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看著面前的金幕,愣住了。
蜀漢群臣看著面前的金幕,也愣住了。
事實上,歷朝歷代所有的皇帝這一刻也都愣住了。
在所有的金幕中,統一出現了一條提示。
【系統提示︰檢測到西晉已經滅亡,該金幕綁定宿主更換為季漢皇帝劉禪,西晉世界改名季漢世界。】
這一下,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心中頓時掀起了滔天巨浪。
【魏武帝曹操︰司馬懿死了?哈哈哈哈,真是蒼天有眼啊!】
【吳大帝孫權︰等等,為什麼是季漢世界,不是大吳世界?】
【昭烈帝劉備︰阿斗,是你嗎阿斗!】
季漢世界之中,劉禪看到這最後一條彈幕,猛然回過神來。
一道金光沒入他的腦海中,立刻讓他明白了金幕的種種用法。
劉禪迫不及待地發了一條彈幕。
【漢中祖劉禪︰父皇,是我,我是阿斗!】
【昭烈帝劉備︰哈哈哈哈,好,好個阿斗,朕就知道你行,你真的行!】
【昭烈帝劉備︰魏武帝曹操吳大帝孫權,快來看看朕的好兒子,哈哈哈哈!】
曹操和孫權直接被干沉默了,完全無聲無息。
而其他朝代的皇帝們,注意力則集中在了劉禪的稱呼上。
中祖?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哈哈大笑。
“好,好啊!”
“沒想到除了朕的西漢,劉秀的東漢之外,如今竟然還有一個季漢!”
“嘖嘖嘖,朕的子孫開創了三個漢王朝,這等功業,在華夏獨一無二!”
“咱們姓劉的,那是真的厲害啊!”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劉徹緩緩點頭。
“能收拾東漢破碎河山,謚號為‘中’倒也合適。”
“只不過,為何不是中宗?”
中興之主,一般謚號應該是“中宗”才對。
董仲舒想了想,道︰
“祖宗兩字,祖在宗前,比宗要更重。”
“劉禪和其父劉備,乃是皇族旁支,如劉秀一般。”
“這一支能從巴蜀殺出來一統天下,的確也當得起‘祖’的名號。”
頓了頓,董仲舒又道︰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在劉禪之前,大漢其他皇帝已經獲得過漢中宗之號了。”
漢武帝想了想,笑道︰
“朕覺得,或許是兩者兼而有之。”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劉禪很不錯,朕很喜歡!”
反正只要是漢室劉姓皇族後裔當的皇帝,漢武帝自然就高興!
東漢世界中,劉秀喜笑顏開。
“好好好,朕後繼有人,大漢後繼有人啊!”
在場的東漢群臣,同樣也開心不已。
西漢覆滅,東漢崛起。
東漢滅亡,季漢重生。
這就是前赴後繼,這就是繼往開來!
宰相宋弘笑呵呵地開口道︰
“漢中宗之號,屬于西漢宣帝劉詢。”
“劉禪此次滅了西晉,也算是超越祖先,一代更比一代強了!”
劉秀嗯了一聲,道︰
“的確,他能統一天下開創王朝,冠于‘祖’之名也當之無愧。”
說著,劉秀不由有些好奇,便發了一條彈幕。
【光武帝劉秀︰各位,你們知道朕的廟號有祖字嗎?】
“光武帝”這三個字,顯然是謚號而並非廟號。
【明太祖朱元璋︰漢世祖。】
劉秀越發高興了。
世祖,中祖。
代代相承。
大漢的輝煌基業,在另外一個世界之中也不斷持續!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呼出一口氣。
“金幕的主人竟然真的是可以更換的。”
一旁的李治表情同樣也是非常凝重。
原本在李氏父子下意識的想法之中,金幕既然出現,就應該是世世代代綁定大唐李氏皇帝才對。
可現在的結果卻恰好相反。
金幕不會綁定任何一個家族,它綁定的只是這條世界線之中的華夏皇帝!
