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由王熙鳳和李紈陪同,來拜訪賈環,說來了賈府,要給狀元郎磕個頭,沾一沾文氣。
劉姥姥進門就想給賈環磕頭,賈環上前一步穩穩的扶起劉姥姥,不肯受此禮。
劉姥姥也不敢勉強,樂呵呵的道︰“終于見到天上的文曲星了,老婆子來京城這趟,真值了。”
王熙鳳笑著道︰“可不是嗎,老人家見了文曲星,回到村里,夠您說嘴的了,村里的人誰能見個舉人老爺,都算見了世面的了。”
賈環請李紈、王熙鳳、劉姥姥坐下,三個大丫頭給上茶。
劉姥姥外貌,就是普通的“村嫗”。
賈環主動提道︰“老人家,我听三姐姐說,你的家里準備種新莊稼,可是心中還有疑慮?”
劉姥姥,一共來賈府三次。
第一次,遭了災,因家窮到賈府求助。
第二次,幾年後,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帶著農產品來感謝賈府。
第三次,賈府落敗,劉姥姥變賣家財搭救巧姐。)
劉姥姥為了家人生計,能舍得下臉面求人,來賈府求援。
知恩圖報,二進榮國府,帶來收獲來感謝賈家。
大智若愚,表面裝傻充愣,心里跟明鏡一樣。
明知自己是貴族婦人當作取樂的對象,依然配合扮演丑角,坦然的和王熙鳳與鴛鴦道︰“哄老太太開心,您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給大家取個笑兒。”
這種隱忍與豁達的背後,是對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賈家落敗,劉姥姥冒風險救孤,百姓小人物的善良、仗義,體現得淋灕盡致。
寫劉姥姥搭救巧姐,雖然是一百多回的故事,但也是曹大家的本意。
曹大家第五回,就有明確巧姐的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偶然救濟劉姥姥,劉姥姥後面救了巧姐,完成因果循環。)
…………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丫鬟碧月拿來一大盤折枝菊花。
賈母先揀了一朵大紅花戴在鬢上。
王熙鳳拉過劉姥姥,將一盤花橫七豎八插了她一頭。
“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
賈母與眾人樂得直不起腰來,都勸道︰“你還不拔下來摔到她臉上?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
劉姥姥毫不介意,自嘲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戴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呢!”)
歡笑聲中,生存的壓力,平民小人物的隱忍與無奈。
劉姥姥被插滿菊花恥辱的遲疑,與後來救助巧姐變賣家財的果決,對照出人性最質樸的光輝。
或許,鄉村的粗糲野石,生來就比貴族溫潤的玉石,更加堅硬且可靠。
………
探春從梨香院出來,薛姨媽熱情的送她出來,屋里丫鬟還將兩個小禮包,交給探春的丫頭。
薛寶釵和探春一起過去,想將王子騰夫人來訪的事,告知賈環,討個主意。
不一會兒,府里的姑娘們都來了,迎春、薛寶釵、薛寶琴、史湘雲、探春、惜春、李棠都來了。
姑娘們都是沖著劉姥姥來的,如此有趣的人,難得一見。
林黛玉從農莊回來,就會去林府住幾日,現在不在賈府。
劉姥姥賠笑著道︰“文曲星……”
賈環打斷了她,道︰“老人家,你叫我環哥兒就行了。”
姑娘們聞言都笑了,其中史湘雲的笑聲最清脆。
劉姥姥望了賈環一眼,確定他是真的不喜歡文曲星這個稱呼,才換了個叫法,道︰“環三爺,衙門下了令,村里農田要種什麼土豆、番薯新莊稼,我們務農幾十年了,也沒听過這些莊稼,心里沒底。”
“村里務農,沒其他奔頭,就指著這些莊稼吃飯,這些新莊稼萬一種出來,不能吃,可咋辦啊?”
賈環道︰“老人家,你等一等。”
賈環起身去書房翻找邸報,這幾個月的邸報,留有一份。
賈環拿來邸報,遞給劉姥姥。
史湘雲反應快,替劉姥姥接過來,道︰“姥姥,我來幫您念邸報。”
劉姥姥忙不迭的道︰“感謝史姑娘了。”
那是皇上帶領百官巡視皇家農場的文章,里面有描寫土豆、紅薯新莊稼豐收的產量。
還有新莊稼煮熟成主食,做成各種菜肴,皇上與百官一起享用的詳細過程。
當然,其中一些稍顯奢華的菜肴,沒寫上去,比如什麼紅燒羊肉土豆,牛肉燜土豆。
“人都在呢?都瞞著我老婆子要吃什麼好吃的?”
賈母在鴛鴦、琥珀的攙扶著,走了進來,在門外正好听到史湘雲讀到一些土豆菜肴。
姑娘們嘰嘰喳喳的給賈母說了一遍。
賈母問道︰“環哥兒,聖上賜土豆宴于百官的時候,你可不正巧在承德嗎?”
賈環道︰“聖上賞賜宴席,當時孫兒在承德,有幸得品嘗了,土豆的味道是很不錯。”
王熙鳳笑著道︰“劉姥姥,那你還擔心什麼?聖上與百官都吃的食物,指定是好的,你就放寬心去種吧,明年新莊稼種出來了,帶一些來賈府,給我們老祖宗品嘗品嘗。”
賈母大笑著道︰“你這鳳丫頭,哪有張嘴跟親戚討要東西的道理,讓親戚看咱們的笑話了。”
“老祖宗,這可都怪環哥兒,拿邸報出來給雲丫頭念,我是听雲丫頭念邸報,听的都饞了。”
劉姥姥道︰“可不敢勞老太太的討,這莊稼不值什麼錢,明年我們種出來了,一定運進城,請老太太替我們嘗嘗鮮,老太太肯賞臉,是我們的福氣。”
王熙鳳道︰“听了雲丫頭念邸報,種新莊稼可是好事,姥姥可不用煩心了。”
劉姥姥有些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