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听到甦曜想要逼降劉虞,全收幽州大軍的想法時,不少人都是為之咋舌。
“這,劉幽州擁兵十萬,薊城又是虎踞龍盤之地,加之他自命宗室分子,還有本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對如今朝廷成見極深,想要逼降談何容易?”
荀攸都听傻了。
雖然跟甦曜回程的這一路上,他是親眼看著甦曜運籌帷幄,連發命令,調動各地兵馬欲對幽州形成四面包圍之勢。
但是,他也就以為甦曜是想要給劉虞來個下馬威,震懾一下,再慢慢圖之。
沒想到甦曜竟然有如此雄心壯志,竟然想要一舉逼降劉虞,直接解決這個問題。
這實在是難度太大了。
面對荀攸的疑問,甦曜還沒說話,賈詡便笑著回道︰
“公達所言確實不錯,但你忽略一點,那就劉幽州乃君子是也。”
“這,這又有何干系?”
荀攸一臉疑惑,目光在賈詡和甦曜之間來回流轉,試圖從他們的表情中找到答案,而賈詡則一搖手中的羽扇,狡黠說︰︰
“公達你想啊,劉虞既然以君子自居,行事便會有所顧忌。”
“他重視名聲,在乎百姓的生死,也不願輕易背上叛逆的罵名。如今我們大兵壓境,擺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他若執意抵抗,幽州百姓必將生靈涂炭,這與他平日里的仁義形象背道而馳。”
“賈軍師所言極是。”
緊接著,郭嘉接過話茬說︰
“劉虞自恃為漢室宗親,對漢室的忠誠不容置疑。但他卻看不清如今的局勢,錯把大將軍擁立女帝之舉視為大逆不道之舉。”
“只要我等能讓他明白,如今的朝廷雖有變革,但本質仍是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以他的性格,未必不會動搖。”
“而且,我們在軍事上的包圍之勢,也能讓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
荀𨘥@蒼諞慌圓鉤淶潰 br />
“他若負隅頑抗,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全軍覆沒,不僅自己性命不保,還會連累麾下將士和幽州百姓。以劉虞的為人,他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
荀攸听了眾人的分析,沉思片刻後說道︰
“話雖如此,但劉虞在幽州經營多年,根深蒂固,麾下將士對他忠心耿耿。想要讓他輕易投降,恐怕還需要一些更為具體的策略。”
“這個自然。”
甦曜微微一笑,拿出幾份文件︰
“我已命蔡祭酒準備了一份討賊檄文和勸降書多封,稍後就會分別送往劉虞的軍中以及幽州的各個郡縣。”
眾人接過那文件一看,頓時是點頭連連,不由佩服蔡邕的文筆。
那檄文里,歷數了劉虞這些年擁兵自重、無視朝廷詔令的過失,著重強調他身為漢室宗親,卻在天下大亂之際,不協助朝廷平定四方,反倒與心懷不軌之人暗通款曲,妄圖割據一方,不顧大漢江山社稷,將天下百姓的安危棄之不顧。
這份檄文,可謂是字字珠璣,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刺劉虞的要害,將他的所作所為批判得淋灕盡致。
而那勸降書則是文風一轉,言辭懇切又極具誠意,其以天下蒼生為念,剖析如今局勢的嚴峻,闡述朝廷變革的初心與願景,著重強調大漢中興需要劉虞這樣的賢能之士攜手共進,共同為百姓謀福祉,字里行間,盡顯包容與誠意。
只要劉虞能夠老實歸降,朝廷便會既往不咎,不僅保留他的爵位,還會讓他來朝廷中擔任要職,且承諾對其麾下將士論功行賞,妥善安置。
荀攸率先拍手稱贊︰“蔡祭酒這文筆,真是讓人拍案叫絕!這檄文能在道義上狠狠打壓劉虞,勸降書又為他鋪好了台階,妙,實在是妙!”
