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听到了劉徹的話之後,心中非常激動,立刻跪了下來。
“臣敢不遵命!”
很快,張騫就接受了劉徹的符節詔書,離開皇宮去做前往西域的準備。
坐在回家的馬車中,張騫也是感慨萬千。
回想過去,被匈奴兩任單于先後囚禁了十幾年。
出使西域,一路歷盡無數險阻,最終回國。
然後就是作為大軍向導,屢次出征匈奴,獲封博望侯。
本以為就此登上人生巔峰,沒想到一場和李廣搭檔的大戰,一切歸零。
張騫想到這里,也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難道李廣老將軍當真是命格不行,誰搭檔他就克誰?”
“李廣難封”現在已經成為了漢朝內部的一個梗。
多少將軍憑借著和匈奴的戰爭封侯。
而距離封侯僅僅只有一步之遙的李廣,卻偏偏二十年都沒有跨出這最後一步。
想了想,張騫又笑了起來。
“這一次李廣將軍應該是沒辦法出戰了,對大軍來說或許也並非一件壞事。”
剛剛打發走張騫,一份奏折就送到了劉徹的面前。
正是郎中令李廣所上奏。
這份奏折的核心內容只有一條。
請戰!
劉徹對此的評價是——
“胡鬧。”
平心而論,李廣的能力是沒問題的,忠誠也沒問題。
劉徹毫不懷疑,李廣擁有能憑借戰功封侯的實力。
但問題是,李廣這個人,命不好!
在李廣鎮守邊疆的時候,只要是那種小型戰爭,李廣肯定是無往不利,殺得匈奴人不敢進犯鎮守地界一步。
但只要大漢發動主力和匈奴開戰,李廣不是迷路,就是被全殲,又或者被敵人圍困。
簡單說,李廣屬于防守簡直無敵,進攻讓人無語的那種。
眼下,正好就是進攻!
而且這還不是一般的進攻。
劉徹瘋狂斂財,把幾乎所有弄來的錢都砸進了這場戰爭之中。
十萬騎兵,二十萬匹戰馬,這是出動的軍隊數字。
二十萬匹戰馬之中,還包括了從民間弄來的四萬匹。
此外,還有近百萬民夫,在漢朝境內轉運糧草物資。
這是真正的傾國之師,舉國戰爭。
最差的情況,如果衛青霍去病被匈奴人全殲,西漢王朝是真的會直接崩掉的。
劉徹對這一戰寄予厚望,任何一點不穩定因素都竭力希望避免。
李廣正好就是其中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李廣這個人多年以來的經歷,怎麼看都沾點霉運在里面的。
這種時候也別說什麼迷信不迷信的話,換哪個人來當皇帝也不願意讓李廣這個倒霉鬼進軍隊啊。
而且李廣也六十多歲了,有沒有李廣參加,壓根不影響戰爭。
劉徹也不是不給李廣面子。
李廣現在都已經是三公九卿之中負責保衛皇宮和皇帝人身安危的光祿勛郎中令)。
封侯確實是沒封,但位高權重也是真的。
李廣的兒子李敢也被安排到了霍去病手下當將軍,只要霍去病這邊一取勝,李敢是肯定能封侯的。
劉徹自認為,這種安排對李廣已經是仁至義盡!
毫無懸念,劉徹沒有答應李廣參軍的請求。
李府。
“陛下沒有同意老夫的請求。”
滿頭白發的李廣坐在主位上,老臉上是無盡的失望。
李敢就坐在李廣面前,聞言趕忙勸說道︰
“爹,您就好好保衛陛下,孩兒一定給您掙一個封侯回來!”
李廣的夫人也勸說道︰
“夫君,你都一把年紀了,草原戈壁大漠你的身子骨也吃不消啊,還是好好在長安就是了。”
“打仗是孩子們的事情,你就侍奉好陛下,說不定陛下什麼時候開心了也能賞賜你一個侯爵。”
李廣聞言,頓時勃然大怒。
“我李某人和匈奴交戰一生,不能在馬上憑戰功封侯,反而要在陛下面前像狗一樣搖尾乞憐求一個侯爵的位置?”
“那還不如直接讓我去死!”
