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甦聞言,不由吃了一驚。
“父皇為何會這麼覺得呢?”
秦始皇看了一眼扶甦,淡淡開口︰
“你可還記得《孫子兵法》之中對戰爭是怎麼形容的?”
聞言,扶甦下意識地開口道︰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秦始皇打斷了扶甦的話︰
“這一句就足夠了。”
“你要知道,打仗是一件需要非常謹慎的事情,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一舉發動。”
“朕滅六國之中的任何一國,無不是先和將軍們探討完戰爭策略,然後再發大兵出動。”
扶甦听得一愣一愣的,好一會才開口道︰
“可是父皇,漢武帝劉徹不也已經和臣子們商討好策略了嗎?”
秦始皇笑出了聲,道︰
“他的計策是什麼?是想要僅靠一個商人聶壹的演技,就把統治了匈奴數十年的軍臣單于引誘進大漢的包圍圈之中。”
“一場戰爭的勝敗,不在漢軍的實力和準備上,反而在一個商人的身上?”
“朕問你,若是商人聶壹被軍臣單于識破了,漢軍還有其他計策能打敗匈奴嗎?”
扶甦愣了好一會,才道︰
“這……從金幕中來看,似乎並沒有。”
秦始皇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對,沒有。”
“劉徹這麼做,其實從開戰之初就已經默認漢軍比匈奴要弱,只能通過引誘的計策來進行伏擊,獲取勝利。”
“這種方式就是純粹的冒險。”
“主帥是可以冒險的,但作為一個王朝的皇帝,在開戰之前就應該要考慮到所有因素,而不是這般孤注一擲的冒險。”
“將風險寄托在主帥的身上也是可以的,但劉徹不應該將整個勝敗的關鍵放在一個籍籍無名的商人聶壹身上!”
“哼,聶壹若是當真有這樣的才能來蒙騙過軍臣單于,那他又怎麼可能僅僅是個商人而已?”
“你看著吧,這場戰爭,劉徹十有八九無法取勝。”
扶甦心中其實還是有些不太相信。
漢武大帝,當真這麼弱?
扶甦安靜下來,注視著金幕,想要看看事情的發展究竟是否會和自家父皇的描述一致!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當年六月,劉徹經過準備後,正式發動了這一次的伏擊戰。】
一名太監站在眾人面前,高聲宣讀旨意。
“以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領主力部隊,埋伏于馬邑一帶。”
“待匈奴主力至,諸軍便可殺出,圍剿匈奴!”
“以將屯將軍王恢、材官將軍李息領三萬五千兵馬,自側翼襲擊匈奴輜重,再和主力部隊會合殲敵!”
御史大夫韓安國和大行王恢,事實上成為了這一次兩支漢軍的主將。
在劉徹的命令下,漢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一次,加上所有隨軍青壯,漢軍的總數量達到了三十萬人。
實際能上戰場交戰的軍隊也超過了十萬人。
這是自從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爆發以來,大漢朝廷又一次征召了規模如此巨大的軍隊。
無邊無際的人潮,給了年輕的皇帝劉徹非常大的自信心。
劉徹撫著胡須,對著一旁的太中大夫衛青笑道︰
“衛青,你看朕的大漢勇士軍容如何?”
衛青沉吟片刻,道︰
“大漢軍容鼎盛,必將一戰功成!”
劉徹哈哈大笑,志得意滿。
“衛青啊,你這幾年學習軍陣之道,似乎也進步不小?”
衛青點了點頭,道︰
“臣潛心學習,的確略有所得。”
劉徹嗯了一聲,對著衛青道︰
“這一次消滅匈奴主力後,下次你可為偏將,統領一支偏師隨同大軍出征匈奴,也算是給你一個鍛煉的機會。”
衛青趕忙恭敬謝恩。
鏡頭一轉,那位來自馬邑的商人聶壹已經大步走入了匈奴王庭的單于王帳之中。
軍臣單于和幾年前相比,明顯又衰老了一些。
但這位匈奴帝國的第三代單于渾身上下依舊散發著濃重的威嚴。
軍臣單于看了一眼聶壹,淡淡道︰
“你說你有辦法給本單于帶來足夠的財富?”
