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喜歡拿過去的‘案例’套用到現在,卻鮮有人去深思到底適不適合,能不能套用。
眼下的大明已經逐步脫離農耕,緩步進入工業時代,可這些讀聖賢書,以聖賢之道奉為圭臬的大員,實在令人氣憤又無奈。
倒不是說聖賢之道不對,道理當然對,可是政治……卻要因時制宜。
一味固步自封,到頭來不過是操著好心辦壞事,這樣的人甚至比純粹的壞人還要可惡,可怕。
更讓李青無奈的是,哪怕是贊同的人,大多也只是利益使然,並非真心誠意的支持。
李青也只能安慰自己,只要結果是好的就可以了,別吹毛求疵……
~
從商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到商會的條條框框,以及其享受的福利、承擔的責任……
從辰時末,到午時初,李青掰開了、揉碎了,與內閣,也與朱厚傦楚@覆 銎涔δ埽 源竺鞁 竦睦 糜跋 br />
說的喉頭發干,嘴皮子冒火,總算是將這些人掰回來了一點點。
再多,就不行了。
改動一個人的三觀並非易事,越聰明的人,越難……
李青‘噸噸噸’飲盡發涼的茶水,正色道︰“這是利國利民的國策,運作得當大明會更進一步興盛下去,未來更是能搶在最前頭邁進另一個時代,其影響深遠,猶在一條鞭法之上,還請諸位大學士認真對待!”
黃錦一個旁觀者都听懂了,听得面龐紅潤,熱血沸騰……
只不過,落在在場之人眼中,卻是黃錦憨傻的體現。
包括朱厚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