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885章 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昆吾 本章︰第1885章 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

    “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垂血!”

    宋應星緩緩念了一首詩,這首詩仿佛有千斤之重,讓他神色異常的嚴肅。

    他額頭微微跳動的青筋顯示出了他內心的憂愁。

    眾人也是渾身一震,眼中的期待變成了凝重。

    大澇之後必有大疫,大旱之時必有蝗災,這幾乎已經成了定局。

    干旱使得土壤變得結實,為蝗蟲提供了產卵的環境,有利于蝗蟲的繁殖和生長。

    蝗蟲是群居性的,繁殖能力強,食性廣泛,能夠吃多種植物,這些特性給了蝗蟲快速產卵的機會及族群擴大的機會。

    雖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足可見蝗蟲的極強繁殖能力。

    蝗蟲所過之處,遮天蔽日,寸草不生,連牛馬的皮毛都能被啃食一空。

    一天能飛行兩三百里都是可以的,而且飛行高度很高,捕捉極其困難。

    若是發生大規模蝗災,那麼集合陝西全力打造出來的漢中平原和關中平原的農作物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就被啃食一空,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那對整個陝西的百姓的士氣都是極大的打擊。

    崇禎也是眉頭皺了起來,剛解決了缺水的問題又搞來一個蝗蟲的問題,而且蝗蟲比缺水更難搞。

    如果不人為南水北調再造漢中和關中等平原,都是大旱,蝗蟲還不一定會出現,因為太干了,蝗蟲也存活不了。

    可問題是現在要南水北調的灌溉,如此就會出現干涸半干涸的湖泊、灘涂等地,這種環境最容易滋生蝗蟲。

    這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存在,要引水灌溉就會極大提高蝗蟲出現的危險。

    如果降低蝗蟲出現的危險,那就不能引水再造平原江南,不灌溉哪來的糧食,沒有糧食怎麼緩解旱災的缺糧?

    見眾人神色憂愁,崇禎看向宋應星“宋愛卿,你看過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的初稿了嗎?朕記得徐愛卿在這本書上講了蝗蟲的出現和防治方法了吧!”

    “陛下聖明!”

    宋應星點了點頭“徐院長在書上記載了蝗災出現的征兆,一是天氣問題,諸如大風、高溫、低濕、少雨等易于蝗蟲繁殖的天氣;

    二是土壤標志,諸如土壤硬結、表土干裂等跡象;

    三是植物標志,諸如作物葉片被咬傷、出現黃斑、脫皮、枯萎等現象。因為蝗蟲是獨行的,一旦出現成群結隊的時候,蝗災基本就來了。

    同時也記載了蝗蟲防治的防範,諸如用深挖暴曬耕地殺死蟲卵、塹坎掩埋法、濃煙驅趕、草木灰灑落作物葉面、種植蝗蟲不喜歡的豆類和麻類作物、生物相克的鴨子啄食、焚燒嘉草和莽草及牡菊艾草等蒸燻以及人為捕捉,”

    說到這里,宋應星微微沉頓了幾息“方法雖然很多,但最常用就是三條,挖除蟲卵、撲打蝗蟲、引火燒蝗。

    挖除蟲卵這是防患未然,將蝗災扼殺在萌芽之中,此法起源于宋孝宗時期,到了我大明一朝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徐院長在書中說;種可傳生,一石可至千石,故冬月掘除,尤為急務,且農力方閑,可以從容搜索。

    《捕蝗記》也說到冬晴未經雨雪之時易尋,務必實力搜挖,並于挖盡處設一標志,以便交春尋看。

    春間看過無子,初夏仍當再看一次,以防遺漏。

    這種方法需要大量人力且需要反復數次,耗費極大,效果雖然有,但只要有一處沒有清除,那照樣會起蝗災的。

    撲打蝗蟲,這一招是比較是直接的,相對于蝗蟲卵,蝗蟲的破壞性大多了,只要能將蝗蟲撲殺,什麼工具、招數都行。

    例如嘉靖二十年,湖廣廣濟蝗飛蔽口,知縣蔣崇祿下以蝗換糧,同等蝗蟲給同等重量的糧食,不到十天蝗蟲盡數消失。

    撲捉到的蝗蟲,一是倒上生石灰等進行深度掩埋,二是直接焚燒,三是食用。

    《嶺外代答•食用門•異味》中記載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

    蝗蟲之卵,天蟒之翼,悉而食之。此與甘帶嗜薦何異哉!甚者則煮羊胃,混不潔以為羹,名曰青羹,以試賓客之心。

    大致意思就是剛出生的蝗蟲直接烤著吃,蝗蟲的卵可以炸著吃,再大一些的可以做成羹。

    但是沒有調料,做出來的都難以入口,還不如吃樹葉草根,這也就是為什麼百姓們寧願餓著,都不願意食用蝗蟲果腹了。

    最後一招是引火燒蝗,早在春秋時間就已經使用了,《詩經》中說‘秉被蟊賊,以付炎火’就是用火燒蝗蟲。

    飛蛾撲火,蝗蟲也是如此,人們在漆黑的夜晚,點起篝火吸引蝗蟲,然後趁機撲殺。”

    眾人眉頭依舊緊皺。

    防患于未然是好的,但漢中、關中平原面積何其大,得反復的檢查,這將相當于將耕地翻三四次,蝗蟲卵只有兩到三分長,雖然是卵塊形式存在,那也得蹲著一點點的扒開,工作量太大了。

    排除了防患未然外,那就只能撲殺了,但撲殺難度更大。

    “諸位,朕倒是有個想法。”

    崇禎出聲了“首先,蝗蟲喜歡干旱、溫暖的環境,但現在是干旱寒冷,即便是夏天,都比往年涼快太多了,這種情況下,蝗蟲出現的幾率已經降到極低了。

    對這種事情我們不能因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蝗災害,而放棄南水北調再造漢中江南。”

    “的確是這樣!”

    韓 也是點了點頭“宋院長,徐院長的那本書中有統計過蝗災出現的頻率。

    秦漢時期約為八年半到九年一次、兩宋三年半一次,元朝是一年半、大明是近三年一次。

    而在統計的這些年份中,平均是三年左右一次區域性蝗災,五到七年差不多少有一場席卷大半個國家的蝗災。

    陝西大旱已經十年了,但還未出現蝗災,這跟過度干旱和寒冷有很大的關系。”

    宋應星長長了嘆了口氣“希望是我多慮吧!”

    見宋應星依舊是滿臉愁容,崇禎繼續道“宋愛卿,即便是真的出現蝗災,朕還有幾招保管有用,能在短時間內干掉蝗蟲。”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885章 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885章 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並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