聶壹點頭,用非常純正的匈奴語道︰
“正是如此。不瞞單于說,我有辦法讓大匈奴獲得馬邑城!”
“馬邑?”軍臣單于的雙目頓時一縮。
一旁的諸多匈奴大小王們也同時將目光投來。
作為距離匈奴王庭最近的一座漢匈互市地點,在場的匈奴大小王們基本上都去過馬邑。
他們的內心中非常清楚,那座看似小小的城池之中,究竟有多少來自漢朝、匈奴兩大帝國的財富在儲存、交易!
馬邑城中最多的,就是來自漢朝各種物資,以及匈奴的戰馬。
當然,還有巨量的銀錢,不過這對于匈奴人來說,反而並不是特別值得看重的點。
草原上又用不到貨幣!
如果是草原人拿金銀銅作為貨幣跟漢人交易,往往又會被那些奸詐的漢人商賈痛宰一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軍臣單于緩緩開口道︰
“聶壹,你也算是多次和大匈奴交易的老人了,你應該知道如果欺騙本單于,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聶壹正色道︰
“不瞞單于說,我正是因為知曉單于的信譽,所以才冒著背棄大漢的風險,提出這個建議。”
“我的要求很簡單,如果我真的能幫助單于拿下馬邑,還請單于封我為王,我的部落至少要有一萬名挽弓之士。”
軍臣單于哈哈大笑了起來。
“一萬名挽弓之士?若你當真能幫助我拿下馬邑,這個數字再翻一倍又有何妨?”
“現在,說說你的辦法。”
聶壹開口道︰
“不瞞單于,在馬邑城里有幾百個人可以听從我的號令,還有一些合作伙伴。”
“馬邑縣令是我的好友,我可以趁他不備請他到我府中喝酒,接著將他殺死並奪取馬邑城。”
“但為了防止附近的漢軍前來進攻,還請單于率領大匈奴的主力部隊隨後接應。”
“我的幾百人可以暫時奪取城池,但絕對不可能在漢軍的進攻下堅守。”
軍臣單于迅速地盤算了一番腦海中關于馬邑附近的漢軍兵力駐扎情報,沉思片刻之後道︰
“你們有什麼看法?”
這句話是對在場的匈奴大小王們詢問的。
一名匈奴貴族站了起來,嘿嘿一笑。
“單于,秋天馬上就要來了,正是我們南下的最佳時機。”
“反正往年這時候也要南下的,今年提早一些也無妨。”
其他的匈奴大小王們明顯也頗為意動,紛紛開口表示支持。
秋冬季節,是草原上最難熬的半年。
對漢朝發動南侵,不但能搶劫足夠財物,還能順便南下過冬,何樂而不為?
軍臣單于點了點頭,重新看向聶壹。
“十天後,本單于的大軍會出發,你作為向導!”
很快,十萬匈奴騎兵集結起來,浩浩蕩蕩地在草原上拉出一條極為驚人的橫線,馬不停蹄地南下,掀起滾滾煙塵。
在距離馬邑大約兩百里左右的地方,軍臣單于停下了腳步。
“聶壹,你和本單于的使者先行前往馬邑,將馬邑奪下!”
“等確認馬邑被奪下之後,本單于自然會率領大軍趕到。”
聶壹聞言愣了一下。
這可和事先料想的情況不太一樣啊。
在聶壹想來,貪婪的軍臣單于難道不是應該直接南下撲向馬邑嗎?
聶壹定了定神,恭敬地開口道︰
“謹遵單于的命令。”
等聶壹等人縱馬離去之後,一名匈奴小王急不可耐地開口道︰
“大單于,咱們距離馬邑只不過兩天的路程,就算漢人真的有所準備,無非也就是邊境的一兩萬軍隊,何必如此小心呢?”
