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子韓王、賈環、章童、朱康還有翰林院的陳耀祖他們,在韓王府花廳飲酒。
章童對賈環道︰“賈賢弟,最近北邊起戰亂,藥材需求大,遼東的藥材運過來也不易,我們王府藥坊煉制的成藥,都供不應求。”
朱康興奮的道︰“賈兄弟,這段時間,有不少人來求咱們發貨,還說願意加價采購咱們的藥丸。”
賈環還沒說什麼,章童就一臉嚴肅地規勸道︰“老康,不能只把眼楮盯在那幾兩銀子上,咱們王府的藥坊煉制這些藥丸,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更多的平民百姓能夠受益。這些藥丸價格如此實惠,對于那些生活困苦、看不起病的平民百姓來說,那可是救命的良藥。”
朱康和賈環呆了一呆,韓王府煉制藥丸來賣,不是為了賺錢嗎?
“韓王殿下以仁心和善名著稱的,咱們可不能因為一點點小利益,損壞了韓王殿下聲譽!”
小胖子欣慰的望著章童,點頭如搗蒜。
朱康與賈環面面相覷,韓王是以仁心與善名著稱嗎?
賈環小聲喃喃自語道︰“老章這家伙,和朱康學壞了,也會溜須拍馬了。”
韓王問道︰“賈師弟,接待外國使節團的差事,三位皇兄會不會也一起上折子?”
“殿下,他們負責的是歐羅巴大國,需謹慎行事,屬下不敢確定。”
賈環想了想,道︰“屬下猜測,燕王殿下就算上折子,應該也不敢對舊制做太大的改動。”
朱康同意的道︰“賈兄弟說得對,他們也是要做做樣子,上個折子,稍微削減一點經費與回禮。”
……………
秋季的京城,天光澄澈如洗,黛玉從農莊上回來,就回林府住了。
早上,黛玉堅持起來,給父親準備好早點,親送至大門。
林府所有下人對黛玉,都極其恭順。
幾代人都僕從于林家的總管林忠,原來是林如海的書童,已經跟隨林如海幾十年,黛玉稱為“忠伯”。
林如海的兩個妾素袖和婉柳,平時管理內宅,兩人分管後廚、丫鬟、下人輪值當差,後院僕婦等等。
後宅的總賬是黛玉在管,林如海的庫房,也給了一套鑰匙給黛玉。
黛玉羞澀的想起,昨晚爹爹說的一番話。
太上皇賜婚,是林如海沒想到的。
在江南為官的時候,林如海也曾想過,將來,黛玉如果嫁人了,自己從老家,選一個林家旁系的孩子過繼,來繼承林家香火。
沒想到,皇恩浩蕩,太上皇竟然賜婚,欽點黛玉育的第一個孩子姓林。
自己女兒的親生骨肉,來繼承林家,林如海肯定是更加高興的。
林如海請了太醫給黛玉把脈,開了一些食補的食療湯方,給黛玉調理身子。
黛玉在林府很隨意,在花園里看看書,散散步,午休過後,就來到了後廚。
“小姐?”
“小姐,您來了?”一個圓臉的中年廚娘張嬸,最先反應過來,慌忙的在圍裙上擦了擦手,趨前兩步,道︰“您怎麼來了,這地方煙燻火燎的,仔細嗆到您。”
黛玉道︰“無事,我以前住的院子里,也經常煲藥煮湯的。”
黛玉的目光平靜地掠過灶台附近的案板,擺放著各種新鮮的食材,蔬菜、羊肉、雞鴨肉,還有臘肉、火腿。
黛玉身邊的紫鵑站出來,道︰“張嬸,勞煩取一只老母鴨,要瘦些,油脂太厚則湯不清。”
“筍,紅棗、枸杞、淮山片、還有火腿,火腿要切薄如蟬翼,………”
紫鵑吐字清晰,一個個要求說出來,煲湯步驟也條理清晰。
晚上,林如海下衙回家,洗臉換了一身居家便服,黛玉讓下人上好菜,老火鴨湯也炖好了。
父女倆坐好,一起用晚飯。
知道黛玉親自去廚房,教廚娘煲湯,林如海心頭像是被悶了一下,猝不及防,望向女兒的視線,有些模糊了。
接過溫熱的湯盅,拿起湯勺,舀起一勺鴨湯,緩緩送入口中。
如海感受到極致鮮美的湯水,由喉間滑下,一路溫暖脾胃,通體舒暢。
女兒的孝心、親情,勝過世間任何最好的食材。
無比滿足與幸福,“好孩子,這湯……真是極好。”
思念是無聲的潮水,總在不設防的時候,洶涌而至。
………
林如海想起了賈敏,閉目良久,濃烈的追思,賈敏也曾素手煮羹湯,為他烹制食物。
林如海飽讀詩書,斂著經年累月的墨色與風霜,眉宇間的郁結,藏滿對亡妻深入骨髓的思念。
當年的探花郎與,國公府千金,才子佳人,如今已經陰陽兩隔。
黛玉外貌神似年輕的賈敏,聰慧而靈動,女兒是他存世唯一的牽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