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我,我來當皇帝??!”
皇宮中的萬年公主听到甦曜的話後,驚呼一聲,翻了個白眼,當場昏厥了過去。
不過此事現在還未發生。
回到眼下的堵陽城中。
在听到甦曜說出萬年公主的名號後,眾人亦是一片嘩然。
“萬年公主?”
“怎麼會???”
“女子怎能為帝?”
“君侯切莫胡言啊!”
堵陽城內,甦曜的話如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了一片嘩然。
眾人面面相覷,難以置信地看著甦曜,仿佛听到了什麼天方夜譚。
這一切,不分陣營,不分派系。
不但王凌看傻了眼,趙雲听瞠了目,袁譚逢紀等人亦是咋舌連連。
大膽,實在是太大膽了。
雖然素知這冠軍侯一向為人處世是天馬行空,絲毫不忌諱世人的眼光。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所有人也沒辦法想到,甦曜竟然會說出這等大逆不道的話來。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胡來了,甚至就連剛剛代他說話的那卑微的從事婁圭,此刻都站到了反對者的一方。
婁圭撲騰一下跳了出來,對甦曜躬身行禮,苦口婆心︰
“君侯啊,自古以來這帝位傳承,便是以血脈相傳,父死子繼,天道倫常,焉有以女子之身而登皇帝位者?”
“請君侯速速收回此言,否則一旦傳出,恐徒增事端啊。”
“諸位真是糊涂啊。”
甦曜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之中,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又如何能夠開拓未來?”
“確實,古來從未有過女帝,但是上古之時,也沒有父死子繼的傳承,而是兄終弟及嘛。”
“既然上古先賢可以變法,我等又有何不可?”
“這”
眾人被甦曜的話語震撼得無言以對,整個大廳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但是,這只不過是因為甦曜的決定太過于震撼,很快他們便想出了反對的看法︰
“君侯此言差矣啊。”
袁譚硬著脖子站了出來︰
“確實,先商以前便是兄終弟及之制,但此亦乃血脈傳承之理,女子無根如何傳承?”
“況且,便是那兄終弟及,導致了先商歷經九世之亂。”
“最終先人變法,以嫡長子繼承代之,至此天下遂安,國家穩定,奠定了商朝八百年的基業。”
“此乃我漢家宗法之傳承,怎能君侯一言便予以傾覆?”
袁譚振振有詞,試圖用歷史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然而,甦曜卻只是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道理確實有,但是不多。”
說罷,甦曜拍了拍袁譚的肩膀,把他按了下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殊性,不可一概而論。”
“兄終弟及之制固然有其弊端,但嫡長子繼承制便完美無缺了嗎?”
“遠的不說,就看看我大漢當今之局,數代天子便是幼年即位,宦官外戚輪流專權,朝綱不振,民不聊生。”
“以至于涼州、黃巾、胡虜乃至董賊輪番作亂,至今難解。”
“這便是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帶來的盛世嗎?”
甦曜的反問讓袁譚一時語塞,他張了張嘴,卻無言以對。
甦曜見還有人要反對,直接不給機會,連珠炮般說道︰
“我知道你們擔心的是什麼,但是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血脈相傳,父死子繼,此乃世俗之見,非大道也。”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皇位者,亦非一家一姓之私產,而應是有德者居之。”
“昔日武王伐紂,建立周朝,開創八百年基業,亦非商紂之血脈傳承。”
“今日天下大亂,大漢衰微,社稷傾頹,百姓流離失所,正該有一位英明神武之君,來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可當今聖上年幼不說,又被董賊擄走,歸期難定。”
“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我等眼下自治之現狀絕非長久之計。”
“萬年公主,出身皇室,亦是先帝嫡親之血脈,其品德高尚,知書達禮又深知民間疾苦。”
“在皇帝歸來前,讓公主先登基監國,乃是順應天命,安定民心之舉。”
“登基監國???”
眾人听得直翻白眼,歷來只有太子監國的,你都登基了,還監個什麼國啊?
難道說,等皇帝回來後,你能讓那登基了的公主再退位禪讓下來嗎?
這理由找的簡直是如找!
不過,雖然他們很清楚這個道理,但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們這些下級反倒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其中袁譚年輕,多少有點耿直BOY的樣子,想要再辯,不過他旁邊的逢紀倒是悄悄拉了他一把,擺手不讓他再說。
頓時,袁譚就想明白了。
這廢立大事何等重大,他們這些人自然是多嘴無用。
但是即便冠軍侯權勢滔天,這也不是一人就可以辦的。
等他回到了洛陽城,面對盧植等人和袞袞諸公,他又能說得動嗎?
當然,他可以像董卓那樣,揮舞起屠刀,強迫大家就範。
不過那樣的話對他們不是正好嘛。
想明白了這一點,袁譚便拱了拱手,退了下來。
袁紹系的人閉嘴了,甦曜麾下此刻又多是武將在此,一個個這會兒都保持起了沉默。
倒是那王凌,在初時的震驚之後,他也終于回過了味來,心頭砰砰砰直跳。
好家伙,君侯與公主有婚約在身,若是扶公主登基稱帝,那君侯便是
見鬼了,男皇帝的妻子叫皇後,女皇帝的丈夫應該叫什麼???
不過,管他是什麼呢。
自古以來,夫為妻綱,君侯與公主結合,自可名正言順的掌權,再加上他本身的赫赫戰功與威望,那大漢的實權無疑將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兩人未來再誕下皇子,他們這些追隨者也不用擔心未來新帝登基會清算他們。
這樣一來,好像還,還挺不錯的???
沒錯!
這,便正是甦曜所謀劃的第三條道路。
既不篡漢自立,讓麾下忠貞之士心寒,又能打破掣肘,獨攬大權。
同時,扶持女帝萬年登基,傳承國祚與血脈,也算是給那個待自己不薄的先帝劉宏一些寬慰吧。
這樣子,只要一切順利,麾下那些保皇派和擁漢志士們也沒有明確反對的他理由,而甦曜也能夠借此機會,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唯一的問題就是回去洛陽後,需要把那些觀念陳舊的老頑固給搞定,辦登基大典這種事情,可不是一個人能做的來的。
“不,不對!”
“且慢君侯!”
王凌突然大喊,又是如夢方醒道︰
“皇帝呢???”
“那個被董卓擄走的皇帝在哪里?”