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

第365章 推廣經濟作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巴迷 本章︰第365章 推廣經濟作物

    “高科長,你在想什麼呢?”洪新華見祁同偉正在發愣,好奇的問道。

    祁同偉回過神來,道“洪書記,我在想怎麼和局里的領導匯報。”

    “不說我差點忘了,你不是市林業局的干部嗎,怎麼剛才一直問農業上的問題?”

    “洪書記,是這樣的,這個走訪記錄,最終要交到市政府,所以我順便問問,接下來說說楊林鄉林地的情況吧。”祁同偉搪塞道。

    “好的。”洪新華整理了一下思路。

    “高科長,我們楊林鄉山地面積雖然廣,但周邊大多是高山,人跡罕至,野獸出沒,除了個別獵人可以進山打獵之外,基本沒有太多的開發空間。

    真正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是兩百米以下的平緩山坡,大約有四萬多畝,人均兩畝左右,一半以上是毛竹林。

    按理說,毛竹有很大的經濟價值,但鄉里的路太差,基本運不出去,群眾們是能通挖筍和編制竹籃竹筐等物件,拿出去換點小錢,聊勝于無……”

    “洪書記,照你的意思,如果有一條好路,山林里的資源就可以利用起來了,對吧?”

    “那是當然,楊林鄉如果有路,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面。”

    “為什麼不想辦法修呢?”

    “修不起啊,從鄉里出去,要走十八公里山路,山路造價特別高,我問過交通局,要想改造這條路,沒有兩千萬下不來。

    我們鄉里每年的預算只有一百多萬,發完工資獎金便所剩無幾,縣里也是窮的叮當響,撥不出修路的錢來。”

    聊到這里,祁同偉更加確定剛才的判斷,洪新華確實不是昏官。

    因此,他打消了回去後立刻撤掉洪新華的想法,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以觀後效。

    客觀條件擺在那里,楊林鄉的情況已經明朗了。

    農田開發基本到了極限,要想有所突破,只能在林地上做文章,而要想讓林地產生效益,就必須花兩千萬修路。

    這筆錢回頭讓市政府出,等進鄉的路修好後,再看看洪新華能拿出什麼樣的表現。

    “洪書記,這次我們下來,除了要到鄉鎮走訪之外,村里也要去,你能否幫我指定一個村子,條件中等的就可,我們過去看看。”

    “高科長,去不了,從鄉里到所有村子,全是很狹窄的機耕路,而且昨天下了雨,路面泥濘不堪,壓根沒法走車。

    要不,你們下次再來的時候,再去村里?”

    “既然這樣,那算了。”祁同偉沒有繼續堅持,起身道

    “洪書記,謝謝你的配合,我們回去之後,會把楊林鄉的情況一五一十向市里匯報,爭取多幫你們爭取一點政策。

    今天就到這吧,告辭了。”

    “你們這就走了?”洪新華趕緊攔住他們,說道

    “現在都十一點多了,干脆在鄉里吃完午飯,再回去吧。”

    “不用那麼麻煩,我們有出差經費,在外面吃一點就好。”

    “那怎麼行,不管怎麼說,你們都是市里下來的領導,而且辦的是公事,如果連飯都不吃一頓,那就顯得我們楊林鄉太沒有規矩了,傳出去丟不起人。

    我們楊林鄉雖然不富裕,一頓像樣的飯菜還是拿的出來的。”

    祁同偉想想也是,楊林鄉靠山吃山,只要不搞好酒,哪怕一桌子是山珍野味,也花不了幾個錢。

    若是直接走了,反而有些不近人情。

    便說道“那就破費了,但有一點,我們下午還要去松林鄉走訪,中午不能喝酒。”

    “行,那就不喝酒。”洪新華心里巴不得。

    且不說酒這個玩意,便宜的拿不出手,貴的舍不得,很難掌握分寸。

    出鄉的路又那麼差,萬一他們喝了酒,在路上出點什麼事,那麻煩就大了。

    ……

    吃完午飯,祁同偉等人和洪新華寒暄了一陣,便上車前往下一站,松林鄉。

    松林鄉距離楊林鄉不遠,也就十幾公里路程,翻過出鄉的山頭後,有一條岔路,再走幾公里山路就到了。

    祁同偉坐在車上,心里默默盤算著。

    楊林鄉的紅芽芋是個好東西,每畝可創造三四千元的利潤,三年一茬,再加上另外兩年的水稻收入,可達近五千元,年均一千五六左右。

    而正常的水稻種植,每畝一年也就五百左右的純利潤,直接差了三倍。

    論氣候和土壤環境,遠的不說,至少周邊幾個鄉鎮,應該是差不多的。

    如果能夠把紅芽芋推廣開來,便可以大幅提高農民的收入。

    南濱、京海和東山三市,有兩千萬人口,若是加上省城、珠江等市,整個平原三角洲地區,總人口近五千萬。

    以他們的經濟條件,完全吃的起紅芽芋。

    假設人均年消費紅芽芋五斤,那就是兩億多斤的市場需求,至少六萬畝種植面積,才能供應的上。

    加上輪種面積,就是十八萬畝,梅關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只有半畝左右,可以惠及三十多萬農民。

    哪怕拿下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份額,那也是十幾萬人受益。

    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在東山縣打造一個紅芽芋種植基地。

    把小小芋頭,也做成大產業……

    還有那個河螺,雖然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難以大面積推廣。

    但能否在符合條件的河流和溪水中,進行科學管理,避免濫捕濫撈,甚至通過人工養殖、投放,來加大產量呢……

    剩下的竹林就更好辦了,紫溪村多年前就開始從事竹木加工,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楊林鄉的竹林規模遠大于紫溪村,整個梅關山區的竹林面積更是難以估量,只要把山里的路打通,再讓紫溪那邊過來幾個人傳授經驗,一定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就在這時,迎面開來了一台警車和一台面包車,和兩台越野車擦肩而過。

    很顯然,他們是從松林鄉開出來的。

    祁同偉下意識想到,幾個月前發生在沙田鎮南坪村的事,便打算去探個究竟。

    “小全,找個地方調頭,遠遠跟著那兩台車,看看他們是去干嘛的。”

    喜歡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方便以後閱讀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第365章 推廣經濟作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第365章 推廣經濟作物並對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