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

第172章 封常清兵敗洛陽,李治的分析讓李世民刮目相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張石堅 本章︰第172章 封常清兵敗洛陽,李治的分析讓李世民刮目相看

    楊國忠話音落下,在場的諸多大唐宰相頓時目瞪口呆。

    房忍不住開口道

    “楊相公,你是否有些太自信了?”

    “那安祿山可是掌控了河北三鎮的兵馬啊!”

    天寶年間的大唐,總共冊封了十個節度使。

    分別是範陽、平盧、河東、朔方、河西、安西、北庭、隴右、劍南等九個,以及一個和節度使同級別的嶺南五府經略使。

    總計四個方向的邊軍,西方邊軍負責西域——隴西,主要防備吐蕃;東北邊軍負責震懾草原和東北異族;西南邊軍負責震懾雲貴一帶的異族,嶺南經略使負責經略嶺南百越。

    在這其中,嶺南方向的百越力量是最弱小的,是以嶺南經略使麾下兵力將將過萬,屬于四個方向中戰斗力最弱的,可以忽略不計。

    其他三大邊軍,戰斗力都非常強悍。

    安祿山負責範陽、平盧、河東三鎮,麾下雲集了東北邊軍的所有精銳,十五萬兵力將近大唐邊軍的三分之一,非常強悍。

    這麼一支勁旅,想要十天就擊敗並讓安祿山授首,豈不是痴人說夢?

    然而,李隆基卻一下子就相信了,露出了笑容。

    “好好好,那你就立刻去負責此事!”

    畫面一轉,依舊還是皇宮之中。

    一名將軍大步走進殿中,朝著李隆基行禮。

    “臣封常清,見過陛下!”

    【封常清,漢人。時任大唐攝御史大夫,權知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大唐重臣、名將。】

    李隆基看著封常清,淡淡道

    “說來也巧,你回京述職,正好踫到安祿山的叛亂。”

    “你可願意為朕出征平叛?”

    封常清精神抖擻,高聲道

    “陛下,那番人安祿山狼子野心,臣願意為陛下擒其首級,獻于御前!”

    李隆基哈哈大笑,點頭道

    “好好好,那安祿山號稱二十萬兵馬,爾需要多少兵馬能平叛?”

    封常清思考片刻,沉聲道

    “六萬兵馬足以!”

    李隆基大喜過望,道

    “如今安賊來勢洶洶,從邊疆調兵是來不及了。”

    “你立刻在長安、洛陽兩京招兵買馬,朕許你十萬人!”

    【當日,李隆基授封常清範陽節度使之官職,命其持聖旨,開國庫招兵。】

    畫面一轉,封常清快馬來到洛陽城。

    此時的洛陽,官方名稱是大唐“東京”。

    “封大人為大唐招兵啦!”

    國庫之中,無數錦緞絲綢,金銀珠寶拿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極為顯眼。

    一時間,報名之人無比踴躍。

    “我來!”

    “我要上陣殺敵!”

    “算我一個!”

    短短一日時間,封常清就召到了六萬兵馬。

    但,這位大唐西域名將看著面前的六萬士兵,卻傻眼了。

    “這,這些人也能算是大唐良家子?”

    在封常清的面前,一個看起來還算健壯的洛陽漢子,拼了命的拉一張軍中最普通的長弓,臉都憋紅了也沒拉開。

    再看旁邊,兩名士兵正在展示格斗技藝……好吧那根本就不是格斗,就是你一拳我一拳的互毆。

    更遠的地方,大量剛剛招募來的老百姓們嘻嘻哈哈,在大營之中喧鬧不已,猶如來趕集的一般。

    結陣?不會!

    令行禁止?不可能!

    封常清默然半晌,仰天長嘆。

    “都說中原無比富庶,我本以為中原男兒應當威武雄壯,更勝西域士兵。”

    “卻沒想到,竟然是這般光景!”

    封常清所說的六萬士兵,是和西域邊軍那樣,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的軍隊。

    不是面前這六萬連弓都拉不開,連結陣都不會,甚至連軍中鼓聲、旗幟傳達的命令都看不懂的烏合之眾!

