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第227章 品味民間疾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紅 本章︰第227章 品味民間疾苦

    李青再次出發了。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沒有什麼功利心,也不是為了游玩而游玩,純屬體驗大明民情。

    就他一個人,身也輕松,心也輕松。

    夏日炎炎,李青卻是身心清爽,步履輕快……

    一路向南……

    看玉米地,聞稻花香,品味大明鄉土人情。

    沒有騎馬,沒有乘船,李青就靠一雙腿,也不刻意趕路,走走,看看,听听……

    跟田間老漢地頭閑聊,與半大孩子下水摸魚,听洗衣婦人河邊家長里短……體驗人間百態。

    李青長得好看,說話也好听,怎麼看都不像壞人,且還多金,一出手就是數十銅板。

    這樣的李青,自然招人稀罕,無論男女老幼。

    遇上不平事,李青便以溫和的方式平不平,遇上悲苦人家,李青便稍微救濟一下。

    窮鄉僻壤的地方,幾兩銀子便能讓一戶人家大大喘上一口氣,甚至能挽救一個家庭。

    上次與唐伯虎去的都是頂級富庶之地,這次見到的卻都是底層百姓的生活百態。

    李青沒有再看到愛美的婦人,沒有再看到年輕男女追趕潮流,更沒有看到中老年人遛鳥、听戲的悠閑。

    有的只是婦人洗衣、做飯、帶娃,有的只是男人面朝黃土背朝天……

    下到十來歲大的孩子,就開始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以為家庭減輕負擔;上到耄耋老人挑水、澆菜,劈柴……

    青壯作為家中的頂梁柱,就更不必多說。

    越是窮的人家,女娃嫁人就越早,花一樣的年紀就為人婦、為人母,沒有相夫教子的浪費,有的只是操勞和艱辛。

    每個人都好似上緊的發條,不斷釋著‘沖勁兒’,不知疲累……

    汗干衣衫爛,沒有盈余。

    他們很苦。

    可他們不覺得,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他們習慣了……

    甚至,他們很滿足這樣的生活。

    能吃飽飯,能讓父母妻兒吃飽飯,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沒有怨天尤人。

    他們態度都很積極。

    一顆糖果,一件粗布衣裳,一頓餃子……就能讓他們開心起來。

    李青心中五味雜陳。

    就這,還是大明百余年的國力上升,真不敢相信,大明之前的元朝,百姓過的又是怎樣的生活。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比較富庶的城鎮,可大多數還是處在貧苦狀態,不至于餓肚子,可也僅限于能吃上飯。

    李青逐漸收斂身上的富貴之氣,換上了粗布衣衫,越來越不講究,越來越像一個窮游的道士。

    經常性的付十來個銅板,在農戶人家吃飯,這點錢不至于讓人家改善伙食,基本農戶吃什麼,李青吃什麼。

    飯菜怎麼說呢……只能說能吃。

    這期間,李青發現了一個被百姓喜愛的調味品——辣椒。

    無論男女老幼,都很喜歡拿辣椒做調味品,這很讓他詫異。

    這日,李青在一戶人家吃過飯之後,又給了小孩幾個銅板讓他去買糖,孩子開心了,老人也開心。

    李青趁機與那家中老人閑聊。

    “老伯,你們這里人似乎很喜歡吃辣啊?”

    李青方言不太標準,連續重復了兩遍,對方才听懂。

    老人露出稀疏的門牙,咧嘴一笑︰“莊稼人嘛,都這樣。啥高產種啥,種啥吃啥,吃多了,就膩歪了,小家伙兒嘴饞,家里又買不起,就只能吃辣了。”

    李青撓撓頭,搞不懂兩者之間有何關聯。

    老人見他納悶兒,笑著解釋︰“一口辣椒下去,辣的人直流口水,吃東西就爽利多了。這時間長了啊,沒點辣椒還真沒啥胃口,別說小孩兒,大人也一樣,習慣了就改不掉嘍,要說,這辣椒可是好東西 ……”

    李青呆了呆,心尖兒泛酸。

    平復了下情緒,他問︰“家里不缺糧食吧?”

    “不缺,不缺,都能吃飽。”老人樂呵呵道,“那永樂豆子,宣德地瓜曬干了,磨成粉,別讓潮了霉了,能放個一兩年,只要沒病沒災的,便是踫上個旱澇,咬咬牙也能挺過去。”

    老人年紀大了,做不了重活,兒子、兒媳都下地了,平日就在家照看孫子,難得有個說話的,很是健談。

    “老漢年輕那會兒,跟著村東頭的老李頭去縣衙修房子,听縣老爺說,這東西以前咱大明還沒有,是太宗爺命一個三寶的太監,給帶回咱大明的,還有那永樂豆子,宣德地瓜,都是那太監給帶回來的呢……都是好東西啊,家里有糧食,就特別踏實……”

    “好東西,好東西。”李青連聲附和,問,“種的是自家地嗎?”