金幕並不是李氏皇族的護身符,它更像是傳國玉璽一樣的皇帝象征。
李治沉聲道︰
“父皇,兒臣覺得,這是一個對歷朝歷代皇帝的警示。”
李世民點頭道︰
“確實如此。若是有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如司馬懿一般倒行逆施,那金幕的出現不但不會幫助這個王朝,反而會加速王朝的滅亡。”
李治非常不解地開口道︰
“可是,明明金幕之中有那麼多的科技、武器,為什麼司馬懿會搞到滅國了呢?”
在歷史上,司馬懿建立的西晉好歹還傳到了幾十年後呢。
西晉滅亡之後,更還有東晉在江南苟延殘喘!
李世民笑呵呵地開口道︰
“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就能說得通,因為西晉司馬氏適應不了社會的進步!”
“金幕帶來的固然是國力的提升,但這種提升必須要統治者主動去適應。”
“一旦統治者不能順應時局做出改變,滅亡也就在所難免了。”
對此,房玄齡深以為然,開口道︰
“陛下說得太對了。自從有了金幕,大唐這些年出現的新東西,簡直就是過去幾千年的總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和長孫大人這些宰相,每天里都是絞盡腦汁的想要跟上這個時代,就怕什麼時候被時代給淘汰掉了。”
新科技,新發展,帶來的是新的世界。
大唐這些年來,法律的修訂都進行了四輪。
地方上各種官員職位,機構設置的改革,同樣也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不同。
有了這些逐漸的改變,大唐才能迅速適應金幕來到的科技大爆發,成為如今這般強悍的模樣。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朕現在也明白金幕評分的意義了。”
“這並不是單純的評比,而是要讓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對自身統治秩序究竟是否適應新時代發展,心中有個底數。”
“司馬懿之前不就拿過倒數第一嗎?這就證明他的西晉的確是不適應這種發展,果然現在就滅國了。”
“由此看來,將來那些在金幕評分之中不及格的國家,應該都會面臨亡國危機嘍!”
李世民說到這里,干脆把這些想法弄成彈幕發了出去。
反正大唐都拿過第一名了,肯定不需要擔心這個。
看熱鬧不嫌事大!
李世民的彈幕一發出去,歷朝皇帝心中也是一驚。
之前九十分以上的皇帝們,基本都非常淡定。
八十分以上的,有那麼一點點慌,但是不多。
八十分以下的王朝,那就比較慌了。
東吳世界之中,孫權臉色難看。
“該死,原來這才是分數評比的最大作用。”
在場的東吳群臣,臉色也都很不淡定。
東吳在評分之中,可是拿過倒數第一的!
雖然第二次評分沒那麼難看了,但總體來說,東吳現在應該是西晉之後最有可能滅亡的第二個國家!
孫權咬牙切齒地開口。
“看來,朕之前的改革還不夠,遠遠不夠!”
“大吳需要更快的發展,不然遲早要步西晉後塵亡國!”
……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最終還是決定堅持北伐的趙𣐿,緊緊地拉住了樞密使張浚的手。
“張卿家,此次北伐,你盡管全力為之。”
“朝中有朕給你誠邀,不管是誰都動搖不了朕北伐的決心!”
已經是白發蒼蒼的張浚心中也是感動不已,對著趙𣐿賭咒發誓。
“還請陛下放心,臣此次定要收復汴京,還大宋舊山河!”
張浚心中情感激蕩。
差不多三十年前,張浚為了和岳飛爭奪指揮權,最終攪黃了一次南宋北伐。
其後張浚罷相秦檜上台,岳飛獨力發動北伐,勢如破竹,卻被趙構、秦檜聯手阻止,還害死了岳飛。
時過境遷,岳飛、秦檜都已經死去,罪魁禍首趙構也已經退位。
張浚心中其實對岳飛這個“第一名將”的稱號是非常不服氣的。
眼下,機會來了。
張浚要對天下人證明,岳飛比不過他!
