣旋即有些好奇地開口道︰
“父皇,您的想法呢?”
歷朝歷代皇帝中,論到對水師的指揮,朱元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老朱真正意義上的“立國之戰”,就是在鄱陽湖水戰中以少勝多,干掉陳友諒!
朱元璋哼了一聲,淡淡開口。
“水路能走,陸路也能走,兵力又有絕對優勢。”
“那水陸並進不就行了?”
朱棣愣住。
這一刻,金幕中正好飄過李世民回答秦始皇的彈幕。
【唐太宗李世民︰水路和陸路又不沖突。鄭成功十萬兵馬,可以先派兩三萬先鋒從陸地兼程急進先圍住南京,主力和後勤物資走水路慢幾天跟上啊。】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鄭成功呼出一口氣,下定決心。
“既然大家都覺得走水路好,那咱們就明天出發,走水路前往南京吧。”
鄭成功平日里治軍非常嚴厲不假,但在關鍵時刻,他往往也願意听取大部分人的代表意見。
有不少人也因此批評鄭成功,認為他缺少殺伐決斷的氣質,沒辦法在關鍵時刻引領勝利。
這一次,究竟是群體的智慧更優,還是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呢?
時間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翌日,鄭成功開始率領主力部隊離開鎮江,逆流而上,向南京進發。
但事情的走向卻如甘輝所言。
由于逆風、逆流兩大因素,鄭成功麾下的船只,尤其是那些大船,在滔滔江水中完全無法前進。
不得已之下,只能召集大量縴夫,在江邊拉著一艘艘大船艱難前進。
縴夫們一個個汗如雨下,但大船的前進速度卻如同龜爬一般。
整整用了十天時間,鄭成功才終于在七月初九,率領艦隊主力抵達了南京城外的江面上。
甘輝對此也是心急如焚,忍不住跺腳長嘆。
“十天時間,走陸路怕是都足夠將南京攻克兩次了!”
不管怎麼說,鄭成功終究還是抵達了南京城。
這場北伐之戰的最關鍵時刻,即將上演。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