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

第692章 朱元璋教導朱高熾,劉徹提出一個沒道理的請求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張石堅 本章︰第692章 朱元璋教導朱高熾,劉徹提出一個沒道理的請求

    朱元璋聞言,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件事情的答案其實很簡單。”

    “同化的前提,是雜居!”

    所謂的雜居,就是將這些胡人打散,以一戶或者幾戶家庭散居在漢人村落,城鎮之中。

    如此一來,這些胡人們勢單力孤,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一定會逐漸被周圍佔據絕大多數的漢人所同化。

    就算有冥頑不靈的,來個幾代人,怎麼樣也能潛移默化掉了。

    但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乃至後來三國之中的魏國以及西晉王朝,對胡人的安置方式都是聚居。

    胡人大量聚居,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方式沒有任何變化,大部分人和華夏之間也不會有什麼交流溝通,無非就是從草原換到內地居住而已。

    “這樣的方式,就算過了幾百一千人,胡人依舊還是胡人,不可能轉變成漢人。”

    听著朱元璋的點評,朱高熾思考了一會,又道︰

    “但胡人的上層應該是會接受華夏文化傳播的吧?”

    “就不能自上而下嗎?”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古往今來的改革,自上而下的什麼時候成功過?”

    “更何況,那些胡人為什麼要自上而下的傳播華夏文化呢?”

    按照胡人之前的方式,底層的胡人百姓永遠都是胡人首領們的奴隸。

    胡人首領們如果教授給胡人老百姓華夏文化,讓胡人老百姓變得聰明,那不是自掘墳墓?

    朱元璋笑呵呵地開口道︰

    “就比如五胡之中最早建立了前趙的劉淵,他就是匈奴王族,而且飽讀詩書,在整個西晉都是有名的大儒。”

    “但這又如何?劉淵在建立前趙之後就立刻全面恢復了匈奴的舊制度,哪里把華夏文明當回事?”

    朱高熾表情凝重地開口道︰

    “孫臣敢問皇祖父,此局何解?”

    朱元璋笑道︰

    “朕剛剛不是說過了嗎?最省事的辦法其實就是直接屠滅全族,就好像之前大明屠滅女真、高句麗那樣。”

    朱高熾愣了一下,道︰

    “女真人是大明死敵,高句麗是華夏公敵,將其屠滅也是理所當然。”

    “但天下異族如此之多,又怎麼可能將除了華夏之外的所有種族都給屠滅呢?”

    朱元璋爽朗地笑了起來。

    “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咱們華夏一代代王朝發展下來,也就有了新的方式,就是六個字。”

    “大雜居,小聚居。”

    所謂大雜居,就是讓大量漢人以駐軍、移民等方式進入到這些被華夏征服的胡人地區,形成胡漢大量雜居的格局。

    小聚居,就是允許胡人以幾戶人家,或者村落的方式居住,但規模必須要得到控制,要足夠“小”。

    這樣一來,就算是某幾個小聚居區要叛亂,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而大雜居的格局,也能保證漢人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擁有足夠的數量來控制局面。

    至少能對當地的胡人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不會讓局面迅速失控,給朝廷充足的時間來做出反應。

    此外,大雜居還有一個隱形的好處,就是相互雜居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胡漢通婚。

    通婚是文化相互影響融合的最佳方式。

    華夏文明作為更高級的文化,一定是能在這種文化融合過程中佔據主導的。

    潤物細無聲之下,隨著一代代人的相互影響和融合,今後也就不會再有什麼胡漢之分,都是華夏子民了。

    朱高熾連連點頭,對這種方式極為贊同。

    作為歷史上得到仁宗稱號的人,朱高熾的心性不問可知。

    金幕這麼多盤點視頻固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朱高熾,但他本性還是更傾向于用這種柔和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打打殺殺,真的不好!

    朱元璋笑道︰

    “但這些嘛,其實都是權術的範圍,也只不過是小道罷了。”

    朱高熾精神一振,開口詢問道︰

    “那皇祖父覺得,什麼才是大道?”

