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震怒,下旨讓大理寺徹查此事。
御前侍衛上來拖錢有光下去。
錢有光臉上被賈環扇了一記耳光,又被皇上砸破了頭,只是區區九品小官,哪里經過這樣的場面,嚇得叫了一句,道︰“皇上,這事,微臣是听從裘大人他們的命令,微臣與驍騎營他們無冤無仇,沒有上峰的指示,微臣哪有膽子,去克扣驍騎營的箭和軍需。”
兵部武庫郎中裘世祿聞言大驚,罵道︰“錢有光,你休要胡說八道,我可沒有給你下過什麼命令。”
錢有光已經豁出去了,死也要拉裘世祿下水。
侍衛望了一眼皇上,馬上連裘世祿也押了下去。
…………
秋陽將麥田、玉米地染成金色,皇家農莊的地里,還有很多成熟的莊稼。
皇上的直柄華蓋,撐在玉米地旁。
皇上出行,核心儀仗肯定有華蓋的,要有直柄的華蓋,還有九龍曲柄傘,另外還有一個方扇。
幾個華蓋的傘,用途不一,直柄華蓋主要是遮陽的,傘的邊緣還掛有珠瓔珞,遇到風,叮當作響。
曲柄傘,傘頂是能換的,陰天用油綢面的,雨天使用桐油布面的。
方傘主要是侍衛撐的,守護皇上鑾駕四周。
儀仗還有很多旗幟,門旗、北斗旗、五岳旗。
陳硯之看著四周圍的各種彩旗,和大傘,心驚膽戰的。
以前,當官的都以靠近皇上的鑾駕為榮,越靠近皇上的站位,代表官職越高。
今時不同往日,越靠近彩旗中心的鑾駕,處境就越危險。
陪著“皇帝”出巡皇莊的,是大太監應冷和左鎮,“皇帝”正和管玉米地的皇家農場管事笑談豐年,玉米已經收了一大堆。
陳硯之心中默念,如來佛祖保佑,希望蒙古騎兵不要出現。
盡管平時陳硯之也不信佛,不妨礙他這個時候求起佛祖庇佑。
莊水兒的手捅了一下陳耀祖的手臂,用下巴頦指了指陳硯之。
此時,陳硯之的臉色異常難看,顯得很蒼白,眉頭緊緊地皺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和不安
陳耀祖是世家子弟,家中的門第,遠比陳硯之要強,自小除了讀書,還騎過馬,學過武術,雖然武術不強,只懂一些皮毛,但是並不慌張。
“皇帝”累了,太監給他擺了椅子坐,休息一下。
應冷帶著幾個太監四處看,走過翰林院文官這邊,看見陳硯之面如土色,應冷忽然指著遠處,道︰“那是什麼?有人來了?”
陳硯之以為蒙古騎兵來了,驚得馬上跳起來就想跑,一時慌張,還絆倒在玉米隴地旁。
惹得應冷與一群小太監哈哈大笑。
原來,只是大雍禁軍布置在四周的斥候,騎馬回來稟報軍情。
陳硯之手下的庶吉士,將他扶了起來。
陳耀祖笑嘻嘻的過來,道︰“陳大人,您這可不行,身為上司,怎麼能丟下屬下的人,只想著自己一個人跑?”
來的時候,左鎮曾跟翰林院的文官道,蒙古騎兵如果來了,他們可以先跑,坐馬車也好,騎馬也好,先回城。
這里距離行宮只有不到五里,武將與禁軍會留守皇莊拖住蒙古人,文官可以隨意回城。
陳硯之不理會陳耀祖的調侃,有些羞愧的轉頭,望向農場的農民收玉米。
心中暗暗咒罵︰花魁陳的嘴,是真欠。
陳硯之他們那組的人,私底下偷偷給陳耀祖起了個外號,叫“花魁陳”。
因為陳耀祖外貌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近乎女性化的漂亮長相,惹得陳硯之他們腹誹是娘娘腔。
皇上不在,文官們自然不會主動下地干活,今日收玉米的都是農場的農民。
陳耀祖走到陳硯之身旁,忽然面露驚恐之色,手指著遠處,慌張的道︰“那邊是什麼?蒙古騎兵來了?”
陳硯之生氣了,以為陳耀祖是逗他,道︰“陳大人,既然蒙古騎兵來了,你還不快跑?”
陳耀祖一邊轉身走,一邊說道︰“我肯定是要走的,陳修撰,你不走嗎?”
陳硯之黑著臉,道︰“在下留下來和左大人一起守在這里。”
陳耀祖、林景行、莊水兒帶著六個庶吉士,開始跑了。
陳硯之終于明白,蒙古人這是真的來了。
遠處地平線上,升騰起細密的煙塵,慢慢的,越來越大,越來越近。
左鎮大聲呼叫道︰“護駕,保護聖駕!”
戲要演全套,蒙古人如果以為包圍了大雍朝的皇帝,他們也舍不得走,能抓到大雍朝的皇帝,那可是曠世奇功。
禁衛軍開始列陣。
三千蒙古騎兵如黑潮漫過田埂,呼嘯而來。
喜歡重生紅樓之庶子賈環請大家收藏︰()重生紅樓之庶子賈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