軍臣單于看了一眼這名匈奴小王,淡淡道︰
“渾邪王,你的性格實在是太過于喜歡冒進了。”
“你要知道,天底下沒有平白無故掉下來的好處,聶壹究竟是否值得信任還在兩說。”
“觀察一下吧,如果聶壹當真鐵了心要投奔大匈奴,這區區的一點考驗對他來說不會是什麼問題。”
聶壹率領著一百名匈奴騎兵,悄悄地靠近了馬邑城。
看著遠處的馬邑城,聶壹沉吟片刻,回頭看向身邊軍臣單于的使者。
“使者大人,接下來怎麼辦?”
使者顯然事先已經得到過軍臣單于的吩咐,平靜道︰
“你進城去,殺了里面的縣令,然後把他帶著官帽的腦袋掛在城門上。”
“我看到縣令的腦袋之後,自然會派人通知單于大軍南下。”
聶壹呆了一下,眼珠子轉動片刻,道︰
“使者大人,我擔心就靠我的那點人手,不足以佔據整座城池。”
“不如等我信號打開城門,然後使者大人從城外殺進來,我們里應外合奪城?”
使者哼了一聲,道︰
“單于說了,我麾下的所有人不得踏進馬邑一步,以免中了陷阱,這是命令!”
“你難道想要違抗單于的命令嗎?”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聶壹自然不敢再說些什麼,獨自一人朝著不遠處的馬邑城駛去。
使者帶著一百名匈奴人躲藏在城外,注視著聶壹的身影從視線中消失。
聶壹很快憑借著朝廷給的秘密信物,見到了馬邑縣令,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
縣令皺眉道︰
“這可和之前朝廷定下的大計不一樣。”
“我總不可能派人去通知韓安國大人的十萬大軍,只為了誅殺這支上百人的匈奴騎兵小隊吧?”
聶壹苦笑一聲,道︰
“事到如今,只能請縣尊和我演一場戲,以取信外面的匈奴人了!”
“還有,請通知王恢、李廣將軍他們,明日匈奴人就會回傳訊息給兩百里之外的軍臣單于,讓他們做好突襲匈奴輜重的準備!”
……
翌日。
馬邑城的城頭,果然掛上了一顆戴著縣令官帽,死不瞑目的腦袋。
這當然不是真的縣令,只不過是馬邑大牢之中被抓獲、只要等到朝廷確認文書發還就能處斬的某個死囚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聶壹刻意將這死囚的頭發打散,遮掩住大部分面容,又弄上血污涂抹,以免被哪個見過真正馬邑縣令的匈奴人認出並非本尊。
遠處,一直在等待著情況的匈奴使者端詳片刻,露出滿意的表情。
“派人進城去告訴聶壹,單于馬上就到!”
兩百里的路程,對匈奴人來說,並不算遠!
僅僅一天時間,軍臣單于就得到了來自馬邑城方面的情報,頓時大喜過望。
“很好,立刻全軍出動,以最快的速度突襲馬邑。”
“所有輜重都留在這里,兩天後等待本單于歸來會合!”
十萬匈奴騎兵馬蹄滾滾,一路朝著馬邑而去。
伴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逝去,軍臣單于翻過了草原上一座又一座丘陵和小河,馬蹄聲讓周圍正在悠閑吃草的牛羊倉皇逃竄。
“不對!”
軍臣單于看著這些被匈奴大軍嚇得四處亂跑的牛羊,突然停下了腳步。
一旁的渾邪王疑惑道︰
“大單于,又有哪里不對?”
此刻的渾邪王心中滿是對殺戮和搶掠的渴望,恨不得下一秒鐘就抵達馬邑,沖進去掠奪里面天量的財物。
軍臣單于伸出手,指著那些即將消失在視線中的牛羊,平靜道︰
“這些牛羊,明顯都是我們匈奴人放牧的,可是牧民呢?”
軍臣單于的問題讓渾邪王愣了一下,過了好幾秒鐘才道︰
“或許是那些牧民見到大軍到來,就躲起來了?”
軍臣單于冷笑道︰
“放屁!草原上什麼東西最重要?就是這些放牧的牲畜!”
