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769章 九種入仕途徑,怒懟群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昆吾 本章︰第1769章 九種入仕途徑,怒懟群臣

    “劉宗周,你告訴朕,大明有多少入仕途徑?”

    皇帝直呼其名,這讓反對的群臣心頭一顫,知曉皇帝有些生氣了,但依舊是面帶不服之色。

    被點到名字的禮部尚書劉宗周立刻出班︰“回陛下,我大明入仕的途徑共九種,

    分別是科甲正途、開國元勛、薦舉入仕、監生歷事、吏員出身、特長入仕、恩蔭入仕、投筆從戎、納捐入仕等。”

    “那你再告訴朕,這九種之中有哪一種是在接任知縣前是真正接觸過縣務的?”

    “回陛下,監生歷事、吏員出身兩種。”

    “解釋一下!”

    “所謂監生歷事就是將國子監的監生分撥于在京各衙門,歷練事務三個月,考核引奏,評價勤謹的,留在吏部繼續厲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

    才力不及的,回國子監繼續學習,奸懶的發充下吏。

    所謂吏員出身就是州府縣中的胥吏可以通過考試升遷為官員,按照統計,基本升遷的時間大約為九年時間,升遷比例大約是千取其一。”

    “這兩種對比其他七種可有什麼優勢?”

    “陛下,這兩種都在基層歷練過,知曉基層的各種事情,一旦補錄,極大的減少了磨合的時間。

    其次,他們知曉下層各種事務的流程和隱藏的貓膩,下面的胥吏再想做事兒就無法做些小動作。

    三是從基層出身,與百姓打交道,知曉民苦,主政之後也會更加勤勉一些,當然也不排除在下面吃了太多的苦,主政之後大肆撈財的。

    而且,他們知曉胥吏的那些手段,一旦犯事兒會做的更加隱匿,不好徹查。

    同時,因為這兩種不是科舉正途,所以在地方會受到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排擠。”

    劉宗周立刻給出了答案,心中已經明白了皇帝為什麼要將國學學子全部充入胥吏之中了。

    “朕再問問諸位,如果你們是普通百姓,在從基層出身且通過考試晉升的胥吏和新科進士面前,你們會選擇哪一位當知縣?听清楚朕的前置條件!”

    “胥吏!”

    “胥吏!”

    “胥吏!”

    ……

    群臣在沉默了幾息之後紛紛開口了,凡是開口的都是選擇了胥吏。

    這和皇帝的壓力沒有關系。

    進士代表著讀書還行、文采也還行、腦子靈活、刻苦鑽研,至于說處理政務的能力不好說。

    而一個能通過考核的胥吏,其他朝不好說,但在皇帝這里,那就代表著能力、德行都是上上之選。

    百姓對縣里的要求又不高,勤于政務、沒有同流合污、少點壓迫和剝削、為百姓做主等,這就足夠了。

    至于說帶著百姓致富等等,這離他們有些遠。

    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和一個在下面做了多年事情的胥吏,選哪一個是一目了然了。

    一個縣幾萬人,就讓一個讀書人去治理,他能懂啥?

    十指不沾陽春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七事不明,這樣的人你能指望他們知曉百姓疾苦?

    若是負責賦稅、戶籍、司法倒也罷了,可若是負責河道、水利、治災等等,一個決定可能就事關數萬百姓的生死。

    “很好,看來諸位都是明白的,既然明白,那又為何反對?”

    “以後都是胥吏出身,誰看不起誰?”

    “他們手段再隱蔽,還能有錦衣衛專業?”

    “甭跟朕說知縣是負責掌控方向的,具體的由下面的胥吏去做,你連最基本的都不懂,掌控的方向就對了嗎?

    夸夸其談、紙上談兵,不符合實際有什麼用?”

    “他們反對什麼?朕又沒有將晉升道路封死,能不能晉升在于他們自己肯不肯專心的做事兒。”

    “所有考生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有什麼不服的?”

    “反對和不服的,可以不進入大學,自己另謀出路,有的是百姓願意。”

    說到這里,崇禎看向門口的李若漣︰“李若漣,給大家伙兒說說當年南直隸十八府那些百姓成為胥吏之後的情況!”

    “臣遵旨!”

    李若漣立刻上前幾步︰“諸位大人,當時南直隸十八府因為官員舞弊聯合欺瞞,有一大半都被清理掉了,

    因為人手急缺,便從當地百姓中選取特長之士擔任胥吏,滿半年後晉升,這事兒諸位應當都知曉吧!

    當時一共是招募了四百七十六名在鹽、糧、河工、水利、獄訟等方面經驗豐富的人,半年期滿後,用四格八法中的守政才三格考核的。

    四格之守,兩百九十六人為廉、一百七十三人為平,只有七人為貪。

    四格之政,三百二十四人為勤、一百五十二人為平,沒有怠慢,即便是操守為貪的人也沒有怠。

    四格之才,六十七人為長三百二十七人為平,八十二人為短。

    此次考核由吏部、督查院、錦衣衛聯合考察,張大人、房大人,此事二位應該清晰吧!”

    “知曉,看到考核結果,本官也是大吃一驚!”

    “的確是,他們只是普通的秀才、舉人,甚至一大半連秀才都不是,但考核結果比之入品官員的大計考察還要好。”

    吏部尚書房壯麗和左都御史張廷登兩人臉上滿是感慨之色。

    當時他們看到考察結果是久久不能自平,一度懷疑那些十年寒窗苦讀中了進士任職的官員到底有沒有必要。

    “兩位部院事務繁忙,可能沒有繼續追蹤這特招的四百余人,但錦衣衛卻是一直關注著的。

    這三年多的時間,這些人依舊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兢兢業業的在各自的崗位上,我們依舊用四格之法暗中考察,合格者依舊高達九成。”

    嘶……

    皇極殿一片倒吸冷氣之聲,眼中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當年被選中之後就已經通知了,半年之後考察合格的給予入品官職,那入選者自然是拼命做事兒了,畢竟那可是他們一生中唯一一個次能成為官員的機會。

    在這種激勵之下,只要沒干死,那就往死了干。

    可沒有想到,他們已經合格成為官員,雖然是品秩最低的,但那也是官員,該放松了吧,可這三年過去了,合格依舊高達九成,簡直是不可思議。(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769章 九種入仕途徑,怒懟群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769章 九種入仕途徑,怒懟群臣並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