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約啊,倒是合適!”,
李憂微微一笑,頷首點頭,顯然是明白了劉禪的思量,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並不是說劉禪要讓姜維從武轉文,是要讓姜維在他不擅長的地方去任職,而是恰恰相反,之所以劉禪會這麼安排,就是要給姜維謀一個福差!
眼下的局勢,即便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曹操將整個羅馬都征伐下來,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一旦大漢的這位西征將軍西征成功,那麼大漢便將迎來真正的天下定,四海安,
當之無愧的天下太平,
在這種情況下,凡為將者,再無獲取戰功之通道,畢竟那時候,四大帝國只存漢室一個,甚至連所謂的異族都早已經讓呂布趙雲等人殺了個精光,你總不能真為了獲取軍功,去欺負人家西域諸國吧?
人家早就已經認栽給周瑜當孫子了,
再去打人家,
這都不是師出無名的問題了,實在是有點太不要臉了!
在這種前提下,文臣自然是要比武將更有上升的潛力,畢竟只要治下還有百姓,政績就不會存在斷絕的情況,可要是沒有戰事,武將可找不到什麼獲取戰功的方法!
這也是不少開國武將的爵位會有些離譜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也不會有什麼晉升之階了,
正是因為這樣,
李憂才會非要將諸葛亮往九卿的隊伍里面塞,盡管現在諸葛亮的本事大多數都和戰場相關,但只要是個人都知道,這孫子只要稍微用點心,內政上的能力便不會比荀𨘥@釕隙嗌 br />
要知道,
那可是演義中在劉備夷陵戰敗後,接手如此一個疲敝的益州,並在蜀中二代將領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愣生生的和曹魏斗到最後一刻,重整蜀漢,六出祁山的諸葛孔明啊!
這麼好的人才要是放著不用,
李憂自己都覺得虧,
這才將他放在了九卿的位置上!
畢竟雖說九卿各有分工,職能不同,可凡是軍國大事,皆需三公九卿議事,只能說,干活的命運,諸葛亮肯定是逃不掉就是了,
至于姜維當然也是一樣的道理,
憑他的才能,治理一郡之地,自然是手到擒來,並且長安郡守和地方郡守還不一樣,雖然同是郡守,但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中央官員,做出的政績可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
這也算是劉禪給姜維謀來的一種福利了!
看的出來,
李憂當年便讓姜維和劉禪當玩伴的舉措,確實讓這二人建立起了一種演義中完全不存在的信任關系,只不過對于劉禪來說,怎麼看都是一件好事才對!
“我也覺得伯約負責長安的政務殊為合適,畢竟就連我都知道,孔明在教導他的時候,可是一直是在往全才的方面培養的,區區一地之郡守,對他來說,理應不算什麼難事!”,
最需要斟酌的三公九卿制度已經結束,劉備自然是輕松了很多,
“至于像子遠、公佑等人,雖不至三公九卿,但人家的功勞苦勞都在那擺著,肯定不能委屈了人家,只不過到時候具體封什麼官職,還需要禪兒和伯川細細斟酌就是了!”,
“父親放心!”,
劉禪站起身來,微微拱手,
“我一定會和師父仔細商量,絕不會委屈了任何先生!”,
“如此便好!”,
劉備頷首點頭,可還不待他多說什麼,一名傳令士卒便小跑而至三人近前,
“報!”,
“啟稟玄德公,啟稟少主與太平侯爺!”,
“前線傳來戰報,雲長將軍與伯約將軍、士載將軍三路夾擊,大勝羅馬軍與中線,斬首近萬,勢如破竹,已經將戰線推到了羅馬城邦前五十里!”,
“不日即將攻城!”,
“好!”,
听聞這話,劉備頓時大喜過望,
“果然,我二弟當真天下無敵!”,
“此一戰,揚我軍威,而且雲長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接下來,只要攻破羅馬城邦的話,羅馬人便再無回旋的余地了!”,
“那倒是應該不會有這麼容易才對吧!”,
李憂雙手抱懷,輕聲說道,
“現在的羅馬人,顯然已經被逼到絕境了,而且曹公還在西線進行猛攻,從未停下過前進的腳步,公瑾在海上對羅馬水軍的壓迫力也越來越強,”,
“我想,對方最有可能做的決斷,應該是將注意力重點集中在一處戰場上才對吧!”,
“師父所言甚是!”,
顯然,劉禪明白了李憂的意思,只見他看向劉備,輕聲說道,
“父親,就像師父說的一樣,換做我是羅馬人,也斷然不會繼續苟延殘喘,而是會想辦法謀求一線生機!”,
“但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如果一定要和我軍開戰,那麼不管是西面戰場的曹公,還是海上的公瑾先生,都不會是羅馬人開戰的首選!”,
“原來如此......”,
頷首點頭,劉備皺著眉頭說道,
“曹公在西線的兵力眾多,與其爭鋒殊為不智,而公瑾先生在海上能夠周旋的余地太多,就算羅馬傾盡全力,也難以在海上全殲我方海軍!”,
“這樣一來,便只能將主意打在我二弟身上了啊!”,
說到這兒,
劉備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擔心的神色,
“玄德公?”,
李憂有些不解的問道,
“你剛才也說了,我二哥之勇天下無敵,怎麼現在又開始擔憂了?”,
“伯川,此事非我多慮!”,
只見劉備搖了搖頭,
“這群羅馬人,早已經開始不擇手段,前段時間就連那司馬仲達,都險些在他們的手中吃大虧,現在若是雲長還把他們往絕路上逼,會不會......”,
“玄德公多慮了!”,
只見李憂搖頭說道,
“雖說司馬仲達是被羅馬人坑了一手,但這種事,基本上也只會發生一次,”,
“就好比典韋突然想出了一個還不錯的計謀,然後用在了奉孝身上,如果是第一次的話,多半也會成功的!”,
“但要是想來第二次的話,”,
“相信我,”,
“司馬仲達不會給他們機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