郭嘉也是輕搖羽扇,眼中也滿滿的笑意︰“如此一來,劉虞便被架在火上烤了。”
“沒錯,他若再負隅頑抗,那在天下人眼中,便是不顧大義、不顧百姓死活的罪人。”
眾人紛紛點頭,頓時是一通彩虹屁狂拍。
就這時,反倒是王凌干咳兩聲,站了出來,說︰
“這一切都是理想情況。”
“只是據我錦衣衛情報所知,那劉虞廣受世家擁戴,受他們影響頗深。”
“而如今,朝廷推行的新政,極大地觸動了當地世家大族的利益。”
“那些世家,平日里就貪圖特權,兼並土地,使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眼下朝廷推行的均田令、科舉制以及限制商業壟斷等舉措,在地方上被妖魔化嚴重,他們對朝廷又怕又恨。劉虞身為幽州之主,又受當地世家擁戴,他即便有心歸降,那些世家也未必會答應。”
眾人听後,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在座之人又豈能不知這些?
統治者能調動多少力量,根本原因取決于對基層的組織和控制力。
而如今時代,通過莊園制和土地兼並,掌握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強毫無疑問才是現今的統治根基。
除了像大將軍這般以犯規一樣的武力強行打破局面,震懾各方勢力的,其他人想要坐穩統治的寶座,那就必須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當下,代表民心的絕非那些食不果腹、面朝黃土、毫無話語權的普通百姓,而是這些世家大族。
他們掌控著地方的經濟、人口,甚至是輿論。
“所以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回到這科舉之上。”
在一片沉默中,甦曜站了出來︰
“經濟利益與政治地位孰輕孰重,我相信所有人都會心中有數。”
“幽州之地,地處邊郡,雖偶有如盧太傅這般聞名天下的大儒,但長久以來,文教受限、人才匱乏,以及立國之基的緣故,他們完全無法與關東世家相提並論。”
“昔年世祖光武帝,冊封雲台二十八將,竟有二十三人出自關東豪族。”
“一以貫之,以至于當今朝廷官員,尤其是高官顯貴,出身關東者已佔十之七八,而其他九州各地,就如同被遺忘的角落,其士人雖有才學,卻往往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提拔。”
甦曜的話一出,賈詡當即沉默的閉上了眼楮。
出身武威世家的他太清楚甦曜這句話的意義了。
涼州,在如今的大漢就像一片神棄之地,人才晉升之路幾乎被關東世家的龐大勢力所阻斷,不要說百姓過得的像二等人,就是世家官員們在朝堂上也是廣受排擠,因此涼州人才多憤憤不平,當地每次動亂都有大量士子們的參與。
而幽州,作為與涼州類似的邊郡之地,其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故而,當地世家,才多鑽研生財之道。
“倘若我等的改革,能夠向天下各地的學子們打開一扇大門,讓他們看到憑借自身才學便能入朝為官、施展抱負的希望,那他們必然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甦曜自信滿滿道︰
“科舉制的推行,不僅僅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更是一場重塑天下格局的變革,我的目的是讓天下英才都有機會為國家效力,讓寒門士子、邊郡子弟皆有機會嶄露頭角。”
“是在一隅之地搗鼓自己那點蠅頭小利,還是放眼天下,投身于這改天換地的盛世大業之中,相信幽州的世家大族和有識之士,心中自有一桿秤。”
身為後世之人,甦曜的眼光自然不是當今這些能比。
科舉制的普及,除了招攬人才外,最關鍵的就是對國家統一的意義。
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極為不便的情況下,各地文化、經濟差異顯著,極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而科舉制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梁,將九州大地緊密相連。