    朱元璋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道︰

    “大道,就是天下民心。”

    “只要你能讓大明繼續不斷地發展,只要天下大部分的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更有盼頭。”

    “那麼任何針對你的叛亂,都是在和全天下的老百姓作對。”

    “再厲害的陰謀家,再強大的軍隊,也不可能對抗得了全天下的百姓臣民。”

    “民生,就是一個王朝真正的基石。李世民說過的君舟民水,便是這種道理的最好闡述。”

    “永遠記住,高熾。皇帝的權力並非來源于臣子,而是來自千千萬萬個百姓的支持。”

    “你將來會坐在最高的皇位上,但永遠都要和最底層的百姓站在一起,明白了嗎?”

    朱高熾表情嚴肅認真,站起來恭恭敬敬地朝著朱元璋行禮。

    “皇祖教誨得是,孫臣永遠謹記在心。”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河西之戰的勝利,給劉徹帶來了巨大的榮耀和輝煌。】

    【此時的西漢王朝,無疑已經是建國以來的最鼎盛時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在金碧輝煌的宮殿映襯下,屋檐下的陰影也悄然滋生。】

    【劉徹的麻煩開始出現了。】

    在霍去病歸來之後,劉徹最上心的自然就是新設立河西四郡的各種事情。

    這些事情他事無巨細都要過問,一下子就過了差不多三個月。

    時間到了秋天,御書房之外片片秋葉落下,大地一片金黃。

    這是一年中最為燦爛而又蕭瑟的季節,植物們拼盡全力向這個世界展現出最後的美好,然後就是長久的沉寂,等待著下一次的復甦。

    劉徹坐在御書房中,看著面前送來的上計文書,眉頭漸漸皺起。

    “搞什麼東西!?”

    “國庫怎麼就虧空到這種地步了?”

    從這些上計文書來看,各地郡縣上繳朝廷的稅賦明顯減少,而國庫的開支卻因為戰爭顯著增加。

    一進一出,劉徹的國庫已經從剛繼位時的府庫充盈,到現在能餓死耗子了。

    在劉徹面前的官員們滿頭大汗,趕忙各種解釋。

    “陛下,各地稅賦減少,主要是因為朝廷連年用兵,百姓們服役時間過長。”

    “國庫虧空,主要是培養騎兵的成本真的太高了。”

    “而且冠軍侯打仗固然無往不利,但消耗的戰馬數量也很驚人啊。”

    戰馬,是培養騎兵必不可少的。

    一匹戰馬需要人日常照料,需要各種精細喂養,精心配種等等,屬于每天都要燒錢。

    西漢培養騎兵的方式,更是非常奢侈。

    一人雙馬是標配,霍去病及其親衛甚至還能做到一人三馬!

    為啥連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都預想不到霍去病的突襲?

    就是因為霍去病不惜以讓戰馬活活累死作為代價,從而達到超越匈奴人想象的趕路速度。

    但這種方式,對戰馬的損耗是巨大的。

    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一萬騎兵,兩萬多匹馬出征。

    回到長安,只剩下不到一千匹馬。

    就按照一匹戰馬一百兩的價值來計算好了,損失了兩萬匹馬的霍去病,直接把西漢兩百萬兩的財富打沒了。

    這麼巨大的消耗,可不是那點祭天金人和俘虜、戰利品能彌補的。

    第二次河西之戰,霍去病倒是收獲頗豐。

    再加上渾邪王、休屠王兩大部落的投降還帶來了巨量牲畜、人口,算總賬西漢朝廷倒是不虧,還賺了一些。

    但朝廷賺,百姓不一定賺。

    大軍開拔,各種物資運輸,繁瑣活計都是需要人來做的。

    那就只能征發天下百姓服勞役。

    本來和平時期老百姓也會服勞役,這屬于是對國家的義務,倒也沒啥。

    但劉徹開戰實在是太頻繁了,而且一次性出動的兵馬也太多了。

    就這一次,西路霍去病兩萬,公孫敖兩萬,東路李廣和張騫一萬四千人,總共就是五萬四千騎兵。

    這五萬四千騎兵,就需要幾十萬服役的民夫來給他們做後勤補給。

    每一位民夫都是家庭的青壯勞動力,這也就意味著每出動一個民夫,就有一戶家庭的生計受到影響。

    僅僅第二次河西之戰,就至少有幾十萬戶大漢百姓家庭家中田地產出減少。

    按照一戶五口人來算,那就是幾百萬的大漢百姓受到影響。

    如今大漢的人口不過也就三千萬出頭,一場戰爭發動幾百萬,幾次戰爭下來,基本上整個大漢所有老百姓都被迫投入到這場戰爭之中。

    這對國內生產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幾年大漢雖然在外戰上接連取勝,但國內的民生日益凋敝,糧食、布匹等關鍵資源的產量連年下降。