“任何一個牧民,在見到大軍前來之後,最該做的就是立刻驅使牲畜離開。”
“怎麼可能會讓如此之多的牲畜到處亂跑?”
渾邪王一想也是,道︰
“所以單于的意思是……”
軍臣單于冷冷地開口道︰
“所以,那些放牧的牧民,應該是全都死了,被人殺了!”
渾邪王愕然開口︰
“漢人邊郡的騎兵這麼厲害?不對,難道是漢人的朝廷軍?”
軍臣單于表情閃爍,恨恨地開口道︰
“本單于就知道,天下不會有憑空掉下來的好處。”
“一定是漢軍主力就隱藏在馬邑周圍,他們害怕馬邑附近的牧民會偵查到他們的動向,所以提前將牧民全殺了。”
“但他們壓根就沒把這些牛羊放在心上,又或者是擔心收攏牛羊會被我們的斥候抓住。”
“這里面一定有問題,說不定馬邑有埋伏!”
在軍臣單于的命令下,十萬匈奴騎兵很快停下腳步。
對于這個結果,渾邪王明顯有些不太甘心,立刻進諫道︰
“單于,我覺得您還是有些過于緊張了。”
“如果這真的只是幾個膽小如鼠的牧民導致牛羊牲畜無人看管,我們卻因此而放棄了攻取馬邑的機會,豈不是太過可惜?”
周圍的諸多匈奴大小王們也紛紛開口,對渾邪王的話表示支持。
大家召集了這麼多兵馬,馬上就要到馬邑了。
這種時候說不去,那豈不是白跑一趟。
軍臣單于看著這些部下,又陷入了遲疑之中。
的確,只是一些牛羊牲畜,又沒有見到真正的漢軍主力。
難道就因為這點牲畜便放棄?
就在軍臣單于動搖的時候,另外一名匈奴小王飛奔而來。
“單于,我們剛剛攻破了一處漢軍哨所,從里面俘虜了一個自稱是雁門郡尉史的人!”
軍臣單于趕忙開口道︰
“快,把他帶過來!”
很快,這名尉史就被押到了軍臣單于的面前。
軍臣單于盯著這名尉史,冷冷道︰
“你們在馬邑設下埋伏想要引誘本單于的計謀已經敗露了,老實交代出漢軍主力的情報,本單于可以讓你活下來,在大匈奴享受富貴。”
“否則,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這名尉史听到軍臣單于的話之後嚇了一跳,趕忙結結巴巴地開口︰
“是我們大漢的御史大夫韓安國!他帶著十萬人埋伏在馬邑周圍,還有大行王恢帶著三萬人出發,準備包抄大匈奴的輜重部隊!”
如此這般,這名尉史將所有的情報統統都交待了出來。
軍臣單于越听越是心驚。
他原本只不過是有所懷疑,故而用話語詐唬一下這個尉史。
沒想到,他的懷疑竟然是真的!
已經跟匈奴和親了幾十年的西漢王朝,竟然真的在馬邑周圍埋伏了十萬大軍,等著軍臣單于自投羅網。
“好,好,好!就差一點,本單于就被劉徹那個家伙給賣了!”
軍臣單于咬牙切齒地咒罵了劉徹幾句,隨後看向面前的尉史。
“本單于得你,乃天意也!天不亡大匈奴,故而讓你前來告知本單于!”
這一刻,軍臣單于分外慶幸。
同樣的故事,在一百年前曾經上演過一次。
當時還是戰國末期,趙國大將軍李牧就設計引誘匈奴大軍進入趙國境內,等匈奴大軍到了埋伏圈之後,李牧領趙軍一舉殺出,大破匈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一戰,匈奴陣亡和被俘虜的兵馬超過了十萬!
若是軍臣單于沒有察覺異常,若是沒有抓住這個雁門郡尉史,他就要重蹈一百年前匈奴祖先們的覆轍了!
軍臣單于不再遲疑,立刻下達命令。
“全軍北撤,會合輜重後回歸王庭!”