趙𣐿正月下達出兵命令,經過四個月的準備後,張浚信心滿滿地出征了。
按照之前的安排,張浚兵分倆路。
以李顯忠、邵宏淵為兩路兵馬的主將,從兩淮齊頭並進。
先擊破在淮北的金國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然後直接進攻汴京!
此刻川陝方面的吳 剛剛戰敗,還在休整。
荊襄方面也只不過是象征性地出動了三萬兵馬。
兩淮地區,成為了宋國和金國方面的主戰場。
南宋趙𣐿隆興元年五月,宋軍正式進入了金國境內,大舉進攻。
“殺!”
“沖啊!”
宋軍呼嘯而至,和金國兵馬殺在了一起。
很快,金軍紛紛敗退。
“投降,我們願意投降!”
看著面前成排成排跪下交出武器的金軍,李顯忠得意洋洋,放聲大笑。
“趕緊派人回去向張浚大人報捷!”
鏡頭不斷切換。
在各處的戰斗中,宋軍接連獲勝。
【北伐初期,宋軍氣勢如虹,再加上金國內部並未想到南宋當真北伐而導致準備不足,敗仗連連。】
【李顯忠攻克靈璧,邵宏淵也攻克了虹縣。金右翼軍都統蕭琦、泗州知州薄察徒穆向宋軍投降。】
張浚得知消息之後大喜過望。
“快,派人向陛下報捷!”
隨後,張浚得意洋洋地看著都督府參事陳俊卿。
“陳大人,你之前也在朝堂上反對北伐,如今這個情況你和陳相公應該也沒想到吧?”
陳俊卿聞言也是有些無奈,開口道︰
“張相公,陳某當然也是希望能光復汴京的。”
“但眼下咱們擊敗的無非就是金軍的小股部隊,還請相公不要驕傲自滿。”
張浚哼了一聲,道︰
“老夫知道你和陳相公也是主戰的,但你們只不過就是擔心失敗嘛。”
“放心吧,老夫蟄伏二十年,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老夫了。”
“這一次,汴京唾手可得!”
張浚一心想要通過北伐來壓服陳康伯、陳俊卿這些主戰派大臣。
于是他下令李顯忠和邵宏淵繼續北上,合兵一路進攻重鎮宿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宿州城外。
南宋諸多投石機不斷拋射。
有巨石,也有火藥彈。
自從膠西海戰和京口水戰大獲全勝之後,投石機和火藥彈就成為了南宋軍隊最新的大殺器。
由于不需要考慮船只載重的問題,在陸地上這些投石機所投射出來的火藥彈,比起海戰之中的火藥彈大了五倍以上!
巨大的火藥彈在宿州城內、城牆上炸開,肆意收割著金軍守城士兵的性命。
許多金軍士兵直接被燒成了火人,瘋狂地慘叫著,從城牆上跳下。
負責攻城的南宋大將李顯忠見狀心中歡喜不已,趕忙下令︰
“可以停止投射火藥彈了,攻城!”
在猶如雷霆般的鼓聲中,宋軍舉著雲梯就沖了上去。
經過了幾天激烈的爭奪,宿州城的大門終于被宋軍士兵打開。
無數宋軍士兵猶如潮水般涌入宿州城,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歡呼聲。
在宿州以東,邵宏淵哈哈大笑,志得意滿。
“這一次咱們先進的城,可沒有讓李顯忠那個家伙佔先!”
邵宏淵的兒子邵世雄喜氣洋洋地開口道︰
“天下人無知,都以為李顯忠才是第一名將。”
“今日之後,天下人就應該知道,父親您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將!”
邵宏淵放聲大笑。
宿州是金國和南宋邊境的重鎮,宿州失守的消息傳回金國南京汴京)之後,負責指揮這一次戰爭的金國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大驚失色。
“這些該死的宋人是要和大金來真的了。”
“好好好,那就讓他們知道,真正的大金主力究竟是怎麼打仗的!”
