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偷听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第六十五章 縣學開課,朱元璋的心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劍西來 本章︰第六十五章 縣學開課,朱元璋的心聲

    一百零八個孩子,眼楮里跳躍著興奮期待的光芒,排好隊伍。

    跟七百年後的那些寶貝疙瘩不同,在這個年代,六七歲的孩子已經要幫家里承擔一些活計,甚至有窮人家的孩子,七歲就拖著爬犁下地干活,任憑粗糙的農具將稚嫩的肩膀磨出一個個血泡。

    可是現在,他們卻幸運地入選,成為楓蘭縣學第一批的學生。

    從此,不但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每天兩頓飯這里都管,甚至還能每月拿回八斗米,上好的精米!

    若不是秦大人的好政策,天底下哪有這種美事兒?

    選上縣學的這些孩子,不用說家里的歡天喜地,光是左鄰右舍傳來的那些羨慕嫉妒的眼神,就足以讓他們挺起胸膛,感受到那種深深的榮耀。

    孩子們望著秦楓,這位淳化縣的父母官,如今真是比親生父母更令人敬重。

    秦楓身邊站著三位先生,似乎都有些年紀了,歲數最小的也是頭發花白,有的神色溫和,有的則看上去十分嚴厲。

    更引人注目的,是秦楓身後,那一袋袋分裝好的廩米,每袋都是八斗的份量,只多不少,孩子們今天第一天上學,到放學的時候,便可以把這些廩米扛回家!

    從古到今,有誰听過不下地干活,就能變出糧食的好事!

    甭管是六七歲的孩子,還是送孩子來上學的淳化縣民眾,全都是眼楮放光,盡管那幾位面生的先生也挺吸引研眼球,但終究還是比不上實打實的糧食更令人心中激動。

    八斗精米啊!

    瞧我家孩子多有出息,這才六七歲,就能往家里掙糧食了!

    昨夜,不知多少人家,捶胸頓足,哀嘆自己的孩子怎麼就大了一歲,或是小了半歲。

    早知道,當年抓點緊,多生幾個,甭管男女,都能趕上這波機會啊!

    白居易詩中的楊貴妃,曾讓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但現在秦楓辦的這個楓蘭縣學,在淳化縣掀起了男女平等的風潮,但凡是選中入學的人家,再也不嫌家里的女娃子是賠錢貨了。

    明擺著的,這可是賺錢貨,每月八斗呢。

    “同學們,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歡迎到來。”秦楓作為淳化縣知縣,同時也是楓蘭縣學理所當然的校長,簡單的開場白之後,便開始介紹身邊的這幾位老先生。

    “這位是宋瑜,宋夫子。”

    秦楓神色一整,鄭重介紹道

    “宋夫子學問淵博,儒學功底極其深厚,早年曾為前朝進士,後不喜官場黑暗,退隱林泉,此番為了提攜後輩,來到淳化,傳授聖人之道,負責《儒學》科目,包括但不限于《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儒學經典,望諸位跟隨宋夫子認真研習,青出于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啊!這就是宋夫子……

    孩子們目光閃躲,不太敢看這位面相最威嚴的老頭,只覺得他神色古板,似乎很不好說話。

    宋瑜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話,反正以後跟孩子們接觸的日子,還長著呢。

    至于秦楓所說的,“不喜官場黑暗,退隱林泉”,這是有的。

    但所謂“提攜後輩”雲雲,這理由值得商榷。

    主要是,秦楓給得實在是太多了!

    學問淵博,也得吃飯呢……

    不然,誰會遠隔數百里,到這淳化縣來教這些小孩子?

    一來到這淳化縣,倒是眼前一亮,不論是平坦寬闊的馬路,還是造型奇特的廁所,都讓這位宋夫子心中驚奇。

    “這位是楚震山,楚先生。”

    秦楓繼續介紹道“楚先生心懷慈愛,法理精湛,不遠千里到淳化縣來,負責《法禮》科目,傳授基本禮儀,弘揚孝道,培養行為規範,諸如《孝經》、《大明律》、《儀禮》等內容,督促諸位端正思想,塑造品質,講明大義,問難律條。”

    啊,這是楚先生!

