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遭亂的環境下,殺死一兩個人,也可以當做無心之作!
除去李大壯這邊秩序盡然,剩下的人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這里,也就是慧明法師的修為最高,築基境第六重,除去慧明法師之外,還有幾個武者的修為不錯,這些人都是幾個城池中的頂級天賦青年,在榜單上也是赫赫有名。
其中,王海和陳岩的修為是築基境第五重,陳輝和劉明的修為是築基境第四重!
有十來個青年的修為是築基境第三重,還有幾十個築基境第二重的青年,剩下的一百多個青年則都是築基境第一重修為。
那些修為比較高的弟子,也不是說在金佛寺獲得了不錯的機緣,而是自身的條件不錯,本身就有築基境中期的武器,他們來這里的目的是想突破到築基境後期,但是局勢所迫,只能用以前的武器突破。
青年們陸續突破之後,都快速的前往了第二個區域,接著一起合力進攻第三個區域,攻打下來第三個區域之後,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終于攻打下來了第四個區域。
雖然是將近貳佰個弟子一同破開這第四個區域,但是最先攻破這高塔的人員還是佛門弟子,其余的武者之所以能快速的進入高塔,就是佔了慧明法師等幾十個人的光。
將近兩百個築基境弟子,在進入金佛寺之後,就開始被單獨分割出來。
在高塔第四層之下,都是要獨自闖關的!
但是這些人的修為都是築基境之上,因此第一關對于每個武者來說都不算什麼,即便是上百個神龍境中期的虛影鎧甲,那都是不在話下。
很快,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有人闖到了第四層關卡。
從這一層開始,就是一個隊伍面對一群虛影鎧甲了,最先上來的一批人自然是慧明法師等修為在築基境中期的青年,這些人看到第四層的虛影鎧甲被全部解決後,更是兵器一個都不剩的情況下,就知道無影怕是到了第五層!
第五層面對的對手,就是幾個築基境虛影鎧甲,因此,率先到達的王輝等人並不著急去第五層,而是等著不錯的伙伴都到齊了再去攻打。
在進入第五層之後,幾人就遇到了虛影鎧甲武者,但是沒有看到無影的身影。
在激烈戰斗的情況下,這些人也顧不上過多的思考,面對四面八方而來的擊殺,只能本能的做出抵抗。
好在這幾個人的修為不錯,面對的乃是築基境初期的虛影鎧甲武者,也算是輕松對付。
從第五層之後,每一層還是兩個關卡,但是不同的是,虛影鎧甲武者的數量大幅度減少,最多也就是八個,有的關卡遇到的對手並不是築基境初期的虛影鎧甲武者,而是星竅境僧人的金身虛影。
像這種虛影的戰斗力,自然是大不如本體,但是也在築基境第四重,甚至于說築基境第五重。
越到後邊的關卡,越不好破關。
眼下,十來個青年武者面對的是八個築基境第三重的武者,闖的是第五層第二個關卡。
合力的情況下,虛影鎧甲武者自然是不敵慧明法師等人,戰斗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將第五層給拿下了,場面恢復平靜之後,青年們這才騰出時間思考。
于是,奇怪的聲音不斷地傳來。
“咦?這是怎麼回事?為何沒見到無影?這屋內也是沒有多余人員的氣息。”
“可不是嗎,按照正常道理來說,剛才那些虛影鎧甲武者還存在,無影是不可能進入下一層的,難道說無影被這些家伙殺死了?”
“這不可能,根本就沒有武者闖到第五層,我們一路走過來,任何武器都沒有拿到,這一關的虛影鎧甲更是一個都沒被解決,關鍵這武器也消失不見了,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無影還活著,並且已經拿到了幾個築基境第六重的武器!”
“現在也不能茫然的下決定,我們還是看看第六層的情況吧!”
這建議提出來後, 青年們紛紛點頭,全部都開始闖入下一關。
而第六層,難度就升級了,這幫青年面對的乃是築基境第六重巔峰的金佛虛影!
這一關,也就是慧明法師有著對抗的能力,他們只能在旁邊起到輔助作用。
戰斗了三個小時,所有人都傷痕累累, 這才將金佛虛影給解決掉。
就在他們準備將武器收入麾下的時候,卻再次發現,這築基境第七重的武器一個都沒有!
原本這第六層第一關是有著八個築基境第七重的武器!
但是現在,毛都沒看見!
十來個人紛紛瞪大雙眼,更是接連倒吸涼氣!
這到底是什麼鬼?
為何這金佛真身還存在,但是這武器全都沒了!
最關鍵的是,那無影還是不在!
難道說無影已經前往了更高的樓層,將更厲害的武器全部都拿走了,想到這里,每個人的內心都無比的驚慌,這個結果自然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看來還真的是讓王輝說對了,這無影沒死,還拿走了所有的武器,估計這第六層第二個關卡就算是咋們順利的闖關完成,也是一樣的結果!”
“真是該死,這小子為何會出現在附近,害了咋們的好事,這金佛寺機緣我可是等待了好幾年時間,更是聯系三年時間都沒突破!”
“咋們已經知道了情況,就不要著急繼續破關了!”
“等著其余人員過來再說吧,再這樣下去也是咋們白白受傷!”
“而且,接下來的戰斗,怕是咋們十來人已經支撐不下去了!”
此話一出,十余人紛紛點頭同意。
他們並不著急去第二個關卡,都開始療傷起來。
這邊,很快就有著武者沖了上來,畢竟從第四層開始就不會再單獨將武者分開獨自應戰,第四層和第五層已經被十來個天才武者攻破,剩下的武者自然是能輕松地到達,這一波到來的人乃是第二批天才青年,大概再榜單前八十名,有著五六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