紇石烈志寧不再遲疑,率領十萬主力兵馬南下,直指宿州城的十二萬宋軍主力。
此時的宿州城里,宋軍內部也是暗流涌動。
朝廷的嘉獎旨意已經下來了。
李顯忠被升為兩淮招討使,邵宏淵被升為兩淮招討副使。
對此,邵宏淵大為不滿,回到自己營帳之中後直接拍了桌子。
“老夫功勞不在李顯忠之下,竟然只是一個招討副使?”
邵宏淵這叫一個氣啊。
這一路過來,邵宏淵自認為無論是殲敵數量還是作戰勇敢程度,乃至擊敗的金軍質量都不在李顯忠之下。
哪怕是把李顯忠任命為淮西招討使,邵宏淵任命為淮東招討使,他都不會這麼不滿。
邵宏淵的兒子邵世雄也是氣憤不已,道︰
“朝廷不公,張浚明顯就是偏心李顯忠那個匹夫!”
邵宏淵怒氣沖沖地開口道︰
“不除李顯忠,老夫咽不下這口氣!”
邵世雄目光一轉,道︰
“父親,听說李顯忠之前在攻破宿州城後,只給了每個士兵們三百錢的賞賜,讓將士們都非常不滿。”
“咱們不如以這個來做文章,在士兵之中煽動對李顯忠的針對情緒。”
“只要將士們的不滿到了一定程度,朝廷一定會把李顯忠免官,讓您來作為這個招討使的!”
邵宏淵一听,心中頓時意動,連連點頭道︰
“如此甚好,甚好!”
【邵宏淵因位居李顯忠之下而極為不滿,竟然派出兒子邵世雄在城內宋軍大營中四處散布謠言,擾亂宋軍的軍心。】
數日後,紇石烈志寧率兵抵達宿州城,雙方的一場決戰即將展開。
臨安府中,趙𣐿又按照每日的慣例,前來給趙構請安,順便告知趙構軍情。
“攻克宿州了?”
趙構听完後,也不免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
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行,往往在某個時刻就會定格了。
定格之後,這個人就不會再有任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會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頑固地抗拒著外面世界的變化,堅持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這種人通常會被稱為“老頑固”,常見于中年過後的父親。
已經馬上六十歲的趙構,無疑就是這樣的老頑固。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逃離汴京的那一刻起,趙構人生思維就已經定格為如下這麼一句話︰
【大宋打不過金國,必須求和,再怎麼屈辱也一定得求和,這才是大宋的存活之道。】
別看趙構這些年來每次爆發宋金戰爭時總是裝模作樣地說什麼北伐,什麼滅金。
但事實上,他的內核是從來沒有更改過的。
趙構疑惑地看著趙𣐿,道︰
“皇帝確定不是下面的將領們瞞報大捷嗎?”
趙𣐿哭笑不得,道︰
“父皇多慮了,如今的大宋哪里還有瞞報大捷的事情?”
“陳俊卿在提督府出任參事,他已經單獨密奏,驗證了大捷的確是真的。”
趙構這才放下心來,點頭道︰
“那就好。皇帝啊,你要警惕這些前線將軍,別再搞出一個不听話的岳飛。”
“文官再亂,也無非就是一時之亂。”
“武將一旦亂起來,那就是國朝滅亡的大事了!”
趙𣐿唯唯諾諾,心中卻頗不以為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對他來說,可是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收復汴京的好消息呢。
鏡頭切換回了宿州城。
“出擊!”
“出戰!”
兩邊的主將幾乎是不分同時下達了命令。
緊接著,雙方的士兵們交戰在了一起。
這場宿州之戰,雙方殺得極為激烈。
兩支已經算是知根知底的軍隊,各自都有王牌。
金國方面的重騎兵,宋國方面的三弓床弩和投石機火藥彈。
這些王牌的各自使出,雖然都能幫助己方大量殺傷敵人,卻又不足以讓己方取得勝利。
幾天的戰斗下來,宋金雙方都是損失慘重。
紇石烈志寧臉色猙獰。
“這些個該死的宋人,現在竟然這麼會打仗了?”