    孩子們的目光落在這個笑眯眯的老頭子身上,覺得他似乎比之前那位宋夫子好說話許多,便多了幾分親近孺慕之意。

    “這位是鄭吳,鄭先生。”

    秦楓最後說道“鄭先生博古通今,思維開闊,負責的是《聞史》,幫助諸位梳理從上古時期以來,尤其是從周代到前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遷。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史,有助于理解和評價過去的事件,用來指導未來的行為。”

    最後,秦楓微笑道“還有一門《數論》,說的是算數的學問,也即是古之讀書人‘禮樂射御書數’當中的那個‘數’,因為一時沒請到合適的先生,便由本官暫代老師的職位。”

    啊!

    現場頓時起了一陣騷動。

    沒想到,這縣學里的老師,竟然還包括秦大人自己!

    好官那!

    真的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官!

    秦大人日理萬機,上到賦稅納糧的大事,小到淳化縣的一個小小的廁所,事無巨細,都要一一用心,現在竟然還在百忙之中到縣學里教導孩子成才。

    這何止是用了心的,簡直是嘔心瀝血!

    咱們淳化縣能有秦大人這樣的父母官,真是祖宗八輩修來的天大福氣!

    至此,楓蘭縣學開設的四門課程,已經全部公布。

    《儒學》,《法禮》,《聞史》,《數論》。

    這是秦楓親自制定的科目,的確是花了一番心思,既符合時代需求,又體現先進思想。

    課程表已經制定好,就掛在楓蘭縣學一進門最當眼的位置。

    跟古代慣例的半脫產學習方式不同,秦楓的縣學,上下午都有課程,更不存在農忙的時候就跑去幫農,扔下學業的事情。

    反正六七歲的孩子,就算幫忙,也絕對抵不上每月八斗精米的收獲。

    更何況,中午和晚上,縣學里管兩頓飯,這更是讓無數人眼珠子都快彈出來了,羨慕得抓心撓肝,郁悶著為什麼自家的孩子沒被選中。

    早知道……當年就算是早產,也把家里那個臭小子先給摳出來啊!!

    雖然入選的只是一百多個孩子,加上家長最多也就幾百人。

    但此刻簇擁在楓蘭縣學四周的,何止數千人!

    哪怕正是農忙的時候,但這縣學建造得實在漂亮,再加上每月八斗米的豐厚獎勵制度,一下子就把形象給高高樹立起來,家家戶戶都以能進入楓蘭縣學為榮,只可惜名額有限,但就算沒選中,來看看熱鬧,也是好的。

    唔……

    不錯!

    朱元璋化身瞎眼毛老爹,擠在人群中間,雖然只帶著耳朵來,卻也覺得眼界大開。

    儒學、法禮、聞史,都是很有道理的科目,很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尤其是剛剛制定的《大明律》,也被列入必學的科目里,這讓主持編撰大明律的大明皇帝十分舒暢,自己花費氣力搞的東西,能跟千年來的儒學經典一起,被這個秦楓選中,很有點驕傲的感覺。

    只是,《數論》?

    這是什麼東西?

    對于秦楓最後的選擇,朱元璋有些不解,但居然是秦楓親自授課,想必也很有些門道,朱元璋決定,到了秦楓上課的時候,自己無論如何也要親自听一听。

    朱元璋從小沒有讀書的條件,家里連飯都吃不上,後來雖然南征北戰打下了大明的江山,但治國安邦時,很多時候都意識到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現在看到這些六七歲的孩子,宛若看到自己當年,對秦楓一力建造的這個縣學,愈發滿意。

    看看人家!

    再一想到禮部尚書錢用壬那個廢物。

    枉為六部主官!

    你咋就搞不出秦楓這麼好的縣學制度呢?

    朕養你何用!

    inf。inf(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老朱偷听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方便以後閱讀老朱偷听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第六十五章 縣學開課,朱元璋的心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老朱偷听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第六十五章 縣學開課,朱元璋的心聲並對老朱偷听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