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奇妙,無論何時也不早。不會因為你的焦急等待,就走的快一些。也不會因為你正在耕地的關鍵時刻,而走的慢一些。
一陣從東南海面上吹來的熱風呼嘯而過,祿無影帶著丐幫中人陸陸續續趕到沐國公府後面工坊,世家的六個小廝分別通知了長安縣衙,金吾衛。
不管是長安縣令羅基還是金吾衛李君羨,都不是愣頭青。在听到世家被屠殺滿門的消息後,用腳後跟也能想到是誰干的,是怎麼回事。
猶豫片刻後,羅基和李君羨不約而同沖他們手下喊道︰
“去,吆喝開,把這件事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出去,一定要讓長安城里那些達官顯貴都知道這消息。”
李君羨和羅基下完這命令,並沒有立刻帶人前去抓殺手,而是按兵不動等著。
他們心里清楚,這件事不比以往。以往的事是抓住行凶者,大功一件。這件事不同,這次抓到殺手比抓不到殺手更麻煩。
抓到殺手,得罪沐國公。到時候自己是敢去抓沐國公,還是敢去沐國公府上撒野?
抓不住殺手?最多就是沒有功勞,又沒啥損失。
論打仗,長安縣衙的衙役比不上金吾衛。可論吆喝的功夫,金吾衛騎馬都追不上長安縣衙的衙役。
金吾衛只是滿大街的找人,見到人,或者有店鋪燈沒關的,才喊兩嗓子。
人家長安縣衙的衙役不是這樣,人家沒有在大街上瞎溜達,而是直接沖到花樓一條街上。
“不好了,世家被殺手屠殺了。”
“世家被殺手抄家了,滿門被屠。”
“殺手將世家殺的一個不剩,大家一定要小心。”
……………
在長安縣衙和金吾衛的吆喝下,花樓里那些二世祖嚇的直接拔出來,衣服都來不及穿,著急忙慌往家跑。
二世祖回到家,家中的老頭子得知消息。
想著世家的面子得給,不能裝作不知道,得裝出關心的樣子。世家被屠,正是人心惶惶之際,世家的錢財豈不是就成了無主之物?如果自己先過去,說不定能佔到便宜。
就算他們的錢財在庫房里,自己沒有鑰匙,可世家那麼多美人,現在剛被殺,還有體溫。自己如果速度夠快,在體溫消失,變冷之前,應該可以來一次。
可一想到如果去的早,很可能遇到殺手。殺手可是講究殺一個也是殺,殺兩個也是殺,自己撞上去,豈不是跟著冤?
想到這,眾人紛紛涌向皇宮。
此時的張牧終于看到祿無影帶著一幫人沖過來。
殺人就是這樣,殺的時候那是越殺越上癮,根本不知道怕。可等殺過人了,那叫一個怕。
此時祿無影他們就是這心思,想著剛剛世家那滿院子尸首,血流成溝的場景,心里更是直打鼓。
畢竟這可是在長安城,城門已經關了。如果沒有一個合適地方藏身,那自己就是甕中之鱉。
當焦急萬分的祿無影他們看到張牧站在門口等待時,心里那叫一個感動。
“沐國公,你竟然親自迎接我們,太夠意思了。啥也不說了,這輩子,我們兄弟這條命就交給你了。”
“別特麼的扯淡,怎麼樣?順利不?”張牧一邊說一邊踢了祿無影一腳。
祿無影也不躲,一個勁的傻笑。
“順利,兄弟們三下五除二全部解決。按照你的吩咐,只殺男的,沒殺女的。不過,有幾個丫鬟忠心護主,一個勁的跟我們過不去,最後兄弟們沒辦法,只能給殺了。”
“老祿,記住了,下次再遇到這種不能認清自己身份,明明是丫鬟,卻一心為主人拼命的,直接讓她不得好死。大卸八塊…………不,一百零八快。”
“沐國公,這是為何?”
“為何?為了炎黃子孫的智商。瑪德,一個月拿那麼一點錢,卻為主人拼命,這種煞筆活著是對我們的羞辱。下次再遇到這種人,直接下死手。”
“得 ,沐國公,我也討厭這種人。”
“別說了,趕緊帶著兄弟到後面的工坊。”看著不少兄弟身上有血跡,張牧趕緊催促。
“我已經讓人準備了熱水和干淨的衣服,還有酒菜。時間緊迫,不豐盛。不過,酒管夠,肉管飽。兄弟們先洗個澡,換身衣服,然後吃飽喝足睡一覺?明天城門一開,我就送你們出城。”
听到張牧這話,祿無影他們大喜。
“沐國公,不得不說,跟你辦事太放心。你把所有的問題都考慮到,我們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少拍馬屁,趕緊去。記住了,如果萬一有人過來查問,你們就說是我工坊里的工人。這幾天活緊,沒有回家,就在工坊里湊合住兩天。”
“沐國公放心,這都是關乎我們性命的事,我們心里有數。”
………
此時的皇宮,李世民依舊在看黑漆漆的夜空。
不是說李世民不知道世家被屠殺的事,其實李世民早就知道這事。祿無影他們剛動手,影衛就把消息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張牧心里有怨氣,想讓張牧繼續出力,必須讓張牧把心里的怨氣撒掉。
其實李世民也明白,張牧接二連三的被暗殺,自己都置之不理,甚至為了讓世家同意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之策,自己還為世家殺人滅口。
現在張牧想殺幾個世家的人出氣,也是理所應當。
“現在什麼情況了?”
看到一個影衛飛身而至,李世民迫不及待問道。
“六位世家在長安城里的所有族人,除了女人,悉數被殺。六位家主和他們的嫡長子在貴賓樓吃飯,躲過一劫。”
听到影衛這話,李世民大吃一驚。
“啥玩意?他們在長安城里的所有族人悉數被殺?”
“陛下,千真萬確,保守估計,每家都被殺數百人。”
得到影衛斬釘截鐵的肯定,李世民愣住了。
起初李世民只是覺得張牧派殺手去世家殺幾個人出出氣,這無關緊要。可是現在呢?竟然殺了人家滿門男丁,好幾百,這還了得?
惹惱了世家,他們不得拼死反對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