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宮大殿中,皇帝劉弗陵坐在最上首,文武百官分列左右。
御史大夫桑弘羊獨自坐著,他的身後是大漢丞相田千秋。
根據大司馬霍光的建議,田千秋作為先帝時期的丞相,理當和桑弘羊一同面對這些儒生們的質疑。
至于同樣也在先帝時期當了幾十年侍中的霍光為什麼不需要去面對,這個問題被所有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在桑弘羊面前,是數十名來自儒家各個門派的大儒。
其中,以公羊派為主。
一名大儒站起來,開口道︰
“桑弘羊,你在任大司農時期,推行各項政策,弊端叢生!”
“鹽鐵山澤收歸國有,導致獵戶們無法獲得足夠食物和生活來源。”
“原本靠販鹽,打鐵為生的百姓,也同樣失去了生活保障。”
“此都是汝之過錯!”
又一名大儒站起來,開口道︰
“你對天下臣民收取重稅,巧取豪奪。許多有田地、產業之人都被你弄得傾家蕩產,淪為無業游民。”
“人性之惡,莫過于此!”
緊接著,又有其他大儒紛紛開口抨擊。
“你推行的諸多朝廷獨家經營產業,效率極為低下!”
“河東鹽田,在尚未收歸國有之前,每年可產三千石鹽,百姓每年僅需五十錢購鹽就可維持全家所需。如今河東、關中一帶的百姓每年至少需要兩百錢才能購買到足夠的鹽巴,花費是之前的四倍!”
“所謂的均輸制度,按照字面意思應該是朝廷在豐收的時候收購食物,在災荒之年賣出。可結果呢?為了支持戰爭,均輸制度變成了免費從各地郡國手中拿到貨物,然後運去國內貨物最緊缺的地方賣出,讓朝廷大賺一筆,卻失去了均輸制度的本意!”
“跟均輸配合的平準,打著為了大漢子民謀利的名號,實際上卻是強買強賣,逼迫老百姓將緊缺的貨物賣給國家,而且收購的價格遠低于市場價,害得多少辛勤作業的百姓破產!”
“酒榷政策,不允許老百姓自行釀酒,朝廷釀酒之後販賣給百姓的價格,比原先就要高出兩成!每賣出一千升酒,朝廷就能獲得二十五萬錢的利潤。偏偏朝廷賣的酒還喜歡以次充好,老百姓花費了比以前更多的錢,買到的確實更加劣質難以下口的酒,是何道理!”
眾人對桑弘羊的抨擊,非常激烈。
基本上,桑弘羊過去那些年來為西漢推行的各項斂財制度,盡數都被拿出來瘋狂批判。
言辭中,把桑弘羊當成了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桑弘羊表情倒是非常的平靜,听完了諸多大儒的批判之後,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諸位的這些問題,老夫承認,的確也都是存在的。”
听到這里,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一陣騷動。
桑弘羊這是什麼情況?
直接承認失敗了?
但緊接著,桑弘羊就又繼續開口道︰
“但是,老夫也想要問一下各位三個問題。”
在眾人的注視下,桑弘羊清了清嗓子,淡淡道︰
“其一,匈奴犯邊,大漢出兵數以十萬計,軍費乃是一個天文數字。若回文景舊制,如何獲得更多的錢財來支持大漢對匈奴的戰爭?”
“其二,便無戰爭,國庫同樣需要財政收入,文景之時一旦發生災荒國庫便難以賑濟,先帝時期各地災荒國庫都能下撥款項物資。”
“若回文景舊制,國庫收入驟減,將來發生災荒如何處置?”
“其三,地方郡國謀反,何以招兵?乃地方有財政之故也。將地方之財權收歸朝廷,故而五十年來,從未聞地方任何郡國能有造反之心,天下安定。”
“若廢除國營政策,將財權重新放歸地方,將來地方富庶而朝廷國庫卻無任何錢財,如何保證地方郡國不會生出不臣之心?七國之亂就在眼前,爾等難道都是瞎子?”
