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冀州高邑。
“曹孟德?”
“他怎麼又來了?”
韓馥瞪大眼楮,一臉的憤怒。
就在今天,他接到了急報,西南告急,魏郡太守張方與東郡太守曹操領兵三萬,圍攻鄴城。
沒錯,這早已不是他們第一次交戰了。
要說本來啊,在黃巾之亂平定後的中平元年,這冀州的治所就從高邑遷到了南方魏郡的鄴城。
但是,由于韓馥的一番騷操作,本來同意與他共同舉兵反甦的張方後來臨時反水,一下子鄴城就變成了前線之地。
畢竟,那張方乃是魏郡太守,其治所魏縣就在鄴城南方不遠之地。
要說這家伙造了上司的反,韓馥第一時間自然是要加以剿滅的,不然這臥榻之旁留一帶刀惡賊,那麼保不齊哪天一整夜,自己就人頭落地了。
因此,韓馥當時起兵才沒去響應馬騰的呼喚,而是直接糾集本部人馬,還有冀州忠心于他的其他太守的軍隊,南下討逆,想要滅了這個不知趣的張方。
于是乎,在數月前雙方便在魏郡的領地內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和爭奪。
那張方到底只不過一郡太守,而且還是在州牧眼皮子底下的太守,不管是手上兵力還是手中的領地都遠遠不能和韓馥相比。
韓馥憑借著冀州的雄厚家底和眾多兵馬,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連克數縣,甚至連其治所魏縣都被攻破拿下。
張方只能帶著殘兵敗將一路西逃,跑到了太行山腳下的林慮縣中,依托當地復雜的地形和太行山中的黑山軍不時的游擊來做最後的負隅頑抗。
“哈哈!”
“張方狗賊,居然出爾反爾,這就是汝背叛我的下場!”
當時,鄴城中的韓馥是舉杯高歌,暢快極了。
必須要承認,反甦這是他此生下出最大膽的一步棋。
本來他覺得那甦曜竟然連董卓都能這麼快的收拾掉,他是萬萬不敢公然反叛的。
但是,隨著馬騰的來信,還有很多冀州世家、官吏甚至太守們都勸他站出來主持大局。
韓馥當時心想,我哪有那個本事?便送信給劉虞,請他即位皇帝,自己加以輔佐。
但是劉虞最後的表態卻是非常令人失望,他攆走了韓馥派去的使者,只是表示自己不會干涉韓馥行事。
到這時,其實韓馥也依然沒有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造反。
直到接下來,他收到了甦曜在河東殺捕世家,還有在河東河內等地施行均田的消息。
這一下子,整個冀州的世家都沸騰了。
在東漢時期,由于帝都東遷,關中凋敝,同時西北又處在羌亂的前線,關中世家們影響力與西漢時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反而是關東世家得以獨霸天下。
而河北廣袤的平原之地,孕育了大量人口的同時,也誕生了僅次于中原之地的世家勢力。
尤其是河北深受黃巾之亂影響,世家們在戰後大肆兼並土地,已形成龐大的利益集團。
如今,見到甦曜在三河之地倒行逆施,自然心驚膽戰,害怕那一切落到自己頭上,便一個個的慫恿韓馥起兵反甦,他們所有人都會大力支持。
為了讓韓馥下定決心,其麾下長史耿武和別駕閔純等人都紛紛勸進,把韓馥的仁德、才能和冀州的兵多將廣夸得是天花亂墜。
像什麼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還有韓使君英明神武,有治世之能、安邦之略,若能振臂一呼,天下英雄必然雲集響應。
而甦賊不過出身低微、手段狠辣的暴發戶,縱使有些勇力,但又怎能與韓使君這般德厚流光的賢達相提並論?