通過科舉,來自不同地域的學子匯聚京城,他們在同一場考試中競爭,接受相同的文化燻陶和價值塑造,無形之中增強了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可以說是大大的打擊了地方分離勢力。
而顯然,現在甦曜就要用科舉制這個武器,來狠狠的收割一波地方士族的人心。
“可是大將軍,這科舉之事如今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王凌眉頭緊鎖擔憂地問道︰
“寒門學子對結果極為不滿,此事若是無法解決,別說收天下士子人心了,眼下咱們京中的局勢就已經非常不穩了。”
“這正是我親自回來的原因。”
甦曜雙目中精光一閃︰
“下來,就讓我來看看這科舉舞弊一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洛陽,北宮。
在盛大的迎接活動結束後,告別了百官的甦曜被請入偏殿面君。
快步走在太監的前面,甦曜剛一踏入殿內,還不及交出佩刀,等待多時的萬年女帝就已出現在了門口。
常言說小別勝新婚,在得知甦曜北方大勝,即將返京的消息時,萬年便已坐不住了。
她每天都在詢問太監甦曜的行程,掐著時間過日子,日也盼來夜也盼。
待到昨日,得知甦曜已至孟津,今日便到的消息後,萬年是翻來覆去,輾轉難眠了一整晚,天剛微亮便在宮女們的伺候下開始梳妝打扮。
她描眉畫黛,輕點朱唇,漆黑的長發高高挽起,梳成巍峨的墮馬髻,幾縷發絲在她白皙的臉頰邊垂落,雍容嫵媚中透著一絲俏皮的可愛。
如此嬌麗的面容再配上一襲漢家玄色,繡有雲紋與龍鳳呈祥圖案的華麗宮裝,萬年即便在一眾容貌秀美的俏麗宮女的簇擁下也是艷光奪目,盡顯皇家女子的高貴與柔美。
“大將軍,你終于回來了。”
許是不想在情郎面前表現的太迫切,又許是礙于大漢帝王的身份與威嚴,萬年本欲邁出的腳步微微一頓,站定身子,作端莊狀,與甦曜招呼,話著寒暄。
“大將軍北伐辛苦,此次大捷,大將軍功不可沒,朕日夜在宮中祈禱,惟願盼君平安。”
“今見大將軍無恙,朕心甚慰,本欲讓大將軍暫且休憩,以解連日奔波之勞。”
“然如今寒門士子舉報科舉舞弊一事,震動朝野,已成朝堂心腹之患,若不妥善處置,恐生大亂。”
“還請大將軍能主持大局,徹查真相,撥亂反正,穩固朝綱.”
萬年女帝說話的聲音越往後越小,最後幾是微不可聞。
因為,就在她說話的時候,甦曜在殿門口,就這樣把武器一扔,靴子一踹,大步流星的就走了過來,眼楮還直勾勾的盯著她。
“陛下,想我沒有?”
說話間,甦曜就是一個熊抱,把萬年小小的身子拉的脫離地面。
萬年女帝兩只小腳懸空,驚慌的踢了幾下,雙手也猛捶甦曜肩膀,似是極為抗拒,然而小臉上卻是一片羞紅之色︰
“大將軍!”
“宮殿之中休要放肆,朕乃皇帝,這成何體統”
甦曜的動作不但萬年公主驚慌失措,周圍的宮女太監們也是一個個全都看傻了眼楮。
有那宮中舊人,見過甦曜昔日在朝堂上各種跳脫無禮的還算好些,其他新進入宮伺候的小太監、小宮女,眼楮瞪得如同銅鈴,下巴都快驚掉在地上,他們從未見過臣子對皇帝如此的放肆。
“這,這這,這可以嗎?”
“咱們是不是該叫衛兵?還是怎地?”
有兩個小太監湊在一起,小聲嘀咕聲音里滿是驚恐,目光在甦曜和門外反復變換。
這時,一位老太監趕緊上前,一把抓住兩人,低聲怒斥︰
“你們傻了不是?都給咱家閉嘴!大將軍和陛下的事,豈是你們能議論的?”
“不想掉腦袋就都給我老實點!”
小太監們這才噤了聲,可目光依舊忍不住偷偷往甦曜和皇帝那邊瞟。
他們雖然聲音壓得很低,但甦曜自然也听到了。
不過,他卻依然我行我素,似是對一切都置若罔聞,不但沒有收斂,反而一把抱起,在她唇上香了一口,在她耳邊說︰
“這段時間辛苦陛下了。”
“我回來了,一切自會解決。”
“稍後你把最近情況且和我細細說說,至于現在嘛”
那自然是小別勝新婚。
甦曜話沒說完,他就抱著萬年一個大跳飛過圍觀的宮女和太監們,直往內室而去。
一時間,偏殿內宮女太監們驚呼聲此起彼伏,然後又迅速被他回了喉嚨中去。
而那邊萬年則羞得將臉埋進甦曜懷里,閉目不言,一副完全放棄了的模樣。
很快的,內室的大門 當一聲打開,然後又 當一聲關閉。
一眾宮女太監們面面相覷,然後躡手躡腳上前,趴在門邊,只听里面傳來一陣陣的嬌笑和低語,然後很快又變成了些激烈的聲音,頓時一個個面紅耳赤。
那老太監見狀,又好氣又好笑,趕忙上前,一邊撥拉,一邊甩手,壓著聲說︰
“散了散了,趕緊散了!”
“你們在這兒杵著都像什麼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