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

第547章 共同的理念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偉棟 本章︰第547章 共同的理念

    此刻,秦長青徹底明白了秦朝為什麼會迅速衰落。

    大秦的體制並不是問題核心所在,問題並不在于當時的文人是否認同它,也不是因為制度沒有持續性和缺乏公信力。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創立之時起,大秦就缺失了一些根基性的內容——缺少根!

    秦的文化根源來自于《商君書》,但是立國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商君書》已不足以支撐新的局勢發展。雖然大秦有法律條文,然而它們未能有效詮釋當前政權的實際運作狀況,甚至許多官員都無法理解,為何秦皇要施行這些政策?其目的究竟是為了民眾的利益還是為了維護王朝長久統治?這些靠什麼實現?大秦需要通過哪些方式來教育百姓並贏得全國知識分子和官員們的認可?

    沒有任何實質措施!

    事實上,大秦的治理基礎猶如建造在沙堆之上一樣不牢固。正因此,官僚只關注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不重視國事,知識分子嘲諷秦政;普通百姓對新政深表不滿。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大秦缺乏一種系統化的治國理念。

    法治手段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工具,而不是治國的目的。

    漢初推行黃老之學,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下統一思想,確保帝國有共同的理念,在實質層面實現了君、臣、民的思想統一,從而穩定了政權。大秦卻沒有這樣做。

    直到今日,大秦仍然依附強制手段來維系政權,依靠嚴峻律法強行管理天下子民,這必然引起廣泛反對與叛亂。意識到這一點時,秦長青的目光變得更加堅定。

    他已經想通了一切。

    並且明白,心中時而出現的那種危機感究竟來自何處——那就是國家自身的隱患!

    長青

    “哈!”

    “我已經找到了答案!”

    “順境時天命同助,好運來眾生皆順!華夏歷經千年,為眾多文化提供了道德指引和文明基礎。它始終致力于塑造人的品格以及和諧共生。”

    “大中華正是農業文明的始創者;它以勤耕為美德,適度取利;提倡良好品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宇宙即我心,我心亦是宇宙之源。微細如發,廣大如宇宙萬物!治理國家首先要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政治觀念;其次是確定治理思路和發展方針;這樣才能推進具體政策措施。”

    “大秦立國七年中忽視了這一基本前提,在思想整合前匆忙啟動統一,之後未能甄選合適官員就急匆匆推行多項政策。由于缺乏核心指導思路,  機構難以高效運行,如何能夠上下同心協力?”

    “國家又怎能昌盛不敗?”

    目前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緊迫,但卻不清楚究竟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普通民眾也不知道大秦究竟有何意圖以及最終方向,士人們則堅持古舊思維,造成當前社會紊亂不安的狀態實屬正常。”

    “當今政事僅憑借本能進行,而非有著清晰目標和戰略規劃。”

    從春秋到戰國,華夏文明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主導原則︰推崇辛勤勞作、注重科技研發、強化防御、強調社會和平以及延續家族血脈等方面,現今盡管政策中尚未明確提到這些價值導向,實際推行的各項決策都在遵循傳統基調,但由于多元思想混戰,導致各地出現了政策分化和指令矛盾的現象。

    只要這種分歧存在,“治理亂象”就會持續下去。

    “春秋和戰國時期,不同流派相互踫撞交鋒;事實上奠定了思想

    秦長青滿眼興奮。

    此時他已經思路明晰。

    他邁著大步回到殿內,在周圍眾多公子詫異的目光中再次坐下,然後提起筆,在文書上迅速書寫起來。

    “華夏傳統文化為‘源泉’,華夏土地滋養為‘根基’。”

    “天底下最寶貴的莫過于人民。”

    “只有人民穩定才是國家的基礎。”

    ……

    不過,在寫下數十句後,他突然停下筆來。

    繼續前進變得不可能。

    倒不是不願繼續,而是他能力有限。

    他的學識和才干暫時還不足以撰寫一篇完整且深入的治理理論。同時對各家的深刻理論也了解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日後的學習,還需要請教各家名士的智慧啟迪,然而對于秦長青來說,此刻這些領悟已足夠。

    至少……

    他已經清楚了前行的方向。

    不會再對未來感到迷茫。

    他抬頭,目光變得透亮清澈,仿佛雨後清澈透明的天空。

    隨後放下了筆,心中回想起漢武帝的話語。

    “我漢初基未穩,加上四周敵夷頻頻入侵,如果我此時不變更制度則後代無法遵循;不主動出兵作戰就不能得到天下的平安;為了這二者不得不  民生。可是假如我的繼任者仍像我一樣處理這些事,則又步入秦國舊時覆轍的風險。”

    盡管在後期世人認為漢武帝過于軍事冒險激進,可他自己卻保持著清醒,知道自己一生的努力,他也預見到了未來的後世對其評語,但他依然無悔,亦然進行那些行動,這樣的做法也和秦始皇帝的行為有何異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同之處在于,始皇帝立國後試圖迅速完成統一和安定導致局勢不可挽回,國家分崩離析。

    然而始皇帝的做法真的是完全錯誤嗎?

