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赤听了幕僚的話正想著往京城左相府寄信,沒想到左相府的人早已經來了嶺南,而且一路追殺護國夫人沒得手,人潛伏下來。
這些人觀察之後,發現有可趁之機,便有人半夜潛入楊府,見到了楊赤。
楊赤穿著褻衣匆忙起床,見到對方手中左相府的令牌,很是震驚。
怎麼他想什麼,對方就來了,如此巧合,或許謝相也關注了他,倒是好時機。
楊赤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與左相府結盟,然而自打庾嶺商道修通,楊赤便有了危機感,還想要過著山高皇帝遠的好日子可就難了。
如今這左相府的人來的如此巧合及時,令他也隱隱有些不安,可是相較于護國府的威脅,眼下與左相結盟是最好的機會。
那些人明顯是左相府派來的殺手,這位自稱謝家軍軍中統領一職的中年男子,身上帶著煞氣,出現在楊府也沒驚動護衛,令楊赤又驚又懼。
中年男子姓張,不曾說出全名,面目也只露出一半,帶著半張面具,看楊赤的眼神里沒有半分恭敬。
張統領將一封信送上,那信中有左相的印鑒,可見是左相之意了。
與楊赤結盟,共同對付護國府,但南郡稅利的三成必須上交給左相府。
楊赤看完信,面色難看。
來了一個轉運使,地方稅賦被此人盯著,他楊赤要動手腳本就困難,如今收上來的稅有三成得交給左相府,那他楊家還能落幾成?
“嗯?”
張統領看向他,楊赤只好表態,收下了信,答應了三成稅利上繳的承諾。
然而還不夠,今日張統領來可不是听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如若不然,這知州之位可以換個人來做了。
張統領的手按在了刀柄上,楊赤心頭發虛,先前還听幕僚的話,想給左相府寫信結盟,不曾想左相府的人如此不好惹。
這是要他立字為據,如此有了把柄在左相手上,才算是登上了這艘大船。
楊赤按住心頭的不安,來到桌案前,寫下了承諾書,蓋上了自己的印鑒,那張統領這才放下了手,上前拿起承諾書後,交代道︰“相爺的意思是,楊知州在南郡想怎麼做都成,京城自會給你兜底。”
“但有一事,每年兩次稅收,必有相府的船在東南碼頭停靠。”
楊赤總感覺自己找的這個不是靠山,倒是找了個麻煩。
然而容不得楊赤多想了,他連連應下。
好在張統領帶來的人不會離開南郡,還向楊赤要了通行令牌,以後在嶺南通行無人敢查,更方便他們行刺護國府了。
楊赤看著張統領一身黑衣就這麼翻出窗去,而外頭守護的護衛,無一人察覺,楊赤氣得不行,立即叫來府中護衛長,好一陣斥罵。
楊赤決定廣招能人異士入府,也想像京都那些權貴那般,養些功夫高強的死士,而不是眼下府中這些草包。
且不說楊府鬧的這一出,便說自打江北商會光明正大的入了南郡後,便在胡商商會對面街頭建了一處江北商會。
商會初建成,四方客商不少前來道賀,畢竟當年在沿海一帶的江北商會可謂是出了名的,只是沉寂了多年,如今重建,江北商會的人大多還在。
肖五郎成了江北商會會長,錢康成了副會長,古家家主在海道上消失,張家家主倒是如約而來。
與張家家主前後腳而來的還有衛家家主衛守來。
這一趟衛守來夫妻趕來,同時從京都帶來了衛書瑩。
衛書瑩見到宋九的時候,面上一喜,上前行了一禮,說起她兒子衛耀祖,待他從燕北回來時,直接來嶺南,且他們一路入城,便听說了鹽引的事,衛書瑩決定讓兒子試上一試,在轉運使這兒爭取到鹽引。
宋九在雲州時見過衛耀祖,那孩子年紀輕輕,卻已經是行商的料子,听小團子說替他在雲州辦了不少事,還給他招兵買馬的,很有門路。
不過衛家本就是養馬的馬商,做的是走關生意,耀祖那孩子也算是子承母業了。
當年老晉王之緣故,使得衛守玄夫妻二人舍盡家財,遠走關外,如今十幾年過去,這對老夫妻再次掙得一份家業,還在關外有了自己的馬場。
眼下他們過來,給鎮南軍送了不少良駒馬種,還給宋九帶來一個好消息,他們是奔著振興南郡而來,所以帶來了造船工匠。
這些匠人可不簡單,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流落到關外,後來跟著衛守玄夫妻二人養馬,但造船的手藝沒有忘,來到南郡,傳授百姓怎麼造船,怎麼修船的手藝,還是可以用上的。
宋九很感動,她的計劃要開始了,先前給各處送去的信,想來接下來的幾日陸續都會趕來吧。
果然沒兩日,齊城和吳越國先後送來的了匠人,便是定州的錢斌夫妻二人也將工匠送了些來。
齊城的藥酒,那是蓉姐兒得了任家酒經回去後與藥師一起研制而成,听說治療雜癥有奇效。
最顯著的是跌打損傷,送了一批貨去了軍營,陶將軍說效果奇佳。
吳越國送來的匠人卻是給海邊漁村造房修路防海嘯,皆是吳越國歷代國君重用的匠人積累下來的經驗,于沿海的百姓來說,那是不傳的經驗,可現在他們都願意教徒弟了。
不過各行各業的匠人都有自己的規矩,也不是什麼樣的人都收徒的,他們要考查學徒的品行、出身,還有最基本的一點,需得開始識字。
于是南郡開始修起了學堂。
想要擺脫這些地方富紳的控制,便是讓百姓讀書識字學手藝,能有靈活的路引出入各地開眼界,漲見識,如此一來,即使宋九不費盡心思對付這些地方官員,也只需十幾年的光景,這些地方官員的影響就變小,再也無法控制為止。
只是這一切的變化,果然令那些地方官員、富坤很是不安。
而能讓這些江北商會的人自由出入的源頭,就是俞家家主的承諾,若無江北商會,便不會被外地商人搶佔商機,被護國夫人控制市場。
然而如今的俞家家主俞承澤,卻是閉門不見,自家大子以及蔣家女皆被平安送出嶺南,至于下落,卻是無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