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第272章 十六位帝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紅 本章︰第272章 十六位帝王

    隨著款項撥付,普及教育之事總算是落地了。

    萬事開頭難,後續的款項撥付扯皮也好,地方上的勢力反抗也罷,都可以見招拆招,徐徐圖之。

    大明鄉鎮數以萬計,注定是個長期工程,李青也沒妄想三五年內,就能徹底完成這一舉措。

    不管怎麼說,這個頭開的很好,絕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想到收歸草原的時機也成熟了,李青更是心情舒爽。

    稍微讓他不爽的是,這麼一件大功績,到頭來,落到了一個最不像皇帝的皇帝身上。

    “人都說傻人有傻福,可他也不傻啊,這麼件大功勞安在他頭上,真是糟蹋了……”李青一口小酒,一口下酒菜,一邊惋惜。

    哪怕安在不著調的朱厚照身上也好啊。

    …

    數日後,祭祀開始。

    皇帝領餃,百官相隨,場面浩大。

    李青也在其中。

    京師的歷代帝王廟,比南直隸的那座規格更大、更高,尤其是正殿,采用了和奉天殿一般無二的殿頂樣式。

    端的豪華,宏偉。

    走進正殿,承重的大柱,全都是清一色的金絲楠木,且品相極佳,足足六十根,每一根都價值連城。

    地板鋪設清一色的金磚,平整光潔,恢弘大氣……滿滿的金錢氣息。

    李青四下打量,最吸引他的還是金絲楠木。

    這要是擱在當初小老頭快不行的時候,李青高低得拆一根出來,給老頭子做棺材用。

    ‘崽花爺錢不心疼啊……’

    李青感慨。

    這些錢要是拿來建設學塾,不知能建多少。

    更讓他不忿的是,這種工程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覺得理所應當,大把撒錢一點也不心疼,反倒是真正的惠民之策,卻一個個的斤斤計較,恨不得一毛不拔。

    有資格跟隨皇帝進入歷代帝王廟正殿的人並不多,總共不過二十人,只有六部九卿、內閣大學士、李青、黃錦、以及兩個擺放香燭的小黃門。

    此外,還有一個韃靼青年。

    青年臉上的激動、崇敬、向往、榮幸……一一落入李青眼中。

    元朝覆滅快兩百年了,這麼長時間下來,痴心妄想早已消磨殆盡,如今的漠北之人,對大明只有敬畏、向往。

    雲泥之別的懸殊之下,又哪里還會做復國夢?

    ‘時機真的成熟了……’

    忽覺袖子被人扯了一下,李青偏頭瞧向黃錦。

    黃錦小聲提醒道︰“專注點,這可不是別的地方。”

    李青深吸一口氣,收回雜緒,神情專注,在這華夏精神文明的傳續之所,需懷揣一顆尊敬之心……

    …

    歷代帝王廟中,一共供奉了十六位帝王。

    中室,最中央,供奉的是太昊伏羲氏;兩邊分別是︰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

    左一室供奉的分別是︰帝堯陶唐氏、顓頊高陽氏、少昊金天氏、帝嚳高辛氏、帝舜有虞氏。

    此為,三皇五帝!

    右一室供奉的分別是︰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

    這其中被文官提及最高的當屬︰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夏禹王、商湯王;

    合稱︰堯舜禹湯。

    再左室供奉著三位皇帝,最中央,漢高祖劉邦。兩邊分別是︰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

    再右室供奉著兩位皇帝,分別是︰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

    以上,

    便是歷代帝王廟中,供奉的所有帝王名單。

    這其中,三皇、五帝、夏商周,此三代流傳的史料太少,一般只作為精神符號,並不被皇帝、大臣用以學習,借鑒。

    三代以下,首當漢,其次唐,再次宋。

    余者,皆不值得當參考資料,充作治國理念的補充、糾錯。

    這是皇帝、大臣的共識。

    …

    祭祀過程非常嚴肅、正式,不過,整個流程並不繁瑣,也不算隆重。

    畢竟,這又不是皇帝的親祖宗。

    早上來的,不到正午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皇帝回宮,群臣獲得半日假期,各回各家……

    李青回家前,與黃錦耳語幾句,又瞧了眼那韃靼青年,這才離開。

    六部九卿及內閣大學士不明就里,卻也起了警惕之心。官場之上沒有絕對的秘密,普及教育的始作俑者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眼下,見他又是鬼鬼祟祟,不由心里打了個突。

    前幾日,朱厚莾]  縴擔 釙嗍撬美次撼薊鵒Φ模 細窶此擔  凰閎齷選br />
    一直以來,李青都是非常遭人恨的存在。

    歷經十一朝,無不是如此。

    嘉靖朝自也不例外,他的存在能很大程度上,使得群臣不過度內耗。

    正所謂……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不,一見李國師憋著壞,原本對內閣三人不滿的六部九卿,當即放下了成見,匯集一處,商討對策。