    並非如此。更多是在錯誤時機進行了正確事情。

    再加上秦和秦王朝長期浸淫在法家影響之下,已經到了難以調整的地步,盡管李斯提出過一統思想建議並獲得采用,但這仍舊只是將法治作為一種手段,並且依靠強權威壓群眾的方式從始不對。

    秦長青深深嘆一口氣,真切感知到建立秦國道路上的艱辛。

    沒有任何經驗或者參考依據的情況下開創性摸索前進的秦國已經走在了一條近乎正確的道路上了,但秦國的根基與過度依賴法家使其發展受到了阻礙,導致最終未能完成目標。

    但這樣的努力仍然值得尊敬。

    周圍的舉動秦長青也注意到,所有人滿臉懷疑看著他。

    他環視周遭說道︰

    “諸位兄弟們是否有考慮我們秦國未來的方向呢?”

    “自古以來,各國首領常稱公民是普通的人民;但在實際中那些真正屬于百姓階層者並不多,于是先父即位一統天下之時將全人民統稱為黔首,以此表示全國民眾應共同進退。”

    “如今大秦對民治理並不是僅僅針對某一部分人, 而是所有人民。”

    “賢能君王善于制定良好政策引導民眾,以使百姓服從管理, 從而達到治理國家的目標。當前的大一統尚未完全實現,因此出現了不少批評意見。”

    "然而國家所做出的決定基本上仍是可行合理的,現在所缺的就是一些耐心。”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機會等待時間推移,必然能使局面煥發新生。六國的問題也能逐漸緩解。”

    ”我們大家都應該努力學習,投入到實踐中去。”

    說罷一陣爽朗笑聲,秦長晴徑自離開皇學院,令旁听的各位兄弟面面相覷。

    一段時間後, 才反應過來,其中一個不解地提出︰

    “二哥哥你能理解他在說些什麼嗎?我怎麼完全不明白他說的這些呢?”

    他眉頭緊皺。

    其他人也有同樣疑慮,看著離去的人背影,覺得這次對話意義非凡。

    隨即,一位兄弟拿起剛才被擱下的文書。

    其他同伴們聚攏在一起仔細觀看。

    民心為重,人民為先!

    望著這幾個字,想起秦長青之前的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大致理解了秦長青的意思。

    也就是說要用“民”來統合思想,然而這實在是太困難了。

    正如秦長青自己所言,大秦之民不再是昔日的“百姓”,而是“黔首”。除開有爵位之人以外,普天下其余子民皆稱為黔首,這涉及數千萬人,統一他們的思想何其之難?

    公子高搖了搖頭。

    他覺得自己的理解可能不對。

    既然他都想到了這一點,秦長青又怎麼會沒有想過呢?

    而且,秦長青還表示這是一個足以名垂千古的豐功偉業,但這樣重大的事並不是那麼常見,他憑什麼這麼有信心?

    公子高放下手中的竹簡。

    想不明白也就不再想了。

    他們這些人早已失去了干預現實事務的能力,能堅守自己的寧靜,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他對那些抱有幻想的事早已死心。

    其他的公子看過一會兒之後也沒明白怎麼回事,一個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再費神思考這個問題,一切如往常般平靜。

    殿內靜悄悄的,仿佛一潭死水。

    不久之後。

    一名太監匆匆趕到學宮。

    這名太監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接著將一件重要的事情告知了胡亥。

    胡亥听到之後先是愣住了,緊接著面露喜色。

    顧不上整理衣衫,直接扔下手中的筆疾步走出宮殿,引得眾人心中詫異不已。

    就在胡亥剛離去不久。

    眾公子得知了胡亥之所以高興的原因︰王賁甦醒了!

    諸公子坐回席間,看了看秦長青的幾案,又看了一眼凌亂的胡亥幾案,眼中流露出一絲疑惑的神色,隨即搖頭︰他們之間這種隱秘的博弈,自己等實在無力插足,只能成為旁觀者。

    喜歡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第547章 共同的理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第547章 共同的理念並對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