老辣的軍臣單于雖然已經察覺到了漢軍的情報,但他並不打算借助這個情報繼續進攻。
渾邪王再度提出了疑問。
“大單于,咱們真的就什麼也不做,撤兵了?”
“我們可以聯絡左賢王和右賢王,一起進攻漢朝的東部或者西部邊境。”
“他們的主力都集中在馬邑,一定不會提防我們在其他方向上進攻的。”
軍臣單于哼了一聲,道︰
“你不懂。漢朝的軍隊可不像我們匈奴勇士一樣,只要發出召集令就能立刻帶著牲畜出動。”
“他們需要從全國各地調集兵馬物資,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撤退之後,劉徹別無選擇,只能撤回他的大軍並解散。”
“等到三個月之後,本單于再領兵南下,那時候是冬天,劉徹就來不及再組織漢朝的中央軍和我們抗衡了。”
“至于現在,就讓他在懊悔中飽受折磨吧!”
听著軍臣單于的分析,諸多匈奴大小王再無任何疑慮。
十萬匈奴騎兵很快調轉馬頭,選擇撤退。
半個時辰後,這座草原又恢復了寧靜。
只有草地上雜亂的馬蹄,見證著剛剛到來又快速離開的匈奴大軍曾經來到此地。
被嚇得到處亂跑的牛羊牲畜又慢慢聚攏了過來,發現不再有什麼異常情況後,放心地低頭吃起了草。
鏡頭一轉,王恢和李息兩人率領三萬多大漢騎兵,小心翼翼地接近了聶壹情報之中,匈奴人輜重所在。
王恢一邊等待前方的斥候傳回情報,一邊和李息溝通。
“等會你先率領一千精銳殺進去,不要貪功,以攪亂守衛輜重的匈奴騎兵為主。”
“等匈奴人陣勢亂了,老夫的大軍也就趕到了。”
“只要拿下這些輜重,匈奴主力兵馬再無任何補給,我等就是頭功!”
李息重重點頭。
便在此時,一名斥候快馬而回,表情有些慌忙且茫然的稟報︰
“不好了大將軍,匈奴人已經撤走了!”
“什麼?”王恢和李息同時吃了一驚。
片刻後,王恢和李息站在一座河流面前,臉色都非常難看。
河流兩邊到處都是各種痕跡,顯然聶壹的情報並沒有錯,曾經有一支超過十萬人的兵馬在這里宿營,還帶著巨量的牛羊馬匹作為輜重補給。
但現在,這里什麼都沒有了!
王恢出身燕地,曾經多年在邊郡為官,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他左右看了一下,跳下馬,走到一堆牛糞面前,蹲下來端詳片刻,還伸手戳了一下。
“至少走了兩天……”
“該死,難道匈奴人已經南下了?”
“他們竟然如此大膽,連輜重都一起南下?”
李息遲疑片刻,指著北方道︰
“大將軍你看,我感覺他們應該是北撤了!”
王恢順著李息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發現有大量牛羊牲畜朝著北方遷移的痕跡。
再看南方,腳印以馬蹄為主,完全看不到牛羊等牲畜的痕跡。
王恢不敢置信。
“匈奴人撤退了……他們察覺到了我們的布置?”
“這……”
夕陽西下,三萬多漢軍將士在空無一人的匈奴營地舊址中,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茫然和濃重的疑惑。
人呢?
……
【這一戰,被稱為“馬邑之圍”。】
【聶壹的計策並未騙過統治了草原數十年,手段極為老辣的軍臣單于。】
【王恢所部雖然距離匈奴主力甚近,但王恢自認為麾下三萬兵馬不足以和匈奴主力抗衡,不敢北追。】
【而在馬邑附近率領十萬漢軍主力埋伏的韓安國苦等數日不見敵人蹤跡,主動出擊之後確認匈奴主力已經撤退,也追之不及。】
【此戰最終以匈奴主力不戰而撤告終,雙方之間甚至並未爆發任何一場小規模的戰斗。】
【但對于漢朝來說,大舉出動三十萬人,耗費了不知道多少物資,最終卻顆粒無收的結果,無疑是不能被接受的。】
得知消息的劉徹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混賬東西,這些蠢材竟然連這麼簡單的計策都辦不好嗎?”
