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又得到端王載漪、剛毅的支持和庇護,可謂是如魚得水,他們在京城里鬧得越來越凶。他們燒教堂,殺洋人,懲罰教民,整個京城里到處都是義和團的人。
慈禧皇太後看著義和團這樣在京城里鬧騰,覺得也不是個事兒, 可是她又一時沒有好的辦法,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義和團的這種做法。
其實,在慈禧皇太後的內心深處,她還是希望利用義和團的民心與洋人干一仗,把洋人趕出去,以報她心中對洋人的仇恨,雪洗恥辱。
但是她又擔心,如果讓義和團任其發展下去,對義和團又不好控制。這讓她左右為難。
更讓她頭疼的是,各督臣對待和洋人作戰的意見又不一致,她又不得不考慮。
兩江總督劉一坤發來電報,不支持朝廷與洋人開戰,兩廣總督李鴻章又建議說,和洋人開戰需要謹慎從事,慎重考慮,切不可輕易作出輕率的舉動。兩湖總督張之洞卻對與洋人開戰有沒有明確的表態。
慈禧太後心想,這幾位督撫大臣的意見都各有道理,她需要再好好地慎重考慮一下。
此時,義和團的行動愈發激烈,一些外國使節不斷地向清政府提出抗議,要求嚴懲義和團。
慈禧皇太後感到壓力倍增,她決定召集更多的官員商議對策。
在會議上,群臣爭論不休,有的主張鎮壓義和團,有的則認為可以利用他們對抗外敵。
慈禧皇太後靜靜地听著眾人的意見,她明白,無論做出何種選擇,她都必須慎之又慎。
其實,從內心里說,慈禧皇太後還是願意開戰的。一旦開戰,她想讓洋人看看,大清朝是不可以隨便讓洋人欺辱的。
可是,再想想以前的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卻又讓她膽戰心驚,心有余悸。
這次戰爭結束後,不是割地,就是賠款,讓她羞愧難當,愧對祖先。
而且,更讓她擔心的是她的權力問題,如果一旦開戰失利,洋人就會逼迫她歸政,讓她交出手中的權力。這才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至于和洋人開不開戰,這幾日這個問題困擾得慈禧皇太後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這日,她又把李蓮英找來,和李蓮英商議此事,她想听听李蓮英的意見。
“小李子,你說說,假如我們一旦和洋人開戰,打起仗來,結果會是怎樣的呢?”
李蓮英見慈禧皇太後找他來就問這個問題,這讓他確實為難,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是好。
如果他為了迎合慈禧皇太後的心思,動員她支持義和團跟洋人開戰。如果贏了,那倒好辦,皆大歡喜,誰也沒有責任。
可是,如果一旦輸了,那他可就是罪魁禍首了,難逃其咎,說不定慈禧皇太後一生氣了,就會對他碎尸萬段的。
因此,李蓮英只能含糊其辭地回答慈禧皇太後的這個問題。
“老佛爺,奴才認為,這個結果是很難預料的。一旦打起仗來,誰贏誰輸,沒有定數。義和團的人民心可用,但是他們的法術對洋人管不管用,這就不好說了。如果他們的法術很靈驗,刀槍不入,洋人自然就會輸的。但是一旦他們的法術不靈,被洋人刀槍攻破,那就很危險了,估計就很難贏了洋人。”
李蓮英的回答很巧妙,他分析了義和團和洋人作戰的兩種情況。
慈禧皇太後听了李蓮英的分析,對與洋人開戰,心里也沒有底了。
慈禧皇太後沉思片刻,說道︰“小李子,依你之見,如今應該怎樣做了比較好?”
李蓮英眼珠子一轉,低聲道︰“老佛爺,奴才認為當下應該以和為貴。義和團拳民雖然有心報國,但是終究其實力有限。如果真與洋人開戰,恐怕後果難料。奴才認為不如派使者與各國公使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
慈禧皇太後听後,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然而,她心中仍有一絲不甘,又問道︰“若是洋人不肯罷休,執意索要更多權益,又當如何?”
李蓮英忙道︰“老佛爺不必擔憂,咱們可以先拖延段時間,同時暗中調集兵力,以防萬一。待時機成熟,再做決斷。”
慈禧皇太後嘆了口氣,說︰“也好,就按你說的辦吧。只是這求和之事,還需要尋一位得力之人前去。”
兩人商議一番,最終決定派出一位資深大臣作為使者,前往各國公使處進行談判。這位大臣將帶著慈禧太後的旨意,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平息這場風波。
“小李子,你認為派誰去比較合適呢?”慈禧皇太後問。
“奴才以為,這是去跟好幾國辦理交涉事宜,恐怕只有李鴻章去最合適,因為他最懂洋務。其他人恐怕難堪此重任。”李蓮英小心翼翼地對慈禧皇太後建議說。
慈禧皇太後思考片刻後,微微點頭表示同意︰“嗯,李鴻章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對外交事務頗有經驗,或許他能夠妥善處理此事。”
接著,慈禧太後轉頭對李蓮英吩咐道︰“小李子,傳哀家旨意,命李鴻章速速進宮,哀家有事需要和他商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久後,李鴻章來到宮中。慈禧太後將事情原委告知于他,並囑咐道︰“此次議和事關重大,你務必謹慎行事,盡量爭取有利條件,莫失我大清顏面。”
李鴻章跪地領旨,信誓旦旦地回道︰“請老佛爺盡管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
隨後,他便帶著使命離開了皇宮,準備與各國公使展開艱難的談判。
李鴻章來到各國公使處,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談判。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李鴻章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極力維護著大清的利益。他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與各國公使周旋,時而強硬,時而妥協。
經過數日的艱苦談判,李鴻章終于與各國公使達成了初步協議。
然而,這份初步協議並沒有讓所有人滿意。一些保守派官員認為李鴻章讓步太多,損害了國家的尊嚴;而一些改革派則認為他應該爭取更多的權益。
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一片嘩然。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李鴻章決定親自面見慈禧皇太後,向她匯報談判的進展和面臨的困難。他希望能夠得到慈禧皇太後的支持和理解,同時也想借此機會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決心。
李鴻章來到慈禧皇太後的寢宮,恭敬地行禮後,將談判的細節一一稟報給慈禧皇太後。
慈禧皇太後听完後,沉默片刻,說道︰“李鴻章,你做得很好。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你能夠與洋人達成初步協議,已實屬不易。至于那些協議,你不必過于太在意。”
李鴻章感激涕零,說︰“謝太後體諒。只是,如今協議雖已達成,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還望太後給予微臣更多支持。”
慈禧皇太後微微頷首,說︰“嗯,哀家自會權衡利弊。不過你仍然需要繼續努力,確保最終協議有利于我大清朝。若有需要,你可以隨時來找哀家商議。”
“臣遵旨。”李鴻章說。
李鴻章退出寢宮,心中稍感寬慰。但是,他深知,未來的路還很長,他肩負的責任會更加重大。
喜歡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請大家收藏︰()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