在場的金國將領們一個個心驚膽戰,表情難看。
就算是前年討伐南宋失敗,金國在兩淮主戰場的陸地上也是佔據優勢的。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才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宋軍竟然就已經和能金軍殺得旗鼓相當了。
紇石烈志寧平復了一下心情,冷冷地開口道︰
“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能辜負陛下對我們的信任。”
“明日繼續出戰,打到宋軍崩潰為止!”
另外一邊,李顯忠也召集了宿州城內的將領們,加油打氣。
“各位,金軍傷亡慘重,我們只需要再堅持下去,一定能贏!”
邵宏淵冷著臉坐在一旁,也不開口說話。
李顯忠看了邵宏淵一眼,並未與之交流。
自從邵宏淵被任命為招討副使之後就一直是這個態度,李顯忠也懶得理他,只要能听命打仗就行。
翌日。
雙方又一次開始了激戰。
這一天,雙方明顯都已經殺到了極限。
李顯忠殺得眼紅,甚至連自己的親衛軍都全部派上去了。
“給我頂住,金軍馬上就崩潰了!”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李顯忠在前年的時候面對金軍不是跑得很快麼,為何如今卻如此奮勇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前年李顯忠是帶著兩萬先鋒軍單獨面對金軍的十幾萬主力。
這純純送死局啊。
而且當時指揮李顯忠的主將是誰?王權!
王權是個貪生怕死的東西,李顯忠如果被金軍主力包圍,壓根別指望王權會派一兵一卒來支援。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顯忠當然直接跑路了。
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在提督張浚沒有親臨戰場的情況下,李顯忠就是實際上大宋此次北伐的主將。
只要能打贏金軍,收復汴京,李顯忠就能做到當年岳飛都沒做到的事情!
作為一名武將,這樣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
而且現在的南宋皇帝趙𣐿也是堅決支持北伐的。
這一波只要拼贏了,就算不能成為宰相,至少也能混個樞密使的官職,死後甚至還有希望以王爵之禮下葬!
此時不拼,更待何時?
在李顯忠的全力以赴之下,宋軍擋住了一波又一波的金軍攻勢,甚至還連接發動了幾次反撲。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李顯忠心中突然有了一種感覺。
對面的金軍,明顯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只要再打下去,金軍應該就要崩潰了!
李顯忠抓住了這個靈感,立刻將手中的最後一支預備隊也投入了進去。
就在預備隊剛剛加入戰場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李顯忠的側翼,邵宏淵的兵馬卻突然崩潰了!
崩潰的原因,是邵宏淵的兒子邵世雄。
邵世雄連番苦戰,早就已經疲憊不堪。
正好一支金軍沖來,邵世雄竟然想都不想,直接在眾目睽睽之下轉身逃跑!
邵世雄這麼一逃,整個邵宏淵麾下的軍隊直接崩掉。
邵宏淵麾下指揮的軍隊足足有四萬人,這四萬人一崩,南宋自然全軍也崩了!
李顯忠眼看勝利在望,卻完全沒想到竟然會出這樣的變故。
他一邊破口大罵邵宏淵無能,一邊也只能撤退。
……
【宿州之戰,宋金雙方連續數日決戰,勢均力敵。】
【關鍵時刻邵宏淵之子邵世雄臨陣脫逃,導致南宋主力被金軍擊敗,不得已撤出宿州。】
【宋軍離開宿州抵達符離時,被金軍主力追上,又一場大戰後,宋軍主力傷亡超過十萬,李顯忠、邵宏淵等人僅以身免,史稱“符離之戰”。】
【符離之戰結束後,宋軍主力幾乎覆沒,宣告這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史稱“隆興北伐”。】
【趙𣐿剛剛登基,就迫不及待地發動北伐,比起趙構只知道苟安江南,趙𣐿的精神是值得嘉許的。】
【然而趙𣐿先是輕信史浩隨意下旨撤軍,導致陝西吳 大敗。隨後又輕信張浚倉促領兵出征,導致了兩淮宿州之戰的失敗。】
【歸根結底,趙𣐿並不是沒有機會,但他這個皇帝的能力卻並不足以支撐他完成北伐的心願。】
宿州大敗的消息,傳到了臨安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什麼,竟然輸了?”
