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青等人走後,賈環與朱康稟報給小胖子,一切如之前計劃中的,進展很順利。
這次收了一百萬兩銀子。
前面幾十個富商與十幾位官員送了禮,有四十二萬兩的禮物,三大鹽商又送了五萬的禮物,收的禮物總共有四十七萬,這次韓王府眾人下揚州,真是滿載而歸。
朱康道︰“殿下,這些銀子,能不能全記入王府的賬?”
韓王殿下望向賈環,賈環搖搖頭,道︰“殿下,幾十位富商與官員送的禮物,可以算殿下的,後面這一百萬兩銀子,怎麼都要獻給皇上的,王府不能私吞的。”
韓王倒是知足,笑著道︰“行了,四十七萬兩的禮物也不少了,大雍朝國庫空虛,父皇為了朝廷的事,都愁白了頭發,我做兒子的,理應替父皇分憂的。”
朱康又 著臉拍馬屁道︰“誰不知道,韓王殿下是咱們大雍朝的第一孝子。”
這馬屁精,又來了。
賈環、馬盛光、秦遇、柳湘蓮還有老五眼光望向其他地方,朱康這老小子太諂媚了。
小胖子仰天大笑,笑罵道︰“老康,你可別瞎說,本王只是大雍朝的第二孝子,算不上第一孝子。”
朱康愣了,問道︰“殿下,那誰大雍朝是第一孝子?”
“老康,你糊涂啊,第一孝子是我父皇。”
朱康一拍腦袋,如夢方醒的道︰“我怎麼如此糊涂,對對,皇上是第一孝子,殿下是第二孝子。”
小五站在賈環旁邊,看著朱康大拍韓王殿下的馬屁,心中竟然有些羨慕,他跟隨雁七,是為皇上辦差,他可沒這種機會,能拍到皇上的馬屁。
賈環見小五眼神有些迷茫,微笑的道,鹽商們送給韓王府這些禮物,也會分潤一部分給小五他們幾人的。
小五笑著道︰感謝殿下,賈侍讀,小五不是在想這些,我是想著,回去如何將揚州的事,稟報給皇上。
賈環臉上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輕聲的道︰小五兄,咱們身為臣子,對于皇上是忠心耿耿的!所謂事無不可對人言,此次前往揚州城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那都是清清白白、坦坦蕩蕩的,事無巨細都應該稟報給皇上,沒有任何需要隱瞞的。
小五愣了,望著賈環,你確定?
來十幾日,就去了十日青樓,也能仔細稟報上去。
賈環肯定的點點頭。
小五還是有些猶豫,湊過來與賈環竊竊私語。
……………
夜色如墨,揚州城外運河上,泛著幽幽的波光。
停泊在鈔關兩岸的船,密密麻麻的,一直延伸到幾里開外。
白日喧囂吵鬧的鈔關,如今只留了一盞昏黃的馬燈,擺在鈔關下的桌子上。
兩個守夜的衙役,在桌子上擺著兩個小菜,一個蠶豆,一個豬頭肉,正在對飲。
“鄭老油,今晚應該沒鹽船了吧?”年輕的問道。
年紀大一些的中年人,道︰“得祿,京城來的韓王,還在揚州城呢,哪個鹽商敢頂風運鹽?在老虎頭上打蒼蠅?要錢不要命了?”
那名叫孫得祿的年輕人,嘴角掛著一抹奸滑的笑容,舔了舔舌頭,道︰“嘿嘿,這不是好不容易才輪到我來守夜嘛!我就盼著今晚能有鹽船駛進來卸貨呢。那咱們就有機會掙點賞銀,明天咱們就能去媚娘的船上,好好地快活快活。”
“行了,別發牢騷了,上面的人,比咱們更想運鹽,人家賺的才是大頭,老老實實等著吧,韓王殿下總不能一直留在揚州城吧?”
兩人一邊閑聊,一邊舉杯對飲。
外面一聲低啞鳥叫聲,從黑暗的運河上傳過來?
孫得祿立刻精神了,道︰“鄭老油,你听,是不是有鹽船要來進鈔關了?”