    帶這種“軍隊”去打仗,和送死有什麼區別?

    封常清深吸一口氣,沉聲對著一旁的官員道

    “這六萬人不行,你立刻給我向附近郡縣傳令,讓他們放棄城池,立刻把所有的郡兵都調來洛陽!”

    封常清算是看明白了,中原內地這邊的兵源,全特麼都是沒經過訓練的超級菜雞。

    想要讓這些菜雞們成為合格的士兵,沒有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的。

    可封常清哪里有這麼多的時間?

    安祿山馬上就要渡過黃河,最多幾天就打到洛陽城外了!

    無奈之下,封常清只能另闢蹊徑,就是調用附近的郡兵。

    在封常清想來,郡兵就算再不堪,平日里總歸還是能有點訓練的。

    只要能集合個幾萬郡兵,憑借著洛陽堅城,封常清依舊有信心和安祿山的十五萬大軍周旋到底。

    他畢竟是威震西域,擊潰吐蕃的大唐名將!

    這名官員聞言,卻露出哭笑。

    “封大人,咱們附近的郡縣,恐怕沒多少郡兵了。”

    封常清愣了一下。

    “為何?”

    官員答道

    “就在兩天前,楊國忠大人發布命令,命各地郡守、縣令率兵出城鎮壓安祿山叛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什麼?”封常清表情瞬間呆滯。

    安祿山的東北邊軍就算再不堪,那也是正兒八經打過仗的軍隊。

    從洛陽這邊的情況就能推斷出所謂中原地區的“郡兵”是啥樣的戰斗力。

    再加上單個郡撐死了也就幾千郡兵,一個縣也就幾百人。

    這幾百幾千的上去“鎮壓”安祿山的十五萬邊軍,這就是純純的送命啊!

    封常清急了,一把抓住這官員的領口,怒吼道

    “那你還不快派人去,把這些郡兵統統調回來!”

    官員一臉無奈。

    “封大人,那可是楊國忠楊相公的旨意!”

    封常清怒道

    “我乃大唐河東節度使,負責鎮壓安祿山叛亂!”

    官員越發無奈了。

    “楊相公不但是大唐宰相之首,而且由陛下任命,總領所有討逆軍隊。封大人,您雖然是節度使,但也是楊相公的下屬啊。”

    封常清徹底無言以對。

    畫面一轉,已經到了戰場。

    眾多郡兵、縣兵,尸橫遍野。

    安慶緒收回鮮血淋灕的屠刀,忍不住好笑。

    “這朝廷里的大人們腦子都不好吧,就派這點人來送菜?”

    在旁邊,一名安祿山的心腹大笑。

    “若是朝廷的大人們腦子好了,咱們還怎麼改天換地?”

    安慶緒聞言,也是哈哈大笑。

    “言之有理!這些天來殺這幾萬郡兵,殺多了都沒感覺了。”

    “還是去洛陽長安,殺那些宰相、大夫的腦袋,睡他們家里的美貌婆姨,那才帶勁!”

    一名傳令兵疾馳而來,對著安慶緒行禮。

    “小公子,節度使大人有命,請您率領前鋒軍立刻渡河!”

    安慶緒將武器回鞘,信心滿滿直指南方。

    “渡河!”

    前方,一條濤濤大河在望。

    黃河,到了!

    【安祿山進軍神速,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橫掃河北各地,斬殺多名大唐郡守,屠戮數以萬計的大唐軍民,並渡過黃河,直逼大唐東京洛陽!】

    看到這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又一次動容了。

    秦始皇忍不住開口道

    “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扶甦也是非常震驚。

    “這安祿山,乃是從燕國薊都起兵,一路打穿趙國境內,到魏國大梁城附近。”

    “當年父皇您派兵滅亡這三個國家,可是整整用了三年!”

    大秦群臣也是頗為震驚。

    大秦當年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拿下的地盤,安祿山竟然只用了三十天?

    蒙毅忍不住道

    “莫非這從北往南進攻,有什麼地利的說法?”