要說也不是沒人勸過韓馥不要一時沖動,其校尉麴義、騎都尉沮授和張 就力勸韓馥,說不能小看甦曜。
但是,他們韓馥自詡潁川名門,書香門第,對這三個出身平平,只是因黃巾軍功而起家人不怎麼重視,最終還是決定扯旗反甦。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那甦曜還沒出手,他就先踫了個釘子——東郡太守曹孟德。
原來,就在韓馥大軍勢如破竹,逼近林慮,準備徹底剿滅張方的時候,曹操率領兩萬大軍,自西南殺出,破內黃,圍魏郡,威脅了他冀州大軍的側翼。
但只是如此也就罷了。
不過區區兩萬兵罷了,他冀州軍的兵馬可有十萬之眾,這還是沒有充分動員的力量。
雖然不知道那東郡太守是怎麼渡過黃河,跑到他這魏郡領地來的,但韓馥還是下令部分大軍回防,解魏縣之圍,防止曹操破魏縣後威脅鄴城安全。
這時,韓馥還只是分兵,沒有放棄剿滅張方的打算。
結果,似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數日間,韓馥就又得到急報,冀州北方的河間和中山兩郡,先後扯旗作亂,公開抨擊他韓馥是亂臣賊子,要與他勢不兩立。
這個消息讓韓馥可謂是驚愕萬分。
你要說那河間相王柔,舉兵反叛韓馥倒是並不意外。
畢竟那個人是甦曜起家前在並州的老領導,張純張舉作亂時甦曜兵進河間,還對他有過救命之恩。
但是,這魏郡太守張方和中山郡的太守與甦曜可就沒什麼交情了,最多不過幾面之緣罷了,又是何以如此呢?
韓馥搞不懂,但是他知道這個問題不解決,那怕是不等甦曜來討,他自己就先自行覆滅了。
于是乎,不得已之下,韓馥只好放棄了只剩殘兵敗將,沒什麼威脅的張方,先集中兵力逼退曹操,解魏縣之圍。
且說曹操以一郡之力,帶來兩萬大軍已經是令人震驚,但面對韓馥一州之力的十萬大軍,自然難有贏的道理,只能作為偏師策應。
就這樣,在斥候探得韓馥主力盡出的時候,曹操也匆匆收兵,撤出魏郡,屯兵河內。
沒錯,河內。
這自然是甦曜的意思。
在得知冀州造反後,甦曜自然不會置之不理。
自己分身無術,那就利用朝廷的威望,號召周邊諸侯討賊。
東郡太守曹操,本就與魏郡隔黃河相望,又素有野心,在甦曜表示開放河內渡口後,沒太多猶豫,便加入了討韓大軍,與同樣駐兵河內的中郎將宋憲與校尉郝萌一起,出兵討賊,牽制韓馥,以解張方之困。
不得不說,他們的任務還是完成的不錯的。
張方最後不但在林慮站住了腳,與身後太行山的黑山軍一起相互合作,抵擋住了韓馥的進攻,甚至這幾方聯軍還互相配合,不時出擊,在魏郡展開拉鋸,致魏縣城池幾易其手,逼得韓馥“遷都“北上,全力解決北方問題。
但是,最終還是由于兵力不濟,中山與河間又在幽冀之間,交通往來斷絕,相互之間難以配合,沒能保住那兩郡,讓韓馥在這幾個月里平定了北方內亂。
如今,內亂剛剛平定的韓馥又得到幽州消息,騰出手來的他自然就是準備收拾下南方的那些叛逆。
結果,沒想到自己還沒打出去,他們就又過來騷擾了。
“出擊,全軍出擊!”
“蕩平林慮,收復魏縣,斬那曹賊首級!”
韓馥怒不可遏,當即再次點兵十萬,自高邑南下,迎擊曹操和張方等人卷土重來的部隊。
這一次,解決了後顧之憂的韓馥不打算再輕易罷手,他要一口氣解決那幾個惱人鬼,然後直逼河內,震動京師。
然而,他卻沒料到,變故再起。
就在半月後,其大軍動員集結,將要開赴前線的時候,冀州東邊的渤海郡又傳來警情。
“報——公孫瓚領三千白馬義從與青州萬余戰兵,進犯渤海!”
“什麼?青州兵進犯渤海?”
韓馥听到這消息,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萬萬沒想到,這公孫瓚竟然也在這個時候插上一腳。
“公孫瓚這匹夫,怎敢在此時趁火打劫!”韓馥氣的是咬牙切齒。
他心中暗自盤算,如今自己的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南下對付曹操和張方,若是此時分兵去抵御公孫瓚,自己這南下的計劃不說是會功虧一簣,但恐怕又會難盡全功。
可但是若不管那公孫瓚,任由他在渤海肆虐,冀州東部也將陷入混亂,恐怕會影響自己的統治根基。
“不止如此!”
眼見韓馥糾結,騎都尉沮授進言道︰
“公孫瓚乃遼西豪杰,其在幽州與胡人中都頗有威望。”
“倘若渤海有失,公孫瓚進兵幽州,恐怕劉虞危矣。”
張 也說道︰
“如今幽州正被兩面夾擊,公孫瓚若突破我渤海防線,長驅直入,以其家在遼西的地位,必應者雲集。”
“屆時,他自後方攻盧龍塞,放十萬胡騎入關,不但劉虞難保,我冀州怕也”
“這可該如何是好啊?”
