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就是不斷交流才有人類的產生。最早的一次鳴潮是在人類誕生之時,九系自然原素找到了最有機的結合方式,才產生了人類。
因此,世界處在不同的鳴潮中。從信息的容量來看,甲骨文的刻字到電子計算機、人工智能的產生。
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的地點,人類需要接受和處理的信息不同,方式也不一樣。
教育的產生是由于社會有了剩余價值,于是產生了分化,如果所有人都只是刀耕火種,那麼只是停留在原始社會。
因此,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也在不斷修正。教育最開始從貴族開始,教育與生活實踐分離。孔子的教育鄙視生產勞動,但孔子對個人修身的教育非常重視。殊不知生產勞動也是修身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後來教育提倡不僅要重視人文知識對情操的培養,還要加入自然知識,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但是教育也逐漸偏離了軌道,自然知識也偏重于理論,與實際生活脫節。
首先,教育是因為剩余價值而脫離出來的,這部分價值如果沒有處理好,那麼將會連原始社會都不如。人類是要利用這部分剩余價值超越原本社會的生產模式,創造更高的價值。
但事實上,這部分價值通常沒有利用好,在近代,父輩們沒有完全的讀書時間,總要邊讀書邊勞動,而現代人可以脫產讀書,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只是一句空話。
喜歡穿越三千世界後我成了神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千世界後我成了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