鄭老油也精神一振,提著馬燈,往運河邊走。
二十艘的鹽船,排成一條長龍,悄無聲息的停靠在距離鈔關一里外的運河上。
為首的大船上,黃志恆站在船的甲板上,望著鈔關,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壓低聲音吩咐道︰“派一艘小船過去看看。”
黃志恆是黃家庶長子,深得黃家家主信任,不過二十七歲,已經在運河上跑了十年了,為黃家掌管大半私鹽的買賣運輸。
大船後面,一個家丁領命而去,跳上一艘小船,向鈔關上劃去。
黃志恆又望了四周寂靜的岸邊,鈔關的輪廓已經隱約可見,不知為何,他心頭忽然略過一絲不安,總覺得今晚的運河太過安靜了,連平日常見的漁火都不見一盞,四周的鳥叫聲也少了許多。
與此同時,鈔關里面的幾個鹽庫里,埋伏著三百多全副武裝的鹽兵,一里多外的蘆葦蕩里也有五百鹽兵,和三十艘小船,手持的弓弩,腰間掛著腰刀,屏息凝神,盯著河面。
黃家在揚州城根深蒂固,在京城也有大臣撐腰,在揚州城鹽補司魯青的副手趙忠全,就是黃家的女婿。
黃家的小船劃到了鈔關,鄭老油拿著桿子,勾住船,拉過來,接過對方遞過來的纜繩,殷勤去綁著在柱子上。
黃家的家丁掏出一兩銀子,丟給孫得祿,問道︰“怎麼樣?今晚沒狗子巡夜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狗子”,是他們給巡鹽御史林如海手下的衙役,起的外號。
“沒有,沒有,安全得很,您放心,可以安心的卸貨。”孫得祿接過銀子,應該有二兩重,他與鄭老油分,也有一人也有一兩銀子。
一個月,才輪到他們倆守兩次夜,今晚總算沒白來。
黃家小船上的家丁上岸看了看,沒有什麼發現,拿起桌上的馬燈,對著運河上的鹽船發信號。
黃志恆似乎松了一口氣,對身後的幾人道︰“走,讓船靠過去,讓大伙手腳麻利一些,卸鹽快些,今晚上卸完鹽,給你們發賞銀。”
“遵命,少爺。”
天邊飄過來一片黑雲,正好遮住了月亮,二十艘鹽船,向鈔關駛過來。
運河上,浮著一層薄霧,二十艘吃水極深的鹽船,像一群黑魚悄無聲息的滑過水面,逼近鈔關,兩艘鹽船先靠岸。
黃志恆站在頭船的甲板上,拇指摩挲著翡翠扳指。
“少爺,到鈔關了。”
“落帆,下錨吧。”
“好 。”
岸上的孫得祿高興的道︰“鄭老油,你在這里看著,我上去叫監督梁大人的賬房先生下來,拿桿子丈量鹽船。”
鈔關上面有幾個房子,監督安排有記賬的與文書在上面休息。
只听到一個低沉的暴喝道︰“你等膽子太大了,竟敢偷運私鹽?”
魯青魯都司一身戎裝走出來,身後涌出幾百鹽兵,鹽兵手持火把與腰刀往下面沖。
黃志恆驚了,可是看見是魯青又愣了,道︰“魯都司,您這是何意?”
走私鹽,雖然避過了朝廷統一的稅,也是要給鹽運使陸觀瀾、魯青這幫人上供的。
走私鹽,不都是按照你們的規矩在干嗎?
你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嫌交得少了?
魯青一揮手,兩岸上震耳欲聾的銅鑼聲。
埋伏在蘆葦蕩里面的的小船,也沖了出來,在二十艘鹽船後面,截住了要逃跑的船。
“黃家私販官鹽,無法無天,魯某人奉命緝拿,你等老老實實束手就擒,否則格殺勿論。”
鹽兵向已經靠著岸上的兩艘船涌上去,鹽兵將黃志恆等人挾持住。
黃志恆等人不敢反抗,反抗官兵了,就等于要造反了。
鹽兵還不停,繼續潮水般涌向
黃志恆心里,是覺得還不到那個程度,自家姐夫是鹽補司的副將趙忠全,從四品官員,等姐夫與父親去找鹽運使陸觀瀾談談,或許只是銀子的問題。
雙手被鹽兵捆起來,押到岸上,黃志恆掙扎著喊道︰“魯大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我們是收到鹽運使衙門給我們傳的話,說今晚安全,才來的?”
這二十艘船,其實十幾日前,已經到了幾十里外了,只是听到韓王殿下在揚州查貪腐,與鹽商,一直沒敢運過來。
此時,魯青身後走出一個身影,一位圓潤白淨的小胖子,約十七八歲,穿著杏黃色的絳紗袍,袍上繡著五爪龍紋,龍目微閉,嵌玉的腰帶。
養尊處優的韓王,努力擺出天家的威儀,冷喝道︰“好大的膽子,晚上走私鹽,還敢說是鹽運使讓你們干的?這可要好好查一查?”