“朕要他們來有什麼用!”
“王恢這個蠢材,他明明有機會拖延住匈奴主力,卻畏戰不前,朕要殺了他!”
【憤怒的劉徹將王恢投入大牢之中,王恢雖然竭盡全力想辦法脫身,甚至重金收買丞相田 ,讓田 通過太後王𢶍h登橐參藜糜謔隆! br />
【王恢無奈之下只能自殺于大牢中,這場戰爭的余波才正式宣告終結。】
【對劉徹來說,第一次親自主導的傾國之戰就無功而返,嚴重地影響了這位年輕皇帝的威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丞相田 趁機奪取了不少權力,讓西漢朝廷中形成了相權壓倒皇權的格局,直至兩年後田竇之爭爆發,劉徹在田 死後重新奪回權力。】
看到這里,漢初世界之中,劉邦不由大失所望。
“搞什麼東西,打個仗都打不好,真是一群廢物,蠢材!”
劉邦這叫一個氣啊。
白登之圍是劉邦心中的奇恥大辱,本以為劉徹能來個反包圍匈奴人,最後卻無功而返。
在場的其他漢初群臣,臉上也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曹參嘆了一口氣,道︰
“原本還以為這位漢武帝陛下能夠一雪前恥呢,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局。”
陳平見劉邦的臉色越發難看,趕忙開口道︰
“好在大漢也並未失敗,最起碼也讓匈奴遁走,想來接下來匈奴人應該也能收斂不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劉邦冷笑道︰
“好個屁!匈奴人什麼德性你們難道還不知道?”
“朕若是猜得沒錯,接下來的幾年里匈奴人一定會變本加厲的騷擾大漢邊疆,你說好在哪了?”
眾人都是一陣沉默,心情復雜。
劉恆干咳一聲,道︰
“父皇不必動怒,年輕人總是難免沖動會踫到一些失敗。”
“劉徹這小子如果能總結經驗,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獲勝,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平局中吸取教訓,總是比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好的。”
劉恆這麼一番勸說後,劉邦勉強平復了心情,嘆了一口氣。
“他娘的,這個狗屁匈奴,難道就這麼難打?”
“朕還以為劉徹被評為大漢的千古大帝,就能把這該死的匈奴吊起來暴打了呢。”
大殿中,眾人再度無言。
千古大帝,感覺好像也不是那麼靠譜啊。
大秦世界,秦始皇呵呵一笑,指著金幕。
“扶甦,你看到了吧?”
“朕說過的,劉徹這小子如此亂來,就是贏不了!”
扶甦撓了撓頭,一臉的驚訝。
“想不到這位匈奴的軍臣單于竟然如此厲害,能提早洞見大漢的陷阱。”
秦始皇哼了一聲,道︰
“滅國之師,當堂堂正正出戰,這才是華夏王朝該有的氣勢。”
“劉徹這小子只知道玩什麼埋伏,藏頭露尾,從一開始氣勢上就落了下風,又怎麼可能讓上天眷顧他!”
扶甦聞言,不由下意識地對照了一番自家父皇的功績。
還真是,父皇滅掉六國,征服百越,驅逐匈奴的時候,全都是堂堂正正,從正面擺開陣勢壓過去的。
什麼奇襲之類的事情,在大秦壓根就不會發生。
大秦打的滅國之戰,就是擺明了“比你更強,正面推平你”的姿態。
步步為營,見山開山遇水架橋,一路平推殺到敵人都城,最終滅國。
扶甦突然心中一動,開口道︰
“這就是父皇曾經告訴過兒臣的‘勢’嗎?”
秦始皇微微一笑。
“對,這就是想要成為真正明君,必須要領悟的‘勢’!”
“劉徹,呵呵,這個時候的他,還是太年輕了!”
“且再看吧,既然已經是被金幕公認為是千古大帝之一,他應該很快就會接受教訓,重新振作和成長起來的。”
扶甦點了點頭,心中又不禁有些嘆息。
這漢武帝劉徹的人生前二十年,看起來也是荊棘處處,麻煩叢生。
簡直、簡直就和父皇一樣啊!
