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

第701章 了解花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偉棟 本章︰第701章 了解花紋

    這時文墨走上前來解釋,“這叫‘陰陽耦合紋’,內外兩側各佔一部分,需合起來才能解讀其含義。”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小斌追問。

    “這是一種權力象征,只有能進入此門者才能真正了解花紋的意義。”

    “形式主義啊!”

    元翔笑著說,“這簡直多此一舉!”

    文墨點了點頭,“這類設計確實在早年僅出現在貴族階層,並逐漸被淘汰,但在墓葬中仍得以保留。”

    我心里一動,“這麼說來,前面會不會是某處墓葬呢?”

    “不一定!斷代不準確,還無法確定。”

    袁安四處張望,“根據這些現象,很可能是某個墓葬。”

    說完看向我的舅舅,“您覺得呢?”

    舅舅凝視羅盤片刻後開口︰“這里雖然是個陰宅佳地,磁場雖有些紊亂但基本方位明確。

    甲巳單陰、乙辛位主,確實是極佳選擇。”

    袁安點頭,“文墨年輕卻見聞廣博,不知師從何處?不知道尊長是否健在?”

    第五十七章 墓道中的秘密

    李濤的問話讓我感到非常困擾。

    他直截了當地詢問他人長輩是否健在,實在是失禮之舉,換作是誰也覺得不自在。

    不過甦墨對此並沒有生氣,只是默默地看了看李濤,並未回應。

    李濤的話顯然並非空穴來風,或許他是在試探甦墨,甚至他已經猜測到了甦墨的真實身份。

    然而甦墨依舊沒有作出任何反應,這令李濤顯得十分尷尬,嘴唇微微一動卻沒有開口,最終只揮了揮手示意我們繼續前進。

    我們順著通道前行,前方確實出現了袁安提及的壁畫。

    盡管我還沒有仔細研究其內容,但這些畫的出現無疑增加了這個地方陰森而古老的氛圍。

    手電筒的光芒下,我在牆壁上逐一打量那些畫像。

    當第一眼看到時,心中不由泛起一陣熟悉的感覺,仿佛曾在哪里見過這類圖案。

    畫風古老,黑白色調清晰分明,線條簡潔,但表達力非凡,敘事風格明顯。

    兩邊石壁分別展示了不同的場景︰左側描繪戰事,右側則是日常生活片段。

    最左側的一幅圖描述了一次宏大的戰斗場面,雙方對陣規模盛大,雖細節豐富卻顯得有些凌亂。

    然而畫面中有一人物引人注目,此人頭生雙角,站于一方軍隊之前,英姿勃發。

    聯想到先前的情況,不難推測這位角首之人應是蚩尤,對面自然是軒轅黃帝的軍隊。

    第二幅壁畫繼續描繪著這場激烈交鋒,顯示蚩尤率領下的九黎部落一度佔據上風。

    從畫面內容上看,歷史記載大致相符。

    鄭明走了過來,審視後說︰“這顯然是涿鹿之戰的場景,相比傳說中的神魔元素如風雨師與魃龍等神話故事而言,這些圖像看起來更像一次實際發生的軍事沖突。

    唯一的奇怪之處便是蚩尤頭部上的犄角。”

    我略作思索回答道︰“或許可以有兩層解釋。

    一種可能,歷史上我們的祖先土地確實存在異形人類群體,因人口稀少被我們同化或  ;另一種可能是蚩尤族中存在一種罕見的遺傳特征——例如頭頂生角的現象,但隨著他們的覆滅消失無蹤了。”

    鄭明確然若有所思地點頭,繼而一笑,“好吧,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實際意義了。

    數千年前的事情無法證實,讓我們專注于接下來的內容。”

    來到第三幅壁畫跟前時,他立即驚愕地說︰“等等,剛才佔據優勢的九黎部落怎麼變得人數驟減了?”

    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從最初的壯觀場面迅速轉變到現在,九黎部落的數量似乎銳減。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皆是一臉疑惑。

    鄭明猜測道︰“或許是畫家厭煩繪畫繁瑣的過程,簡化處理了一些人物形象。”

    我認為這個理由難以成立。

    “不太對,如果真是省筆,他們理應對敵人減少刻畫才是邏輯。”

    轉眼發現甦墨靠近牆壁凝視,便跟隨過去查看他在研究什麼。

    靠近之後,我看見甦墨的手電聚焦在一群若隱若現的模糊影像上。

    “你在看什麼?”

    我輕聲詢問。

    甦墨抬眼指出︰“這些模糊的影像表現得很特殊,它們與之前的清晰的人物畫法不同。”

    果然如此,通過調整視角和光源強度,隱約可見一些虛影,這使得原本身材高大眾多的九黎戰士突然減少之謎得到了解答——這些人其實仍在,只是畫成了半透明的狀態,除非靠攏才能看出。

    但一個新問題隨之而來——為何采用此方法?

