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情報!”
“謠言!”
“一定是這樣的!”
眾人議論紛紛,義憤填膺道︰
“不可能有這麼巧的事情!”
“那匈奴人又沒有千里眼,怎麼可能我們剛到關中他們就殺出來搞事情了?”
“請董公嚴審傳謠者,以正視听!”
董卓怒目圓睜,掃視著殿下的群臣,心中的怒火與不安交織。他猛地站起身,大聲喝道︰“夠了!都給我閉嘴!”
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董卓身上。
“無論這是真是假,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
董卓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傳令下去,立即加強北方邊防,調集所有可用之兵,務必左馮翊的山口,不能讓匈奴人踏入三輔一步!”
“同時,派人前去查探,務必確認匈奴人的動向和規模。”
董卓補充道︰
“若是真有匈奴大軍來襲,我要知道他們是從哪里來的,又是誰在背後指使!”
群臣聞言,紛紛領命而去,大殿內只剩下董卓和李儒兩人。
“文優,你怎麼看,也覺得此事有詐嗎”
董卓轉身問向李儒。
李儒摸著胡子,沉默了片刻後說道︰
“此事確實蹊蹺,匈奴人雖然近來降而復叛,為禍不小,但北方地形險峻,歷來都不是匈奴人進攻的方向。”
“不過再險峻的路,終究是能夠通人的,只要有人帶領,匈奴人未嘗不可從那邊過來。”
“帶路?”
董卓眉頭緊鎖,握拳道︰
“你是說,有人故意引導匈奴人從北方翻山而來?”
“很有這個可能。”
李儒點了點頭,目光凝重︰
“如今我軍屢屢受挫,朝廷威望一落千丈,引發局勢動蕩,不排除有人想借此機會給董公制造麻煩,借兵匈奴來打擊董公。”
“難道真是甦曜那個混蛋?”董卓雙目赤紅。
董卓沒有忘記,甦曜與匈奴人頗有淵源。
不但扶持于夫羅王子上位,更是娶了一個匈奴人的公主回家。
當時他在京中辦的那場獻俘大典,更是一度轟動天下,那姓甦的小子也是由此起家。
若說甦曜能夠請匈奴出兵干涉,還真不是不可能。
“甦曜有嫌疑,但未必是他干的。”李儒嘆了口氣。
“這是為何?”董卓問。
“問題在時機!”
李儒目光凝重︰
“這個時機太巧妙了。”
“匈奴人與甦曜相距甚遠,大軍行動更需要提前的準備。”
“除非他一早就能預料到我們會遷都長安,提前許久進行聯系,否則不可能讓匈奴人如此恰好的趕到。”
“而且,就算他甦曜喊的動匈奴人,但是要如何令那上萬匈奴人翻過大山?”
“當地官府雖然近年來頗有廢弛,但是那些山谷要道卻依然還在朝廷掌握之中,縣城亦未聞有失。”
“若非有內鬼作祟,怎能讓那些前線郡縣都成了盲人和聾子,讓匈奴大軍深入到左馮翊的山區里去?”
董卓听後,眼神愈發陰鷙,手指無意識地在案幾上敲擊,發出咚咚的聲響,與殿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交織在一起,顯得格外壓抑。
“內鬼……文優,你是說朝中有人與匈奴勾結?”
李儒輕輕點頭,憂慮之色溢于言表︰
“董公,這朝堂之上,人心難測,自您入京以來,雖權傾一時,卻也樹敵無數。”
“在如此敏感的時刻,有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勾結外敵,也不足為奇。”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應對?”董卓咬牙說。
李儒沉吟片刻,建議道︰
“首先最關鍵的自然是堵住匈奴人的來路,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們都要派大軍支援,將其封堵在那群山之間,萬不可讓匈奴鐵騎踏入關中平原一步。”
“同時,在軍事部署外,我等也必須立即對北方邊防進行徹底清查,嚴查所有可能的內奸,對于朝廷內部的異動,也要暗中監視,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放過。”
“其次,關于匈奴的情報,需多渠道驗證,不能僅憑一面之詞,我們可派遣親信,偽裝成商隊或流民,深入北方探听虛實。”
“最後,若真有內鬼,他們必然會有所行動,或傳遞消息,或策劃陰謀。”
“對此,我們可設下陷阱,引蛇出洞,一舉將其揪出,萬不可讓這些賊人干擾了我們在潼關的防線。”
“好,就照你說的辦!”
董卓一拍桌板,但緊接著又陷入了苦惱之中︰
“但是,又有誰可擔當北上重任呢?”
董卓苦惱至極。
原因很簡單,他在甦曜的連番打擊下,可謂是損兵折將,如今竟然已挑不出可用之人。
想他西涼軍曾經是群英薈萃,結果如今最親信的牛輔和最勇猛的大將華雄都被甦曜早早斬殺,最善戰的徐榮也為了他遷都而飲恨沙場。
其他校尉如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