    這話似是戳到了老人的傷心處,哀嘆道︰“不是了啊,年輕那會兒要強,想著多干點,讓日子好過點,哪想……唉,一場大病就啥都沒了。現在種的是周地主家的地,每年都要給人家交租子,唉,悔啊。”

    李青不知如何安慰。

    還好,老人卻很快走了出來,很快又是笑呵呵的模樣,“好在我這泥瓦匠的手藝,兒子給學的個十成,農活不忙時,幫著人家修修房子什麼的,也能賺幾個大錢,日子也還過得去,以後啊,孫子娶還能得上媳婦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青笑著說︰“不僅能娶上媳婦兒,興許到他兒子時,還能認字讀書呢。”

    “讀書啊?”老人呢喃了一遍,隨即苦笑搖頭,“不敢想,不敢想……”

    你不敢想,未來你孫子會敢想的……李青突然想起了什麼,問︰“老伯今年高壽啊?”

    李青有些奇怪,按理說,這邊人成家都早,老人這個年齡重孫子都該有了,不該孫子才這麼大點。

    不過,老人很快就給李青解了惑。

    “五十二嘍。”老人嘆道,“我這個年齡,好多都做太爺爺了,沒法子啊,前幾個娃子折了,中途我又病了一場,ど兒成家就晚些……”

    “五十……”李青有些震驚。

    看老人面相,怎麼也是奔古稀之年去的人了。

    哪成想,才剛過知天命的年紀。

    李青心頭沉重。

    這時,老人大孫子吃著糖回來,跟老人說糖有多甜,老人樂得合不攏嘴,就跟他吃了一樣,爺孫歡樂融融。

    見狀,李青便提出告辭。

    走之前,李青拉著老人走到一邊,從懷里取出一個大銀錠,交予他,說,“這個留給你孫子娶媳婦兒。”

    老人眼楮瞪得老大,他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大的銀子,成色這麼好的銀子。

    想推辭,卻又舍不得,便向李青下跪。

    李青扶住他,笑著說道︰“我一窮游道士,不是很需要錢財這些身外之物,無需如此。”

    “晚上得留下再吃一頓,老漢這就去殺雞。”老人拉著李青的手,幾乎老淚縱橫。

    足足十兩銀子,多少年才能攢夠啊?

    “不用了,我還要去其他地方。”李青輕輕掙開,微笑道,“好好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言罷,便走。

    老人想追出去,可手里的銀子不知該往哪兒放,好似放哪兒都不安全,都會丟一樣,

    這一耽擱,李青便出了院子,等他追出院門,李青已不見蹤影……

    老人望著一處方向,一處自以為李青離去的方向,蒼老的手死死攥著懷中硬邦邦的銀子,彎了半輩子的腰,這一刻,腰桿邦邦硬。

    似乎,真的敢想一想,到了孫子的兒子那會兒,可以讀書認字了呢。

    想著,他老淚縱橫,嘴里不知念叨著什麼……

    ~

    李青繼續一路往南,繼續之前的節奏,品味民間疾苦,平不平事,遇上太困難的人家,捎帶手拉一把。

    李青散財有度,最多也就是十兩,一般都是二三兩銀子的散財。

    可就是這麼一點點小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一戶人家的命運。

    一直以來,李青都是著眼于大局,雖知道大明大多百姓,才只能吃飽飯,日子仍然艱苦,可當他真正體味時,才知道‘艱苦’二字的蒼白。

    不由得,他又想起了史書上的另一個詞匯——餓殍千里!

    那又該是怎樣的慘烈?

    李青不敢想象。

    兩相對比,李青頗覺慶幸,慶幸這個詞匯沒有在大明出現。

    雖然大明百余年的上升期間,大多數的財富被層層遞減式的瓜分,可仍是作用到了底層百姓。

    至少,眼下的大明百姓,縱向對比之下,已然是最好的了。

    未來,李青相信還會更好。

    糧食的問題不再是嚴重威脅,工商業持續推進的福利,遲早會大範圍作用到百姓身上。

    或許依舊不多,卻能再提高一下百姓的生活。

    如此想著,李青心頭的沉重減輕了許多。

    它還不夠好,遠遠不夠,可它還在往好的一面發展,這就夠了。

    至于能到什麼程度,李青不敢保證,也不敢定下什麼宏偉目標,不過,今日好一點,明日再好一點,就很好。

    盡管那個璀璨盛世依舊遙不可及……

    秋來,秋深,冬來……

    氣候在一點點變冷,李青在一步步往南,反而沒有太多的氣溫感觸……

    他走的不快,甚至有些慢,直到臨近過年,他才走到了大明版圖的極南之地——海.南。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方便以後閱讀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227章 品味民間疾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227章 品味民間疾苦並對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