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華夏歡度國慶,聯合國總部新搬遷的時候,在神秘的天外天,一群科研人員正在干一件大事。
天外天,真空管列車項目組,今天很多人來到試驗場地。
真空管列車項目已經研發很久了,這些年這個項目不斷的有技術突破。
現在,終于到了實驗階段。
為了進行技術驗證,項目組建設了一條真空管軌道,而這個軌道的長度為100公里。
今天的實驗至關重要,他們制造的真空管列車,需要在這100公里的真空管軌道里面,進行各種各樣的技術驗證。
真空管列車,速度是非常快的。
現在技術人員設計的列車,最大時速可以達到1200公里每小時。
這列車采用磁懸浮技術,整個列車其實是懸浮在真空管軌道上的,不產生摩擦,再加上真空的環境,所以速度很快。
當然,未來這速度還會更快,速度理論上達到數萬公里每小時都沒問題。
不過技術這玩意,是需要一代一代更新的。12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就已經超級強悍了,已經比現在的客機速度要快不少了。
現在的主流客機都是亞音速飛行,時速基本上也就七八百公里。
現在,第一代的產品,就比飛機要快,已經是超音速運行了。
未來伴隨著不斷的更新,速度會不斷的增加。
“所有檢查完畢……”
出發站點,技術人員對列車進行了最後的檢查。
這一節立車,看上去猶如巨大的膠囊似得,長度二十米,膠囊車廂的直徑六米。
車廂采用特殊的金屬材料打造而成,車廂內的布置和高鐵差不多,一個個座椅擺在那里。
但是這些座椅卻不是空的,座椅上坐著一個個不同功能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就是模仿乘客,機器人身上有很多傳感器,搜集到的數據會實時傳回來。
“準備就緒,開始實驗……”
所有準備就緒,直接開啟實驗。
開啟後,真空管列車從車站開進出發艙室,進入出發艙室後,出發艙室關閉。
隨後出發艙室的抽真空裝備直接開啟,出發艙室僅僅用了十幾秒就變成了真空狀態。
這個時候,前面的艙門才打開,真空管列車正式進入真空管軌道中,出發艙室重新關閉密封。
列車進入軌道中之後,正式開始加速。
速度越來越快,這玩意加速非常快,一分鐘後,速度已經來到680公里每小時了。
又過了半分鐘,速度已經達到了1000公里每小時了。這個時候要是管道內有充足的空氣,那麼列車周圍絕對會有音爆雲。
不過此刻真空管內,幾乎是絕對真空。
沒有了空氣,所以這個速度,軌道內也很安靜。
“1200公里……”
車站,看著傳回的數據,實驗小組深吸一口氣。
已經到了最大速度,當然還不是極限速度,這是設計的最大行駛速度。
速度到了1200公里,列車上的各種傳感器以及機器人身上的各種傳感器不斷的傳回數據。
這些數據非常復雜,設計團隊看著這些數據,都點點頭。
都在正常範圍內,非常的不錯。
這100公里的軌道,其實是一個橢圓形。
1200公里速度的列車,行駛100公里,其實只需要幾分鐘而已。
幾分鐘後,列車從另一個方向回來。
減速之後進入氣壓艙,隨後氣壓艙內開始灌輸空氣,達到標準大氣壓之後,列車才從氣壓艙出來,回到了展台。
看著回來的列車,工作人員立刻對列車進行全方位的檢查。
“外殼完全正常,沒有發現任何破損……”
“動力系統正常……”
“供氧系統正常……”
一番檢查後,一切都正常後,實驗再次開啟。
這一次,列車並不是轉一圈就停了下來。而是圍繞著圓形軌道開始瘋狂的轉圈,他們也在搜集著大量的數據。
伴隨著各種數據的搜集,所有人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啊。
經過一整天的實驗,列車終于停了下來。
整個列車從站台被吊走。他們需要回去對列車做一個更加詳細的檢查。
“小盛,我們的真空管列車,今天的實驗很不錯,看樣子,未來這種交通方式,真的會出現了……”
天外天,徐華盛來了。
別看徐華盛平時很忙,但是他自己也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還提供了很多技術支持。
不僅如此,整個項目都是華盛集團投資的,資金都是徐華盛出的。
研究人員也是徐華盛招募的,只不過國家在關注這個項目的進度,同時也提供了不少的支持。
項目中心,一個老人看著徐華盛說道,臉上也帶著欣慰。
“這只是備選方案之一罷了,未來真的要投資,還要看市場前景。不過有技術儲備,總比沒有儲備強吧,不過短時間內,恐怕不會真的投資,這東西,投資成本太高了……”
徐華盛笑著說,老人也點點頭。
確實如此,投資太大了。
這玩意建設比高鐵都貴啊。
特別是建設真空管軌道,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技術難度比較高,投資比較大。
不過正如徐華盛所說,就算短時間內不投資建設,但是技術這東西還是有比較好。
別看這個項目投資了不少錢,如果不建設真空軌道看似得不償失。
但是實際上,在這個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好多技術是可以用在其他地方的。
而真空管列車未來會有機會的,如果未來一切都順利,那麼華夏控制的地方會越來越多。
比如從華夏到非洲,這個距離就比較遠。
這麼遠的距離來回需要消耗不少時間,如果未來伴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建造成本不斷降低,未來肯定會建設這種交通方式。
到那個時候,也許從徐家領到燕京,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到了,那才是真正的世界一體化呢。
技術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用的時候才去研究。
都是先研究技術,打造產品,等待合適的機會才能讓產品投入市場。
別看現在真空管列車實驗已經開啟,但是這只是剛開始實驗,距離真正能投入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這玩意速度太快,安全性必須有所保證,要不然一旦出事,就是超級事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