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昭讓李隆留意的,每年都悄悄的總結。
當初給的“絕精計劃”,也證明是成功的!
大周境內的很多人,現在都生不出孩子了。
長此以往,當大周的老一批人死去,整個國家的人口會呈現一種極為可怕的趨勢。
當然,李昭也沒打算真的讓他們絕種,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限制大周有必要。
畢竟大周的人口還是佔據優勢的。
雖然是民族大融合,但也要有主次。
武國這些年一直都在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目的就是讓國內盡可能的多生育,甚至大力獎勵錢財,也正是如此。
就單說這五年來,武國的新生兒數量翻了三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當初的武國,可能也就四五千多萬人口,比之大周的八千多萬,差了不少。
但這四五年來,武國新生兒的數量加起來都足足八百多萬了。
這是全國各地都在學李昭催生的好處。
武國催生能成功,一是因為人口少,二是因為就業空缺實在是太大了。
這種狀態還是會繼續持續下去。
至少也要持續三十年。
因為高端人才和技術工種根本不夠用。
等這次四國融合後,想來應該是可以稍微緩解一下人口不足壓力。
但這種缺口會隨著四國融合後,變得更加大。
武國都還沒開發完,等開發四國時,人才的缺失會無窮大。
所以,當李昭听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心情十分不錯。
一切都在朝著預定的軌道進行著,或許,未來會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朝代。
追趕漢唐,超越大明,應該是可以實現吧?
李昭在心里想著。
當然,這個願望或許還需要花上幾十年才會實現。
試一試又有什麼關系呢?
這可是他上輩子最喜歡的三個歷史朝代啊。
“那你們自己小心,在將這件事辦完後立即撤出大周!”李昭提醒道。
“最快什麼時候?”
“年中!”李昭道︰“上半年開啟戰爭的機會不大,下半年一般都會開戰,調兵遣將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大周提前開戰,那是最好!”
薛景文和沈兆霖表示理解。
戰爭不出意外會在下半年開啟,其實也不難理解。
因為夏季溫度實在是高,大家作戰不可避免的要穿戴鎧甲。
如果這種時候出兵,可能戰斗都還沒打響,自己人就先高溫中暑了。
其次,春季乃是春耕播種的階段,不管是哪個國家,都需要這個黃金期。
因此,各國綜合考慮下來,春季肯定也不行。
選擇下半年是因為天氣干燥涼爽,道路通暢,各國的糧食作物都熟了。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充盈的情況下,國家出兵自然有底氣,不至于打到一半缺水缺糧。
而且,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
那就是老百姓都進入了農閑,如果軍情緊急,國家是需要緊急招兵的。
李昭想了一下,就能判斷出武國朝堂的大概心思。
當然,也不排除朝堂想要等到交州學院的第一批學員畢業,直接帶著他們奔赴戰場。
這既是對交州學院教學質量的檢驗,也是對各大家族自己人的培養。
此次國戰,必然是可以讓人快速成長。
他們這群老東西想的是打下極大的功勞後,讓正好又鍍了金的下一代撐起整個家族,延續家族的輝煌。
如此,家族才可綿延長久。
送走了薛景文和沈兆霖後,李昭也進入了最後的環節。
這次國戰,他應該會充當一個後勤部部長的角色,至于打仗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只要他保證後勤不出問題,那麼武國勝利的機會應該很大。
今年優良稻種已經在整個交州境內推廣開來。
估計再等個一年,糧種便可以在整個武國境內遍地開花結果。
當然,幽王府有更好的糧種,但這種糧種不可輕易拿出來,是最後的底牌。
開春。
李昭帶著幽王府的人一起開始耕種,只要戰爭沒打到武國境內,春耕春種就不會停。
種下的每一顆稻谷,都有可能成為戰爭勝利的關鍵。
“殿下,京師送來情報!”
“京師?情報?”
李昭有些發懵。
這個時間點,能有什麼重要的事?
李昭接過信件後才發現,是武皇送來的。
在李昭就封的這七年里,武皇雖然也會給他送信,但多半都是公事,一般公事說完後才會說點私事。
李昭其實能理解,作為皇帝,想要威嚴的同時又要親情,屬于是既要又要。
武皇能做到這種地步也算是不容易。
送來的信件既不是說國戰也不是說國事,而是家里長短。
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
武皇想要確定繼承人了。
爭皇令的推遲期只有五年。
在這個檔口,武皇不希望九位皇子開啟奪嫡。
至少,應該在國戰結束後。
哪怕他是皇帝陛下,也沒有權利干涉或者是強行讓爭皇令終止,除非幾個兒子都願意退一步。
九位皇子的成長,滿朝文武都看在眼里。
每一位皇子都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和能力,不管是哪一位上位,不敢說超越武皇,但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倘若能幫武國再延續五十年,不,哪怕是三十年的這種輝煌與穩定,未來的武國都將前途無量,甚至是極有可能走上新的高峰。
因此,武皇和滿朝文武都犯難了。
如果放在以前,太子李恆是鐵定要被廢除的,因為他有些拉胯。
可如今不同,太子李恆將冀州封地發展的有聲有色,同時將養殖、畜牧業、磚廠、陶瓷、茶葉等生意全面開花,又兼顧北上的修路重任,可謂是任勞任怨,掏空了冀州,支援了北方。
若是這樣的太子都要被廢掉,那他們都不知道,往後這太子的標準又該高到什麼程度?
但憑心而論,四皇子李琰就不優秀嗎?
當初他可是太子的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發展蜀地這些年兢兢業業,糧食大增長,光是蜀州一州之地所收獲的糧食便可以供應西部戰區渝州所需要的所有戰時糧食,這不足以說明他的治理能力嗎?
蜀州也是第二個完成運河段挖掘,並且幫助北部的兗州連通宜州,將運河段最快搭建完成的第一人。
對內的經濟發展和百姓的安置,可以說,除了交州,沒有一個能與他相比的。
蜀州百姓富裕,是藏在暗中的富,而交州的富裕是展現在明面的。
更別說,蜀州現在發展的各項產業都是之最。
光是出口的美食兔子,就玩出了不下于十種新花樣,更是在出口大周方面佔了非常大的比重。
如果說,誰才是最出色的,發展最全面的一位皇子,那一定是四皇子李琰。
他的政治、經濟、農業、基礎建設全面開花,均勻的嚇人。
此外,與他能力相當的五皇子李韻,又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