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第180章 酒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木子李大濕 本章︰第180章 酒客

    思維決定了方向,它如同黑暗中的明燈,指引著人們前行的道路。

    在醫療領域,同樣如此。眾多醫家各抒己見,但最終都能夠治好病癥,其根源就在于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

    西方有一句名言“條條大道通羅馬”,意味著達成目標的途徑並非唯一;而東方則有“殊途同歸”之說,表示雖然方法各異,但最終都會走向相同的終點。

    以今日所見的出汗病為例,對于那些剛剛學完方劑學的新手來說,他們可能會直接開出滋陰斂汗方,如牡蠣散、生脈散或桑螵蛸散等。這些方子或許有效,亦或無效。若無效,則需更換其他方劑……

    這種做法正是宋代部分依賴《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大夫所為,也是後來朱丹溪所批評的。

    並不是方子不行,方子都是好方,但是化神奇為腐朽了。

    然而,真正高明的醫者並不會拘泥于固有之法。

    他們會深入探究病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有時,看似不同的治療方法,實則蘊含著相通的醫道原理。正如武林高手過招,招式雖異,但內核相同,皆為制敵取勝之道。

    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中醫或者中醫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培養靈活多變的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復雜多樣的病癥時,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從而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如果學完中內,可能就會找,這該是氣血津液系病里面的汗證,然後是什麼證型,然後選什麼方

    或許會有用,也或許會沒用,這種思維不好評價,但是基本上還算合格,效果不好的原因就在于,靈活度不高,針對性不足。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假如中醫是要靠經驗積累,那麼西醫大家都是按指南看病的,抱著同一本書看病,難道西醫的水平就都是一個水平嗎?

    去年十月份,一陣兒童支原體流行(到底算不算支原體不確定,因為還摻雜著甲流乙流新冠),各個醫院兒科都爆滿,很多兒童高燒不退,這流感一直到十一月份還沒結束,硬生生過了年。

    其他的不做評價,撿重點說,某省兒童醫院,一個主任直接頭孢阿奇一起聯合應用有醫師質疑這樣治療不符合指南要求。

    該主任直接霸氣回應,這都不知道算不算是支原體肺炎,就這樣治,你看吧,回頭指南都要改。

    而實際上,聯合用藥的兒童確實普遍比單用阿奇的退燒更快。

    如果是搞經方的,可能用上桂枝湯了。

    因為桂枝湯治療榮衛不和的汗證。

    但是老竇卻不能用,他是個大老板,應酬很多,酒場多,飲酒也多。

    傷寒論第17條,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這條很有意思,張仲景在桂枝湯的禁忌中專門提到了喝酒。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說明張仲景曾經給長期酗酒的患者用過桂枝湯,然後發現喝了湯藥後會嘔吐。

    用桂枝湯干嘛?治感冒?

    有可能,更有可能是,出汗。

    傷寒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如果不是經常喝酒的,不了解,酒桌上那種一喝酒就出汗的人,酒量都不差,為什麼呢?循環的快,他代謝的比別人快。

    好事兒,但是擋不住天天喝,安全帽是給工人預防風險的,沒人戴個安全帽就非要撞牆試試這帽子結實不結實。

    酒,性甘、苦、辛,溫。

    入心、肝、肺、胃經。

    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

    《醫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氣,助腎興陽,發汗。”

    所以上面兩條傷寒論條文結合著看,大概意思就是,病人經常出汗,可以喝桂枝湯,調和一下營衛,但是如果這個人是個常喝酒的,他出汗就不能喝桂枝湯了,喝了會嘔吐,因為酒是辛甘溫的,常喝胃中有濕熱,不喜甘溫之物。

    那小伙伴就該問了,我給它清濕熱行不行?

    可以呀,但是有一點,清濕熱跟止汗沒有必然聯系,有可能用了清中湯,他舌苔也好了,但是汗還是繼續出。

    有意思吧,為什麼經方見效快,效果還好?

    因為經方是對癥下藥,解決的就是癥狀本身。唐宋之前,中醫重視術,怎麼見效怎麼來。

    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是一本指南書,啥癥狀,用啥方。

    里面理論的部分,絕大部分都是宋以後後人添加上去的,有很多都要分辨一下是不是張仲景的本意。(這也是為什麼要研究傷寒論版本的意義。)

    唐宋之後,到我們現在學習中醫,都是理論在前,這個病人是什麼什麼證,我給他用什麼什麼方……然後呢?病人喝了藥,效果改善不是很明顯。

    所以後來就有人亂說,什麼中醫治本,慢上勁兒,嘖嘖嘖嘖,外行人有這種想法沒啥,畢竟他們又不懂中醫。但要是專業人士說這個,是會被同行嘲笑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和觀點,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嘲笑的事情。重要的是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切實地醫治好疾病,實際行動永遠比空談更有價值。

    李介賓拿來了紙和筆,問道“竇哥,你可以服用中藥嗎?”

    “可以,可以,我就是想喝點中藥調理一下身體。我之前去過西醫醫院,但他們說我沒病”

    這其實就是標準不同而已,畢竟各項檢查結果都顯示正常,只是有些出汗過多的癥狀罷了。而對于西醫來說,他們並不將此視為一種病癥,因為西藥中也沒有專門用于止汗的藥物。那麼不妨嘗試一下中藥吧,還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量身定制呢。

    李介賓寫下第一味,葛根。

    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記載有葛花的解酒功效,謂“(葛花)消酒。同小豆花干末酒服,飲酒不醉也。”

    砂仁、蔻仁、青皮、陳皮、木香、神曲、茯苓、豬苓、澤瀉、白術、干姜、人參、五味子、牡蠣

    如果是路天正在,會一眼認出來這個方子。

    葛花解酲湯!

    喜歡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方便以後閱讀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80章 酒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80章 酒客並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