    秦始皇哼了一聲,道

    “這大河以北全是平原,從北往南和從南往北,不都是要經過平原?”

    “只能說,內患確實是比外憂破壞力來得更強!”

    另外一個世界,漢武帝也震驚了。

    “這安祿山的造反,真是好快的速度!”

    在場大漢群臣也是頗為驚訝。

    衛青緩聲道

    “即便是匈奴能突破大漢長城,沿著安祿山的路線往南,三十天也不應該這麼快!”

    李廣有些不以為然,道

    “安祿山可是有眾多騎兵的,騎兵一日百里乃是尋常,三十天都夠騎兵走兩三個來回了。”

    衛青看了一眼李廣,搖頭道

    “哪里有這麼簡單?河北平原上水網密布,騎兵渡河困難。”

    “加之又有多座堅城,只要憑城堅守,縱然騎兵能繞道南下,後勤怎麼保障,難道他們就不害怕後路被斷?”

    李廣啞口無言。

    漢武帝見狀,心中對李廣的評價又低了不少。

    李廣這人,打仗的本事是有的,每次匈奴來犯,都被李廣打得灰頭土臉。

    後來匈奴人害怕了,干脆不進李廣鎮守的區域。

    可偏偏李廣呢,空有一個“飛將軍”的名號,每次出征,總是迷路!

    很多時候,漢武帝讓衛青和李廣一起出征,衛青找到敵人殺光了帶著俘虜牛羊回來,李廣還在草原上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呢!

    就說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就是因為李廣迷路沒有趕到戰場,導致已經被衛青霍去病擊潰的匈奴單于率領殘部逃離。

    不然,按照出征之前的布置,李廣只要及時抵達,就能全殲匈奴主力!

    都說李廣難封,就是這個緣故。

    別人出征都有戰功有擒獲,你李廣連及時抵達戰場都做不到,不給你治個失期之罪斬首就是法外開恩了,還指望給你封侯?

    漢武帝其實也想不明白,匈奴向導是每一支出征大軍都會配備的,怎麼衛青霍去病甚至其他將軍都不迷路,就你李廣每次出征肯定迷路呢?

    漢武帝收回心思,看著安祿山那勢如破竹的進軍路線,搖了搖頭。

    “節度使?這個想法還是太蠢了。”

    “今後的大漢,絕對不能設立這種官職,簡直就是笑話!”

    對漢武帝來說,他恨不得把天下的兵權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分出兵權去設立什麼節度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想都別想!

    所有的權力都是朕的,也只能是朕的!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表情凝重。

    “節度使,竟然荼毒至此嗎?”

    論領兵作戰,別說是整個大唐,就是放眼華夏歷史,李世民都是第一名最有力的競爭者。

    更何況,作戰的時代就是大唐,是李世民所處這個時代幾十年之後。

    在這樣的古代,幾十年的時間其實改變不了太多東西。

    此刻的李世民腦海之中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了一幅河北平原地形圖。

    安祿山幾乎是沿著太行山以東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打到了黃河以北!

    “太快了……”

    李世民喃喃自語。

    就算是讓李世民來指揮,也不可能比安祿山更快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安祿山對大唐河北,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實現這個幾乎完美的推進計劃。

    在場的貞觀時期名將,同樣也是震驚不已。

    “這安祿山的推進,太驚人了!”

    “已經是步兵的極限速度了!”

    “這豈不是說,沿途這麼多座城池,幾乎沒有一座能阻礙安祿山叛軍超過三天?”

    “呵呵,三天?怕是超過兩天的都沒有!”

    越是討論,貞觀群臣就越加心驚。

    這河北對安祿山來說,簡直相當于不設防一般。

    安祿山哪是起兵造反啊,簡直就是武裝巡游,一路喝著美酒唱著歌,隨隨便便屠戮一番路上忠于大唐的軍隊和官員,就這麼打到黃河邊上了!

    李世民終于忍無可忍,砰地一聲拍了桌子。

    “這該死的突騎施反賊,朕非要滅了突騎施全族不可!”

