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的一聲,隨著幽冥井封印解除,磅礡的幽冥陰氣如同決堤的洪水般噴薄而出,積蓄了數個時代的恐怖陰氣像是爆發的先天火山般狂暴。
太初天帝之所以封印幽冥井,一方面是為了培養以幽陰老祖為首的幽冥心腹,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壓制幽冥地府。
幽冥三巨頭不死天尸、羅剎始祖與穢土老祖,每一個都不是易與之輩,擁有來自天外的莫名背景。
一旦讓幽冥三巨頭有機會成就掌天大境,太初天帝恐怕會睡不著覺,所以才會冊封幽陰老祖為陰天子,並賜予其幽冥至寶輪回盤,為的就是壓制幽冥三巨頭。
幽陰老祖坐鎮大陰山,統領幽冥地府,借幽冥井的幽冥本源陰氣修成半步掌天,力壓幽冥三巨頭,成為幽冥地府第一強者。
在太初天帝的封印下,唯有幽陰老祖能夠進入幽冥井,獲得幽冥本源陰氣,如此一來幽冥三巨頭的實力便被狠狠壓制。
太初天帝的封印除了阻止有人進出幽冥井之外,同時也封鎖了大半幽冥陰氣與所有幽冥本源陰氣流出幽冥井。
大半幽冥陰氣被攔截,導致幽冥地府的天地力量衰落,誕生的強者數量不如天人兩界,而幽冥本源陰氣限制了幽冥霸主的實力增長。
如此一來,年深日久之下,幽冥地府的發展已經落後天人兩界一大步,這也是為何幽冥霸主數量不及天人兩界的根本原因。
林冥收走了幽冥井中八成幽冥本源陰氣,但幽冥陰氣卻是一點沒動,雖然這些精純的幽冥陰氣對于幽冥神聖來說難能可貴,不過對他來說也就那樣。
隨著天帝封印解除,太鴻老祖一馬當先,頭頂太初鼎沖進幽冥井中。
林冥、羅剎始祖、不死天尸與穢土老祖緊隨其後,其他幽冥霸主反應過來,同樣沖進幽冥井中。
幽冥井中自成天地,如同一座天淵般深邃,並且充斥著無盡的幽冥陰氣。
太鴻老祖頭頂太初鼎轉動,紫金神光定住一道幽藍色光芒,赫然是一條形似帶魚,渾身散發幽藍色光芒的神秘生物。
“幽冥本源陰氣!”
不死天尸等人激動萬分,以他們的眼界見識,自然不難看出,那形似帶魚的神秘生物正是幽冥本源陰氣。
雖然林冥收走了八成幽冥本源陰氣,但距離幽陰老祖隕落已經過去數個時代,期間從未有人進入過幽冥井。
漫長歲月下來,幽冥井中積蓄的幽冥本源陰氣數量極為可觀,否則也不會達到化形的地步,哪怕只剩下兩成也非同小可。
眾人各自行動起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瘋狂追逐著幽冥井中化形的幽冥本源陰氣。
這些幽冥本源陰氣並無智慧,也沒有誕生什麼神通,在一眾幽冥霸主面前毫無反抗之力,很快便被橫掃一空。
“怎麼會這樣,幽冥本源陰氣才這麼點?”
幽冥本源陰氣剛剛被橫掃一空,不死天尸難听的聲音響起,雖然他的收獲不小,但距離目標實在差的太遠。
要知道,太初天帝封印幽冥井之前,幽冥井是幽冥霸主們共有,能夠產出多少幽冥本源陰氣他們心中有數。
就算荒古時代之後天道日漸衰微,人道紀元更是天道沉寂,漫長歲月下來,幽冥井中積蓄的幽冥本源陰氣也不該只有這麼多才對。
羅剎始祖和穢土老祖的臉色同樣不好看,顯然收獲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到手的幽冥本源陰氣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更進一步。
“太鴻道友,難道你不該給我等一個解釋麼?”林冥神色不善道。
太鴻老祖神情一愣,隨即眉頭緊蹙道︰“你這話什麼意思?”
林冥義憤填膺道︰“幽冥本源陰氣數量太少,幽陰老祖隕落至今,幽冥井不可能只有這麼點幽冥本源陰氣!”
“不錯,幽冥本源陰氣的數量對不上,遠比我等預料的要少得多!”羅剎始祖沉聲道。
“天帝封印幽冥井之前,我等不止一次進入幽冥井,對于幽冥井還算有些了解,如今的幽冥本源陰氣的確太少!”穢土老祖懷疑的打量著太鴻老祖。
不死天尸一言不發,不過那雙駭人的眼楮卻盯著太鴻老祖,顯然也是心有懷疑。
畢竟只有太鴻老祖能解開天帝封印,雖然他們親眼看著太鴻老祖解開封印,但誰知道是不是他之前已經來過一次。
畢竟就算不解開封印,也是能出入幽冥井的,幽陰老祖便是通過太初天帝傳授的方法出入幽冥井,過獲取其中的幽冥本源陰氣。
太鴻老祖的臉紅了青,青了又紅,咬牙切齒道︰“放他娘的屁,你們……你們竟敢血口噴人!”
此刻的太鴻老祖火冒三丈,幾乎失去理智,他好心好意解開幽冥井封印,換來的竟然是眾人的污蔑,就連不死天尸都在懷疑他。
林冥面無表情道︰“難怪之前你沒有阻止我摧毀封印,若是封印與幽冥井一同毀滅,正好為你毀尸滅跡,誰還能知道是你提前拿走了大部分的幽冥本源陰氣?”
“原來如此!”
羅剎始祖恍然大悟道︰“難怪你不願解開封印,原來是怕我等進入幽冥井,發現幽冥本源陰氣已經被你拿走大部分!”
“放屁!”
太鴻老祖怒火滔天,道︰“本殿若是真的提前拿走了幽冥本源陰氣,豈會解開封印?”
“這可說不好!”
林冥冷嘲熱諷道︰“說不定是你為了拉攏不死天尸,故意為之!”
不死天尸的臉色頓時又難看幾分,他已經相信了八成,恐怕幽冥本源陰氣早就被太鴻老祖取走大半,想用剩下的一點來收買他。
其實若非有林冥他們在,即便只剩下兩成幽冥本源陰氣,對于不死天尸來說也是極為可觀,足以讓他穩固半步掌天境的同時再靠近掌天大境一星半點。
只是如今有林冥他們,自己羅剎始祖等幽冥霸主,每個人分到的幽冥本源陰氣就略顯寒酸,就連穩固他半步掌天境的修為都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