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第33章 縣官難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紅 本章︰第33章 縣官難當

    縣衙陷入死一樣的寂靜。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眾人已然明白,這個教諭出身的舉人老爺,根本不是來當官的,甚至都不是正常人。

    氣氛陡然沉悶,就連縣丞和主簿也沒了面對上司時的親熱和討好,神色僵硬,面容鐵青。

    沒人反駁,也沒有反應。

    好似海瑞剛才的話,所有人都沒听到。

    如此情況,換之一般的新任知縣,定會服軟,也只能服軟。

    無他,這些人可以讓知縣老爺什麼都做不成。

    可海瑞顯然不是一般人。

    “既然沒有異議,那就做事吧。”海瑞好似也沒看到他們的無聲對抗,淡淡道,“朝廷的公文你們也都看到了,整隊。”

    沒人動彈,一眾衙役依舊一副懶散模樣,縣丞和主簿默然不語。

    見狀,海瑞眉頭皺的更深了,卻沒有立即發作。

    “張縣丞、王主簿留步,其余人等且先退下。”

    眾衙役無聲行了個禮,退了出去。

    張王二人暗暗冷笑,面上卻多了三分恭敬。

    海瑞走回書案前坐下,緩緩說道︰“我的情況想來你們也清楚,舉人出身,任職教諭,任教諭期間有些許清名,恰逢此地知縣空缺,我大明又有教諭優先接任知縣的規定,故才有幸以舉人之身做這一縣知縣……”

    二人不知海老爺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便只默默听著。

    “我剛來此地,你們便奉上了縣吏的詳細履歷,士紳的詳細信息……你們一個是正八品的縣丞,一個是正九品的主簿,你們也是吏部選派的官員,知縣難當,知縣佐官亦難當,這些我不是不知道,也認可你們的出發點……”

    這話若是放在海老爺上任第一天,二人不介意納頭便拜,再說一些場面話,給足海老爺面子。

    可相處這些天下來,他們已然明白這位海老爺的行事風格,不為所動。

    海瑞不管他們如何作想,自顧自道︰

    “依照朝廷規定,一縣的縣丞、主簿,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指揮、調動;朝廷還規定,知縣發政令,需縣丞、主簿簽署才有效;上有省里的巡按御史做依仗,下有掣肘知縣之權,表面看起來,若你們反對我的政令,我確實束手無策。”

    “此外,你二人在淳安任職多年,無論在縣衙之中,還是在縣衙之外,都擁有不俗的影響力,本官不過從外地調來一個月,想有一番作為,只能依仗二位同僚……”

    原來你都知道啊?二人神色終于緩和了下來。

    海瑞繼續說道︰“然,巡按御史沒權力調動知縣,更沒權力指揮知縣;此外,朝廷還規定,知縣與佐官公開鬧矛盾,致使一縣政務貽誤者,無關雙方誰對誰錯,一律撤職。”

    二人神色一僵。

    就听海瑞淡淡說道︰“我這個知縣就是運氣好撿來的,既然是撿來的,丟了也沒什麼可惜的。”

    二人一凜,又一怒,隨即惶恐。

    海瑞的潛台詞很明顯,我光腳,不怕你倆穿鞋的。

    正常來說,知縣的前途,比縣丞、主簿高了太多太多,光腳的應該是後者。

    可海瑞說這個話,二人卻是有些相信了。

    縱觀海老爺這一個月的舉措,他似乎真的不在意好不容易到手的官職。

    海瑞依舊不理二人反應,自顧自道︰“我是知縣,你們是知縣的佐官,你們的考核評語,由我書寫,並提交朝廷。”

    兩人微微變了臉色。

    張縣丞沉聲道︰“海大人,作為同僚下屬,我等非是要與您為難,清丈田畝是朝廷的政令,是皇上的頒布的國策,我等自然會遵守,並輔佐海大人推行。只是……一縣之地有一縣之地的實情,還望海大人三思而行,斟酌謹慎。”

    王主簿說話相對柔和,不過言語卻更為犀利︰“海大人是正統科舉出身,我們只是監生出身。”

    大明地方上的縣丞、主簿,基本都是監生,而且大多都是花錢買的;相比寒窗苦讀多年,才考取功名的士子,成本要低的多得多。

    此言意在提醒海瑞,我們才是光腳的!

    不料,海瑞根本不在意。

    “且不說,你們沒有十足把握與我兩敗俱傷,即便有,我一不取鄉紳分毫,二嚴格貫徹朝廷國策,即便因‘同僚不合’被撤了職,我還能回去做教諭,反觀你們……”

    海瑞冷冷道,“最好的結果,怕是也只能做吏了。”

    王主簿的笑意頓時凝固。

    張縣丞更是神色難看到了極點。

    這一刻,他們終于確定了,海瑞真是來玩命的。

    二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妥協,臉上重又綻放笑意,語氣也多了幾分恭敬。

    沒辦法,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張縣丞干笑道︰“都是同僚,海大人如此說,就未免傷屬下的心了,海大人您是主官,您發了話,我們作為佐官,哪有不遵之理?”

