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

第946章 她答應了洋人的議和條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農家三少 本章︰第946章 她答應了洋人的議和條件

    “老佛爺,您想,現在義和團拳匪已經被洋人打敗了,這不說不是一件好事情,這等于說洋人幫老佛爺除去了老佛爺的心頭之患,老佛爺應該高興才是。”

    李蓮英一說到義和團的事情,慈禧皇太後就是一肚子的氣,她向洋人宣戰,就是因為義和團引起的。

    那時端王載漪,軍機大臣剛毅,還有你李蓮英,不斷在她跟前吹捧義和團有多厲害,鼓吹義和團的神拳和法術,說可以用義和團凝集起來的民心,打敗洋人,把洋人趕出大清朝去。

    現在的結果是怎樣的,義和團不但沒有把洋人趕出大清朝,而且還把洋人得罪了,把洋人招惹了進來。這時候,你們又倒打一耙,說起義和團的不是來。

    “小李子,你們當時不是說義和團的神拳和法術很厲害嘛!為什麼義和團沒能夠把洋人趕出咱大清朝去?”

    慈禧皇太後的一句話,把李蓮英問得面紅耳赤,支支吾吾了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當時他也是力挺義和團的,追捧端王載漪和剛毅的。現在義和團被洋人打敗了,等于打了他的臉,沒想到現在慈禧皇太後翻起後賬來。

    慈禧皇太後直勾勾地看著李蓮英,眼楮一眨不眨,好像要把李蓮英看穿似的。李蓮英被慈禧皇太後看得脊背發涼,渾身發顫。

    他戰戰兢兢地說︰“老佛爺,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洋人入侵我們大清朝的時候,我們就得設身處地想一想。洋人幫我們剿滅了義和團,在某種意思上說,也是因禍得福。至于洋人那邊,只要我們讓他們知道和洋人宣戰不是您老佛爺的意思,然後老佛爺把主戰的責任全部推卸到端王和剛毅這些人身上,老佛爺不就沒有責任了嘛。”

    慈禧皇太後听明白了,李蓮英的這種做法就是想嫁禍于人,完全把責推卸掉,這宣戰的事情于她毫無相干。

    慈禧皇太後想,李蓮英的這一招夠狠的,不過無毒不丈夫,男人不狠就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

    “小李子,你說得有道理。那麼你認為接下來哀家該做什麼?”

    “老佛爺,您把和洋人宣戰的責任全部歸咎在端王這些主戰派身上,然後您再降一道懿旨給慶親王和李鴻章中堂,讓他們完全接受洋人提出的條件。這樣一來,老佛爺不是就完全沒有責任啦,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慈禧皇太後听完李蓮英的話,略有遲疑,不置可否。她迷惑不解地看著李蓮英。

    李蓮英見慈禧皇太後意志不堅定,他接著又攛掇說︰“老佛爺,俗話說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老佛爺,此事不用多考慮了,您應該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只要洋鬼子答應求和,早日達成協議,老佛爺就可以早一點返回京城,少受一些委屈了。”

    慈禧皇太後經李蓮英這麼一勸說,心里最終下定了決心。

    她想就按李蓮英說的去做吧,盡量滿足洋鬼子的議和條件,讓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與洋人盡快達成議和,讓洋鬼子早日撤出北京城,她早日啟鑾回京,不再四處漂泊。

    至于其他的事情,來日方長,以後再考慮。

    洋人開始步步緊逼,已經把慈禧皇太後逼得毫無退路可言了。慈禧皇太後抵不過洋人的死纏爛磨,強硬態度,最終在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降下“罪己詔”,稱“既有悔禍之機,宜頒字責之詔”。

    “罪己詔”言辭懇綮,情真意切,開誠公布,沒想到堂堂大清朝皇太後竟然在洋人面前表現得如此溫柔恭順,就像一只听話的小綿羊,任人宰割,真是丟盡了大清朝的臉面。

    慈禧皇太後在此詔中,諭令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要不惜一切代價,力爭早日和洋人達成議和協議,讓洋人離開頤和園,撤出大清朝。

    慈禧皇太後還在詔書中再次強調了她的議和原則,“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為了她個人的私利,她可以不惜一切血本了。真是可恥至極。

    其實,早在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俄、美、英、法、日、德、意、奧、比、西、荷等十一國公使就向慶親王奕匡和直隸總督李鴻章提出了《議和大綱》,他們在議和大綱中提出了極端無理要求,讓國人無法接受。

    他們在《議和大綱》中提出,要求清政府對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修墳立碑,並且要求清政府派人到德國和日本去賠禮道歉。

    這個議和大綱中還列出了許多無理的要求,比如,要求懲處義和團拳首的名單,禁止大清朝購買槍支彈藥,要求撤除大沽炮台等一系列無理苛刻條件,這個喪權辱國的條件史無前例。

    當時在議和談判桌上,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做不了主,拿不定主意,他們只好拿著這些屈辱的條件來給慈禧皇太後稟報,與慈禧皇太後商議此事。

    慈禧皇太後听了洋人的議和條件,臉色陰沉,沉默不語。她雖然知道這些條款極為屈辱,可是她心中卻更多的是害怕洋人的槍炮,怕洋人再一次炮轟大清朝。

    沉思良久,她緩緩開口說道︰“慶親王,李中堂,哀家想,如今之勢,只能答應洋人的條件。否則,不知道洋人又會生出什麼禍端來,禍害咱大清朝。”

    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听了慈禧皇太後的話,面露難色,卻又不敢反駁。

    議和條件消息一傳出,朝堂上下一片嘩然。眾多大臣紛紛上書勸諫,說答應洋人的這些無理條件,實乃賣國之舉,國家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他們奉勸慈禧皇太後要慎重考慮,千萬不要答應洋人的這些無理議和條件。

    然而,慈禧皇太後心意已決,她深知若不答應洋人的議和條件,她的權力和榮華富貴恐將不保。

    民間百姓得知此事,更是義憤填膺。各地涌起一股反抗的暗流,民眾們自發組織起來,秘密籌劃抵制議和之事。

    而一些有志之士,則開始尋求其他的救國辦法,希望能夠喚醒民眾的意識,共同起來反抗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借此打擊和迫使列強撤銷無理議和條件。但是這股力量畢竟弱小,難以抵擋列強的堅船利炮和朝廷的妥協決心。

    慈禧皇太後為了能夠早日回到京城,享受她的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為了能夠求得她所謂的“和平”,她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早日和洋人達成議和協議。她開始無限制地給洋人讓步。

    喜歡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請大家收藏︰()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方便以後閱讀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第946章 她答應了洋人的議和條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第946章 她答應了洋人的議和條件並對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