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式影院,《入殮師》的首映仍在繼續。
【劇情】
小林大悟一直沒有放棄對音樂的喜愛,雖然回到了老家鄉下,但仍在閑暇之余,在空曠郊外尋找到地方獨自練習。
入殮師的工作,讓他洞悉了許多生命與死亡的真諦,對人生多了更多的感悟和看法,這些也實實在在地反饋到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演奏大提琴上。
他的琴聲多了些悠揚婉轉,多了些如泣如歌的故事。而在琴聲中,小林大悟也逐漸接納了這份有著特殊意義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他等到了妻子的回歸——妻子懷孕了。
在這個冬天來臨之際,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只是,小林大悟還未多感受幾分馬上要當爹的快樂,妻子舊事重提希望丈夫辭去工作。
“所以,我們不能再這麼混日子啦。”她還是認為入殮師不是一份正經的工作,雖然薪水高,但丈夫也只是為了生計而過渡。
“你能堂堂正正和你的孩子說你的工作嗎?”妻子打起了親情牌,讓小林大悟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他一定會被人嘲笑的!”這個確實避免不了。
“不需要太多錢,我們一家三口開心就好。”妻子甚至拋棄了改善生活的要求,願意與丈夫共度時艱。
這算是妻子給丈夫小林大悟的台階下,做出的最大讓步。在她想來,孩子的出現和自己的讓步,應該足夠打動丈夫,讓他辭去那份“不正經”的工作。
就在小林大悟左右為難無法決斷的時候,老板打來了電話——又有工作來了。
而這位逝者,卻正是老同學的母親——那位開著澡堂的善良婆婆。
因為與同學一家都認識,所以小林大悟這一次帶著妻子也一並匆匆趕來。
老同學對于小林大悟的到來也很驚訝。
對于這位為了方便鄰里,堅持開了一輩子澡堂的慈愛婆婆,小林大悟心懷敬意地開始為她進行納棺儀式。
他的手法與動作依舊是那麼安靜與輕柔,那溫柔與肅穆的表情是一旁的妻子和老同學都不曾見識過的。
通過自家丈夫和自己老同學的手,妻子和老同學目睹了將美好與尊嚴還給一個逝者的完整過程,隨著小林大悟給老人系上生前最愛的絲巾,老人的容顏也永遠被他定格在了此刻。
老同學跪著上前,低頭看著母親安詳且優雅的樣子,往日的一切浮上心頭,再也忍不住淚灑當場。
而在後面的妻子,此時眼中也早已噙滿淚水。此刻的她,似乎才真正理解了丈夫,原來這份工作帶給逝者和家屬的是如此的美好,原來這份工作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羞恥。
妻子的心中,充滿了此前對丈夫所言所行的愧疚,也充滿了對丈夫的驕傲。
“死亡只是一扇門而已,它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穿過這扇門,只是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這是將遺體火化前,那位火化員工說的話,或許是他對逝者的祝福吧。
……
【電影外】
看到這里的時候,觀影的眾人已經很多噙著淚,不是只有女性才感性,很多男人的淚腺更發達,何況這部劇有些時候會讓男同胞們更有代入感。
“真好,妻子總算是理解了。”新垣結衣忍不住用紙巾擦拭了下眼楮,這是一部很難不讓人感動落淚的電影,哪怕是早已見識過許許多多場景的演員們。
“為什麼我有些討厭妻子呢,之前拋棄丈夫獨自離開,懷孕了才想到回來,然後一昧地要求丈夫辭職,卻一次都沒有去嘗試了解下丈夫的工作,要不是老同學的母親過世,她甚至都不會有思想轉變的機會。”
戶田惠梨香在喋喋不休地抱怨著,新垣結衣白了她一眼,從看到林田惠在電影里抱著有村架純那幕開始,這家伙就有些陰陽怪氣的,難道和林桑分手了還留戀放不下?
……
【劇情】
之後的妻子,也終于放下了心頭的芥蒂,他們兩人微笑著攜手孕育著肚子里的新生命。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櫻花盛開的日子。
這天,妻子意外收到了一封來自遠方的信,信件的內容是一份遺體認領手續,而逝者竟然是丈夫小林大悟久違的父親。
從電話里接到妻子通知的小林大悟並沒有任何傷感,有的卻是憤怒和冷漠,或許父親這個角色,從拋棄他和母親開始就已經失去了意義。
父親在小林大悟6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留下母親和兒子兩人相依為命,幾年前母親去世後,小林大悟也一直把自己當做是孤兒看待。沒想到再次听到父親的消息時,竟然已是他的死訊,這讓他百感交集的同時,又帶著不甘和抗拒。
可最終,在妻子和前台小哥的一起勸說下,小林大悟還是決定去送父親最後一程。
按照地址,他帶著妻子來到了父親的住處,時隔多年再見父親,卻已是一副完全陌生的模樣。
而當本地的收殮人粗暴地抬起父親的遺體時,小林大悟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生氣地制止工人後決定要親自為父親進行納棺儀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他有些費勁地掰開父親僵硬的手掌時,一顆白色的石頭滾落。
或許他早已忘記父親的模樣,但卻仍然記得這顆石頭,因為這正是小時候他送給父親的禮物。
小時候,父親告訴他,人類還沒發明文字的時代,人們會通過互送石頭來傳遞信息和表達內心的情感。
石頭的重量和手感會代表對方的心意,圓潤則代表著心情愉悅,凹凸不平代表著為對方擔憂。
父親手中掉落的小石子,正是當年小林大悟親手送給父親的,也同時打開了小林大悟記憶的匣子。
一張微笑看著自己的臉,一雙監督自己拉大提琴的眼眸,一對提著自己去澡堂泡澡的臂膀,那記憶中一直模糊的臉龐終于逐漸清晰,稜角越發分明……
小林大悟一邊回憶,一邊為父親納棺,那跨越了20年的思念與哀怨,那背負著20年的單親和孤寂讓淚水不自覺地滑落。
他的雙手細細地描繪出父親的模樣,那些自己曾經不願記起的回憶這一刻全都浮現,提醒著自己曾經擁有的父愛。
那顆臨死前仍被父親緊緊拽住的小石頭,告訴著小林大悟,其實父親一直在記著他。
這顆小石頭,此時已不代表怨恨,而成為了跨越死亡直抵新生的信物。
小林大悟雙手捧著小石頭,小心翼翼地將它靠近妻子大起的肚皮,等孩子出生後這份禮物就是一種傳承。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死亡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當往生者安息,當活著的人堅強,當釋懷後的愛在每一個人心中流淌傳遞,那片刻既已是永恆,或許這才是萬物生生不息的真正意義吧。”
……
……
電影至此結束,片尾鳴謝的字幕開始出現。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總之觀影眾人紛紛站起拍手鼓掌,有些人甚至淚水都還沒有擦干,就這麼濕潤著臉龐用掌聲代替心中的感動。
掌聲一直在持續著,直到主創團隊再次走上舞台向眾人致謝。
看到眾人的反應,導演瀧田洋二郎和林田惠等人明白,這部電影首映是成功的。在場的觀影人里,除了媒體人、影評人就是圈內的嘉賓,他們或許需要給劇組面子,但不需要多給。
如果這部電影不好或者一般,大家只要簡單鼓會掌就行,只有優秀的電影才會值得讓眾人一直起立鼓掌直到主創團隊到場落定。何況,在場的三百來號人里,不少人的臉上還掛著淚水,這種發自內心的表現就是對電影最好的肯定。
在導演瀧田洋二郎簡單地向在場所有人表示感謝後,主持人走向場下,將話筒遞到了台下嘉賓中最大牌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