听完桑弘羊的三個問題,在場的儒生一時間都陷入沉默。
這三個問題其實歸攏起來就一件事——錢的問題。
朝廷打仗也好、賑災也好、維持國家穩定也好,都是需要錢的!
桑弘羊之前的那些搞錢制度的確在實行中有諸多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也確實造成了諸多弊端、冤案不假。
但,如果全都廢除了,去哪里搞錢來給朝廷?
若是在其他場合,這些大儒們大可以直接說︰
“朝廷沒錢關我們什麼事?”
“我們生活過得好就行!”
可現在是什麼場合?
皇帝坐在上面,文武百官齊聚一堂。
誰敢在這種時候說出這樣的話?
平時在家,怎麼吹牛指點江山都行。
可到了朝堂上,那你就得辦事。
否定桑弘羊的政策,可以。
你得拿出新的,比桑弘羊更好的政策來解決國家的問題。
否則,桑弘羊的政策雖然很爛,但卻也是眼下大漢帝國的最優解。
那大漢就必須得堅持桑弘羊的政策!
看到這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也饒有興致地展開了討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秦始皇點了點頭,道︰
“這個桑弘羊的確是個奇才,竟然能搞出這麼多的斂財制度,其中有些是朕和大秦之前都沒有想到的。”
扶甦摸著下巴,有些不太認同地開口道︰
“父皇,這種斂財行為實在是太瘋狂了吧?”
“鹽鐵山澤,酒類,均輸平準,再加上賣官蠰爵以及平時的苛捐雜稅,老百姓是真的沒有一點活路啊。”
秦始皇笑呵呵地開口道︰
“但那不是重點。”
扶甦好奇道︰
“那重點是什麼?”
秦始皇正準備開口,卻突然停住,隨後笑道︰
“這個重點,你可以好好想想。”
“若你能自己想出答案並理解透徹,你對國家經濟這方面也就算是真正合格了。”
漢初世界,劉邦雙腳翹到了桌子上,臉上滿是感慨。
“好家伙,這個桑弘羊,哦不,這個劉徹還真是為了斂財無所不用其極啊。”
劉恆也是一臉震驚,道︰
“之前金幕所說的大多數都是細節,兒臣也是今天才想到,劉徹竟然把整個斂財辦法都搞成制度化了!”
丞相蕭何同樣忍不住發出了感慨,道︰
“千古大帝就是千古大帝,就連斂財都如此與眾不同!”
劉邦嗯了一聲,對著蕭何道︰
“你們幾個踫一下,爭取用兩三個月的時間把劉徹這套斂財制度總結歸納出來。”
“朕打算找幾個地方進行試驗推廣,若是有用的話,再全國推行!”
“啊?”一听到劉邦這句話之後,蕭何直接震驚了。
“陛下,這可是真正的與民爭利啊,這會讓老百姓們怨聲載道的!”
其他大臣也紛紛開口阻攔。
這一刻,大家不分黃老、儒家、法家。
統一反對!
斂財,那就是把全國的財富收歸國庫。
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這些臣子家族的財富!
劉邦大為不滿,怒道︰
“干什麼,你們這是要造反啊!”
“朕給國庫開源一下怎麼了?這些年大漢工業化你們得到的好處還少了?”
“老蕭,你家里那幾個子弟,經營鋼鐵廠每年收入多少,你心里沒點數?”
“曹參,你家的造船廠也不少得錢吧?”
“陳平你的印刷廠,周勃的火藥工廠,這些朕都不想說你們!”
听著劉邦的怒斥,在場幾名帝國重臣表情不由尷尬。
在這個世界上搞什麼最賺錢?
當然是跟著國家的政策走最賺錢。
蕭何曹參這些人本身就是帝國重臣,能第一時間知道帝國將來的政策走向。
他們所在的家族只需要緊跟政策,自然而然就能賺到一大筆。
劉邦冷冷道︰
“給你們賺了這麼多年,也該知足了。”
“朕又不是劉徹,還要逼著你們從家里的庫房掏錢出來。”
“朝廷該收的稅是一定要收的,誰要是還敢不服,那就得問問朕的羽林軍火槍大炮究竟管不管用了!”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上了,還有誰敢反對?