    隨之而來的就是稅賦的下降和服役人數的減少,在文景之治幾十年里攢下來的財富也都被揮霍一空。

    戰爭,打的就是國力!

    劉徹臉色鐵青。

    在這之前,劉徹當然也不是沒有听過匯報。

    但那時候的他總覺得情況沒有這麼嚴重,總沉浸在大漢依舊還是文景之治時的富庶世界。

    現實給了三十五歲的皇帝劉徹當頭一棒。

    劉徹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

    “看來,必須要想辦法開源了。”

    解決財政問題,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兩種。

    節流最好的方式,便是停止戰爭,休養生息。

    打仗太耗錢了。

    只要停個十年,不,五年左右,大漢的國力也能初步恢復了。

    但剛剛擊敗匈奴拿下河西走廊,雄心勃勃準備更進一步出擊漠北的劉徹,怎麼可能等得了這麼長時間?

    和停止戰爭比起來,其他的節流措施都只是灑灑水,無關大局。

    節流不行,那就只能是開源。

    作為皇帝,當然不需要自行思考怎麼去開源。

    劉徹所需要做的,是在諸多臣子們提出的建議中,挑選出自己想要的那些建議。

    很快,四名臣子就站在了劉徹的面前。

    為首的是御史大夫張湯。

    剩余三人的名字在金幕中打出,分別是【東郭咸陽】【孔僅】【桑弘羊】。

    劉徹緩緩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爾等都說說自己的辦法。”

    東郭咸陽是齊地的大鹽商,孔僅是南陽郡的大冶煉商,都屬于漢朝商人中的佼佼者。

    桑弘羊就更了不得,他是洛陽商人子弟,以數學心算而聞名。

    年僅十三歲的時候,劉徹就听說了桑弘羊的名聲,將其召入皇宮之中擔任侍中,每日隨侍皇帝左右。

    這三個人,就是劉徹在財政問題上最為倚重的智囊。

    听到劉徹的問話之後,東郭咸陽第一個開口道︰

    “陛下,自從文帝開放商禁以來,最為富庶的商人行業便是煮鹽和冶鐵。”

    “據臣所知,許多鹽鐵商人家中財物無數,就連黃金都足有萬斤之多。”

    劉徹聞言,心中也是大感震動。

    “黃金都有一萬斤?”

    要知道現在劉徹貴為皇帝,讓立刻拿一萬斤黃金出來,劉徹都做不到!

    商人,比皇帝還有錢!

    東郭咸陽見狀,便侃侃而談。

    事情其實還要從漢文帝時期說起。

    商人,在之前大秦王朝的時候是非常不受待見的。

    雖然也出過寡婦清那樣的大商人,但歸根結底還是皇帝的白手套而已。

    絕大部分的商人,是被法家控制的大秦系統性歧視的。

    到了漢朝,黃老學派雖然上位,可卻偏偏是“漢承秦制”,商人的地位自然沒有什麼改觀。

    等到漢文帝繼位後,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剛剛登基的漢文帝屬于一個空架子,當然是迫切地想要將大權收歸己有。

    但功臣集團肯定不願意。

    你這皇帝都是我們扶上去的,現在你居然要從我們手里收回權力,像話嗎?

    圍繞著這一點,漢文帝和功臣集團多次博弈。

    但漢文帝畢竟勢單力孤,大部分時間都以失敗告終。

    痛定思痛,漢文帝想明白了。

    功臣集團不但是在朝堂上勢力強大,在民間同樣也是勢力極強。

    從上到下,一整塊鐵板,這可不是一個皇帝的名義就能撼動的。

    在和賈誼、袁盎兩位謀士商議之後,漢文帝果斷宣布了一項舉措。

    開放商禁!

