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713章 爭論再起,奪淮入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昆吾 本章︰第1713章 爭論再起,奪淮入海

    “第三次的記載就是王安石讓黃河水北流,話說宋嘉佑年間,黃河從開州決口,經恩州、冀州、青縣入渤海。

    兩年後又在大名決口,淹沒大名、聊城一帶。

    經過治理之後效果不是很明顯,有再次決堤的風險。

    熙寧二年,王安石官拜宰相,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黃河,經過勘查後發現是主流和支流的泥沙淤積導致。

    于是便派檢正中書刑房公事沈括負責黃河主河道和支流的清淤工作。

    清淤工作很順利,但隨之新來的問題是支流太多了,清理之後水流暢通,但主河道沒法容納那麼多的水。

    王安石和沈括兩人商量之後決定把幾條大大的支流給截斷讓他們改道東北直接進入渤海。

    所用的方法便是依據丘陵高低反差過大特點,將低窪處挖的更深,隨後築梯級河壩,每壩都層層矗立,相齒如階陛,讓河水在壩子的約束下蜿蜒穿行在丘陵之間,進入渤海。

    此項工程前前後後歷經十二年的時間,沈括在治理完這項工程之後的幾年後便隱居了,開始著手撰寫夢溪筆談。

    其中的地理、技術等卷的內容,都在這次治理黃河的過程中得到了論證。”

    範景文是工部尚書,水利工程又歸工部管轄,且這幾年國庫充足之後皇帝撥了數百萬兩白銀用來治河。

    這種治水典故、方法等等自然是信手拈來。

    群臣听著範景文的描述,恍然大悟之後又滿是思索之色。

    吏部尚書房壯麗皺著眉頭道︰“範尚書,您剛剛說的方法基本都是一路向著低窪之地前進,那麼長江水就能進入淮河,

    問題是這麼做一定會蜿蜒前進,搞不好要達到兩三千里,看似長了一倍,但工作量卻是大了很多倍的。

    而且一旦延長了,節約時間和成本的優勢便沒有了,這條運河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房大人,賬不是這麼算的!”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聲了︰“節約時間和成本的問題只是一方面,

    沿河出現的大城和大城帶動周邊的發展,以及河南、安徽、江甦三省的連動,涉及到三省數千萬百姓的今後的生活,我認為還是值得的。

    況且,淮河因為水網復雜,支流在冬季時而會出現斷流的現象,

    長江水進入淮河,就能補足淮河的水,讓淮河的通航河段、時間均拉長很多,只要通航就一定比走陸路和繞行節約時間和成本!”

    “畢尚書所言極是!”

    工部左侍郎黃道周也出聲了︰“除了補水通航外,淮河流域平原面積廣闊,人口稠密,取水需求較大,若是長江水補入淮河,能極大緩解用水!

    單單是從這個方面來說,下官以為即便是拉長一些,也是可以的!

    而且中途有瓦埠湖和巢湖以及現有的河道可以利用,延長肯定是會延長的,但也不一定達到兩千里。”

    “不行,曲折前進河水一定會很平緩,那麼如果長江大洪水,水來不及奔騰,勢必會淹沒兩岸!”

    “這不是問題,在長江口設置船閘就是了,擋住洪水或者減少洪水就行了!”

    “這其中還要涉及到沿途所經村莊、城鎮等等的搬遷、補償、安置以及諸多良田等等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

    ……

    接下來的時間中,群臣紛紛就值不值得和可不可行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足足一刻來鐘的時間後,才稍稍安靜了下來,皆是看向了工部尚書範景文。

    “範尚書,除了低窪曲折前行,還有其他方法嗎?”

    “其他方法?”

    範景文眉頭皺了皺,沉聲道︰“倒也不是沒有,諸位應該听說過靈渠吧,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連接是長江和珠江的人工運河,

    就是先通過連接始安水和湘江,然後將長江、灕江、始安水、湘江、珠江連接在一起,實現長江和珠江的通連。

    但始安水是高于湘江,相差三十一米左右,主持修建的史祿就在始安水和湘江之間修了大壩以及三十二座陡門,讓船一座陡門一座陡門的往上爬,最終進入湘江,視線了河水逆流!”

    說到這里,範景文盯著趁著眾人爭論是他研究了半天的地圖︰“巢湖和長江是通連的,這中間的裕溪河,只需要加寬和休整就行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巢湖的水如何進入淮河,兩地落差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這麼大,且有很多低窪之地可以直接利用,

    按照本官的估算若是采用靈渠的修建方法,我們估計得修建兩百座以上的陡門。

    數量雖然多了一些,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一是從始皇到現在,經過多朝和水利大家的改良,陡門技術已經是極為精良了,直接就可以使用了。

    二是我們有蒸汽機可以安置在陡門處,節省人力;

    三是商船有蒸汽機的動力,沖流更簡單;”

    說到這里,範景文停頓了而後長長的嘆息了一聲︰“這種方法雖然可以用,但依舊是治標不治本,水在長江和淮河之間來回反轉,補水的作用極小。”

    眾人眼中神光微暗,皇帝所說的幾條每一條都讓人心動,可如今看來似乎是要放棄了,選擇前者低窪繞行的方法?

    “下官倒是有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就在眾人失落時,黃道周出聲了,指著地圖上第一點︰“諸位可听過奪淮入海?”

    眾人愣了愣。

    奪淮入海,字面意思就是奪取淮河水道進入大海,但誰奪取了淮河?

    見大部分人眼中滿是茫然之色,範景文連忙出聲了。

    “所謂奪淮入海就是黃河奪取淮河水道,洪水從淮河水道進入海中。

    歷史上出現了四次奪淮入海的事情,第一次是南宋建炎二年,當時黃河干流從李固渡經魚台入泗水,由泗水經徐州,最後抵達清江,奪取了淮河下游千流東注黃海進入大海。

    第二次是金代大定八年至明昌五年,黃河水勢再次南移,下游分成三股奪淮,經徐州沿廢黃河入淮入海。

    第三次是宋紹定五年,人為決口,黃河全線奪睢合泗入淮。

    第四次則是元朝的至元二十三年,黃河分成了三股,一股經渦水注入淮河,一股經徐州和江泗注入淮河,最後一股經潁水注入淮河。

    四次的決堤,注入淮河都是在下游區域,離著陛下規劃的巢湖一帶數百里,靠近京杭大運河,你想借黃河的水來補淮河是沒有……”

    話還未說完,範景文就停住了,再次向地圖靠近了幾步,臉差點懟到地圖上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713章 爭論再起,奪淮入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713章 爭論再起,奪淮入海並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