蕭何干咳一聲,道︰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會趕緊拿個章程出來。”
貞觀世界。
李世民笑道︰
“漢武帝真不愧是千古大帝,功在千秋啊。”
李治回想了一下這些年當太子接觸到的各項國內政策,表情不由古怪。
“好像漢武帝的這些政策,到現在咱們大唐朝廷也還在用啊,父皇。”
李世民哈哈大笑。
“那可不?強干弱枝嘛,很正常。”
“你以為後世那個大宋為什麼如此富庶?無非就是在漢武帝制定這些政策的基礎上變本加厲而已嘛。”
在沒有紙幣的年代,財富產生的總量是大體穩定的。
國家想要拿得多,老百姓就一定拿得少。
大宋朝廷能有錢,就肯定是因為它拿得多。
不然,大宋的老百姓為啥要沒事干天天搞起義?
朝廷拿太多了,分給老百姓的財富太少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不造反還能怎麼辦?
李治感慨道︰
“就不能兩全其美嗎?尋找一個數值,讓老百姓能有錢,國庫也能持續運轉下去。”
房玄齡搖了搖頭,道︰
“殿下,天底下哪里有這種完美的辦法?”
“歷朝歷代若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也不至于會改朝換代這麼多次了。”
李世民嗯了一聲,淡淡道︰
“每個朝代,只有開國的時候是最平等的,因為那時候天底下的所有財富都能用來重新分配。”
“等到統治秩序穩定了,那些有權的、有錢的就會想辦法掠奪老百姓的財富,這樣才能讓他們的財富進行繼續增長。”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財富被掠奪殆盡活不下去了,新一輪的改朝換代自然也就來了。”
李治道︰
“那朝廷為什麼不打擊呢?”
李世民哈哈大笑。
“傻孩子,朝廷中的官員們就是掠奪財富的主力軍啊,你讓他們自己打擊自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治啞然無言。
良久後,李治道︰
“那父皇就沒有一個解決辦法嗎?”
李世民聳了聳肩膀,道︰
“目前來看,的確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不過大唐的話,短時間內應該不用擔心這些。”
李治好奇道︰
“這又是為何呢?”
李世民笑道︰
“因為通過戰爭征服其他國家,同樣也能為大唐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財富。”
“只要對外戰爭還有收益,那些貪得無厭的饕餮們就還能暫時滿足。”
“等到大唐征服整個地球,再也沒有辦法獲得新的財富進項後,那時的大唐後代皇帝就得開始頭疼了。”
“反正,朕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就期待後來者的智慧吧。”
李治有些無語,也有些無奈。
作為千古大帝的父皇,竟然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嗎?
征服全球,估計也得一兩百年吧。
呃,這麼說來,好像也不是我需要面對的問題了?
李治的心情突然也變好了。
此時,華夏的其他皇帝們也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漢武帝的很多政策,到現在大明也還在用。可謂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宋太祖趙匡胤︰呵呵,劉徹肯定沒想到,從他往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就學會了用這一整套制度來盤剝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行了吧你,用得最厲害的不就是你大宋?老百姓都要被你趙家逼死了。】
【宋太祖趙匡胤︰???大宋可是商業最繁華的時代,你懂個屁。】
【明太祖朱元璋︰笑死人了,老百姓的土地都被你大宋士大夫給兼並完了,除了做生意和打工之外還能怎麼活?】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明,老百姓可以選擇做生意也可以選擇種田。你大宋連田都不給百姓,你還驕傲上了?】
【唐太宗李世民︰咳咳,諸位,咱們畢竟都是皇帝,天天吵這個也不好,聊點有深度的。】
【唐太宗李世民︰你們說,這種財富兼並導致改朝換代的問題,能解決嗎?】
【明太祖朱元璋︰朕是沒這本事。】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你們千古大帝都沒本事,朕當然也沒本事。】
【昭烈帝劉備︰朕目前還想著怎麼干掉曹阿瞞和劉大耳,屬實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
……
一番討論過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相當愉快地達成了共識。
反正可以通過戰爭征服,開疆拓土的方式來獲得更多財富平息國內矛盾,將來的事情就交給將來的皇帝去煩惱吧。
說不定將來的人們就能想出更好的方式了呢?