李廣訓斥了一番妻子和兒子,斬釘截鐵地開口道︰
“你們別說了,這一次我定要參軍。”
“廉頗在我這個年紀一頓還能吃五斤肉三斤米,拉十石強弓。”
“我又如何能輸給他!”
【李廣下定決心,多次上奏和利用隨侍劉徹身邊的機會,懇求出戰。】
次數多了,劉徹多多少少也是被打動了。
看著跪在面前的李廣,劉徹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李廣啊,你可知道以你的年紀,此去說不定就永遠無法回來了。”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
在這個人均壽命三十歲左右的年代,李廣能活到六十多歲就已經算是高壽了。
大軍征戰在外,還要穿越草原、戈壁大漠再抵達漠北,而且是來回兩趟。
途中還要和匈奴主力交戰,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
就算是李廣二十多三十歲,也未必就能保證可以全身而退。
更何況現在六十多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廣非常堅定地開口道︰
“臣一生和匈奴征戰,若能馬革裹尸而還,便是最大的榮耀。”
“還請陛下看在臣畢生為大漢盡忠的份上,給臣一次機會!”
看著一臉堅毅的李廣,劉徹沉默良久,嘆了一口氣。
“你兒子李敢去了霍去病軍中,那你就去衛青軍中當個將軍吧。”
李廣大喜過望,對著劉徹連連磕頭。
“臣多謝陛下成全!”
看到這里,秦始皇也是忍不住嘆息一聲。
“這個李廣,老而彌堅,讓朕想起了一些故人。”
蒙恬的祖父蒙驁,年近七十依舊出征趙國,死于趙國名將李牧之手。
王離的祖父王翦,六十多歲依舊披掛出征楚國,最終一舉滅楚,拔掉了大秦統一天下最後一顆釘子。
還有最負盛名的武安君白起,在打贏長平之戰當年也超過了六十歲。
這些赫赫有名的老將,都是為大秦征戰一生,燃燒了熱血。
秦始皇在李廣的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影子。
扶甦同樣也是為之動容,道︰
“李廣雖然時運不濟,卻也是大漢和華夏的熱血兒郎,希望他能在這一戰中完成畢生心願。”
蒙恬和王離看著頭發花白的李廣,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祖輩。
蒙恬道︰
“李廣一生為大漢盡忠,臣希望他能有一個好的結局。”
王離點頭道︰
“是啊,若是李廣奮斗一生能最終封侯,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大秦君臣,用期待的目光注視著李廣隨軍出征。
這一次,漢軍兵分兩路,各五萬騎兵。
匈奴雖然有單于、左賢王和右賢王三部,但右賢王所部之前已經被霍去病兩次出征河西徹底打爛掉了,名存實亡,不足為慮。
衛青這邊,以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後將軍,李廣為前將軍,從漢朝東北的代郡出發,尋找左賢王所部進行決戰。
如果說衛青這邊的排兵布陣屬于中規中矩的話,另外一路的霍去病就明顯是不走尋常路了。
除了霍去病這個統帥之外,剩余的五萬兵馬里全部都是校尉,沒有一個將軍!
不管你是這個侯那個侯,也不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功臣後代,通通都只是校尉。
將軍一般會率領五千到一萬人,校尉的統領兵馬則只有一千到三千人,差距還是很大的。
這種制度放在現代,就相當于霍去病作為軍長,麾下沒有什麼師長或者旅長,他直接指揮一堆團長作戰。
劉徹對此也是非常疑惑,特地詢問霍去病原因。
霍去病就自信滿滿地回答了兩句話。
“臣打仗向來不合兵法,兵書上的編制也不合臣的意願。”
“陛下但只等著收獲捷報便是,何須關注這些小事呢?”
看著二十一歲的冠軍侯,劉徹哈哈大笑,不再提起此事。
但就在兩路大軍準備出征前,一個緊急情報送到了長安。
“伊稚斜東進了?”