皇帝趙𣐿坐在龍椅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趙𣐿的面前,左相陳康伯和右相史浩臉上都帶著幾分無奈。
這兩位宰相其實都是反對立刻北伐的。
但,趙𣐿不听啊!
為了支持北伐,趙𣐿甚至剝奪了宰相們對前方軍事的干涉權力。
整個北伐軍的所有事情,只由趙𣐿和樞密使張浚來做決定,其他宰相完全不得過問。
現在好了,果然打輸了吧?
史浩已經對趙𣐿這個學生無語了,默默地將一份辭呈擺在了趙𣐿面前。
“陛下,宿州大敗,臣作為宰相難辭其咎,還請陛下恩準臣告老吧。”
史浩是自家事情自己清楚。
別看史浩之前臨危不亂,幫助趙𣐿避免了一場被廢的危機,並成功登基。
但趙𣐿這個人被趙構養育了這麼多年,其實和趙構是一樣的無情。
自從史浩犯下錯誤導致陝西吳 敗退之後,趙𣐿就已經明顯冷落了史浩。
從那之後,史浩名義上還是右相,但實際上已經徹底被趙𣐿邊緣化了。
史浩其實很識趣,接連上奏請辭。
但史浩畢竟是最大的從龍功臣,趙𣐿雖然很想趕走史浩,卻礙于顏面一直沒有批準。
畢竟趙𣐿才剛剛登基,現在還是隆興元年呢。
事到如今,北伐也失敗了。
史浩自然就更沒有必要繼續堅持下去了。
陛下,您可以把北伐失敗的責任都丟到臣的身上,也算是臣對您最後的效忠了。
趙𣐿看著史浩,默然良久,終于點頭道︰
“好,朕批準了。”
議事完畢之後,身心俱疲的趙𣐿離開御書房,準備去找趙構商量。
事已至此,趙𣐿很清楚,議和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議和這方面,還有誰比太上皇趙構更有經驗?
趙𣐿剛剛來到趙構的仁壽宮面前,就愣了一下。
這里吵吵嚷嚷熱熱鬧鬧,竟然有好幾百力夫在此。
“這是在干什麼?去問一下!”
趙𣐿心中很不高興。
仁壽宮也是皇宮的一部分,哪來的這麼多苦力來驚擾父皇安寧?
很快,趙𣐿就得到回報。
“陛下,這五百力夫全都是奉了太上皇的詔令而來,說是只要太上皇旨意一下,他們就立刻抬轎子,帶著太上皇和仁壽宮里的諸多嬪妃去錢塘江口上船!”
趙𣐿一听,表情頓時變得無比精彩。
好家伙,宿州距離臨安可是上千里地,還隔著淮河長江兩條大河呢。
趙構倒好,剛剛听到宿州兵敗,連逃往錢塘江上船出海的苦力挑夫都找好了?
看到這里,東漢世界之中,劉秀忍不住笑出了聲。
“趙構果然還是那個趙構,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啊。”
宰相宋弘揉了揉太陽穴,無奈地開口道︰
“趙構雖是個昏君不假,但此人一輩子的行事還真是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這個詞,用來形容趙構恰如其分。
看到金人就求和,金人一定要打就跑。
總之,硬骨頭是不可能硬骨頭的,北伐更是不用去想的。
耿蓞明顯也有些麻木了,感慨道︰
“臣若是在趙構麾下當將軍,恐怕要麼郁郁而終,要麼就直接造反了。”
按照耿蓞的性格,是絕對受不了趙構的。
鄧禹干咳一聲,瞪了耿蓞一眼。
“你這老小子,別隨便亂說話,陛下和太子都在這呢。”
哪里有大臣當著皇帝和皇太子的面說什麼造反的?
