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勞煩曾大人!”
“哎……張掌櫃的這個提議是造福大明百姓和推動了商事的發展,當得起本官的一送,請!”
“這……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子興見推辭不下,只得順應了曾獻的意思,而後朝著畢自嚴拱了拱手,轉身朝著大堂外走去,曾獻也跟在了後面。
看著張子興略顯蒼老的背影,畢自嚴猶豫了一下後開口道︰“張掌櫃的,朝廷會記住你的功勞的!”
“啊……”
正行走的張子興突然听見這句話,身體猛的一滯,轉身朝著畢自嚴再次拱了拱手,然後再次轉身離去,只是嘴角掛著一絲絲的笑意。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最後的一句話就足以說明目的達成了。
半炷香後,曾獻回到了大堂之中,臉上也滿是笑意。
“尚書大人,集體工坊的做法下官以為是可行的。”
“何止是可行的,簡直就是拿過來就能直接用了,但依舊存在著問題!”
畢自嚴先是點了點頭後又搖了搖頭︰“站在我們的角度是能理解身股和在職股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百姓們就不一定能理解了。
張掌櫃的說的對,這事兒不能由朝廷明著來,只能暗中推動。”
說到這里,畢自嚴看向了戶部司郎中馬燁︰“馬大人,剛剛我們探討的內容、問題、想法等等,你稍後加以整理,然後送往北京城周邊的幾座互市,讓幾座互市的官員探討一下。
同時給供銷社的楊青雲和寧遠互市顧問席端攀、蕪湖聚店的阮康文送去一份,他們之前在商業界也是響當當的人物,听听他們的想法和建議。
等陛下回京了,剛好可以呈送陛下預覽。”
“下官遵令,今晚城門關閉之前一定送出!”
馬燁立刻回應,然後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尚書大人,下官有一事不解!”
“說來听听!”
“是!”
馬燁拱了拱手︰“尚書大人,廣德泰的張掌櫃的願意承建官道,又是提出了種種增加工匠福利的措施,最後又來了個集體工坊,
前兩者是純投入,後者卻是讓自己和商人們少賺銀子,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來戶部瞞不過那些一直盯著戶部衙門的有心人,很容易聯想到他,然後被商人們聯合孤立,費這麼大勁兒是為什麼?”
“是呀,雖然下官對張掌櫃的印象很不錯,但商人的本質是唯利是圖的,此行必有目的。”
“估摸著他是想效仿沿海修建碼頭的商人之舉,得到朝廷特批的商船。”
“而且尚書大人最後的那句話似乎是有所指的,因為他在听了那句話後立刻就笑了,渾身輕松了許多。”
……
“你們都是有這個疑惑吧!”
見眾人連連點頭,畢自嚴輕笑了一下︰“他所求的是遠洋大船以及朝廷的庇護。”
眾人怔了怔,朝廷庇護這一點他們猜到了,自陛下登基之後站在朝廷這一邊的商人諸如蕪湖巨店的阮康文、東洞庭的席端攀等等。
只要他們不叛國,也沒有觸踫到皇帝的底線,其他事情都有轉圜的余地。
若是再恪盡職守,遵紀守法,造福鄉里,那麼他們的地位在大明商人中都是最頂尖的一批,朝廷有賺銀子的生意一定會帶上他們的。
但遠洋大船的事兒,他們是真的沒有想到。
幾息後,曾獻低聲道︰“畢尚書,難道朝廷已經遠征海外三國了?”
“嗯,按時間算已經出發了,預計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到達,年前打完葡萄牙和西班牙,年後二月份打荷蘭。
所以,明年或者後年,大明的海貿肯定會延伸到西非、乃至西非對面的南美,再之後才是歐洲和北美。
歐洲需要當地各大勢力來我們遠征的動亂,北美則是太遠,都安排在最後了。
而西非和南美兩大洲就不是海運遮洋船能滿足和橫渡的了,且遠洋大船差不多已經確定了,更重要的是沿途所需的煤炭已經找到了替代物,整個線路已經徹底打通。
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遠洋大船。”
呼……
眾人呼吸沉重、急促了幾分,但是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知道朝廷會早晚要遠征海外三國,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會這麼快。
能被海外三國掠奪的南美、北美有多富有他們不清楚,但他們從俘虜的海外三國商人、軍士口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西班牙每年從兩地掠奪白銀八百萬兩,黃金三十萬兩,其他農作物諸如煙草、可可、染料(胭脂蟲)等等價值兩百萬兩。
葡萄牙每年掠奪黃金一萬兩,蔗糖價值六百萬兩,胡椒、丁香等價值兩百萬兩;
荷蘭掠奪白銀兩百萬兩,黃金三五萬兩,奴隸價值三百萬兩白銀。
記住了,這是平均每年掠奪的,雖然只是大致的估算。
可大量的白銀黃金流入三國,以至于三國的物價上漲了三到四倍,就是一個佐證。
除此之外還有英吉利和法蘭西兩個殖民國。
英吉利雖然沒有直接掠奪白銀,但通過私掠船(如德雷克)劫掠西班牙運銀船,每年劫掠高達六十萬兩以上,而運走的煙草價值五千萬兩以上。
法蘭西雖然後殖民海外,但劫掠的也不少,從加拿大年均出口海狸皮十五萬張以上,總價值高達千萬兩。
除此之外還有煙草、蔗糖、奴隸貿易等等每年至少也是千萬兩以上。
總得算下來,五個殖民國每年從海外掠奪白銀和各種物資高達上億兩,何等的恐怖。
一旦海貿覆蓋北美、南美、歐洲,海貿的利潤將會是何等的驚人,只要能參與進去,那絕對的都是吃飽、吃撐。
而這一切的前提有兩個,一是能橫渡的遠洋大船,二是充足、低價的貨物。
後者的集體工坊可以解決,前者朝廷解決,兩者完美的配合,難怪張子興會提出種種提高工匠待遇和集體工坊的想法。
這些就是投名狀,讓朝廷看到他在商業的超前眼光,這正是大明全力推動商業所欠缺的。
看著眾人恍然大悟的神色,畢自嚴沉聲道︰“本官之所以給了他一顆定心丸,主要是他解決了幾項朝廷最為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