果然,只有經歷過困難和失敗,才能超越自己,蛻變成為真正的明君!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馬邑之圍的失敗,帶來的是匈奴瘋狂的反撲。】
【當年冬天,匈奴軍臣單于、左賢王、右賢王兵分三路南下,大漢上萬里的邊疆同時燃燒起了烽煙。】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匈奴的襲擾一日勝過一日。】
【劉徹因為在國內受到田 掣肘的原因,只能暫時選擇忍耐。】
【等田竇之爭一結束,重新奪回大權的劉徹終于可以不再選擇忍耐,露出自己年輕皇帝的鋒芒!】
畫面中,劉徹坐在大殿上,冷冷地看著面前的所有大臣。
“三年,朕已經整整忍受匈奴的襲擾三年時間了!”
“若是再不出兵,爾等是想要讓朕對匈奴稱臣納貢不成?”
听著劉徹的質問,在場的所有臣子們都低下了頭。
一名大臣猛然站了起來,沉聲道︰
“陛下,若是繼續這樣下去,邊郡屯駐的軍民必然會大批逃亡南下,大漢的長城防線只能淪為虛設!”
“臣以為,必須要出兵和匈奴決戰,至少要把他們打疼,才能讓大漢邊疆重新安寧!”
眾人循聲看去,發現說話之人正是奉命入朝稟報邊境軍情的代郡太守李廣。
李廣,是此時大漢邊疆的傳奇人物。
早在漢景帝劉啟時期,雄心勃勃打算在削藩完成之後立刻揮師北伐匈奴的劉啟就派出親信宦官前往上郡,監督和幫助當時是上郡太守的李廣訓練騎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有一次,這名親信宦官帶著幾十名隨從外出打獵,踫到了三名匈奴騎兵。
宦官見自身人數是對方十倍還多,立刻領兵包圍上去,想要拿下這份軍功。
不曾想,這三名匈奴騎兵且戰且退,箭無虛發,竟然在短短一個時辰內,反殺了宦官身邊的數十名騎兵!
這下宦官慌了,趕忙奪路而逃,反而被三名匈奴騎兵追殺。
好不容易逃回城中,宦官身邊的騎兵只剩下了四個人。
李廣得知後,判斷出這三人乃是最頂級的匈奴騎士——射雕手。
隨後李廣便帶著一百名騎兵出城,急追三名匈奴射雕手而去。
射雕手們沒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廣竟然還敢追擊!
由于靠近城池,射雕手們不敢托大,只能轉身逃跑。
但才逃出幾十里地,三名射雕手的坐騎因為一日的激戰奔跑,已然脫力。
三名射雕手便棄馬躲入山林之中,打算射殺漢軍騎兵後奪馬跑路。
李廣見狀,並未讓隨行的一百名騎兵進入山林中搜索,而是讓所有部下散開堵住各處逃跑路線,自己一人一弓朝著森林而去。
三名射雕手見狀,不約而同地將目標對準唯一一個敢進入射程的李廣。
在以一敵三的情況下,李廣箭無虛發,先後兩箭將兩名射雕手穿心,第三箭命中最後一名射雕手的腹部,將其生擒!
就在李廣準備帶著俘虜回城里審問時,上萬匈奴騎兵突然疾馳而至。
很顯然,作為匈奴最精銳的射雕手,又是足足三人,本就不該出現在距離上郡郡城這麼靠近的地方。
兩軍相遇,然後兩邊都大吃一驚。
匈奴人派出射雕手作為斥候,本來打算的就是不聲不響地突襲上郡郡城,卻在郡城外踫到了李廣這位漢軍將軍和部下,以為圖謀已經敗露。
而李廣方面,部下只有一百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匈奴上萬大軍,不慌才怪。
就在部下們驚恐不已,打算跑路的時候,李廣喝止眾人。
“現在距離城池幾十里地,匈奴人多勢眾,我們根本就逃不回城里,逃跑只有死路一條!”
