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路軍聯合空軍成功突襲大連港、丹東東港,擊斃兩萬多鬼子之後,之前激烈演化的東北態勢反而慢慢穩定下來。
並非互相對峙後的平靜,而是大局已定下的穩定。
鬼子之前兩批次派來的20萬援軍部隊,第一批被堵在蓋州、營口一線,被冀中4旅部隊以及獨立支隊坦克團1營盯得死死的難以動彈,第二批則遭遇精準空襲,直接損失了絕大部分裝備和彈藥。
雖然第二批援軍中遲到的4萬多鬼子趁著夜色從釜山成功登陸,並未受到什麼損失,但也被擋在鴨綠江南側,難有什麼作為。
在目前宏觀形勢下,外圍鬼子已經失去了干涉北滿戰局的能力。
甚至若非有陸、海軍的艦艇依托,鬼子們還有可能會被直接趕出整個滿洲。
實力不如人,鬼子們也無可奈何。
近20萬部隊只能駐守在營口、蓋州、新義州、清津等地,等待著局勢的轉機。
這其中,狼狽從海中逃生到大連,以及後續從朝鮮釜山港登陸的鬼子還好,至少編制相對完整,尚且可以慢慢休整等待時機。
但之前登陸或者逃生到丹東東港的鬼子們,卻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
民國32年的東港,還不是後世的一個中型港口城市,而是一個新建設的小港口,並沒有形成有規模的城鎮。
同時,該港口距離長白山脈不遠,大部分港口區域以及周邊村鎮都在已經佔領丹東地區的丁偉二縱重炮射程內。
眼見鬼子東港登陸,丁偉直接申請了炮團支持,在山上部署了60門M1型重型加農炮,日夜不停在高空偵查機引導下轟擊鬼子駐防區域,打的鬼子們狼狽不堪,難以招架。
偏偏之前的運輸艦艇已經近乎全部損失,鬼子一時間無法通過海路撤離。
而退往朝鮮的陸上通道也被鴨綠江江口阻隔,根本無法通行。
于是登陸東港的鬼子們,只能在炮火追擊中不斷逃離。
一個多師團的鬼子根本不敢集結,只能以中隊、小隊的規模四處游離,躲避著越來越精準的八路軍炮擊,亦或者八路軍戰士們的抵近襲擾。
最終,鬼子在堅持了四天,損失了近萬人後,終于認清了現實,徹底放棄了從東港反攻的可能。
待後方船隊到達後,灰溜溜的趁夜撤離。
……………………
鬼子們無力干擾,北滿地區自然大局已定。
在打掃完通遼戰場後,南路軍35萬部隊多路並進,摧枯拉朽,向著黑、吉等鬼子佔據區域發起了全面進攻。
借助著鬼子的完善鐵路網絡,僅僅兩周時間,南路軍便以極小代價收復了絕大部分北滿地區,摧毀了鬼子花了十多年時間營造的統治體系。
隨即,之前從華北抽調的地方干部和政工干部們開始發力,憑借著擊敗關東軍的威名,輕松穩定了當前局勢。
由于鬼子之前十多年的統治中,已經將黑、吉等地土匪全部剿滅,而滿洲軍也在要塞中向八路軍整建制投降。
因此八路軍接手東北時,並未出現原《亮劍》位面中剛剛解放東北時土匪遍地的情況,也不是之前已經被毛熊洗劫過滿目蒼夷的土地而是鬼子經營十多年且資源豐富的地區,因此整片區域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民生。
而在收復了大部分地區後,南路軍數十萬部隊大軍齊出,包圍了鬼子關東軍殘部所在的哈城和新京。
其中,8萬人包圍哈城,圍困住了不到2萬鬼子殘兵;
20萬人包圍新京、圍困住了5萬多關東軍部隊、萬余滿洲軍殘部。
此時關東軍殘部們也並未束手就擒,而是直接打開了各個倉庫,從僑民、滿洲遺老遺少中大肆編練民兵部隊,在城市中負隅頑抗。
特別是新京地區,由于聚齊了大量鬼子僑民和滿洲遺老遺少,加上之前有大量遺留裝備,硬是臨時編練了超過10萬人,駐防在新京的大街小巷。
一時間,整個新京到處都是鬼子臨時搭建的火力點。
笠原幸雄更是叫囂著要以30萬僑民之“無畏犧牲”,保衛帝國榮耀和新建家園。
鬼子的動向並未瞞過八路軍的偵察。
如今八路局已經不是之前剛剛進入東北的兩眼一抹黑了。
憑借著連續的勝利、大量拋灑的傳單以及先進的通訊設備,老家不僅成功喚醒了已經潛伏下去的情報員,恢復了之前的情報體系,還憑借著目前的優勢,成功在兩個城市中發展了不少下線。
雖然無法成功策反鬼子和偽軍部隊,但也讓八路軍可以較為清晰的確認鬼子的動向。
面對這兩個大城市,老家、總部和大旅長在仔細研究後,確認了一打一圍的戰略部署。
哈城鬼子兵力少,僑民少,且心中傾向鬼子的中國百姓數量也少,武器裝備也不太充足,整體防御並不嚴謹。
于是大旅長親自部署了14萬人,對哈城發起了連同政治攻勢在內的全面進攻。
經過五天血戰,以傷亡九千余的代價,成功殲滅鬼子關東軍殘部1.7萬人、臨時編練部隊7000人,俘虜鬼子殘兵及臨時編練民兵2萬余人。
而面對關東軍殘部人數更多,且民兵戰斗意志和戰斗力更強的新京,老家在慎重考慮後選擇了圍困。
如今可不是後面的民國38年,居住在新京的百姓以鬼子僑民和滿洲政府家眷居多,數量達近50萬人。
已經習慣投降了的滿洲家眷們也就算了。
但這些已經定居東北十多年的鬼子僑民們,為了保護妻兒和“自己的土地”,戰斗力和戰斗意志還是很可觀的。
深入了解過毛熊的幾次殘酷巷戰後,老家決定不去觸這個霉頭。
反正如今新京剛剛經歷了一個冬天,城內存糧必然不多,堅持不了多久。
既然如此,干脆就在新京周邊駐軍圍困,順帶著推動黑吉根據地練兵整軍。
在南路軍一路馳騁的時候,北路軍同樣沒有閑著。
張雲直接安排麾下各個部隊,在目前控制區域基礎上,與鬼子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拉扯攻勢”。
所謂拉扯攻勢,其實就是之前八路軍在山西與鬼子們圍繞山區邊緣來回拉扯的戰術。
其中丁偉指揮著獨立支隊2縱、冀南4個旅的部隊,圍繞蓋州、營口等地,持續向鬼子發起襲擾,短暫控制部分工業區後卻又很快撤離;
李雲龍則是指揮著獨立支隊3縱,沿著鴨綠江的漫長河道,持續安排部隊向朝鮮境內滲透,襲擾消滅鬼子部隊,同時短暫佔領後撤離;
而孔捷同樣指揮著1縱,跨過更狹窄的圖們江向朝鮮滲透,伺機襲擾鬼子控制區域,臨時佔領鬼子控制下的鐵礦等。
在不斷襲擾消耗鬼子,鍛煉整軍隊伍的同時,為張雲源源不斷繳獲加成著越來越多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