還沒等耿蓞回答,劉秀就笑道︰
“這有什麼?朕說白了不也是造反嘛。”
“嗯,莊兒,你也看到更換金幕綁定宿主的信息了吧?”
劉莊一臉凝重地點頭,道︰
“此事對大漢而言,恐怕也是一個隱患啊。”
劉秀笑道︰
“隱患?朕覺得你理解錯了。”
“在朕看來,這應該是一種督促!”
“督促?”劉莊陷入了思考。
劉秀嗯了一聲,平靜道︰
“金幕就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朕,還有你。”
“不要以為有了金幕,國內的統治就能穩如泰山,國外的異族就能自然而然地臣服。”
“皇帝是否賢明,大臣是否能干,百姓是否愛國,這些都是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去努力的。”
“作為皇帝,咱們是大漢理所當然的領袖,肩膀上承擔著最重要的責任。”
“永遠都不要認為姓劉的就應該世世代代地坐在皇位上,把當皇帝這種事情看成劉氏的特權。”
“只有做得好,讓臣民們愛戴我們,劉家的子孫才能永遠享受皇位帶來的權力和富貴,懂了嗎?”
劉莊凜然受教。
武周世界之中,李隆基看著面前的金幕,直接笑出了聲。
“這個趙構,倒是個妙人。”
武則天瞪了一眼李隆基,沒好氣地說道︰
“你也別說趙構,你自己和他一個鳥樣!”
這顯然是在吐槽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逃到巴蜀的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隆基臉不紅心不跳,笑呵呵地答道︰
“皇祖所言甚是,但孫臣畢竟是弄了個開元盛世的,比趙構這種只知道享受逃跑的還是好很多的,您說呢?”
武則天聞言,臉色也是稍微緩和了一些。
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心中其實是比較糾結的。
但凡武則天是個男人,看完金幕之後只要教訓一番李隆基,也就讓李隆基的老爹李旦登基了。
可偏偏武則天是個女的。
是,武則天是女皇帝沒錯。
但華夏世界千百年來,終究是個男權世界。
這是事實,不以武則天的個人意志為動搖。
武則天幾乎可以確定,若當真傳位給小兒子李旦,那等她死後,如今官方名字是“武旦”的李旦,肯定會瞬間改名回去,並且還把武周改回大唐。
可能有人要問了,一個名義真的很重要嗎?
對武則天來說,是的。
武則天的身份,在不同時期有很多種。
唐太宗李世民時,她是才人武媚娘。
唐高宗李治時,她是皇後武氏。
李顯、李旦先後當傀儡時,她是大唐武太後。
才人也好,皇後也好,太後也好。
這些頭餃,依舊都只是男人的附庸。
只有最後一個,也是持續至今的頭餃——大周開國皇帝武則天,才是最重要的頭餃。
這個頭餃,讓武則天真正成為了主導。
她不再是任何男人的附庸,她就是華夏最強悍的女人,獨一無二的女皇帝!
武則天不可能放棄皇帝這個頭餃。
只有在大周,她才是皇帝。
在大唐,她只能是皇後或者太後。
她都已經是大周皇帝了,憑什麼死後要變成大唐皇後、太後?
這事情在外人看來,好像毫無意義。
但說真的,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嗎?
男人能爭,難道女人就爭不得?
全天下的女人都可以當男人的附庸,武則天無所謂。
但她自己不行。
她已經是皇帝了,已經主宰了自己和整個華夏的命運。
生前如此,死後也要如此!
想到這里,武則天不由看了一眼面前無所事事的李隆基。
這個臭小子,還挺淡定的……
武則天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道︰
“你對大唐和大周的關系是個什麼看法?”
李隆基一下子就愣住了。
過了好幾秒,李隆基尷尬地咳嗽一聲,道︰
“皇祖,用金幕的話說,您問的這個是送命題啊。”
武則天哼了一聲,道︰
“朕問你,你就得答!”
