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331章 吾道不孤,時代同行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昆吾 本章︰第2331章 吾道不孤,時代同行者

    粗獷的聲音在承天門廣場上回蕩著,聲音滿滿的喜悅、興奮之意。

    廣場上的禁軍听著笑聲很是無語,換個人敢在這里大聲喧嘩早就被拿下了,可那邊笑的的農業研究院的院長,旁邊的人不是一部尚書就是一院的院長,誰敢找他們麻煩。

    眾人看著仰頭大笑的宋應星,也是神色激動,尤其是幾位院長更是一起跟著大笑了起來。

    他們太知道宋應星此刻的狀態了,若不是剛剛在乾清宮中、在皇帝面前,他們早就放聲大笑了。

    什麼一言興國、一語喪邦、一人口舌亂天下這些他們做不到,也沒興趣,即便地位到了,朝廷不采用也是啥用都沒有。

    他們是大明的科學研究者,是不是大明的最頂尖的幾人不好說,但絕對是官方最頂尖的幾人。

    他們太清楚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了,也太清楚到了他們這個地步後想要再進一步所需的不是資源、科研環境、大量的科研人員等等。

    也不是什麼金錢、名譽、地位等等,而是同行者。

    是的,就是同行者。

    一些與他們同等境界的科學研究者,強者與強者之間才能踫撞出無數的靈感和火花。

    對他們而言,一個新的想法和思路,遠比千兩黃金、高官爵位吸引力大的太多。

    “幾位,我也有很多的想法,趁著現在熱乎勁,我們去好好聊一聊!”

    “走!”

    “同去!”

    “同去!”

    宋應星的提議讓眾人立刻來了興致。

    禮部管教育和禮儀的,工部管技術的,改革和兩院的事兒都與這兩部有很直接的關系,沒掛在他們兩部下面,但該干的活兒一點都少不了。

    看似和戶部沒啥大的直接關系,但畢自嚴太清楚了,皇帝登基短短九年的時間能打下如此大好的局面,幾大研究院的功勞至少佔了七成。

    火器研究院自不必多說,少死了多少將士,戰死了撫恤等等那都是龐大支出;

    農業研究院的農作物研究,土豆、番薯、玉米、青稞的推廣,讓西南、西北、兩廣之地多少百姓能自力更生填飽肚子,否則連年大旱得支出多少賑災糧款?

    不賑災肯定是流民遍地,民變四起,哪里還有精力對外征戰?

    工業研究院那就是一座金礦,風力取水車、代耕、蒸汽機等等哪一個不是能下金蛋的老母雞?尤其是蒸汽機那簡直是比搶劫、挖礦山都快百倍千倍。

    岐黃研究院稍微差了些,但醫用酒精的出現多少將士免死于感染?十二科並立的研究,讓多少百姓得到了救治,穩定了民心,這遠比銀子重要的多。

    無論是哪一座研究院,那都是知識和技術的體現,他們越強,對大明越好,國庫才能更加的充足,他這位戶部尚書也才能放開手腳去搞民生。

    所以,畢自嚴當然也不會拒絕這種提議,甚至說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能提供更多的觀點。

    當下一行人滿臉興奮的朝著禮部衙門而去,一路上遇見無數的官員看著幾位大佬的神態很是好奇,雖然沒有問,但也知道應該是好事兒。

    宮內的崇禎自是不知道宮外幾人的聚會,去後面出了個恭、洗了把臉、透了口氣後活力滿滿的再次回到乾清宮。

    一番簡單的行禮之後崇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隨即看向袁可立︰“袁愛卿,兩院的事兒是關系到大明未來國運的事兒,此事內閣要多上心。

    從北京城到西非那邊,來一回一趟順利的話至少七個月,加上在歐洲那邊擴散,也得半年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那邊的人願意來大明,明年這個時候可能就抵達。

    我們要在明年這個時候之前將駐地給弄出來,來了剛好能入住、辦公。

    不一定要奢華,但安全最重要,不僅要防火,還要防刺客。”

    “臣明白!”

    崇禎從桌上拿起那本科教興國的冊子遞了過去︰“這里是朕自登基開始就思索的關于人才發展的事兒,里面有大學、研究院、兩院的一些想法,

    你拿回去看看,召集諸部商討,各項流程要快速的定下來。”

    “臣遵旨!”

    袁可立雙手接過冊子,心中感慨萬千。

    皇帝登基時請他回去,但朝局如此動蕩,以他的智慧怎麼會看不出大明的國運幾乎已經耗盡,短則幾年、長則十幾二十幾年就會改朝換代的。

    他即便是有滔天才能,又是三朝老臣、天子帝師又能如何?

    大明的困境歷代皇帝不知道?

    政治權謀巔峰,能力不在太祖、成祖之下的世宗,隆慶開關、為萬歷中興打下基礎的穆宗,幾十年不上朝依舊能掌控朝局、將權術玩弄到巔峰的神宗,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的弊端。

    不是他們不知道,是他們沒辦法,或者說壓根不想。

    他只想在老家安安穩穩的教化鄉里,不想再去趟這趟渾水的。

    若是大明滅亡,那也只能是時也,命也!

    敵人入城的那一刻,他就會自絕于家門之中。

    結果新帝給了他一句‘平黨爭,收廣寧’,他鬼使神差的答應了皇帝,然後後面的局勢就超出了他的預期。

    快速啟用各種前朝打壓的能臣干將,整頓兵備後劍指貪官污吏奸商,殺得的是血流滾滾,最後竟然指向了大明最大的拖油瓶……宗室。

    他以為收拾幾個緩解一下財政,也是警告一下宗室,結果皇帝卻是一路‘殺’到底,徹徹底底的解決的宗室的問題。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還地于民、大收成的番薯與土豆的推廣收攏民心的前提之上的,軍士也是百姓的一部分,否則早就玩火自焚了。

    而後的幾大研究院更是將大明軍隊的實力推上了巔峰,徹底鎮壓了周邊敵人,大明開始進軍海外。

    大明如今雖然大旱連年,但卻是生機勃勃,即將到來的崇禎盛世將會是歷史之最,將會是華夏最為繁榮的時刻。

    別人不知道他卻是很清楚,這些繁榮的背後是有些虛假的,或者說這些繁榮只是暫時的。

    因為這牽扯到了一個最大的問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31章 吾道不孤,時代同行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31章 吾道不孤,時代同行者並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