韓馥听得恐慌至極,一時間竟是沒了辦法:
“要不再分兵五萬赴渤海救援?”
韓馥深知幽州局勢的重要性,若劉虞有失,公孫瓚掌控幽州,再與胡人勾結,那冀州將面臨巨大的威脅。
可若現在放棄南下,之前為了平定曹操和張方所做的努力恐又付諸東流。
冀州就算地大物博,這連續半年的兵員頻繁調動消耗的糧草和物資依然讓他倍感吃力。
就這麼跟朝廷大軍耗下去,遲遲解決不了對手,他一州之地真的能拼過全國嗎?
這時,听到這自四面八方而來的軍情急報,韓馥突然有些後悔,自己造反的決定是否有些倉促了。
“使君勿要驚慌。”
就在韓馥猶豫不決時,長史耿武站了出來,說道︰
“如今局勢雖險,但卻遠非什麼絕望之時。”
“公孫瓚貌似是來勢洶洶,但他此次僅帶三千白馬義從與青州萬余戰兵,我渤海城駐兵亦有數千,再加上城中民眾,只要堅守不出,他想攻城拔寨那是極為困難的。”
“只要咱們合理調兵支援,給守兵以希望,穩住那邊防線當是不成問題的。”
韓馥眉頭微皺,急切問︰“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調配兵力?今我大軍已集結準備南下,此時變動,恐生亂子。”
耿武不慌不忙,侃侃而談︰“使君,可先令渤海太守加強城防,動員渤海百姓協助防守,拖延公孫瓚的進攻步伐。再從我大軍中抽調兩萬精銳,火速馳援渤海。”
“此兩萬兵馬,人數上雖優于公孫瓚,但無需進攻,只要與渤海駐軍相互配合,力保城池不失便可。”
“至于我南下大軍,可繼續按原計劃進發,再留一萬兵力作為預備隊,以防萬一即可。”
接著,別駕閔純也進言:
“使君,我們還可派遣使者前往公孫瓚處,曉以利害,勸其退兵。”
“公孫瓚雖勇猛,但據我所知此人素有野心,非甦曜嫡系,可適當拉攏,許他太守大位,或可說動此人倒戈。”
“此計倒是可行。”
韓馥听著二人的建議,眉頭漸展︰
“哪怕他不願輕易倒戈,咱們也可使重金,讓他出工不出力,保東部無憂。”
“只不過,如此到底還是分兵了三萬,只有七萬兵馬南下,我軍又能否順利擊敗張曹兩賊呢?”
“使君放心!”
長史耿武上前一步,恭敬說道︰
“雖我軍南下兵力減至七萬,但賊兵所部卻也不過三萬余人,還是互不統屬,遠道而來的聯軍,張方部更是驚弓之鳥,軍心慌慌。”
“只要咱們指揮得當,定能將賊眾一舉擊潰。”
眾人聞言也是紛紛贊同,韓馥听之心神大定,于是便依計行事,連發命令。
首先,其麾下大將潘鳳,臨危受命,領騎兵兩千與步兵一萬八,合兩萬精兵馳援渤海,對陣公孫瓚。
然後,長史耿武則領部將張 、麴義、趙浮和程渙等人領兵南下,討伐曹操等人。
最後,他自己則帶著別駕閔純和騎都尉沮授等人和一萬余精兵留在治所高邑,緊張的關注著局勢的發展。
與此同時,密切關注著局勢發展的自然也不止他們一方。
此次戰役,可謂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沒幾個人在之前能夠想到,甦曜剛剛討伐董卓不過一年時間,就馬不停蹄的調兵遣將,在開元革新的頭一年就自四面八方幾乎同時的,發動了對幽冀兩州的討伐。
毫無疑問,幽冀兩州都是天下雄州,人口、兵馬和財富冠絕九州。
倘若讓甦曜拿下這處精華之地,加上他治下的關中和中原之地,那麼天下間恐怕將再無諸侯能夠阻擋他統一的步伐。
為此,天下諸侯,世家,百姓,凡有識之士,全都緊張的觀望著局勢,心中打著各自的算盤。
就這樣,隨著時間走向十二月,在這寒冬凜冽之時,幽冀之戰正事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