    李世民此刻心中的震怒是難以想象的。

    作為“天可汗”,以草原規則統治草原的李世民,其實也任用了許多異族將領。

    比如阿史那社爾、契何力、執失思力、黑齒常之等等。

    他很信任這些異族將領,也從這些異族將領的效忠里得到了足夠豐厚的回報。

    這安祿山,他怎麼敢的!

    就在李世民大發雷霆的時候,一旁的李治突然弱弱地開口了。

    “父皇,其實兒臣覺得這件事情好像還挺……正常的。”

    李治此言一出,滿殿群臣頓時側目。

    貞觀大帝,武功蓋世,李世民的威嚴可不是吹的。

    剛剛李世民一發火,滿殿的大臣都是噤若寒蟬,就連魏征都不敢在這種時候說話。

    李治居然敢開口頂撞李世民,不要命了?

    李世民看著李治,臉上露出疑惑表情。

    “為善,你為何這麼說?”

    李治正色道

    “父皇,番人其實也是人。既然有忠心耿耿的,那麼自然也就會有安祿山這般狼子野心之徒。”

    “大唐要做的,應該是擇其良材而用之,並不是一味的將所有番人視為異族。”

    “不然,豈不是失去了父皇‘天可汗’之名的本意?”

    听到李治的這番話之後,李世民臉上的表情漸漸變得舒展開來。

    “朕問你,若你坐在李隆基的位置上,又該如何防止安祿山這般賊子的做大呢?”

    李治顯然已經想好了對策,胸有成竹地開口道

    “兒臣認為此事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恢復最開始的節度使制度即可。”

    李世民眉頭一揚。

    “你是說由文官出任節度使?那若是因為文官的能力不足而打了敗仗呢?”

    李治道

    “可以用武將作為輔佐,戰時以武將指揮為主。”

    “又或者,有那文武雙全之輩,自然也可以擔此重任。”

    “最重要的是,九大節度使應該共計九人,而不是像安祿山這般,一人獨領三鎮節度使官職,導致整個東北邊軍都落入安祿山的掌控。”

    “請父皇試想,若是東北三鎮節度使共有三人,相互牽制,那安祿山還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就橫掃整個河北,進逼洛陽嗎?”

    李治一口氣將這番話說完,隨後畢恭畢敬地朝李世民行禮。

    “只是兒臣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還請父皇斧正。”

    李世民聞言,有些驚訝。

    李治如今只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少年,竟然就已經能有如此見地?

    在場的貞觀群臣,同樣也對李治刮目相看。

    看到之前的盤點視頻片段,其實有很多人是想不明白的,為何李世民最後會選擇李治,為何是李治給大唐打下了歷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圖。

    但現在,看到李治這般表現,便有不少人心中涌起“原來如此”的情緒。

    李承乾和李泰在一旁听著,面面相覷。

    李泰咬著牙,輕聲自語。

    “不過是拾人牙慧。”

    李承乾冷笑一聲。

    “那怎麼不是你在父皇面前說的這番話?”

    李泰對李承乾怒目而視,李承乾毫不示弱,直接瞪了回去。

    本宮當不了皇帝,那也不可能是你李泰來當!

    李世民的笑聲,讓兩人的注意力同時轉移。

    “好,很好。為善啊,你今天的話,朕很喜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李世民高興地看著李治。

    “能有這般想法,就比盤點視頻之中你殺死阿史那社爾的行為要強太多了!”

    李治聞言,不由微微汗顏,道

    “父皇謬贊了,兒臣也是在看了盤點視頻之後,才有此感悟。”

    “之前的兒臣,確實是在想法上有所偏差了。”

    李世民心情大好,夸了李治一通。

    但目光轉回金幕之後,這位大唐貞觀大帝,就又有些笑不出來了。

    金幕之中,一座橋梁正陷入熊熊大火。

    【叛軍在抵達洛陽城後,迅速展開了進攻。】

    【封常清先是率領親衛,在城外擊退了叛軍斥候先鋒。】

    【隨後叛軍繼續增加兵力,封常清自知手中數百親衛根本無法抵擋,于是便率軍退入城中,並燒毀了洛陽城東的河陽橋。】

    畫面之中熊熊燃燒的那座大橋,便是大唐洛陽城連接東方的主道必經之路,河陽橋。

    看到這里,貞觀世界之中的不少大臣,頓時發出低聲驚呼。

    “連河陽橋都燒了?這要是重建,不得來個年?”