    “諸位,誰有辦法讓這廝滾蛋!”說話的是吏部尚書。

    自上次第一個跳出來,催促皇帝立國本之後,他就明顯感覺皇帝要對付他,這個天官可能做不長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究其原因,還是普及教育惹的禍,他自然痛恨李青。

    與他處境一樣的還有戶部尚書,當即道︰“同僚之間政見不同很正常,亦當求同存異,然,我大明沒有國師官職,且他走的也不是科甲正途,非我等同僚。”

    “不錯!”刑部尚書接言,“況且他還這麼年輕,我們可熬不過他,若坐視他留在京師,持續影響皇上,非大明之福,非百姓之福……”

    一陣之後,三個尚書默契的看向內閣三人。

    “夏首輔,顧大學士,嚴學士,這種事當內閣來挑大梁,我等的話語權,可比不得你們。”

    “是啊是啊……”余者盡皆附和,“三位大學士,可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務必為大明除害。”

    三人︰“……”

    互視一眼,三人之中的兩人,看向一人。

    夏言苦悶又無奈。

    職權越大,責任越大。

    誰讓他是內閣首輔呢。

    “諸位稍安勿躁,”夏言硬著頭皮道,“此事……尚不明朗,需靜觀其變。”

    “上次就是因為不明朗,才失了先機,致使大錯鑄成,”戶部尚書恨聲道,“打著愛民的幌子大肆花費國帑,名聲讓他得了,禍害的卻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在這些大員心中,李青的做法純粹就是胡鬧。

    從根本來說,李青的主張對他們這個層級的人影響並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無他,這個層級的官員,子孫能享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恩蔭待遇。

    這些大員之所以激烈反對,還真不是為了私欲。

    能一步一步走到他們這個位子,無不是閱歷、學識、政治智慧頂尖的存在。

    在他們看來,讓百姓讀書、認字、明理,定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以及朝廷的統治成本。

    就連嚴嵩,心里也是這麼認為的。

    只不過,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仕途。

    “吃一塹,長一智,同樣的錯誤,絕不能犯第二次!”吏部尚書沉聲道,“不可否認,這位李國師確有一顆愛民之心,可他根本不懂政治,不知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萬不能再讓他繼續作妖了。”

    “對,提前扼殺!”

    “必須扼殺!”

    夏言一個頭兩個大,苦嘆道︰“諸位都冷靜些,莫說氣話,不論如何,李國師都是朝廷官員,皇上的心腹大臣。這點,承認與否都是既定事實,豈可言‘扼殺’二字?”

    “沒說殺人,讓他麻溜滾蛋,不能再讓他胡搞了。”

    夏言苦笑道︰“本官可沒本事說服皇上啊!”

    “夏首輔,你可是百官之首,你怕什麼啊?”戶部尚書氣道,“近些年,皇上愈發乾綱獨斷了,再加上一個啥都不懂,又喜歡指點江山的國師……唉,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能不顧啊。”

    “是啊是啊……”

    一群人將夏言架了起來。

    夏言又不傻,哪里看不出這些人是要他當出頭鳥,可處在他這個位置上,有些事不能拒絕。

    昔年,楊廷和為何能憑一己之力,搞得皇帝灰頭土臉?

    就是因為他敢扛事,敢于跟皇帝抗爭,下面人才都听他的。

    以至于楊廷和都退休了,其子楊慎都能搞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出來。

    誠然,楊慎的那句口號太具有煽動性了,可若沒有楊廷和之子的身份加成,但凡換一個人,肯定達不到那樣的效果。

    這,就是楊廷和!

    大明首輔的權力頂峰!

    在大明內閣體系的歷史中,稱得上前無古人。

    後……

    也很難有來者了。

    夏言作為內閣首輔,自然心向往之,然,想達到楊廷和的高度,太難了。

    況且,當下的皇帝也不再是當初了。

    不能不管,也不能與皇帝正面硬剛……夏言心思電轉,忽的瞧向嚴嵩。

    嚴嵩心中一凜,大感不妙。

    果然,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夏言大義凜然道,“嚴大學士,你家與李國師在一個屯子里,你打探一下他的政治意圖,為我們的反擊做準備。”

    “我……”

    “嗯?”夏言怫然不悅,“嚴大學士可是不願?”

    夏言已經表明了態度,一群人也不好再揪著不放,便將矛頭指向嚴嵩。

    嚴嵩氣郁至極。

    娘的,咋整我這兒來了?

    ……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方便以後閱讀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272章 十六位帝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272章 十六位帝王並對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