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丹藥真的沒有丁點副作用嗎?”黃錦吸了吸鼻子,問。
“類似的問題你都問多少遍了?”李青白眼道,“沒有,一點都沒有。”
黃錦撓撓頭︰“不是都說……是藥三分毒嗎?”
“我這不一樣。”
“為啥?”
李青笑著說︰“因為我將大半藥效也給煉沒了,所以,放心吃也無妨。”
說著,捏起一顆屈指一彈。
“……”黃錦咀嚼,唇齒生香。
‘咕咚!’黃錦伸了伸脖子,問︰“也就是說,這丹藥效果很有限是吧?”
李青頷首︰“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丹藥效果是差,可也沒有大量服食的副作用,再說,你家主子忍得了有丹藥不嗑?”
“好吧……”黃錦不再糾結, “這麼多丹藥,真就只給皇上一百顆?”
“時間長了藥效會流失,一百顆正好,一天一顆,剛好能吃到藥效流失。”李青笑眯眯道,“不必有心理負擔,敞開肚皮吃便是。”
黃錦揉了揉蒜鼻頭,悶悶道︰“味道不咋地。”
“你還挑上了?”李青捏起一顆丟入口中嚼著,“你主子還年輕的很呢,你可要好好保養,別走他前頭了。”
聞言,黃錦忙伸手抓了一小把,當糖豆吃著……
一邊問︰“皇上吃了你的仙丹,能長命百歲不?”
“不能!”李青沒好氣道,“你當長命百歲是大白菜啊?真正長命百歲的人,比咱大明朝的狀元都稀少,何況,皇帝要應對大臣,要處理國事,還要忙著睡女人……于皇帝這個職業來說,超過六十就算高壽了。”
黃錦︰“……”
“敢情你這‘仙丹’真就跟糖豆一般無二,中看不中用啊?”
“哈哈……你少激我,愛吃不吃。”李青挑揀著成色上佳的丹藥,“還想讓我露真本事?省省吧,你這腦子真不夠用,再說了,真就是好丹藥,也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神奇,無非是藥效更好一些罷了,不過那一來,多多少少也就有了副作用,不能時常服之。”
“這樣啊……”黃錦倒沒有因李青打趣他而郁悶,他不聰明,他自知。
……
半個時辰之後,李青拍拍手,道︰“爐子熄了,我們進宮。”
“嗝兒,哎,好。”黃錦拍拍肚皮,起身去打水,一邊嘿嘿道,“這丹藥別的不說,是真頂飽啊,我今兒一天都不用吃飯了。”
李青忍俊不禁,朝他背影喊道,“先漱漱口,一股子藥味兒,讓你主子知道了還不得郁悶死?”
“咕嚕嚕……噗……”
~
二人一起進宮,黃錦去了乾清宮,李青則去了文華殿。
面對李青的監督,內閣幾人倒是難得的好脾氣,稱得上相當配合,票擬好的奏疏,直接送到他臉上。
看,隨便看,可勁兒看……
那叫一個大度。
李青自不會客氣,在此過程中,一封來自大同邊軍將領的奏疏,引起了李青注意。
上面倒沒有了不得的內容,只是提及了一個相對強大的韃靼部落,願意付出更高價碼購買朝廷的茶葉,鐵鍋,棉麻等物資。
自被驅除中原之後,他們就又過上了苦日子,太祖、太宗之後,若非有一個穆卓兒,他們早就全面崩盤了。
苦心經營數十年,終于養回了一些元氣,結果正統年間那一戰,數十年的積累一朝崩碎。
隨著穆卓兒的故去,韃靼再難擰成一股繩,直到韃靼小王子的出現……
結果遇上了不著調的正德!
朱厚照的‘不拘一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本就不富裕的韃靼,經應州一戰之後,別說心氣兒了,可謂是連脊梁也給打斷了。
如今不得不靠著與大明茶馬貿易,艱難度日。
李青看完奏疏,朝張璁問道︰“張首輔,如今我大明與韃靼的茶馬貿易規模,可有擴大?”
“李國師是指……?”
“與宣德朝相比。”李青說。
見張璁幾人一臉怪異,李青呵呵笑道︰“皇上封我做國師,我豈能不去了解列祖列宗的實錄?從太祖至武宗,我不說盡數了解,可也知道個大概。”
幾人恍然。
張璁說道︰“比之宣德朝自然是擴大了不少,草原上也是有好東西的,如馬匹,耐力十足,比咱大明的馬要皮實不少,也更扛寒冷,還有藥材、皮草,如人參、貂皮……無論是自己用,還是加工之後銷往海外,都大有賺頭。”
頓了下,“皇上英明神武,雖較之正德朝又擴大了些茶馬貿易,卻始終保持克制,不給其勢大的機會。”
桂萼接言笑道︰“哪怕如今草原已不能威脅大明了,咱們每年冬季仍會去草原上放一把火,好讓他們過一個暖冬。”
言罷,內閣幾人都呵呵笑了起來,笑得慈眉善目,笑得悲天憫人。
李青受其感染,也不禁失笑。
就目前而言,這是敵人,對敵人,就該心狠手辣。
不過,
是否可以嘗試收歸草原呢?
或許眼下還不到時候,可已經具備謀劃的條件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原王朝的禍患歷來多源自北方,尤其大明朝以驅除韃虜立國,對北方勢力的痛恨猶勝之前。
這些個文人對其的厭惡猶勝武將。
李青不好說的太直白,委婉表達了下心中所想,想通過幾人了解一下,大明官員對此的態度。
張璁沉吟道︰“如今韃靼不成氣候,瓦剌更是玩不起,主力都遁走了,只留下些散兵游勇,對大明而言他們不再是威脅,可想統治,甚至更進一步的統一草原……難啊!”
桂萼頷首︰“游牧民族與我漢人不同,沒有固定的城池,雖不是完全的居無定所,可草原那麼大……,打是肯定打得過,問題是,人家可以選擇不跟咱們打啊!
匈奴、突厥、契丹、柔然……這些游牧民族,歷代王朝都想徹底消弭禍患,然,從無真正意義上成功過;
我大明今鼎盛至極,又是兵強馬壯,可真想一勞永逸……絕非易事。”
張璁輕輕點頭,嘆道︰“怕只怕耗資彌巨,結果卻是大炮打蚊子,還會讓草原蠻子再滋生傲慢之心。”
李青揚了揚手中奏疏,笑道︰“都快活不起了,還能傲慢到哪兒去?”
張璁皺了下眉頭,提醒道︰“李國師,當今之際,在一條鞭法,在與西方的貿易,在興盛工商業……犯不著這時候跟韃靼蠻子較勁兒。”
“是啊,慢慢耗著便是了,要打,甚至要統一,也不是現在。”桂萼說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有利,不該急的。”
在他們看來,實沒必要打,因為付出太大,而回報……幾乎沒有。
李青輕笑笑,不再多說什麼,但心里卻打定了主意,嘉靖一朝必須要收歸草原。
張桂說的是實情,卻不是全部實情,游牧民族已經不是純粹的游牧民族了。
隨著土豆、紅薯的引進,又有李青早早布局,游牧民族早就嘗試著農耕了。
數十年下來,雖不知具體情況如何,可肯定不再是明初的模樣。
大明收歸草原,勢在必行。
可以拖一拖,但不能一直拖下去,可以先不打,卻不能不作為……
趁著中午午休,李青去了乾清宮。
朱厚𥰡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