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邯溝城南數十里處,田野蔥翠,林影綽綽。
此時,正值暮色,在那貫穿林間的官道上,五千鐵騎正風馳電掣的向北疾馳,這正是麴義率領的冀州軍先鋒騎兵們。
據斥候來報,數以千計的甦賊騎兵圍困了縣城,正日夜打造攻城器械,隨時可能發起強攻。
故而,麴義不敢怠慢︰
“快,再快一點!”
“若邯溝有失,我大軍歸路則斷矣!”
奔馳中,麴義不斷催促大軍提速,五千鐵騎奔馳在道路上,每三騎並行一排,擺著長長的隊列,鐵蹄翻飛,帶著滾滾煙塵升騰而起,在黯淡的暮色下彌漫開來,如同一條蜿蜒的黃龍。
如此威武騎兵,在當世任何地方,都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安邦滅國不在話下,本應斗志昂揚,傲視天下。
然而,現在的他們卻是提心吊膽,生怕自己淪為背景,再給甦曜的戰績填上一筆,落得客死他鄉的下場。
也因此,這行軍路上,稍有風吹草動,就常常都能讓大軍緊張一通。
“這林子是不是有點邪門啊?”一名騎兵壓低聲音,跟身旁的同伴嘟囔。
他的目光忍不住在四周幽暗的樹林間打轉,茂密的枝葉層層迭迭,在暮色中交織出一片陰森的景象,仿佛無數雙眼楮正躲在暗處窺視著他們。
這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騎兵隊伍中泛起層層漣漪,甚至有人突然說自己在林中看到了什麼伏兵,一度逼停了大軍的行進。
“胡說八道,這風平浪靜的,哪有什麼伏兵?!”
麴義左右看了看後,恨鐵不成鋼道︰
“依我看,爾等就是草木皆兵,耽誤了救援大事,誰擔待得起?都給我听好了,繼續前進,再有妄言者,軍法處置!”
說罷,他猛地一夾馬腹,率先向前奔去。
士兵們見狀,雖心有忐忑,卻也不敢違抗軍令,只得硬著頭皮跟上,隊伍再次涌動起來,馬蹄聲重新密集響起。
可沒等他們走出多遠,突然,一聲尖銳的哨響打破了林間的寧靜。
“敵襲!敵襲啊!”
一瞬間,隨著哨聲響起,幽暗的林影間驟然亮起了無數火把,在火光映照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如雨點般從兩側的樹林中傾瀉而出。
咻咻咻——咻咻咻——
箭矢破空的聲音伴隨著慘叫聲此起彼伏,冀州軍的騎士們猝不及防,瞬間倒下一片。
“有埋伏!”
“快戒備!”
林中的道路上,橫七豎八的倒著一片人馬的尸體,他們阻塞了列陣的效率。
而與此同時,兩側的樹林中,趙雲率領的漢軍騎兵則如猛虎下山般沖殺而出。
“殺!”
趙雲一馬當先,銀槍閃爍直撲敵陣而來,其氣勢一往無前。
與此同時,林子兩側,具裝甲騎們也發出震天的吶喊,向著敵騎中軍洶涌沖鋒,將其攔腰斬斷。
面對如此駭人的攻勢,麴義心驚膽戰。
他的目光左右搖擺,未見甦曜身影,方才心下稍安︰
“可以打,甦賊不在!”
“列陣,快列陣!”
麴義聲嘶力竭的大喊,試圖穩住慌亂的軍心。
在他的命令下,冀州軍騎兵們手忙腳亂地開始調整陣型。
反沖鋒已經來不及了,匆忙間,基層的將領們只得本能的下令,讓對敵的前排豎起長槍,形成一道參差不齊的槍牆,而後排的騎士們則張弓搭箭,發出一陣陣的箭雨,試圖延緩敵軍的沖勢。
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本能的反應太快教條與經驗主義,面對這世上第一支如此規模的具裝甲騎來說,那是沒有一點作用。
噗嗤!噗嗤!
“咿呀!”
“啊!”
漢軍甲騎們幾乎毫發無傷的沖過了密集的箭雨,狠狠的撞進了列陣的敵騎之中。
雙方踫撞的巨大沖擊力使得冀州軍的槍牆瞬間被沖垮,前排的士兵連人帶馬被撞飛出去,發出陣陣慘叫。
白馬銀槍的趙雲更是在敵陣中左沖右突,銀槍舞動間寒光閃爍,所到之處,冀州軍士兵紛紛落馬,無人能擋其鋒芒。
若是甦曜在這里能打開統計列表,那他就會發現,雙方的傷亡數將瞬間暴增,在這一輪沖鋒過後,漢軍死傷者不過十余人,而冀州騎士一瞬間則出現了數百人的傷亡。
這就是具裝甲騎的恐怖沖擊力。
“媽呀!”
“打不了,這要怎麼打啊!”
“完了完了完了,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啊!”
冀州騎士們發出了陣陣慘叫,他們的陣型被沖垮,一個又一個騎士開始逃亡。
麴義心急如焚,眼睜睜看著己方士兵如潮水般潰敗,他咬著牙,親自率領著精銳親衛,朝著趙雲沖去,企圖力挽狂瀾。
“涼州麴義在此,來將何人?報上名來,可敢與吾決一死戰?!”
趙雲听聞,長槍一橫,傲然回應︰“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麴義,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拿命來罷!”
言罷,催馬挺槍,直刺麴義咽喉。
麴義瞳孔驟縮,不敢怠慢,忙舉槍抵擋。
只听“鐺”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兩人的兵器撞擊在一起,震得相互間都是手臂發麻。
“好本事!”
兩人互道一聲,打起精神,提槍再戰。
頓時,戰場上火花四濺,槍影閃爍,四周的喊殺聲仿佛都成了遙遠的背景音。
趙雲攻勢凌厲,每一招都帶著破風之力,槍尖如靈動的毒蛇,直逼麴義要害;麴義則憑借著豐富的戰斗經驗,沉著應對,手中長槍如鋼鐵屏障,一次次化解趙雲的攻擊。
激戰中,麴義瞅準趙雲招式間的細微破綻,猛地一槍刺向趙雲側腰,而趙雲反應極快,側身一閃,長槍擦著鎧甲劃過,發出刺耳的聲響。
趁此間隙,趙雲大喝一聲,手中銀槍如蛟龍出海,以泰山壓頂之勢朝著麴義劈下,那麴義則奮力舉槍抵擋,巨大的沖擊力震得他雙臂顫抖,險些握不住長槍。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在混亂的戰場上糾纏不休,大戰數十合不分勝負。
顯然,雙方都沒想到對方竟有如此本事。
這也是自然,趙雲之強自無需贅言, 義雖聲明不顯,但實際上也毫不遜色。
倘若沒有甦曜亂入的一茬子事情,在未來麴義將成為袁紹麾下大將,數敗公孫瓚。
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在界橋之戰中,麴義率領八百精兵為先鋒,擊破公孫瓚的一萬騎兵和兩萬步兵,徹底打破公孫瓚白馬將軍連戰連勝的威名。
而 義之所以最後消失于人海,也不是他不能打了,戰場折戟,而是因自恃功高,驕縱不軌,遭到袁紹記恨,終為袁紹誅殺。
如今,正值當打之年的 義面對趙雲也是毫不遜色。
兩人血戰到底,越戰越勇,打的是天昏地暗,難解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