韓王身旁是賈環、曹竹齋、朱康、柳湘蓮,還有八十名護衛。
馬盛光帶著一百名護衛,和五百鹽兵,在黃家大宅附近候命。
秦遇也帶著一百名護衛,在鹽補司副將趙忠全的宅子旁候命。
這邊只要抓住了這二十艘鹽船,還有黃家的人,人贓並獲,就會傳令過去,馬上抄家。
魯青瞪著黃志恆,罵道︰“混賬東西,你們自己走私,還敢栽贓陷害鹽運使?不要命了?”
黃志恆身後的鹽兵,拿破布堵住他的嘴。
小胖子走到碼頭上,看著桌子上的兩碟小菜,拿起酒壺聞了聞,有股酒酸味。
賈環伸手指了指哪個孫得祿,道︰“你……過來。”
孫得祿膽怯的移步過來。
“這麼晚,還有酒菜賣?”
孫得祿耷拉著腦袋,老實的回道︰“就在前面,有幾艘小漁船,有酒菜賣,熱粥,瓜果,包子都有的,酸梅汁都有的。”
這附近都是旺鋪與大倉庫,對面是煙花柳巷,很多夜貓子晚上睡不著,找宵夜吃。
賈環從孫得祿手里沒收了二兩銀子,往後丟給一名護衛,道︰“去,買些酸梅汁,瓜果,熱包子給殿下。”
賈環與曹竹齋勸韓王在家里等消息就行了,不用出來。
小胖子喜歡湊熱鬧,天黑就和賈環他們一起埋伏在倉庫里面,一直等到半夜三更,都等餓了。
魯青來到韓王身旁,躬身道︰“殿下,人贓並獲,人我是送去給巡鹽御史衙門還是鹽運使衙門?”
這是問韓王,人交給陸觀瀾,還是林如海審問?
朱康拿出小帕子,抹干淨了一張椅子,請小胖子坐下。
小胖子擺擺手,道︰“這些事,別問我,听我師弟的就行了。”
賈環對魯青道︰“一事不煩二主,人既然是你們抓的,就讓你們審吧,我們殿下只有一個要求,涉案的人,必須審清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魯青這才松了一口氣,看來韓王府,也沒打算查到他們身上,繳了黃家的勢力,也夠交差了。
反正是得罪人的事,讓鹽運使他們干,也無所謂,不用勞煩林如海了。
賈環問道︰“這鹽船,一艘能裝多少斤鹽?”
魯青馬上回道︰“這鹽船算是大的,能裝三萬斤至五萬斤私鹽。”
賈環點點頭,心里在盤算著什麼。
魯青問道︰“賈侍讀,那這些私鹽,如何處理?”
賈環瞪著魯青,一副小氣巴巴的樣子,生怕他們要與韓王府分贓似的,道︰“這些私鹽,是我們殿下查獲的,自然由我們殿下處置,我們殿下要運回京城。”
千里迢迢,運回京城?
魯青笑著的討好道︰“賈侍讀,拉這些鹽回京城去?路途遙遠,也挺費事的,我們將這些私鹽補交足鹽稅,再將這些鹽賣給鹽商們,換成銀票給韓王府,豈不輕松?”
賈環笑了,道︰“沒事,這些鹽,我們打算稟報給朝廷之後,捐給大雍善堂,以後用得著。”
賈環低聲問朱康道︰“你這些日子收的禮物,要裝多少船?”
這些日子,收的都是絲綢,玉器,茶葉各種名貴的禮物。
朱康看了看這些船,道︰“這樣的鹽船,最少能裝兩艘。”
賈環向韓王稟報道︰“殿下,咱們韓王府的買賣,越來越大了,正好缺一些船,咱們如果有自己的船,以後從京城運貨下江南,就能省不少事了。”
小胖子眼楮一亮,一拍大腿,笑道︰“師弟說得對,我們大雍善堂正需要這批鹽,這二十艘鹽船,咱們全都運回京城去。”
三個人商量事,也沒避著魯青,魯青眼皮直跳,這韓王府的人真黑,原來是看上了這二十艘鹽船。
魯青低頭走到旁邊,不說話了。
賈環又道︰“魯大人,麻煩你手下的鹽兵,將兩艘鹽船的鹽,卸下來,運到巡鹽御史衙門口,明日,我們殿下與林大人,要給揚州城的老百姓免費送鹽。”
兩船的私鹽,大概能有八萬斤,此時揚州城雖然繁榮,百姓只有二十萬人口。
明末清初,滿清入侵,“揚州十日”,對揚州人口影響嚴重,康熙年間,才有十幾萬人,雍正期間到了二十多萬人口,攤丁入畝政策後,乾隆後期,爆發性增長,到了兩百萬人口。)
喜歡重生紅樓之庶子賈環請大家收藏︰()重生紅樓之庶子賈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