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正點下午五點),天色還未暗,榮國府早早就掛起了燈籠,燈火輝煌。
明日,是大房二姑娘出閣吉日,今晚榮國府已經張燈結彩,紅綢繞梁,紅紙貼窗,一派喜慶氣象。
賈氏一族齊聚到祠堂外,準備好大房二姑娘出嫁前的祭祖儀式。
女子出嫁前的祭祖,也稱為“告廟”,或者“辭祖”。
今朝絕大多數豪門家族的女子而言,出嫁前夜的“辭祖”儀式,是她們一生中,唯一一次以“女兒”身份,正式的、名正言順的進入家族祠堂進行拜祭。
古代,家族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這次進入祠堂,並非因為認可女子,恰恰相反,是終結了女兒作為本族成員的身份,邁出祠堂的一刻,代表她將寫入夫家的族譜,成為“外姓人”。
深刻反映古代宗法制度下,女性“從父從夫從子”的不公平命運。
也有例外的。
第一,高嫁進入皇室、王府,或者成為高等誥命,“一品夫人”,她的身份給家族帶來巨大榮譽,她回家時,給她進入祠堂拜祭祖先。
但是,這也非定律,取決每個家族自己的族規。
第二 招贅婿,女兒不出嫁,身份就發生變化,她成為本家族血脈的延續者,作為“承嗣女”,可以進入祠堂拜祭祖先。
酉時三刻,賈赦身穿吉服,罕見的肅穆莊嚴。
迎春早已裝扮妥當,一身盛裝,穿著大紅錦繡五彩牡丹花雲緞裙,頭戴赤金點翠步搖,臉上薄施脂粉,更顯端莊秀麗。
來到祠堂外,迎春道︰“父親。”
賈赦難得露出哀傷的神情,點點頭,道︰“好女兒,時辰到了,隨我進來吧。”
儀式進程中,不論平時父女倆感情如何,作為父親,賈赦應面露哀容,女兒迎春要傷心哭泣,才附和家族忠孝之禮。
作為新的賈氏一族的族長,帶著一身盛裝的迎春,進入了祠堂。
祠堂內燭火通明,供桌上擺放著豐盛的祭品,全羊、全豬、雞、鵝、魚還有各色水果、糕點。
家族男子,按輩分排列整齊,賈赦、賈政、賈璉、賈琮、寶玉、賈蘭、還有賈菌,然後是旁系子弟,依次排序。
賈代儒作為家族長老,上前一步,高聲道︰“吉時已到,告廟開始。”
主祭人賈赦誦讀一篇寫好的祝文,內容大致是“榮國府長房賈赦之女迎春,長大成人,擇于吉日,嫁于鄭家之子鄭玄為妻………,今日敬告列祖列宗,伏祈保佑她婚姻美滿…………”。
之後,所有族人依次向祖先牌位叩拜大禮。
新娘迎春跪拜祖先牌位,道︰“榮國府長房之女迎春,敬告列祖列宗,蒙祖上庇佑,得育成人,明日將出閣,遠適他姓,不能再侍奉祠前,惟願賈氏先祖,福佑家門,永世其昌,迎春雖適外姓,必不忘本,謹守家訓,不辱門楣…………”
迎春感謝了賈家列祖列宗庇護之恩,並告別。
最後,賈赦上前,說上幾句祝福的話語,也勸誡女兒出閣後,孝順公婆,相夫教子,和睦妯娌,也勿忘賈家教養之恩。
迎春再拜,“女兒謹記父親教誨。”
…………
迎春在祠堂拜祭祖先的時候,其他姑娘們都在榮慶堂賈母處。
賈母有些憂慮,問道︰“環哥兒還沒回府嗎?”
明日迎春就要出嫁了,環哥兒不在,不僅僅是儀式不夠完滿的問題,也會讓鄭家有疑慮,賈環對迎春是否真如傳聞中的關系極好?
不客氣的說,鄭家重視賈環,肯定超過賈赦。
迎春與賈環姐弟感情深淺,某種程度上,會影響鄭家未來對迎春的態度。
鴛鴦望向悅兒,示意她來回答。
今日,賈母問了好幾次賈環回家沒有,鴛鴦干脆派悅兒一日都在賈環院里待著,晚上擺宴才回來。
悅兒第一次當眾回答賈母問題,聲音有些顫抖的道︰“回老太太,環哥兒還沒回府。”
賈母點點頭,喃喃自語的道︰“環哥兒離家兩日了?”
邢夫人回道︰“老太太,听下人們說,環哥兒那日是收到宮里傳的口諭,出去辦差,環哥兒說了,辦完差事就回來。”
賈母嘆氣道︰“二丫頭這孩子,小時候就怯生生的,幾歲大的時候,就特別懂事,一屋子的小子、丫頭一齊坐著,屬她最乖巧,從來不吵不鬧的,安靜的坐著,讓人看著心疼。”
見賈母有些傷感,薛姨媽也勸道︰“老太太好福氣,孫子都上進,孫女個個如花似玉,知書達禮,二姑娘出嫁後,必能家庭和睦,闔家幸福。”
趙太太難得也說了一句話,道︰“老太太,二姑娘性子溫和,必能得到公婆的歡心與疼愛的。”
“…………”
王夫人暗自憋氣,這沒規矩的貨,什麼時候輪到你說話了?
就算你要說話,也要等正房說話了,才輪到你講。
王夫人憋著氣,心中很不舒服。
趙太太可沒想這麼多,見邢夫人說話了,薛姨媽也說了,王夫人半天不出聲,以為她不想說話。
趙太太的話,正合賈母的心意,迎春嫁去鄭家,有公婆的認可與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賈母微笑的對趙太太道︰“希望如此,二姑娘是個實心孩子,必會孝順公婆的,老婆子看那鄭夫人,是個心善之人,會善待二丫頭的。”
趙太太又道︰“老太太,您就放心吧,昨日,我燒香求菩薩發慈悲,菩薩會保佑二丫頭的,昨日給二姑娘求了一個姻緣吉符,早上已經給二姑娘了,能保佑她一輩子幸福美滿。”
賈母大樂,今日趙太太說的正合她意。
王夫人卻嗤之以鼻,燒香拜佛有用的話,賈環為何還能考上狀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