    “算了吧,都這種時候了,還顧得了什麼重建呢,能守住就不錯了。”

    果然,畫面一轉,叛軍拖出許多舟船,迅速渡河。

    安慶緒騎馬立于河邊,看著對岸的洛陽城頭,發出一聲冷笑。

    “封常清那個家伙,怕是在西域殺那些沒腦子的胡人,把自己的腦子也殺沒了!”

    “區區一座橋梁,也能阻擋我們的腳步?”

    “傳令下去,渡河之後即刻攻城,不要給封常清任何一點反應時間!”

    諸多舟船迅速靠岸,叛軍士兵紛紛從船上跳了下來,很快集結成陣,朝著洛陽城沖鋒而去。

    此刻洛陽城牆之上,無數道身影擠擠挨挨,高聲喧鬧。

    “哇,大家快看,是叛軍!”

    “快射箭啊,射死他們!”

    “射個屁,要等長官號令!”

    “哦對,我的長官呢,叫什麼名字來著?”

    就在這一團慌亂之時,突然又有人大叫。

    “他們要上來了!”

    一架架雲梯被架到城頭,隨後成群的叛軍士兵開始迅速攀登。

    這群來自大唐東北邊軍,多年和諸異族交戰的叛軍精銳,無論是戰斗力還是組織度,都遠勝洛陽城中這些老百姓所組成的烏合之眾!

    洛陽城上的守軍甚至都來不及做出反應,第一波叛軍就已經登上了城頭。

    隨後,便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

    叛軍士兵人人爭先個個奮勇,手中刀劍齊下。

    洛陽大唐守軍亂成一團,有想要上前拼命的,有想要退後跑路的,也有被嚇傻了就只會愣愣地站在那里的。

    直到最前方的一群守軍都被屠戮殆盡,剩余的人才終于反應過來,一聲發喊,開始奪路而逃。

    【僅僅半個時辰的時間,叛軍就攻克了洛陽城東面和北面四座城門,旋即入城。】

    安祿山的車輿此刻,才剛剛抵達洛陽城外!

    看著面前洞開的城門,安祿山哈哈大笑,肥胖的大肚子上下顫抖著。

    “兒郎們,殺進去,屠了那些該死的狗官,女人和財寶都是我們的!”

    無數叛軍士氣大振,揮舞著旌旗,猶如一股洪流,蜂擁入城。

    洛陽城內,很快就冒起了濃煙。

    城西,封常清率領著一支軍隊,正在快速離開。

    一名官員從城里沖出,抱住封常清的馬腿,大叫道

    “封將軍,你難道就這麼走了,洛陽城里可是還有百萬民眾啊!”

    封常清聞言,羞慚無地,咬牙道

    “是我高估了中原士卒的戰斗力,事已至此,若不撤退,就只能全部死在這里!”

    官員大叫道

    “洛陽城里的老百姓該怎麼辦!”

    封常清默然半晌,緩緩搖頭。

    “眼下已經不再是洛陽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大唐都可能會滅亡!”

    說完,封常清對著身邊殘部大吼道

    “快走,撤回潼關去,那里還有足夠的兵馬。”

    “只要守住潼關,不讓叛軍進入關中,大唐收復洛陽指日可待!”

    蹄聲陣陣,封常清頭也不回,帶著殘部逃離洛陽。

    【安祿山這一次叛亂,進展之神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僅僅三十四天,叛軍從範陽城一直打到中原並攻克了大唐東京洛陽。】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喜歡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方便以後閱讀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第172章 封常清兵敗洛陽,李治的分析讓李世民刮目相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第172章 封常清兵敗洛陽,李治的分析讓李世民刮目相看並對盤點歷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