    王主簿接言︰“海大人言重了,也著實誤會我們了。”

    海瑞僵硬的臉柔和了少許,取出書寫好的政令,“既然二位沒有異議,簽字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二人頷首,爽快的簽了字。

    海瑞拿起政令書瞧了一眼,起身便走。

    “海大人去哪兒?”

    “吏房。”

    張縣丞還想說些什麼,王主簿卻拉住了他。

    待海瑞離開之後,才道︰“這個海老爺太天真了,真以為如此就萬事大吉了?都不用你我出手,僅是下面的小吏,就夠他喝一壺的,看著吧,他什麼都做不成。”

    聞言,張縣丞也露出冷笑,道︰“不錯,不能和光同塵者,早晚要出局。”

    頓了下,“不過,這人倒真是個不要命的,你我還是悠著點才好,可別真被他拉下水了。”

    王主簿微微點頭,嘆道︰“咋就踫上這麼個渾人,真的是……簡直是茅房的石頭,又臭又硬。”

    張縣丞亦有此感,氣郁道︰“放眼大明,也沒幾個這樣的人,偏偏被你我踫上了,真是點背啊!”

    王主簿想了想,道︰“做官的哪個不想升官,他不比我們,雖是舉人,卻也是正統科舉出身,努努力,未來做個知府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說起來還是為了清名,為了仕途。等撞了幾次南牆之後,自會轉變性格。”

    “這話倒是在理。”張縣丞冷笑道,“咱們這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就不信他還真敢舍得一身剮。看戲便是!”

    ……

    事實不出二人所料。

    政令下達之後,半個月下去,沒有丁點水花。

    田畝與黃冊完全吻合,沒有一畝地是多余的,沒有一畝地是遺漏的,完全對得上賬。

    海瑞自然知道是小吏雜役敷衍,可就當下而言,他還真沒反制措施。

    大明律規定︰府官不許入州衙,州官不許入縣衙,縣官不許入鄉村。

    這是太祖朱元璋的規定!

    貧苦出身的朱元璋,對官員有著骨子里的不信任,此舉,意在防止上級官員打著公務的幌子,去下一級地方借機斂財。

    出發點是好的,結果也是好的,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府官去州衙揩油,州官去縣衙揩油,縣官去鄉村揩油,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不過,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也有諸多弊端。

    尤其是縣官,本就處處被掣肘,再加上這樣的限制,許多事只能依仗鄉紳。

    可這一來,卻不可避免的提升了鄉紳的話語權。

    這也是皇權不下鄉的原因之一。

    可也不能說朱元璋不對,一縣之地,百里之域,百姓數十萬,大事小情知縣一把抓,若是時不時下地方,公務必然貽誤。

    故此,才選擇了一刀切。

    如今,海瑞就被卡在了這兒。

    沒有正當理由,他沒辦法親臨鄉村去監督。

    瞧著海老爺無能為力的模樣,兩個佐官快意的同時,也大為放松。

    在他們看來,用不多久海老爺就會認清現實,選擇與他們合作,與士紳合作,大家一起和光同塵,該撈錢的繼續撈,朝廷交代的事,面子上做好,大家和和氣氣,和氣生財……

    海瑞並沒有如何動怒,很沉穩,很冷靜,醞釀著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現象……

    只是落在別人眼中,這是無能為力的體現。

    ~

    甦州,巡撫衙門。

    楊慎躺著,沈煉站著,太醫坐著。

    許久,

    太醫收回手,說道︰“楊大人,恕下官直言,您現在的身體已不支持處理政務了。”

    楊慎幽幽呼出一口氣,輕輕點頭︰“如此,就麻煩王太醫作個證,本官也好向朝廷上書辭職。”

    “這個……”

    王太醫有些猶豫,訕訕道,“還是進兩副藥看看再說吧,興許楊大人就轉危為安也說不一定。”

    楊慎勉強笑了笑,不做勉強,“如此,就有勞了。”

    “哎,楊大人好生歇養,下官這就去抓藥。”

    “我送王太醫。”

    “沈大人留步,留步。”王太醫訕訕擺手,快步離開。

    沈煉嘆了口氣,走到門口將房門關上,這才說道︰“楊巡撫勿憂,下官這就上疏朝廷,想來,皇上會準許楊大人辭官還鄉。”

    楊慎微微搖頭︰“我回不去了,不用為我上奏疏,我一日不死,就一日是巡撫,不過,我現在是真沒力氣處理公務了,衙門的事就全權交由你了。”

    沈煉沒有推辭,爽快應下,問道︰“楊大人可有交代?”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方便以後閱讀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33章 縣官難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33章 縣官難當並對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