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之內大乾不接待外客,凌虛仙門偶爾有人到訪師姐王欣兒也足以應付。
給絕塵道長找了幾個筆友,至公之內待命的武者撤出一半,表面上大乾已經是收兵入庫馬放南山的景象。
旁人看不見的地方,至公影響範圍之外,那些撤出來的武者全部在枕戈待旦。
原本三班倒的輪休改為兩班倒,駐守在邊緣的大軍迅速向內部調動。
六合軍陣,飛龍破軍陣,還有聚元陣,千幻符陣,還有各種硬弓巨弩,全被抬了出來。
不止如此,李默白還在至公內又悄悄補了一批易燃易爆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凡做大事,皆是在細微之處做文章,不僅慎重,還要快、準、狠!
原本每天倒騰到現代的元氣已經停止,這段時間,所有元氣都被一座座聚元陣聚集到至公外的幾座山頭。
為了確保至公外後備戰力隨時夠用,楊逸和蕭羨余把整座朝廷都搬了過來,文武百官,勛爵貴戚,有些實力的,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全部出現在這里。
連久不現身的赤霄道長也出現在附近,氣息縹緲,颯然人間,李默白遙遙沖道長行了一禮,然後揮手示意一批六品入山突破。
不止李默白要突破,很多武者這段時間都到了突破的邊緣,礙于時局艱難,大戰一場接著一場,很多人連突破的心思都沒有。
這一次,正好趁著局勢安穩了,李默白打算讓他們集中突破一次。
靈瀑附近元氣充沛,藥農負責照顧藥田時虎踞山便安排他們蓋了不少木屋,用在此時正好不顯山不露水。
六品武者雖然基數不小,但正好突破的也不過幾百人,大乾可以給他們最穩妥安排,除了一應的丹藥功法,每一位武者身邊還會有隨時指點他們突破的前輩,這麼高規格的培養,以前也就宗室有這個條件。
成功率很高,十人里有八九人的樣子,不成功的那一兩個也沒關系,負責看護你的武者就是在這時候發揮作用的,基本都能讓突破者平穩落地。
一個個突破後的武者走出去便是一個個活招牌,那些始終遮遮掩掩的大族最終也會靠過來的。
很多人脈和資源尋常武者很難接觸,有虎踞山和朝廷牽頭便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
大乾這種強者為尊的社會很不擅長資源整合,或許是還沒從之前的相處模式中走出來吧,李默白就是要告訴他們什麼叫效率,什麼協作。
六品武者突破完騰地方,換需要突破的五品武者,他們突破的物資同樣早早備下,同樣有負責看護他們的四品武者。
薪火相傳,以燈傳燈!
每位在這里突破的武者也不是完全沒有代價,他們會被虎踞山和大乾官方同時記錄,必要的時候,他們需要為後來者護道。
理論上說下一層突破人數遠多于上一層武者,所以他們並不缺需要護道的武者,連續兩次突破後沒有回歸為後輩護法便會直接被拉黑。
朝廷和虎踞山的資源,還有後續福利,一個也別想享受。
先給好處後收獲,那些互聯網巨頭的套路被李默白抄的明明白白,只要讓這些家伙過慣了和他們一起吃香喝辣,沒誰想回去再過以前的苦日子。
一點點設計制度,就是要把所有武者修士都綁上虎踞山和大乾的戰車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富裕的時代,也是艱難的時代,
這是崛起的時代,也是沒落的時代。
武者們注定要在黑暗中廝殺,于絕望中戰斗,是機會,也是災難,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既然注定在這一代面臨生死,那這一代武者天命便是最強的一代。
六品武者這次要突破的人數大概在八百左右,五品就少多了,只有不足四百,到了四品便只有一百余人,三品更少,六十余人,這已經是最近不計代價的培養了。
每一品武者都有先行者替他們布道,每一次突破也有專人記錄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氣血不足,先天稟賦,武道根基,不止會告訴武者,也會匯總入武庫之中。
事後自然會有武道高手逐條梳理,分析總結,甚至逆推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後將改善方案推廣出去,避免下一批武者有同樣的問題。
負責為突破三品武者護道的只能是二品武者,但眼下的大乾,連給這些人一比一配備護道之人都湊不夠了。
至公之內人手不能撤,外圍還要有警戒的高手,能動用的二品最多不過十幾人,沒辦法,情況就是這麼艱難,只能讓讓這些人盡量集中,李默白和這些二品武者一人負責三四人。
這一批三品數量雖然不多,質量卻很高,他們都是參照李默白和王欣兒改良功法成長起來的武者,大部分都沒用清濁丹突破,只要突破到二品,立時便是能打能抗的精銳戰力。
哪怕不上擂台,也可以補充基本戰力,對面再打團戰,不至于危險到要撤掉至公靠道長出手絕殺。
武者一批批突破,周邊元氣也在不斷匯聚,天空已經匯聚起厚厚的雲氣,一層層壓下,隨著三品武者們開始破入二品,周邊元氣迅速濃郁起來。
這正是李默白需要的,突破一品的元氣是一個天文數字,皇室那位老祖但凡有辦法也不至于把主意打到仙人那邊。
老祖當年靠的是兩界破開後的元氣潮汐突破,李默白沒有這個條件,只能自己想辦法創造類似的條件。
二品武者突破的異象便是李默白想出來的辦法,以這些武者突破時匯聚的元氣為根基,配合靈瀑源源不斷的元氣灌入,這是李默白和王欣兒推測出的最接近元氣潮汐的可能。
事前有過吩咐,突破之後莫要久留,那些二品也明白事關重大, 一旦破入二品,立刻縱身離開。
以無窮之元氣,求天人之大道,機不可失,感受到元氣開始翻涌,李默白擺出拳架,一邊練拳,一邊將元氣引入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