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溫直勾勾地盯著呂盼,他不理解怎麼會這麼巧。
一個溢春樓的姑娘而已。
怎麼就能既暴出了宋良和的本性,又將宋家的這套吃人術引了出來呢?
莫非宋家這是被做局了?
紅杏就是這個埋進宋家的鉤子?
呂盼和方瞞既然來到了宋家,這局肯定是做了,不過紅杏姑娘可不是他們埋在宋家的鉤子,而是一個順水推舟的巧合。
至于為什麼這麼巧,這就是道一宗天下行走的能耐了。
天生道胎。
一舉一動暗合天數。
呂盼總是能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在過去的年月中,他常常為這種天數而苦惱,覺得自己就像是這天數的提線木偶。
所以剛剛下山的時候,呂盼想要融了問道劍進有鹿書院當儒門弟子。
便是因為起了叛逆之心,想要擺脫這天數。
只不過。
天生道胎的呂盼其實在起這念頭時,便知道自己成不了。
在問道于天下之前,其實呂盼更在問自己的心,若這天數如此,他這一生究竟算什麼呢?不過在行走天下時,尤其是經過江揚郡一役後,年輕的道人想通了。
若這天數要他做的事。
是對的。
他便照著做了,能有何妨呢?
若是順著本心,呂盼本就該來這一趟宋家,難道就因為天數也推著他來,他便故意逆反,不來了嗎?
如今的呂盼已經放下了這一愁思。
或許等到某一天,當天數與本心相悖時,這愁思才會再次浮上心頭。
不過天數也只是推著呂盼,但宋家具體做了些什麼,便是他和方瞞二人這段時日以來搜集整理出來的成果了。
尤其在這三天里有了徐道兄的加入,諸多藏在世道如此之下的癥結,呂盼和方瞞都沒看出來,徐道兄卻能一針見血的指出來。
“……唉,借二還三,比起借一還二甚至還三,似乎是公道了,但仔細算算,你們就會發現這哪怕是借二還三,每年五成的利息,仍然是高的可怕。”
“江湖中人可能覺得自己能夠一遇風雲便化龍,化龍之後,這還個二三算得了什麼?但是哪有那麼多人能夠化龍呢,天下百姓多數都是早起晚歸春種秋收,過著十年如一日的平淡日子,這收成自然沒什麼大變化。”
“每年五成的利,便是在飲鴆止渴,今年解難,但明年便是風調雨順了,這關卻也難過。”
“再說這市價,既然這鶴離郡是在宋家的掌控之下,連大夏朝廷都難以插手,那這市價是多少,還不是宋家在暗中操弄,糧價高時放,低時收,這百姓哪里還得起,沒了地,可不就得變成難民。”
“說是天災,幾場大雪算多大的災?為何多出這麼多難民,是因為百姓手里存不下余糧,但為何存不下余糧呢,這便要看看宋家,柴米油鹽布匹草紙……這些與鶴離郡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之物,都在宋家的掌控之下,無聲無息就把百姓手里的余糧給拿走了,當然剩不下來。”
呂盼回憶著這三日里徐道兄說過的點點滴滴。
在那些時候,他才發覺到徐道兄竟然對這世道與民生,洞悉得如此徹底。
難怪就連有鹿書院的院長都稱其一聲先生。
儒生要的畢竟是治國濟世。
可不只是一兩篇詩詞文章,幾段傳世經典而已……
“紅杏姑娘,知道為什麼你家還不上嗎?也是因為宋家,是宋家在控制著鶴離郡,風雨不順不過是天災,但如果有人利用這風雨來侵吞田產,這天災便已經成了人禍了。”
呂盼的這一句話,自然引來了一眾江湖義士們莫名其妙的眼神。
吳有奎不滿道︰“你這道人,這是在說什麼胡話呢?你就算可憐這姑娘,但她的慘也是老天爺不長眼,怎麼能算到宋家的頭上?宋家做什麼了,要沒宋家,她早就餓死了!”
眾人都是點頭附和,議論紛紛。
覺得呂盼這話好生沒道理,這怎麼能怪宋家呢?
就連宋家武天驕都不例外。
甚至是錢子遜也有點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唯有宋良溫冷汗都落下來了。
失策了。
如果早知道會這樣,一開始就該讓宋良和殺了這兩人,就算在這些江湖義士心中埋下了疑點,但也好過現在就被揭穿宋家這麼多年以來是如何悄無聲息的吃人。
現在殺人,還來得及嗎?
宋良和注意到周圍這些原本依附于宋家的江湖義士們,雖然點頭附和著吳有奎的話,但神情之上卻流露出思索之色,就知道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殺人,這些義士們恐怕不會坐視不管。
誠然。
宋家雙四品,足以把這些人全殺了,但這就已經失去了糾集起這些義士的意義了。
呂盼沉聲說道︰“世道從來如此,便是公道的嗎?你們知不知道,這借二還三的利息,究竟意味著什麼,折算市價,這市價又由誰把控,鶴離郡的百姓存不下糧,難道是百姓們都好吃懶做不肯干活……”
徐年在這三天里,告訴了呂盼他們,宋家是如何利用世道遮掩,將一個個百姓,不見血的生吞活剝吃進肚子里面。
呂盼在這宋家大宅里,便將徐年告訴他的這些宋家吃人術,都一一剖析出來,講給了這些江湖義士,這些已經被宋家通過義士宴篩過一遍的少俠大俠們,或許有些莽撞,但也絕非是駑鈍痴傻。
事情到了這份上,若是還意識不到宋家的問題所在,他們這些年闖蕩江湖,那就真的是白混了。
吳有奎愣愣地說道︰“都是宋家?這……真的假的,宋家這樣做和吃人有什麼分別?照理這麼說,難道鶴離郡的難民,全都是宋家導致的?這不可能的吧,或許……或許紅杏姑娘她家只是個巧合吧,宋家……宋家的善名這麼多年,怎麼可能會……”
呂盼輕聲說道︰“不說十成十吧,或許卻有些人是天災所為,但你們仔細想想,鶴離郡這幾年風調雨順,幾場大雪就多出了這麼多難民,這當真只是天災嗎?至于巧合……紅杏姑娘出現在這里,確實是個巧合,但她的經歷,可不是什麼巧合。”
與此同時。
在宋家大門外,有一位老儒生帶著一群面黃肌瘦的難民,敲了敲宋家的大門。
“苦梅書院梅子理,今日路過鶴離郡,听聞這些難民之事,有所不解,特來向宋家拜訪請教……”
喜歡入玄成仙,從不當贅婿開始請大家收藏︰()入玄成仙,從不當贅婿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