實在不行,無非也就是改朝換代嘛。
看過金幕這麼多部視頻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對改朝換代這件事情已經非常淡定了。
反正大部分人都是開國太祖,無非就是在九泉之下痛罵子孫不孝無能。
自己都享受過一輩子了,無所謂的。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這場大辯論,整整進行了五個多月的時間。因雙方爭執的焦點主要在鹽鐵國營政策上,又被稱為“鹽鐵會議”。】
【鹽鐵會議的核心,是“國強”和“民富”間的取舍。】
【作為一手建立了整個漢武帝時代從上到下財稅系統的天才人物,桑弘羊熬過了漫長的車輪戰,將對面的六十多名大儒駁斥得啞口無言。】
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是非常成熟的。
首先,他認為並不只有農業才能讓國家富強,工商業同樣也可以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桑弘羊是華夏有史以來第一位將工商業提升到和農業同樣地位的人,就連當年春秋時代的齊國名相管仲在這一點上都比不過桑弘羊。
工商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反哺農業,是所謂“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
其次,桑弘羊認為商品在國內的流通是極其重要的,能讓各地互通有無,幫助工商業發展的同時給國家帶來更多的稅收和財源,老百姓、工人、商人也都能從中獲利。
用一句現代化的說法,這就是“內循環”。
最後,桑弘羊還非常重視對外貿易,絲綢之路就是桑弘羊一手打造出來的。
最難得的是,桑弘羊意識到了貨幣泛濫的危害,提出了“貨物為本,乃大漢之實。貨幣為末,乃大漢之虛。”
現代華爾街和美聯儲玩的那一套把戲,桑弘羊早在兩千年之前就看透了!
桑弘羊力主絲綢之路的開創,出于兩個目的。
一是通過對外貿易來控制外國,即盡可能向國外輸出多余商品,以造成國外對國內商品的依賴,從而導致其政治上的被動。
二是通過對外貿易來達到“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敵國,又要豐富國內的商品供應。
桑弘羊認為,只要嚴格控制出口,並大量輸出國內豐富的黃金和絲綢,就能從急需黃金和絲綢的敵國換取國內需要的商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舉不但可以削弱敵國,還可以保證國內市場的供應。
同時,禁止鐵兵器等軍備物資的貿易,並從西域大量購買戰馬,還可以使西域各國乃至匈奴的軍隊難以與漢軍抗衡。
【桑弘羊既是一位真正的實干家,同樣也是一位財政思想極為豐富、扎實,並足夠腳踏實地的思想家。】
【他對國家財政的治理思想,直到兩千年後的現代依舊能在全世界諸多國家財政制度中體現出來。】
【五個月的時間,儒生們只會夸夸而談,桑弘羊卻能在反駁對方的同時舉出各種實例說明這些政策對國家的益處。】
【這場鹽鐵會議的大辯論,桑弘羊面對著極其不利的局面,卻能舌戰群儒,讓諸多質疑者啞口無言。】
【桑弘羊並非完人,但絕對是華夏五千年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財政天才!】
鏡頭轉回大殿。
霍光沉默地注視著面前一眾啞口無言的大儒。
這都是第四批了。
整個大漢國內所有能言善辯的大儒,統統都被霍光找來了。
但,沒有一個能打的!
和桑弘羊相比,這些個所謂的大儒,壓根就拿不出任何切實的措施和辦法。
空談誤國!
霍光在心中嘆了一口氣,站了起來,對著座位上的小皇帝劉弗陵恭敬行禮。
“陛下,臣以為,辯論也該到此結束了。”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