原來,在漠北躲了幾年後,伊稚斜終究是有點躲不下去了。
漠南的局勢越發糜爛,他這個單于也不可能一直放著漠南不管啊。
去年冬天,伊稚斜就主動帶著王庭主力南下。
甚至為了顯示大匈奴帝國單于的威嚴,他還派出上萬兵馬侵擾了一番漢朝北方的幾個郡。
劉徹這一次的目標主要也就是伊稚斜本人。
按照劉徹的意思,能在漠南就殲滅伊稚斜的王庭主力自然是最好的。
要是找不到,那就追到漠北去把伊稚斜干掉,也可以接受。
為了確保最大化勝率,劉徹的安排是衛青去對左賢王,霍去病去對伊稚斜。
但從現在的情報來看,伊稚斜東進去了左賢王的地盤,而左賢王則北上回到了漠北草原。
那之前安排的衛、霍兩人出擊方向就完全不對了。
劉徹很快緊急下令給衛青和霍去病。
霍去病改從東北部的代郡出發,去迎戰跑到東北的伊稚斜。
衛青改從定襄郡出發,穿越大漠去漠北草原尋找左賢王主力決戰。
簡而言之,就是兩人對調一下出征的位置。
好在兩人都還沒有抵達出發點,也就是改變了一下進軍的方向,其他倒也無傷大雅。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兩路大軍從定襄郡、代郡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就在兩路大軍出發的同時,張騫也帶著一支使團離開長安,朝著河西走廊而去。
和妻兒擁抱告別,張騫信心滿滿地開口道︰
“等我歸來,西域便是大漢的疆域了!”
【公元前一一九年,也就是元狩四年。大漢皇帝劉徹在軍事、外交兩方面精銳齊出,在三個不同的方向上對已經搖搖欲墜的匈奴帝國展開了最猛烈的進攻!】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震驚了。
“朕沒听錯吧,二十萬匹馬,十萬騎兵?”
在場的漢初群臣也都是一臉震驚。
要知道當年劉邦剛剛建立漢朝的時候,堂堂大漢皇帝連六匹毛色相同,用來拉御駕馬車的馬兒都找不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蕭何貴為丞相,每天也只能坐著牛車上下班。
時間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大漢也早就擺脫了當年的窮困。
但這種記憶還是非常深刻地銘記在了這些漢初君臣的心中。
一萬匹馬,對劉邦蕭何等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資源。
現在,劉徹一口氣出動二十萬匹!
這種大手筆,就算是有了金幕相助的漢初世界,依舊還是讓漢初君臣們心中震動不已。
劉恆同樣也是震驚不已,過了好一會才感慨道︰
“難怪這個孫子能成為千古大帝。”
“沒有金幕的幫助,他居然也敢!”
金幕,可以說是開掛一樣的存在。
有金幕,漢初君臣不管怎麼玩,都是降維打擊。
可視頻中的劉徹,那是啥也沒有。
劉徹憑借著自己的意志、智慧和勇氣,直接來了一把梭哈。
就是要一鼓作氣,直接干死匈奴帝國!
這種氣魄,真不是一般皇帝所能擁有的。
劉邦摸了摸鼻子,感慨道︰
“之前朕還有些不高興,覺得大漢的千古大帝應該是朕這個開國皇帝才對。”
“現在朕也算是服氣了,他的確是比朕厲害不少,嗯,厲害一點,對。”
蕭何陳平等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
“就一點,絕對不多!”
劉邦哈哈大笑,志得意滿。
“那可不?朕也就是生錯了時代,若是朕在劉徹那個時代,朕的功績也不比他差!”
群臣齊齊點頭,同聲道︰
“陛下所言極是,太對了!”
劉恆摸了摸鼻子,心中有些佩服。
父皇是怎麼能在這種尷尬的場面下鎮定自如的?
看來自己要像父皇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啊。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衛青已經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出塞了。
剛剛出塞,衛青就將數千騎兵猶如豆子一般撒了出去。
他希望能盡快得到附近匈奴人的消息。
如果有匈奴的大隊騎兵,那就和匈奴人決戰。
如果沒有匈奴大隊騎兵,就盡快趕往漠北,直搗匈奴人的老巢。
五萬騎兵,十萬匹馬,每天人吃馬嚼都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巨大的後勤壓力讓衛青不敢浪費任何一點時間。
很快,撒出去的騎兵們就陸續抓回了一些俘虜。
大部分俘虜都是附近的牧民,對伊稚斜的去向完全兩眼一抹黑。
但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衛青終于在其中一名俘虜的嘴里得到了伊稚斜的去向。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