    “應該是年代久遠導致部分褪色吧?”

    鄭明輕松地說。

    二哥皺眉搖頭不同意這種看法,“這地方似乎並不簡單……為什麼獨這部分畫成這般模樣呢?也許是有意為之。”

    鄭明不以為意,“材料差異而已。

    畢竟如此龐大的壁畫用了不同批次顏料,或許某次品質不佳才會造成現在的情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正當我們都接受該解釋之時,李濤再次接近,細細觀察之後否定上述觀點。

    “不對,古人常用植物礦物色素,不易褪色卻容易剝落。

    由此看,這里故意為之且用意深藏。”

    他還強調模糊區域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繪法,“對比其他清晰的部分就能分辨。”

    根據李濤指認的方向,確認了兩種區別明顯的表現手法,清晰的人物以細黑線框住後再填滿白色的背景。

    而虛化角色則省去了黑色描邊,僅僅施以淡淡的灰白填充,所以顯得更加黯淡無光。

    我不禁驚嘆

    盡管我注視著這幅壁畫,但之前的畫面中奇異的場景仍縈繞在我的腦海里,驅之不散。

    我甩了甩頭,急切地看向下一幅畫,期望從中找到答案。

    然而,當我終于看到下一幅畫時,不禁呆住了——這幅壁畫已經被人為破壞得面目全非,牆面四分五裂,仿佛遭到了劇烈的沖擊。

    這樣的變故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壁畫被徹底損毀,連殘片都沒留下。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越是這樣,我對這幅壁畫內容的好奇心就越強烈。

    這是描述戰爭的左牆上最後一幅畫,它本該揭開這場古老戰爭的秘密,但如今這個秘密將永遠成為謎。

    是什麼力量促使某人如此不留情面地毀掉了這些珍貴的圖像?心中的懊惱與無助交織在一起,令人無法釋懷。

    我們只得轉向右邊的壁畫。

    右邊的畫面風格雖相似,但在內容上大為不同。

    看著這些壁畫,我總有似曾相識之感。

    來到第一幅右牆的壁畫前,我發現這里的場景並不如戰爭場面那般宏大和血腥,而是透露出一股蒼涼悲愴的氣息。

    一群人在逃亡的路上遭遇猛獸追擊。

    如果兩邊的圖合起來看,這應該是戰後的情景——或許是敗北的九黎部落開始了漫長的遷徙之路。

    下一副壁畫顯示這群人  隊伍分成了兩部分,大部分人繼續長途跋涉,而另一小部分則離開了隊伍。

    在細看畫面時,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高大的身軀,背部生有雙翅,面部如同鳥類一般,我不禁喊道︰“你們看看這個人!他像是歡遒!”

    元夕順著我指的位置看了過去,有些疑惑︰“歡遒是誰?”

    元夕在上次單桓古城中並沒有見過這個人,因為那時他已經被人帶走。

    所以,對歡遒了解甚少。

    “就是我們在單桓  。”

    我解釋道。

    “可是歡遒怎麼會出現在這里?”

    元夕皺眉,“我還記得在別的地方也看到過類似的圖畫。”

    我也同樣困惑,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向前。

    下一幅壁畫更加簡單,描述的是那一小股人最後抵達了一處層巒疊嶂之地——顯而易見是指十萬大山。

    然而,我的期待再次落空——這一邊的後續壁畫也被摧毀了,同樣是暴力痕跡明顯,根本什麼都看不清。

    怒意從我心頭涌起,“這究竟是誰干的?!”

    但我也只能無可奈何。

    田老四揮手示意大家休息片刻,並讓我們警惕周圍的動靜。

    “尤其是那邊的夔。”

    他說道。

    然後又向我和文墨點了點頭,我們知道他的用意。

    無奈之下,我也只好點頭應允。

    此時此刻,我心里滿是憋屈,幾乎要觸摸到事情  的那一刻卻功虧一簣。

    就在這時,二叔和袁安退回先前的遷徙場景前若有所思。

    “二叔,這畫到底什麼意思?”

    我走過去詢問道。

    二叔摸著下巴,沉聲道︰“這些圖講述的是遠古的故事。

    秦朝之後關于遠古的記載稀缺,許多歷史事件變成了神話傳說。

    但這兩側的壁畫為我們呈現了那段歷史。

    雖然咱們只是一些盜墓者,可這些發現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這時,元夕接話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害慘了許多東西失傳。”

    我點頭表示認同︰“我認為這不僅僅是為了統一思想。

    根據某些古文獻,秦始皇重點燒毀史書而非其他類型的書籍,因此大量遠古史料遺失。

    或許秦始皇有另一個目的︰掩蓋某些重大歷史。”

    袁安贊同︰“的確,歷史上不少君主為了統治穩定都這麼做。

    他們需要隱去那些可能影響國本的重要信息。”

    喜歡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第701章 了解花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第701章 了解花紋並對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