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這也太離譜了吧!”
“那些人都是來投降的?”
“俺還沒熱身,他們咋就不中了 ?”
邯溝,縣衙議事廳外,漢軍兵士們是議論紛紛。
顯然,沒幾個人能料到,這不到一天的功夫里,呼呼啦啦的來了這麼大一波人要來歸降他們。
眾人七嘴八舌,有人意猶未盡,也有人與有榮焉。
“大將軍威武霸氣,橫掃四方,那是無人能擋,他們識趣來降,自是明智之舉。”
“倘若他們今日不降,來日與咱們大將軍刀兵相見,那必死無葬身之地也!”
“沒錯沒錯!”
“哈哈哈哈!”
——“咳咳.”
外間的議論悄悄飄入了死寂的廳內,引得眾使者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誰都不好意思率先發言。
張望見此輕咳兩聲,上前一步,打破沉默道︰
“大將軍,我家兄長張 ,久仰您的威名,自昔日救駕之役一別後常常念叨您的名號,渴望能有再次並肩作戰的機會。”
“然而,卻不曾想世事無常,韓馥舉兵造反,再與大將軍相見竟然已是分屬兩方。”
說著,張望深深的嘆了口氣︰
“我家兄長身為漢將,食君之祿,本應盡忠職守,但奈何韓馥篡逆,裹挾我軍,兄長空有報國之志,卻被困于不義之軍,每日長吁短嘆,苦于無力掙脫。”
“如今大將軍北上討逆,聲威赫赫,連戰連捷,賊兵軍心浮動,肝膽俱顫,家兄也終于覓得良機,遣我前來向大將軍投誠。”
“我等在那韓賊軍中籌備良久,如今麾下已有六千忠勇之士。”
“這些人皆對大將軍心馳神往,對朝廷忠心不二,我等枕戈待旦,只等大將軍一聲令下,便會陣前倒戈,為大將軍破敵!”
張望說罷,從懷中鄭重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高高舉起,呈到甦曜面前,言辭懇切道︰
“大將軍,此乃家兄的親筆書信,詳述了軍中部署與他的投誠之意,還望大將軍明鑒。”
甦曜接過書信,緩緩展開,目光在那一行行字跡上掃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此人剛才那番什麼身在韓營,心在漢的說辭,甦曜是一個字都不信的。
對于冀州軍的幾位大將和主要角色,在開戰前甦曜也是做過了解的。
韓馥新到冀州不久,除了長史耿武和趙浮、程奐這三個親信外,張 可以說是冀州大將之首。
這一切自然都是因為當日張 救駕有功,作為最早響應勤王,且有戰績的冀州軍將領得到的嘉獎。
也因此,張 的部曲,韓馥是很難干涉的。
故而,在冀州軍里,對于張 ,韓馥是頻頻拉攏,但這同樣也可以表示,張 若真是早有心投順,根本不需要等到現在。
不過知道歸知道,甦曜也沒打算戳破他們冠冕堂皇的把戲。
畢竟,不管是游戲的設置也好,還是現實的背景也罷,張 的這個行為甦曜都可以理解。
因為在這個時代,皇權的影響並不如後世深刻,多少有那麼點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殘留影響。
郡國官吏視太守如國君,地方官兵效忠的對象首先是自己的直屬長官那屬于是普遍現象,此乃地方分離割據的現實土壤。
反倒是後世那劉虞深得民心,公孫瓚還敢公開翻臉那才是少數中的少數,其人的野心也就可見一斑了。
如此念頭在甦曜心中一閃而過,他臉上依然掛著平時那冷淡的表情,在看過信後嘴角稍稍帶起一點弧度,將書信輕輕放在案幾之上,說︰
“張 將軍的誠意,本將軍已了然于心。”
甦曜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
“既然張將軍有心歸順朝廷,本將軍自當接納。不過,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張將軍若能及時倒戈,助我軍破敵,本將軍必當上奏朝廷,為其請功。”
張望聞言,臉上頓時露出喜色,連忙抱拳道︰
“大將軍英明!家兄定不負所托,必當竭盡全力,助大將軍平定冀州!”
說完,甦曜便讓他先暫且下去,稍後再詳細商議具體該操作的事宜。
張望深深一拜,歡喜退下,其余眾人見狀也是受到鼓舞,紛紛上前表態︰
“大將軍,我家 校尉也一心向漢,盼著能追隨您建功立業,如今已在軍中聯絡千余忠義騎士,只等您一聲令下,我等便當化為利刃,直刺賊軍要害!”
那名 義的親兵上前一步,滿臉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