    原本,西漢是不允許商人跨郡縣經商的。

    你在這個郡縣做生意,那就做一輩子。

    貨物的產地、銷售地、運輸過程,通通都只能局限于這個郡縣,不能出郡縣一步。

    這樣一來,事實上大部分郡縣的商業,都被當地的功臣集團家族給壟斷了。

    功臣集團家族也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金錢收入來收買人心,培植黨羽,和朝廷皇帝對抗。

    開放商禁之後,商人只要擁有任何一個郡縣的通關文書,就可以合法地在大漢境內所有地區運輸貨物,進行商業買賣。

    如此一來,貨物迅速流通起來,任何一個郡縣的商人都要面臨來自全國其他地方商人的競爭。

    許多只是靠著權力,並無實際經商才能的商人迅速被打垮,又或者是在外來的沖擊下元氣大傷。

    功臣集團中大部分人從封地中獲取到的財富也隨之大大減少,有效地削弱了功臣集團的財源。

    不過這種方式也並非沒有副作用。

    商業的最終形態是壟斷,從漢文帝到現在已經幾十年的時間,許多長袖善舞的商人都成長起來,成為了大漢各地的商業壟斷集團領袖。

    壟斷就意味著暴利,這就有了商人家中擁有萬金,比劉徹這個皇帝還要更加富裕的奇葩事情。

    劉徹惡狠狠地開口道︰

    “必須要想個辦法好好整治一下他們,你們說朝廷該怎麼辦?”

    東郭咸陽道︰

    “臣以為,是時候進行第四次貨幣改革了。”

    劉徹繼位至今,已經進行了三次貨幣改革。

    三次改革的過程和細節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讓朝廷獲得更多收入,好拿去打仗。

    第四次貨幣改革,自然也就是在前三次的前提下,更進一步地將財富集中到國庫和少府庫中。

    看著東郭咸陽、桑弘羊等人送上來的第四次改革奏折,上面其實也沒有太多新意。

    無非也就是換個錢幣的名稱,換湯不換藥的東西。

    劉徹看了半天,皺眉道︰

    “這樣的改革,朕覺得不太好。”

    為什麼不好?

    錢幣,是整個天下人都在用的。

    改革錢幣,薅的也是天下人的羊毛。

    換句話說,人數最多的老百姓,其實是被朝廷薅羊毛最重的。

    有人可能會說,那些王侯、宗室、富商才是錢幣最多的,用錢多被薅羊毛就多,難道不對?

    當然不對。

    用最簡化的說法,錢幣改革就是收錢幣稅。

    誰用錢,就等于誰給朝廷交稅。

    老百姓是別無選擇的,只能用錢,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用錢消費是百分之百要交稅的。

    但王侯、宗室、富商們,人家的消費不需要一定用錢啊。

    錢幣改革指的是銅錢,人家可以用白銀,用黃金,用布匹,用珠寶,用自家封地里產出的各種資源來以物易物,用自家鹽池里的鹽巴,自家冶煉廠里的鐵器,自家茶田里的茶葉……

    總之,有權有錢的人們想要在這項錢幣改革中“避稅”,那太容易了。

    過去三次這麼干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征上來的稅,其實都是老百姓給朝廷買單了。

    反而是那些王侯、宗室、富商們,基本上沒出錢,財富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這可不是劉徹希望看到的。

    劉徹冷冷地開口道︰

    “朕的意思是,這一次征稅的對象必須得是有錢人,絕對不能影響到任何老百姓!”

    這個要求听起來好像非常的沒道理。

    針對有錢人卻不影響百姓,難度也太大了吧。

    但誰讓劉徹是皇帝呢?

    皇帝就要言出法隨。

    沒道理的事情,你們也得給朕想辦法弄到有道理為止!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方便以後閱讀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第692章 朱元璋教導朱高熾,劉徹提出一個沒道理的請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第692章 朱元璋教導朱高熾,劉徹提出一個沒道理的請求並對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