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兒。”
崇禎將目光看向了工部尚書範景文。
“範愛卿,在工部的記載中,有沒有技術難度極高、兼具耐磨和防水特性的紙張?先不要考慮價格的問題!”
皇帝的問話直接將工部尚書範景文給整的有些措手不及。
因為上一息還是戶部和刑部的事兒,這一下就轉到了工部上面來。
技術難度高代表著難以仿制,難道皇帝又想搞什麼新的東西?
但只是錯愕了一下後便快速道︰“回陛下,有兩種,分別是唐代的硬黃紙和本朝的宣德貢箋(宣德紙的升級款)。
硬黃紙是以麻紙或楮皮紙為基底,用黃檗(一種喬木,含防蟲成分)浸染成黃色,再涂布蜂蠟或透明膠質,形成防水層。
然後用光滑玉石反復碾壓紙面,使其致密如皮革,耐磨性極強。
這種紙張工藝復雜,號稱千年不腐,主要用于抄寫佛經、官府重要文書,唐代《蘭亭序》摹本多用此紙。
宣德貢箋以涇縣青檀皮為主,摻入沙田稻草,縴維交織緊密,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明礬和骨膠,成紙後遇水不暈墨,最後則是用砑光技術使紙面光滑如瓷,墨跡不易磨損。
整個過程下來,至少有百余道工序。
這種紙張主要是用于宮廷書畫、聖旨、外交國書等等。
大明一朝所用的宣德紙就是從宣德貢箋的技藝中簡化而來的。
工部記載,如果是正常的折疊,宣德貢箋至少可以承受兩千次自然折疊還不會毀壞。”
我去……
崇禎心中猛地一震,實在是被兩千次自然折疊不會損壞這個特性嚇到了,太符合他接下來要干的事情了。
“民間能仿制嗎?價格怎麼樣?”
“基本上不大可能。”
範景文略縮思索了幾息︰“硬黃紙所用的黃檗主要產于四川,唐朝時由官府控制其流通,雖然現在道路多了一些,可以外運了,
但涂蠟和砑光需專業作坊,民間難以模仿。
而宣德貢箋所用的主材料是青檀,青檀分布于大連蛇島、北直隸、山西、陝西等地,
但只有安徽涇縣的青檀皮才能造出遇水不暈墨的宣德貢箋,具體的原因工部也沒有記載,我們猜測可能是跟當地氣候和水土有很大的關系。
可以說只要控制了安徽涇縣的青檀出口和種植,宣德貢箋民間就做不出來。
其次,宣德貢箋所用的膠礬配比是保密的,由內府督造,工匠需畫押存檔,絕對不允許外傳。
如果兩者選一個,那宣德貢箋無疑是所有紙張中民間最難以仿制的。
至于說價格,一平尺硬黃紙的造價在二十紋左右,市場溢價至少五十到百紋之間;
宣德貢箋一平尺的造價在七十五紋左右,臣說的價格都是內府督辦的情況下,若是民間來做,這個價格至少要翻上三倍以上。
宣德貢箋沒有在市場上流通,具體價格不知道,但民間有開出一平尺二兩銀子。”
“產量如何?”
“宣德貢箋自神宗之後因為各種原因縮減成小規模在生產,用于國書,現在的產量不好說。
但《宣宗實錄》載︰宣德五年(1430年)敕令‘歲造箋紙五千張,供內府之用’,按照這個說法平均每天在二十張左右,大概是四十到八十平尺之間,所需工匠五十人左右。
其次是受青檀樹供應的影響,樹齡三年以下的嫩皮過于細軟,強度不足,成紙韌性較差,五年以上的樹皮粗糙,縴維硬化,反而不利于加工。
只有三到五年之間的青檀皮縴維長度適中,柔韌性強,是制作宣德貢箋的最佳選擇。”
“好!”
崇禎點了點頭,起身走到一邊的書案前,提筆在一張宣紙上開始書寫著,眾人雖然好奇,但這個時候也只能等著。
但從皇帝剛剛的問題中可以猜到皇帝估計又是想做一款類似大明匯票一樣的東西。
只是一炷香的時間,崇禎就寫完了,將宣紙遞給了王承恩,讓他舉著對著眾人。
“大明居民身份證!”
這七個字以列的形式出現在紙張的正中間,然後下面則是‘發證部院’和‘有效期限’兩行字。
一列七個字出現在眾人眼前,眾人瞬間一懵,身份證這個詞雖然第一次見,但很容易理解這就是百姓的身份證明。
“沒錯,身份證就是百姓的身份證明,在我大明一朝,能夠證明身份的東西很多,
諸如賦役黃冊,但這個是十年編修一次,且多是里甲保長或縣里保管,想要查證很難且因為編修時間過長,以至于數量不準確。
第二則是洪武三年朝廷推行的戶貼,一家的信息都在上面,但很多情況下是沖突的,諸如訴訟、科舉報名、進京趕考時需出示戶帖以證明身份,但若是發生其他事情需要怎麼辦?
第三則是路引,這種是臨時的身份證明,無法持久且漏洞極大;
第四則是商賈的商引、僧道的度牒、軍戶的軍籍文書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都極容易仿照,諸如路引,上面雖然寫了很多信息,但你怎麼證明持有路引的人就是他本人?
其次,你怎麼證明路引就是真的?路引上的官印可沒法全部證明。
關卡、驛站、旅店的可沒法去當地核查,只能說見證就放行,真假不知,如此就失去了核查的作用了。
這一點,諸位認同嗎?”
眾人臉色微變,連連點頭。
這一點他們自然是知曉的,雖有嚴刑酷法,但每年查到仿造的路引、度牒等等數十上百起,但一直沒有辦法杜絕。
就算是時候處罰了里甲保長,但事情都已經發生、甚至悲劇發生了又有什麼用?
皇帝現在提出了身份證,難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思索了幾息之後,刑部尚書喬允升出聲道︰“陛下,您這個身份證可以解決嗎?”
“能不能解決等諸位听朕講完了就知道了!”
崇禎點了點頭,示意王承恩將紙張調轉一面,一行行的字跡就出現在了眾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