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第108章 學中醫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木子李大濕 本章︰第108章 學中醫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

    小時候的李介賓頗有任俠之氣,對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有很強的個人理解,按現在的理解是,帶有很強烈的個人好惡,不能客觀看待歷史發展進程……

    正所謂穿清不棗反,菊花萬人穿。

    柳如是身為j女有多愛國,那麼“水冷”兄貴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一代大儒,所表現的就有多令人不齒。

    所以接下來喻嘉言的治療方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難怪小李介賓一開始以為是故意整人,這種治療方法,若不是頂著名醫的名號,估計是要被人打出門的。

    現在大家都對耳石癥耳熟能詳,許多眩暈發作的患者都第一時間希望醫生給做一下復位治療,但其實這個疾病被現代醫學真正認識並廣為認可,也只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情。

    那我們古代是如何治療耳石癥的呢?除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中藥和針灸,有沒有什麼方法和現代的耳石癥復位治療相似呢?

    喻嘉言讓管家找幾個體力好,健壯的轎夫來,先管酒飯,還對轎夫們說︰“你們盡管吃飽喝足,等會兒讓你們盡情玩樂。”

    轎夫們酒足飯飽後,在一片質疑的目光中,好戲開始了!

    喻嘉言讓轎夫兩兩一組,分列院子四周,然後請出虛弱的謙益老先生。

    在喻嘉言的指揮下,兩個轎夫一人一邊,架著謙益老先生快步飛奔,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一組轎夫接著一組轎夫。

    只見我們可憐的謙益老先生,在壯漢轎夫的夾持下,上下顛簸,搖頭晃腦。謙益一邊喊︰“不行了,不行了,暈的厲害!”

    喻嘉言趕忙催促︰“別停,別停,繼續跑。”

    又少頃,喻嘉言讓轎夫們停下來,虛弱的錢謙益突然發現,眩暈好了。

    由于是醫生是名醫,患者是名士,當時還有許多醫生現場觀摩,莫不稱奇,有醫生問其中緣由。

    喻嘉言說︰“此非藥餌之所能為也。”

    錢謙益也感到無比神奇,這麼一折騰,頭暈竟然好了,從此稱喻嘉言為聖醫。

    有意思不,大家听了這個故事,感覺喻嘉言是不是故意想整一整錢謙益?

    而眾人听完這個故事感覺怪有趣的。

    甚至連路天正也在懷疑,李介賓是不是效仿古人才用出來這種復位手法。

    李介賓有些哭笑不得,自己這真的是看神經病學學的,這個故事他也知道,但是他並沒有聯系到一起。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給大家分析這則醫案。

    從現代耳鼻咽喉科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有趣的故事,基本可以說喻嘉言的這次治療,是第一個有記載的耳石癥手法復位。

    耳石癥只是俗稱,真正的醫學名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發病率最高的頭暈疾患,沒有之一。

    許多朋友听過耳石癥這個名字,總以為是因為耳朵里有塊石頭,想讓醫生把石頭取出來。

    其實,耳石癥的名字中雖說有個石字,卻並不是真的石頭。

    前文已經說過,我們身體負責感知平衡的器官是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這里面充滿了淋巴液,這些淋巴液會隨著我們體位的移動而晃動,大腦通過感知這些晃動,從而讓我們保持平衡。

    如果把前庭比作一個熱水壺,耳石就像是水壺內壁的水垢,有一天,水垢脫落了(耳石脫落),原來水壺里的水的晃動就會產生變化,眩暈便發生了。

    而復位治療就是利用地心引力向下的規則,通過一定的頭位變化,把水壺里的水垢給倒出來,沒有了耳石,眩暈便消失了。

    可見,喻嘉言的這種治療方法,最終也是讓錢謙益通過頭位變化來達到耳石脫落的目的。

    古人誠不欺我也!

    李爺爺听完李介賓後,拿著書,默不作聲的離席而去。

    侯偉有點古怪的看著李介賓。

    所以賓哥剛剛是在騙人?

    小蘭跟陸言是非專業人士,所以就當個有趣的故事听了,听完也沒覺得什麼,頂多知道了有個叫耳石癥的頭暈是這樣子。

    “那你剛剛說的那些,都是編的?”

    李介賓心想,不然呢?

    你琢磨那“二水來去生死門”多少天了,我這邊搞一個“太陽不落山”,讓爺爺也研究研究,這叫用魔法打敗魔法。

    這是看在你天天喊我賓哥的份兒上才提點提點你。

    學醫要動腦子,學中醫更要動腦子。

    沒听說過嘛,古惑仔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誰釣魚不戴頭盔呀?

    幾人吃完飯,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居然是陸言站起來收碗筷,然後抱去廚房刷碗了。

    小蘭剛剛一不小心吃多了,這會兒摸著肚子消食兒,閑聊道︰“這于家園很厲害嗎?清初三大名醫都是誰呀?”

    “是喻嘉言。”

    “另外的是吳謙、張路玉。”

    “吳謙很厲害的,《醫宗金鑒》就是他編寫的,雖然號稱是官方編輯,但是基本上是在他編纂的基礎上擴展開來的,更是清朝醫生的官方教材。”

    路天正突然插了一嘴︰“其實現在也是,不過是在彎彎那邊,他們那邊的中醫學生學的教材是《醫宗金鑒》還有一些從經典中節選出來的內容。”

    彎彎呀,這話題就有點敏感了。

    不過小蘭就更感興趣了,“難道大陸教材不一樣嗎?”

    大陸的教材......怎麼說呢,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普及中醫,所以編寫的不能說差,只能說,編委專家們為了適應時代變革,煞費苦心了——盡可能要編寫的簡單易懂點。

    這年頭兒,連文言文都被呼吁要從語文課本里面刪除,就連魯迅的文章都變成了天書。

    中醫院校對醫學經典的要求一降再降,最近那什麼醫學經典考試,還分什麼一級二級三級,恕我直言,在古代這些都是醫學生的入門知識吧?

    真的提高門檻兒,掛科的一抓一大把,自然這學也沒法辦下去了,當然對于李介賓來說這不是什麼壞事兒,李老爺子更是一直說,不怕沒人會中醫,最好都不會就他們李家會,到時候這碗飯就能吃到海枯石爛!

    因此,編教材的難度不在于編出高水平的教材,而是如何編的認字兒的就能看懂!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方便以後閱讀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08章 學中醫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08章 學中醫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並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