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途

第234章 區長廖建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封刀漠北 本章︰第234章 區長廖建國

    人世間最冷的不是數九寒冬,而是人心,邢海濤任區委書記時,我來區委辦事,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受到熱情地接待。

    如今,他們一個個像躲瘟神似的,躲著我,別說主動上前與我搭話了,即使偶爾在樓道里撞上了,他們也不會搭理我,甚至連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

    這我倒是能理解,畢竟馬振江才是區委的當家人,與我走的太近,勢必要惹禍上身,可財政局、公安局、民政局、水務局和林業局等直屬部門,並不在政府大院里辦公,他們躲著我,又是何意呢?

    難道,馬振江在各部門里,都安插了眼線?

    以馬振江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壓根就沒把我這個基層小領導放在眼里,豈會在意這些部門領導對我的態度?

    這些部門領導就像商量好了一樣,處處刁難我,仿佛不給我出點兒難題,馬振江就不會提拔他們,這就是這個社會的可怕之處。

    始作俑者王洪濤,身為主管城建的副區長,不設法改善安岩區的村居環境,整天想著打造工業園區,撈取政治資本。

    就在我路過區長辦公室的時候,辦公室里竟傳來了王洪濤的聲音“廖區長,你遲遲不予推進開發區的工作,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王區長,打造工業園區需要大量資金,區政府手里沒錢呀?”

    “安岩區不是有城頭公司嗎?用龍泉灣項目抵押貸點兒款,資金問題不就解決了嗎?”用龍泉灣項目抵押貸款,王洪濤這貨也真敢想,這可是省政府101novel.com11年的重點項目,難道他就不怕出了事兒,省委追究他的責任嗎?

    “王區長,先不說省政府會不會同意我們用龍泉灣景區來貸款,打造省級工業園區需要花多少錢,想必你很清楚,僅憑一個龍泉灣景區,能貸多少錢呢?”教師出身的廖建國,對王洪濤的激進頗為不滿,但王洪濤與馬振江關系匪淺,廖建國也不好直接拒絕“王區長,安岩區的經濟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這筆開支,一旦資不抵債,區政府勢必要失信于民,到那時,你我將會成為安岩區的罪人……”

    我去安岩區政府的目的,是給馬振江匯報工作,並沒打算去找廖建國,但听到廖建國的這番話後,我決定去找廖建國踫踫運氣,在廊道盡頭抽了支煙,等王洪濤離開後,叩開了廖建國的辦公室門“廖區長好!”

    “鄭啟?來,快進來坐。”

    “廖區長,我……我來找您,會不會給您添麻煩呢?”

    廖建國愣了愣,而後呵呵一笑“你小子的確是個麻煩,不過也是個難得的人才,不足兩年時間,就把龍泉灣鎮搞成了5a級旅游重鎮,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呀!”

    說著,長吁一口道“可惜,卻被調到了龍北鎮,真是令人唏噓呀。哦對,你來找我什麼事兒?”

    “聊區長,我想給龍北的老百姓,做點事兒……”

    “哦?”廖建國似乎沒想到我是為公事而來,眼中閃過了一抹驚訝,接過我奉上的報告,仔細看了一遍,感慨道“龍北自然環境惡劣,一無能源,二無副業,沒想到,竟然適合發展林業……”

    廖建國是西北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且有兩年經濟管理學任教經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經濟學家,政治嗅覺異常靈敏,還沒看完我的工作報告,便看到了我強鎮富民的決心。

    “區長,發展林業只是我的初步計劃……”

    “鄭書記,你的意思是,這份報告還不是你的全部計劃?”

    在官場混跡的這兩年里,我見了不少領導,大到省部級,小至副科級,像廖建國這樣心思敏銳的縣級領導,我還是第一次見。

    雖說馬振江是安岩區委書記,執掌安岩區行政“牛耳”,但廖建國是安岩區區長,掌管財政大權,若能得到廖建國的支持,我就不用處處受制于馬振江了。

    鑒于記者招待會上的經驗教訓,我並未直接講出自己的想法“廖區長,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隱隱有一種趕超歐美大國的跡象,可龍北鎮不比大城市,交通條件差不說,又沒有什麼能源,經濟林雖能帶領人民群眾發家致富,但終有老化的一天。您是經濟學專家,您覺得哪個產業才是立民之本呢?”

    “當然是農業了。”

    “廖區長明見。”將廖建國的思路,引到農業這一立國之本上後,我給廖建國講了個故事“區長,三十年前,我們村的人口由建國出的1101novel.com人,暴增到了295人,我二大爺膝下有三個兒子,家里面僅有兩孔窯洞,便想找村支書批塊地,打幾孔窯洞給孩子們娶媳婦。村支書考慮再三,僅批準我二大爺打了一孔窯洞,告訴我二大爺,得節約用地,一味地浪費耕地,後輩們終有一天會無地可耕。”

    做好鋪墊後,我嘆了口氣,接著道“政府用房價來調控市場,必將導致大面積的耕地變成水泥建築,一旦房地產化為泡影,人民群眾又該何去何從呢?村子里每年都有大量人員流入城市,大片耕地變成了荒地,一旦房地產崩盤,我們如何來養活失去土地的8億農民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小鄭,你是不是太悲觀了?”

    “區長,您是經濟學家,自然懂得市場飽和這一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定會出現負增長,地產業市場遲早會飽和。任何物質,一旦達到飽和狀態,就會貶值,到那時候,政府就會失去調控市場的媒介,經濟就會陷入一蹶不振的泥沼,進入城市的農民,該如何討生活呢?”我之所以說這麼多,是不想讓政府把村民們集中在鄉鎮周邊,因為把村民們安置在小區里,無疑是將村民趕出村子,農民離開了村子,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土地。

    有人說,土地政策三十年不變,怎麼就失去了土地呢?

    說這些話的人,一定沒種過地,但凡有點種地常識的人,都明白,地不種就會荒,荒一年兩年倒是沒什麼,可要是荒三年五載,它就不再是耕地了。

    “小鄭啊,改善村居環境的文件,已經發下去半年多了……”廖建國長吁一口,並未與我討論改善村居環境一事兒,意思很明白,既定事實,無法更改。

    偉大領袖在《矛盾論》中講過黨內的矛盾,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社會和自然的矛盾,用發展生產力的方法去解決。

    另一位領導人,也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講過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難道這些真理五十年後的今天,已經不再是真理了嗎?

    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導致大量耕地變為荒田,非要硬著頭皮繼續推進集中安置工作,連區長都避而不談,這說明了什麼呢?

    雖然廖建國撥給了龍北鎮一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但我始終無法高興起來,照這樣搞下去,村子里都沒什麼人了,還怎麼振興鄉村經濟呢?

    我實在想不通,究竟是我的思想,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還是這個社會生了病,怎麼就沒人看到這燈火輝煌下的危機呢?

    發展任何產業都離不開人,工業如此,農業亦是如此,即使再先進的技術,那也得有人操作才行啊?

    再說了,數以億計的農民流入城市,一旦房地產崩盤,他們既沒有文化,又沒有先進的技術,如何在城市中生存呢?

    喜歡政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政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政途》,方便以後閱讀政途第234章 區長廖建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政途第234章 區長廖建國並對政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