李隆基無奈的攤開雙手。
“好吧好吧,孫臣當然是會實話實說的。”
李隆基並沒有立刻開口回答,而是非常認真的思考了一會,整理了一下思路。
武則天也不催促,非常耐心地等待著。
順便,還把上官婉兒一干人等給遣走。
過了好一會,李隆基才抬頭,認真地開口道︰
“其實孫臣覺得,大周和大唐本來就是一體的。”
武則天冷笑一聲,道︰
“放屁!”
李隆基正色道︰
“皇祖您是大唐的皇後,大唐皇帝的妻子。您的繼承人長平姑姑是大唐公主,也是大唐皇帝的女兒。”
“您本來就是大唐皇帝的家人,既然都是一家人,如何不是一體的呢?”
這句話讓武則天啞了幾秒,隨後冷笑道︰
“等你們這些龍子龍孫將來光復大唐之後,怕是就不會這麼說了。”
“你們恨不得把朕和你那個真正的皇祖分開,換一個其他女人跟他合葬吧。”
李隆基搖了搖頭,道︰
“皇祖這話就不對了。您和高宗陛下本就是夫妻,死後自然是應該合葬的。”
“更何況……嗯,孫臣假設一下,就如歷史上那般是由我父親繼位好了,我父親也是您的兒子,否定您是大唐皇後,豈不是否定他自己的正統性?”
“就算我父親執意要這麼做,大臣們也會勸阻他的。”
“孫臣當主角的那篇盤點之中,不也是這麼說的嗎?”
說到這里,李隆基自嘲一笑。
“而且我父親已經死了,您也無需擔心這個問題了。”
在李隆基篇盤點視頻結束後,李顯和李旦這兩個武則天的兒子很快就死了。
當然,明面上的理由是患病而亡。
但實際原因是什麼,在場的這對祖孫心知肚明。
若不是武則天臨時改變了主意,李隆基和他的親兄弟、堂兄弟們應該也會和自家三伯、老爹死在同一時間。
武則天冷冷地開口道︰
“你是在指責朕?”
李隆基搖了搖頭,嘆息道︰
“皇祖,孫臣只是覺得,既然都是一家人,這般提防算計,殺來殺去又有什麼意思呢?”
“而且現在金幕視頻也放了,全天下人也都知道孫臣的,嘿,豐功偉績了。”
“即便是皇祖開恩讓孫臣僥幸活到現在,孫臣也活不了幾年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孫臣並不想要爭什麼,只希望皇祖能讓孫臣重獲自由,好好享樂幾年,以一個富貴賢王的身份死去吧。”
說著,李隆基恭恭敬敬地跪了下來,對著武則天磕了三個響頭,然後五體投地,一動不動。
武則天愣了一下,很快回過神來。
李隆基當然是很年輕的,但武則天已經很老了。
等武則天死後,繼位的長平對李隆基是什麼態度,想一下就知道。
歷史上的李隆基可是唐玄宗,是通過政治斗爭擊敗了長平的唐玄宗!
只要武則天一死,李隆基馬上也就會死了。
長平再傻,也不會傻到留李隆基這個禍患。
甚至,不僅僅是李隆基,包括李隆基的兄弟、堂兄弟們,也就是武則天的孫子們,多半也會被長平斬殺殆盡。
這些人都是李唐皇族,都是長平隱藏的威脅。
誰知道里面會不會再出一個李隆基?
長平的手段武則天是知道的。
論智慧長平可能不足,但論心狠手辣這方面,長平絕對不差。
武則天默然許久,突然沒了說話的興致,擺了擺手。
“你下去吧。”
李隆基應了一聲,起身離開。
等李隆基走到宮殿門口的時候,武則天突然開口道︰
“別回冷宮了,回你的臨淄王府吧。”
大周臨淄王李隆基怔了一下,露出了無法遏制的笑容,對著武則天再拜行禮。
“孫臣多謝皇祖隆恩!”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