“你們都听我號令,先列陣!”
一百名漢軍騎兵強忍著害怕,抖抖索索地跟隨李廣列陣。
對面匈奴騎兵見狀,也不敢輕舉妄動,嚴陣以待。
接著,李廣又發出了命令。
“前進!”
眾目睽睽之下,李廣帶著這一百名漢軍騎兵,前進到距離匈奴近萬騎兵只有一千米的地方。
匈奴人依舊不敢輕舉妄動。
李廣繼續下令。
“全部下馬,解掉馬鞍!”
部下們都傻眼了。
“將軍,這下馬解除馬鞍的話,敵人一個沖鋒,我們連上馬逃跑都來不及!”
李廣怒道︰
“不想死的就听我命令!”
一百名漢軍騎士抖抖索索地下馬,解掉了馬鞍。
對面的匈奴人看到這一幕,也是震驚不已。
我們這邊一萬人,你這一百人跑到我們陣前,還下馬,還把馬鞍弄下來?
肯定有詐!
匈奴人一邊警戒,一邊放出斥候四處搜尋,以防漢軍主力在附近什麼地方埋伏。
緊接著,李廣又把那名被俘虜的射雕手,以及被射殺的兩名射雕手尸體放在陣前,震懾匈奴人。
一名匈奴身騎白馬的將軍非常憤怒,指著李廣和射雕手的尸體破口大罵。
李廣一開始安靜地听著,突然一個健步跳上自己的戰馬,猛沖了幾十步,然後一箭射出,將這名匈奴白馬將軍瞬間封喉!
白馬將軍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尸體栽倒在地。
在諸多匈奴將士們又驚又怕的視線中,李廣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部下之中,繼續下馬躺著。
匈奴人越發驚疑不定,認定李廣就是誘餌。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
匈奴人四處搜索的騎兵斥候全部回報,方圓二十里內絕對沒有任何漢軍主力隱藏的蹤跡!
匈奴主將這才下定決心,命令騎兵出擊。
但就是天黑過後的這麼一小會,李廣已經悄悄帶著部下的一百名騎兵跑路了。
匈奴主將氣得跳腳,有心想要追擊,又擔心追出二十里偵查範圍後會踫到漢軍主力,只能作罷。
天明時分,李廣回到郡城。
又過半天,匈奴主力緊隨而至。
李廣提著射雕手的腦袋,站在城上大聲嘲笑匈奴人的愚蠢。
匈奴人暴怒之下嘗試了兩波攻城,無功而返,還丟下不少尸體。
最終,匈奴人只能無可奈何地撤退了。
這一次戰斗後,李廣名聲大振,被譽為“飛將軍”。
劉徹繼位後,先是將他調回長安負責訓練未央宮的禁衛軍,隨後又讓他負責組建羽林軍。
等馬邑之圍失敗後,匈奴連續寇邊,李廣又再度出任邊郡郡守,先後在雁門郡、代郡等地負責防御匈奴。
毫不夸張地說,眼下的李廣就是漢朝名聲最響亮的第一名將!
這樣的名將說出要開戰的話,那是很有分量的。
劉徹見無人反駁李廣的話,便下定決心,道︰
“立刻調集兵馬,這一次朕一定要讓軍臣那個老東西有來無回!”
大軍出動,顯然並不是一場朝會就能商議完畢的。
當天晚些時間,下了朝會的劉徹在諸多郎官的簇擁下,朝著不遠處衛子夫的寢宮而去。
走著走著,劉徹突然停下腳步,看了一眼身邊的衛青。
“衛青啊,你入宮至今多少年了?”
衛青忙道︰
“臣僥幸得陛下看重,入宮至今已有十年。”
劉徹點了點頭,道︰
“也就是說,你在宮中學習兵法,操練士卒也有十年了?”
得到了衛青肯定的答復後,劉徹再道︰
“那這一次,你敢不敢為朕出擊匈奴?”
衛青愣了一下,隨後露出欣喜的笑容。
“固臣所願也,不敢請耳!”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